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飞机播种造林,落种的均匀发度是保证实播有效面积的基础。为了合理利用飞播种子,提高实播有效面积率,我们于一九八一年结合飞播造林生产试验,对油松种子的落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设计播带的宽度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油松飞播造林最适播带宽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合理利用飞播种子,提高飞播效果,我们于1976年至1978年在延安地区宜川县利用固定翼运五型飞机进行播种试验,对油松种子的落种规律和幼苗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设计播带的最适宽度作一初步探讨。一、研究方法在播区内选择一完整航标线(通常以中航为宜),与飞行方向相垂直,在播带的横向上,每隔5米设接种布一块,面积1×1平方米。为避免因偏播而漏接种子,在播带两侧相邻航带上亦同时接种。1978年木头沟播区作业时,除中航外,还在附近木头沟沟底按上述同样方法接种,以了解梁  相似文献   

3.
岐山县飞播造林始于1988年。目前,全县播区总面积19.01万亩,有效面积16.55万亩。 种子落地,“管”字上马。多年来,县林业局一直把播区管护作为飞播造林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4.
岐山县连续3年飞播造林9.3万亩,有效面积8.1万亩。为了进一步提高飞播造林成效,他们从1990年开始,又对四湾、苜蓿河两播区内漏播带、天窗及时安排补播。按坡向、植被等自然条件确定点播、撒播的范围,然后抽调林业系统50多名职工,进行现场模拟飞播训练,规定每亩撒播0.5kg 种子,每窝点播5粒,每亩300窝。按任务定人员、划范围、分小组  相似文献   

5.
<正> 1961—1985年,广西马尾松飞机播种造林经历了初试、扩大试验和大面积推广三个阶段,全区实播有效面积为3,661.44万亩,其中1969—1985年的推广面积达3,198.10万亩,占全区宜播面积的46%。飞播造林保存面积为1,185.95万亩,保存率为32.4%,使广西森林覆盖率净增3.4%。广西飞播造林取得了十分  相似文献   

6.
飞播造林是宁夏沙区荒山绿化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飞播面积逐年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进行飞播试验,目前累计面积已达5万hm2。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造林面积也大幅度增加[1],致使飞播用种供不应求,种子价格直线上升,使种子投资占飞播造林总投资的60%左右。飞播后,由于鸟鼠危害,种子损失严重,通过多年实践,北方各省普遍将飞播量的20%~25%作为正常损耗[2],加之播区自然条件恶劣,出苗后“闪苗”情况时有发生,所以飞播造林保存率一直不高,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如能减少鸟鼠危害,提高种子出苗率、幼苗的保存率及后期生长,则可以减少单位面积的播种量[…  相似文献   

7.
安康地处北亚热带,广袤的土石山区、丰富的水热资源决定了飞播造林成为符合安康实际的一种重要的造林绿化方式。飞播能否郁闭成林?其决定因素有种子质量、播区环境和立地条件、播区选择和播带设计、播后成效调查等。仅播后成效调查这一项,对全面了解播区苗木出苗和生  相似文献   

8.
巫山山脉油松飞播造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川东、鄂西大巴山、巫山、齐跃山海拔1900—2200米飞播的华山松,落针病危害严重,生长衰退,有的成片死亡,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为扩大飞播树种引进油松,营造混交林,以解决华山松遭受病虫害问题。 1979年从河北引进油松进行飞播造林试验,到1981年底止,已飞播6个播区,有效面积一十万九千亩。本文根据3年来对青山头播区飞播油松后的效果调查,讨论油松在巫山,大巴山飞播造林成功的可能性,为提高油松飞播成效及播区选择、播种期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9.
万县地区已飞机播种造林20年,共飞播7个县,151个播区,总面积30万公顷(含重播面积),其中宜播面积2 3万公顷.据1983年和1987年两次飞播成效调查,在1983年以前飞播的17万公顷宜播面积中,成效面积7万多公顷,占宜播面积的41.2%,飞播造林直接投资705万余元,每公顷造林成本41.50元,以成效面积计算,每公顷成本为101元.实践证明,飞播造林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用工少、活动范围广等特点,是加快绿化步伐的有效造林方式之一.本文以我区1978年至1982年5年的飞播造林为依据,对飞播造林成本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安康市汉滨区的飞播造林始于1969年春季文武山播区,在飞播造林成功实施后,全区的飞播造林工程掀开了新的一页.从1969年春季飞播至今,累计完成飞播造林47个播区135.8万亩,成林保存面积为49.0万亩,造林保存率占作业面积36.1%,占有效面积45.3%,超过了国家规定成林保存面积占作业面积30%的标准.目前累积完成投资2206万元,地方群众投工100多万个.  相似文献   

