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光滑河蓝蛤生殖习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滑河蓝蛤一年有2次产卵高峰期,分别为在5月初和9月底。在产卵高峰期,通过人工授精方法,可获得受精卵并正常发育。在秋季性腺切片中发现1例雌性滤泡周围有呈集中式分散状态分布的精子,经分析初步认定是雌雄同体现象。  相似文献   

3.
焦河蓝蛤生长、繁殖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河蓝蛤是养殖对虾的优质鲜活饵料,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已被大量采捕,资源下降。近几年,我们对渤海湾南岸焦河蓝蛤的生长、繁殖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观察研究,得到了较完整的资料,为保护和合理地利用焦河蓝蛤资源,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发酵海藻饲料提高养殖鱼的抵抗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濑户内海区水产研究所于2006年3月1.7日发布了与日本水产(株)共同研究开发出饲料中添加海藻发酵产物可大幅度提高对病毒、细菌疾病的抵抗力之技术。现已确认到也可提高对真鲷养殖的代表性疾病虹彩病毒病的抵抗力,这在对海洋植物(海藻)发酵利用新的领域中,作为生产不依赖药物鱼类一环,其未来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吴伟城 《水产科技》1991,(5):16-17,14
蓝蛤,俗称米蚬、白蚬、薄壳,分布于台山海域的主要种类为光滑河蓝蛤(Potainocorbula lscuis),在大襟、大湾口等处也有黑龙江蓝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当地俗称“黑鸡仔”。蓝蛤是一种重要的基础饵料生物,在一些海区,由于它的出现而形成鱼、  相似文献   

6.
对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黑龙江河蓝蛤P.amurensis、焦河蓝蛤P.ustulata、红肉河蓝蛤P.rubromuscula4个野生种共40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经过筛选和剪切,得到长度为650bp和450bp的片段。序列分析显示,序列的碱基组成中G+C含量较低,16SrRNA基因种间和种内的变异较低,COI基因片段种内和种间的变异较高。以沙海螂Mya arenaria为外群,用MEGA 4.0软件中的NJ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通过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4种河蓝蛤未能达到不同种之间显著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7.
虾池双茬菲律宾蛤仔和对虾、褐蓝子鱼混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在同安潘涂面积为2.67hm2的15号虾池进行了双茬菲律宾蛤仔和对虾、褐蓝子鱼的混养实验,一年二茬养殖共收获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平均为600kg/hm2;菲律宾蛤仔平均为7096.8kg/hm2;褐蓝子鱼平均为517.5kg/hm2.年单产平均达16.4吨/hm2,年总产量平均达43.8吨,年总产值平均达42.8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边绍新  马云聪 《河北渔业》2013,(11):40-40,57
试验在前期纳足海水,后期添加淡水,全程不换水的条件下,对比全部投喂配合饵料和中后期改投蓝蛤鲜活饵料两种不同投喂方式养殖黄海1号中国对虾的效果,发现前者明显好于后者,平均单产、成活率、收获规格分别达到765kg/hm2、47.2%、27g/尾,分别比后者的667.5kg/hm2、44.5%、25g/尾,高14.6%、6%、8%。  相似文献   

9.
饲料脂质对养殖鱼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脂饲料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然而,目前全球每年鱼油产量虽然基本恒定,但水产饲料中鱼油的需求量却在持续上升,到2010年,鱼油的使用量将超出产量的70%。鱼油的有限供给和过量消耗,以及其中可能积蓄的二噁英和多氯联苯,使鱼类养殖业迫切需要采用其他脂肪源来代替饲料中的鱼油。然而,高脂饲料或用其他脂肪源替代饲料中的鱼油不仅影响养殖鱼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泰兴市水产良种场与美国大豆协会合作采用大豆蛋白浓缩物饲料36/7SPCVS普通料36/7进行对比试验,养殖模式为80∶20模式,试验养殖品种为草鱼,养殖阶段为鱼苗到鱼种。经过近8个月的试验,效果良好,现将项目试验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配合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8%、31%、43%。经55d的饲养,1号料饲料系数为1.26,每尾净增重7.25g,成活率99.7%,每1kg鱼饲料成本5.23元;2号料饲料系数为1.44,每尾净增重6.87g,成活率99.3%,每1kg鱼饲料成本4.32元;3号料饲料系数为1.18,每尾净增重7.12g,成活率99%,每1kg鱼饲料成本7.91元。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1%的2号料经济效益明显,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效率都较高,基本能满足美国蓝鳃太阳鱼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2.
