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编辑同志: 贵刊1997年2期第21上刊发的《早春花木的花后修剪》一文中,有这么一段:“……丛生灌木形:如民间有‘蜡梅不缺枝’之谚,是说蜡梅发枝力强,不宜重剪,并且其小侧枝开花数量多,中、长枝开花数量少。花后应对小侧枝重点修剪,抑强扶弱,疏除过密枝,以促其形成短花枝;对长枝则适当短截即可。”读过此段,感到将“蜡梅不缺枝”的谚语理解为“蜡梅不宜重  相似文献   

2.
<正>蜡梅是鄢陵的特色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经过多年努力,虽然目前鄢陵蜡梅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鄢陵蜡梅生产仍处于初步阶段,突出表现为标准化程度低、规模化生产少、龙头带动深加工企业缺乏、产品附加值低,这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了蜡梅产  相似文献   

3.
新品种育成日久,却没有正式名分,这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我们以往好像并不在乎。好在“登录”的意识日渐强化,一批蜡梅品种有幸在年初获得了国际认可的“户口”。 2014年1月25日,一批我国育成的蜡梅品种通过了蜡梅国际登录中心的认证,首次获得了国际承认的合法身份。这里简单介绍几个首批国际登录的蜡梅品种。  相似文献   

4.
蜡梅品种较多,可分为原始种和园艺种两类,较为常见的有‘罄口’蜡梅、‘素心’蜡梅、‘虎蹄’蜡梅、‘金钟’蜡悔、‘狗牙’蜡梅5种。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河南许昌首届蜡梅文化旅游节于2007年12月30日在该市郊区清溟河蜡梅园开幕。本届蜡梅文化旅游节包括徒步赏梅之旅、情侣婚纱摄影、蜡梅摄影比赛、以蜡梅为主题的有奖征文等项活动,时间从12月30日至1月30日,为期1个月。  相似文献   

6.
蜡梅的文化内涵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蜡梅是中国特有的花灌木,分布广泛、应用历史悠久。笔者依据有关文献,对蜡梅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及观赏特性进行了归纳评价,系统总结了蜡梅的历史文化内涵,阐述了其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并探讨了蜡梅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园林工作多年,很多人向我询问蜡梅能否用种子繁殖,怎么种?在此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经验。蜡梅的优良品种往往是靠嫁接得来的(优良品种的实生苗也能开出好花来),但扦插较难成活,因此繁殖实生苗很必要。蜡梅花后一般都能结籽,以狗蝇梅和实生梅结籽最多。蜡梅果实内有肾型豇豆一般大小的褐色种子多粒,在我国中部大部分地区6月底成熟。因种皮坚硬,子叶卷曲与种皮内,储藏后会失水。所以正常春播时,需提前用温水浸泡很长时间,但发芽  相似文献   

8.
中国野生居群蜡梅集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梅科的种类很少,在植物界是一个古老的小家族,其下包括美国蜡梅属、夏蜡梅属和蜡梅属,而蜡梅属系蜡梅科的主要成员,其全部种均原产中国。蜡梅就是蜡梅科蜡梅属的一种半常绿乔灌木植物,为第四纪冰川末期波及而幸存的孑遗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的大部分地区。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使蜡梅产生了极其丰富多样的种内变异。从花径来看,有花径小于1厘米的小花类,也有大于4厘米的大花类;从中被片的颜色看,有冰色、白黄色、浅黄色、鲜黄色、金黄色和绿黄色的过渡;从中被片的形状看,有细长条形、披针形、长椭圆形、阔椭圆形、近圆形等的过渡;从中被片的着生状态  相似文献   

9.
美国夏蜡梅栽培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美国夏蜡梅因原产美国,初夏时节开花而得名,为蜡梅科夏蜡梅属落叶灌木。植株丛生,株高2~3m,枝条稍向外开张或平展生长。芽无鳞片,被叶柄基部包围越冬。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叶面有光泽或稍粗糙,叶色浓绿。单花顶生,花径5cm左右,花瓣  相似文献   