11.
汉中地区飞播造林从1971年开始以来,除汉中市、佛坪县外的9个县,共飞播206个播区,飞播林木种子275.45万公斤,面积475.98万亩。调查统计,1971年至1993年,成林面积和成苗面积共189.27万亩,占全区飞播面积的41.36%,占有效面积的58.47%,总评为“优”。  相似文献   

12.
<正> 在飞播造林中,种子的消耗通常数倍于人工造林,其所占费用高达飞播总支出的80%左右。这不仅影响了造林成本,而且还会因种源不足而阻碍飞播面积的迅速扩大。因此,为了经济用种,且又能在播后获得适宜的苗木密度,1976—1980年,我们在陕西省宜川县对油松适宜播量的计算和确定,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适宜播量的计算计算播种量要考虑影响播量大小的各种因子,总结宜川县飞播造林实践,单位面积播种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木荷种子大粒化的包衣填料、胶粘剂种类及浓度的筛选试验;大粒化种子的发芽、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选用0.2%浓度的聚乙稀醇与黄泥作包衣填料进行木荷种子大粒化处理,其包衣完整、脱落率低,且便于机械化生产;大粒化种子发芽率高,直播和飞播造林,单位面积出苗为对照区的1.30倍~3.04倍,且能提高飞播造林时落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商洛地区飞播造林始于1975年,截止目前,已在160个播区飞播造林450万亩,其中有效面积336.4万亩。据历次飞播成效调查,1991年以前飞播的成林面积为187万亩,其面积占到全区用材林面积的22.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太行山中段土石山的飞播造林试验,对油松飞播造林的播区选择、播期的确定以及不同坡向、坡度,不同土层厚度和植被状况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调查总结。油松飞播造林有苗面积占到有效面积的66.8%超过部颁优级飞播造林40%的标准,亩均保存幼苗186.8%株。每造成1亩林,较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成本降低1.72元和8.87元,取得造林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省工省力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情况分析梅县地区山地广阔,山地总面积1,881万亩,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为加快荒山绿化,从1968年开始,在丰顺、五华、兴宁等县的15.6万亩山地进行了飞播造林试验,初步获得成功,至1984年止,总飞播面积达473.15万亩,获得了明显效果。1983年冬至1984年初,组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普查队185人,对1980年前飞播造林的85个播区进行了普查,结果全区飞播造林成效保存面积占播区有效宜林面积30%;蕉岭县的播  相似文献   

17.
来宾县在60年代和70年代曾经飞播造林60多万亩。由于管护不善,从种子下地到成林成材,都不断遭到人为的破坏,飞播林面积保存率很低,效益不显著。该县认真总结了飞播造林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播是基础,管  相似文献   

18.
洋县自1982年起连续8年开展飞播造林,累计在12个播区飞播造林49.12万亩,有效面积35.92万亩。在飞播中,我们始终坚持播、管、补、封相结合,以补促播,以封保播,每结束一个播区,就及时查苗,根据成苗  相似文献   

19.
飞播造林是模拟对树木天然下种更新的特性,用飞机将林木种子撒到宜林地上的一种大规模机械化造林方法。1979年以来,我省在太行、伏牛、大别、桐柏等山区飞播造林300余万亩,根据成效调查,有苗面积占三分之一左右。在无苗面积中和疏苗地段内,约有三分之一是由于播后长期放牧、火灾及挖药等人蓄活动造成的。有苗的地方,目前的疏苗定株、补植补播、抚育等经营管理工作也跟不上去。由此可见,飞播林的经  相似文献   

20.
宁强是陕西省最早的飞播造林县之一,飞播成林面积位居全省第一,是全省3个飞播造林面积超过百万亩的县之一。自1971年开始飞播以来,截至2009年底,累计飞播97个播区,飞播造林153万亩,有效面积112万亩,飞播造林成林60.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8.5万立方米。全县人工造林成林保存面积80万亩,其中飞播造林成林60.3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75.4%。飞播造林加快和促进了全县荒山造林绿化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