配合饲料快速养殖鱼虾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鲫、鲢、鳙鱼夏花、青虾苗、河蟹大眼幼体在池塘条件下,13.5hm~2水面产成鱼32956Kg,群体增重92.99倍;产青虾2278Kg,群体增重56.25倍;产成蟹7492.5Kg,群体增重74倍。使用配合饲料的饵料系数分别为鱼2.64、虾4.94、蟹4.64,每hm~2产值8.04万元,毛利润3.38万元,毛利率42.11%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85年水产品养殖总产量为280万吨,1990年计划总产量为490万旷在这样快的增长速度下,作为养殖业基础的饲料供应,如何适应所面临的新形势,就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1985年水产养殖总产量的30%左右(约94万吨)需投喂饲料,以饲料系数为2—3折算,需饲料188-280万吨,以此预测1990年计划总产量为490万吨的饲料需要量将比1985年增加309-456万吨,  相似文献   

14.
在受控实验条件下,模拟了重金属铜、铅、镉在海水-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中的累积和传递,测定了小球藻、菲律宾蛤仔对铜、铅、镉的富集系数以及铜、铅、镉在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上的传递系数。结果显示,随着海水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小球藻、菲律宾蛤仔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逐渐增大,小球藻对铜、铅、镉离子的富集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626~3161、3295~7799、5438~9313;蛤仔对Cu、Pb、Cd的富集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364~821、1089~1936、245~736;生物传递因子变化范围分别为0.22~0.26、0.25~0.46、0.03~0.14。在本实验条件下,小球藻对Cu、Pb、Cd的富集系数远大于菲律宾蛤仔,Cu、Pb、Cd在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上没有明显的生物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高效诱导贝类产卵排精,以性腺发育成熟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采用性腺内注射化学药物5-羟色胺(5-HT)和升高海水温度8~9℃(热刺激)及其联合处理诱导蛤仔产卵排精,比较了上述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蛤仔亲贝产卵排精的诱导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浓度为2 mmol·L-1的5-HT注射蛤仔性腺,20 min内的雌性亲贝产卵率为52.4%,雄性亲贝排精率为50.0%,诱导效应时间超过60 min;热刺激组,在30~40 min和20~30 min分别有1枚雌性产卵和1枚雄性排精;利用5-HT注射和热刺激的联合处理,20 min内蛤仔亲贝产卵率可达到80.9%,排精率可达到91.3%。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周期内,5-HT注射和热刺激联合处理对蛤仔亲贝排精产卵的诱导率最高,达85.19%;5-HT注射的亲贝诱导率为75.0%;而单独采用热刺激的亲贝诱导率不足5.0%。研究证实,5-HT和热刺激的联合处理对蛤仔排精产卵的诱导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蛤仔及其他贝类产卵诱导及遗传改良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试验用黄斑蓝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幼鱼捕自汕头大学南澳临海试验站附近海域, 在海上网箱中暂养半个月后将其转入室内水族缸(容积200 L)中驯养2, 饵料为自制配合饲料。新鲜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从汕头市南澳县盐田采得, 用水清洗后晒干, 经小型粉碎机粉碎, 60目筛, 制成海藻干粉。选取体质量约23 g黄斑蓝子鱼进行试验。蛋白水平32%、脂肪水平8%的情况下, 配制6配合饲料, 其中3种饲料分别添加5%10%15%的浒苔干粉, 2种添加10%15% 浒苔的饲料中还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NSP), 对照组饲料不添加浒苔。养殖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5%浒苔组鱼的生长性能不受影响(P>0.05), 10%15%浒苔组鱼的生长性能显著降低(P<0.05); 然而, 在添加0.2% NSP酶的情况下, 10%和15%浒苔组鱼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饲料组鱼的成活率及全鱼的水分、蛋白、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鱼相比, 浒苔饲料组鱼肝和肌肉中的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物酶的活性增高, 丙二醛含量降低。