10.
<正>培育一盆型好、花多、色艳、香味浓的蜡梅盆景,除有较好的桩基树姿外,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才能使蜡梅盆景开花繁茂。盆土选择选盆因蜡梅盆景耐旱怕涝,不论是新桩还是成形的盆景,选盆时应尽量避免用瓷料等通透性较差的盆钵。应选配古色古香、通透性能好的深紫或赭红、青黑色的紫砂盆或瓦料土盆,映衬蜡梅金黄色的花朵,对比强烈,以增强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盆栽蜡梅的不断长大,果断地将其移入庭院,或许是最为妥贴的方法。如果您也有个小院,不妨栽棵香气沁人的蜡梅吧。到那时,"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头。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您的邻居不羡慕您才怪呢。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快速分析比较5种蜡梅属植物新鲜叶片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5种蜡梅属植物叶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蜡梅叶中的特有挥发性成分为罗勒烯(10.5%)、乙酸芳樟酯(27.8%);突托蜡梅叶中的特有成分有1,8-桉叶素(18.27%)和大根香叶烯(37.22%);柳叶蜡梅、浙江蜡梅及山蜡梅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α-蒎烯、月桂烯、1,8-桉叶素、毕橙茄油烯、β-榄香烯、石竹烯、大根香叶烯、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等萜类成分。在5种蜡梅属植物中,柳叶蜡梅、浙江蜡梅和山蜡梅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比较相似,蜡梅与突托蜡梅的成分与前3种略有不同。蜡梅叶中的特有成分罗勒烯、乙酸芳樟酯可与其它4种蜡梅属植物叶进行区分,1,8-桉叶素也是可以区分蜡梅叶和其它4种蜡梅属植物叶片的关键成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式可有效富集叶片中的香气成分,且方法简便,重现性较好,可作为蜡梅属植物叶片挥发性成分的前处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卉盆景》2008,(4):35-36
蜡梅与梅花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属不同,梅花属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高4—10米,罕成灌木状;蜡梅为蜡梅科、蜡梅属的落叶灌木,枝干丛生,一般高2~4米。二是花色、花香不同,梅花多开白、淡绿、粉红、朱红、紫红等色花朵,仅少数品种开淡黄花,如“黄香梅”等,其香味主要是清香;蜡梅开花则以蜡黄、浅黄、金黄等黄色调为主,少量品种有紫红色的内花瓣,如“檀香”,其香味主要为浓香、檀香和甜香。  相似文献   

14.
<正>梅花与蜡梅虽在生物学上不同类,但二者都耐寒,花都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盛开,花香四溢,为冬季或早春观花佳品,是不可或缺的冬春观花树种,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盆栽、切花等。梅花是蔷薇科杏属落叶小乔木,原产我国,在我国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蜡梅是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原产我国,花初冬早春开放,色如蜂蜡,香味若梅,故名蜡梅。  相似文献   

15.
范成大《梅谱》云: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而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其实,这个“与梅同时,色似蜜脾”,为人们所熟知的种类,只不过是蜡梅这个不算太小的家族——蜡梅科(学名:Calycanthaceae)的成员之一而已。在现知的所有蜡梅中,不仅有花色似蜡的种类,也有开红花的类型:有与梅同放的,也有夏日开  相似文献   

16.
蜡梅鲜切花规范化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蜡梅是少有的冬季开花且芳香宜人的观赏植物,同时其自然瓶插寿命可超过3周,是珍贵的冬季和早春切花种类,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蜡梅研究在各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相对于其他著名花卉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探讨了蜡梅鲜切花规范化生产技术,使蜡梅鲜切花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满足人们对蜡梅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并且在鲜切花生产的同时,又注意了提升母树本身的园林观赏价值。场地选择蜡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栽培。长江流域和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气候适宜蜡梅生长,适合建立大型的蜡梅切花生产基地。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节约土地成本,不与国家对基本农田耕地保护政策相冲突。场地宜选择在向阳避风、土壤疏松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在1m以下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山地、丘陵地带,以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为好,忌黏土和盐碱土。  相似文献   

17.
<正>你是否见过在10月上旬带绿叶开花的蜡梅?在气候即将步入严寒之前,抢先开放的一种蜡梅就是柳叶蜡梅。柳叶蜡梅为与虎蹄蜡梅、素心蜡梅是同科但不同品种,柳叶蜡梅在10月初即现初花,一直可以开到11月下旬。开放后其他品种的蜡梅陆续开放,从10月一直到翌年2月都有蜡梅观赏,使蜡梅的观赏期多延长两个月以上。柳叶蜡梅的花朵长在当年生枝条叶芽中,花径自然张开度为1.6cm,花色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96年开始,先后用夏蜡梅和美国蜡梅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套袋杂交,于2001年获得杂交果实1枚,含8粒种子,当年秋天播种,仅存活1株幼苗。该杂种植株于2006年4月初次开花,花和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性状介于亲本之间。杂种夏蜡梅的成功培育,不但填补了我国40多年来的空白,为我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夏蜡梅资源提供了有效途径,也给园林绿化带来新的优良品种。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 Cheng et.  相似文献   

19.
砧木选择为获得理想的嫁接苗,一般以2年生的蜡梅实生苗为砧,野生的柳叶蜡梅作砧木成活率不高。砧木粗度在0.5—1.0厘米之间,以手指粗为宜,嫁接部位要通直光滑,以便于操作时砧穗切面的藕合。若为粗大古拙的蜡梅桩换冠嫁接,亦应选择粗壮的一年生枝条。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花卉园艺》2021,(3):26-27
2020年梅花蜡梅分会推进产业融合与升级,带动花农致富和乡村振兴,引领梅花蜡梅产业健康发展. 创新性举办第十七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展会在南京钟山风景区举办,共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全国27个省(区、市)的58家单位参展.因疫情影响,展览没有举行开幕式,而是将每一个展区、每一件展品都进行了全景和细部特写拍摄,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