结果表明, 黄斑蓝子鱼配合饲料中浒苔的添加比例可达5%; 在加入一定量NSP酶的情况下, 其添加比例可达10%15%。饲料中添加适当比例的浒苔可提高鱼体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浒苔作为黄斑蓝子鱼配合饲料原料加以利用的可行性, 为浒苔资源开辟一条有效的利用途径, 并为研发高效、低成本蓝子鱼配合饲料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酶制剂是否有助于提高黄斑蓝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对石莼(Ulva pertusa)海藻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在总蛋白水平为32%、总脂肪水平为8%情况下配置6种饲料,其中两个对照组(未添加石莼为C1、添加15%石莼为C2)、4个实验组,饲养黄斑蓝子鱼幼鱼56 d,通过比较鱼的生长性能、消化道消化酶的活性及饲料的表观消化率等,以确定酶制剂的效果及其适宜添加量。结果显示,4种实验饲料养殖的黄斑蓝子鱼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等方面均优于C2对照组,与C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4实验组的蛋白质效率除外)(P0.05)。全鱼生化成分及胃、前肠、肝脏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2对照组(P0.05)。添加石莼组鱼肌肉中除多不饱和脂肪酸18:2n6、20:5n3、22:5n3和必需氨基酸Met、Tyr含量显著降低(P0.05)以及Glu与His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外,无其他显著变化。结果表明,石莼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提高黄斑蓝子鱼的生长效果和饲料利用率,且对鱼肉品质无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影响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底播、菲律宾蛤仔和鳗草实生苗的互作,推测菲律宾蛤仔规格、丰度和活动稳定性影响营养盐的扩散。将不同丰度、规格的菲律宾蛤仔置入沉积物中,室内培养19天,并于第13、19天,研究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通量。菲律宾蛤仔生物量、规格和丰度、活跃性影响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通量,第13天,NO-2-N、NH3-N、TN交换通量受菲律宾蛤仔规格影响,NO-2-N和NH3-N交换通量随菲律宾蛤仔规格增大而增大。第13天和19天,NO-2-N、NH3-N、TN、PO43--P交换通量受菲律宾蛤仔丰度影响,随菲律宾蛤仔丰度增大而增大。因此,评估滤食性贝类环境容量、贝类与海草的互作时,需考虑贝类生物量、规格和丰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饲料成分与环境温度对奥尼罗非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取相同生长阶段、体重均匀的雄性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eus×O.aureus)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不同P/E饲料组与不同水温组进行暂养,共3周。在最后一次投喂后2 h进行取样测定。结果表明,饵料蛋白质水平在20%-40%时,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胃蛋白酶活性随着饵料蛋白水平上升而减低了22.2%和26.0%(P<0.05)。碳水化合物水平由34%上升到42%和50%,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分别上升了107.1%和106.6%(P<0.01),肠道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7.1%和39.8%(P<0.01)。脂肪水平由1.5%升高7%,肠道脂肪酶活性没有变化,脂肪水平升高到12.5%,肠道脂肪酶活性降低了25.4%(P<0.01)。在水温17-32℃时,罗非鱼消化酶活性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7,(11):21-22
饲料生产企业作为我国畜牧业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对于增强畜牧业的生产能力,提升畜牧养殖质量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饲料生产企业在畜牧业中的积极作用,增强饲料品质,确保饲料中含有的营养成分能够符合实际的摄入需求。以近红外光谱技术为突破口,厘清现阶段饲料常规成分分析过程中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使用现状,在此基础上,以相关理论原则为基本框架,从多个维度出发,采取多样化的应用手段,将近红外光谱技术融入到饲料成分品控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