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红杨等4个黑杨无性系在湖区外滩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近年来引进的洞庭湖区造林的丹红杨、巨霸杨、南林-95杨、南林-895杨,于2004年春在西洞庭目平湖外滩进行对比造林试验,经4年观测,其造林保存率均低于78%。丹红杨、巨霸杨胸径生长量较大;巨霸杨、丹红杨、南林-895杨的材积生长量较南林-95杨增产15.9%~25.6%。各项生长量指标在4个无性系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黑杨派5个无性系滩地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杨派无性系35杨和苏杨7号树冠开展,生长最大;74杨冠窄、干形端直,干材出材率高。在汛期淹水和地下水位较高的江滩、湖滩地,35杨的材积生长量高于黑杨派其他无性系;74杨在滩地生长量较低,在季节性淹水环境下会发生皮裂、干腐,此类立地不宜造林,但在地下水位较深的农田沟边有较好的生长量,可用于类似情况下的沟渠、道路绿化栽植。  相似文献   

3.
淹水胁迫对落羽杉等4个树种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控制模拟大田淹水,研究了淹水胁迫下乌桕、落羽杉、山核桃、水松4个树种在生长和形态特征上的响应。结果表明:(1)水松、落羽杉表现出较适应淹水的典型反应,在淹水茎部产生皮孔的膨大和不定根,试验结束时水松、落羽杉受淹的根系表现正常;乌桕、山核桃则表现出淹水胁迫下受到明显的伤害,叶片变小、叶片数量减少,叶片萎蔫、失绿、坏死、脱落;乌桕受淹根系部分腐烂,而山核桃受淹根系大部分腐烂,腐烂程度较乌桕严重。(2)涝处理不同程度地抑制了树种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干质量的积累,涝害指数、叶面积指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树种的耐涝性。(3)4个供试树种耐涝性可分为3个等级,抗涝型为水松、落羽杉,中等抗涝型为乌桕,不抗涝型为山核桃。  相似文献   

4.
淹水胁迫对美洲黑杨无性系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洲黑杨无性系XL-75、XL-77、XL-90、I-69及耐涝性极强的苏柳J172为对象,开展了其过氧化产物MDA及保护酶活性对淹水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I-69杨MDA含量较对照明显上升,XL-75、XL-77、XL-90、J-172在淹水初期MDA含量较对照略有下降,在后期出现回升的趋势;淹水15d时,5个参试材料SOD活性与对照比较均明显下降,随着淹水胁迫程度加深,SOD活性表现为依次上升趋势,而POD变化则与SOD恰好相反,二者存在明显的补偿机制;各无性系CAT活性在淹水胁迫下总体上表现为下降的趋势;淹水30d以内时,5个参试材料ADH活性均较对照显著提高;淹水45d时,I-69杨ADH活性较对照下降56.9%,而XL-75、XL-77、XL-90、J172分别较对照提高970.4%、279.1%、555.2%和461.5%;不同处理下SOD、CAT相对值与总生物量相对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743、0.7651,表明其受遗传控制程度较高,可作为不同无性系间耐涝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河套地区有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但是由于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有灌无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上这一地区干旱风大、蒸发强烈,造成相当一部分土壤次生盐渍化。红柳是一种比较耐盐碱的树种,并且它具有抗旱、耐涝、耐贫瘠的特点,所以河套地区盐碱地多使用红柳造林。一、造林地选择造林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盐碱地内。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树种在太湖滩地造林成活率、耐水性和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水杨梅、湿地松、金丝垂柳、垂柳、苏柳795、苏柳172、杞柳、35杨等8树种在水深30~50 cm中浸泡40 d时,其成活率均达97%以上,且生长正常,可以作为太湖滩地的造林树种;中山杉、池杉、落羽杉、水杉等4树种的成活率在30.2%~64.8%,加强前期管理可适当发展,光蜡树的造林成活率仅为19.5%,表明耐水性较差,不适合在长时间淹水滩地栽培。  相似文献   

7.
<正> 一、基本情况山海关杨,是黑杨派的一个栽培品种。在沿海沙地造林中,明显地表现出耐水湿、耐瘠薄、病虫害少,干形好,生长快的优点。姜各庄林场位于乐亭县东部沿海。造林地为历代海洋退积形成的滩地,除少数沙丘外,绝大多数低洼易涝,地下水位一般在1米左右,雨季20—40厘米。全场有六分之一的地方夏季有积水。林地土壤  相似文献   

8.
木兰科植物兼具观赏、药用、材用、生态和科研价值,文化内涵深远,适应范围广,几乎涵盖整个中国,可作为建设低碳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植物材料,但相对较差的抗逆性成为制约其园林应用推广的最大瓶颈。为发掘耐涝性种质资源,研究人员根据淹水胁迫过程中木兰科植物的表型变化,选定叶色变化、植株萎蔫情况、茎基部变化和成活率变化4个指标,将其定量分级,制定等级得分标准及评价方案,然后以各指标得分的总和对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木兰科植物耐涝性评价体系。研究已对31木兰科种类的2~3年生种播苗进行了耐涝性鉴定,初步筛选出3个耐涝性强的木兰科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9.
对4个耐水湿树种在太湖滩涂造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造林区域内水位、种植点与水岸间距离等对造林树种的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试验造林树种应选择地下水位50~100 cm的立地为宜,水位太高将造成植株浸水时间过长,植株生长不良。不同树种间受水位、坡度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垂柳、水杉、池杉3个树种的平均地径随平均水位下降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人工淹水胁迫下枫杨种源MDA含量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人工淹水25d后,枫杨种源叶片丙二醛(MDA)积累量,种源间差异明显,并且与种源苗高生长相对下降速率有高度相关性。这表明在枫杨受涝后,其MDA积累量作为一种耐涝性选择指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娄底、武宁、金寨、分宜、灵川、河池、磐安共7个种源属于耐涝潜力较大的一组,其MDA含水量低于12μmol·g-1或苗高生长相对下降速率低于4.0%以下;江口、石门、泰安、涪陵、新宁和明溪6个种源属于水涝敏感型的一组,其MDA值在15μmol·g-1以上或苗高生长相对下降速率在13%以上。南部种源和东部种源,与北部种源和西部种源相比,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耐涝性。在长江沿岸地区,来自地势较高的种源表现较弱的耐涝性而来自洼地的种源耐涝性较强。在漓江-湘江-洞庭湖水系,下游种源耐涝性不如上游种源强。  相似文献   

11.
比较‘2025’杨及其2个芽变红叶品种(‘全红杨’‘中红杨’)的耐涝能力,以3个品种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盆栽模拟淹水环境,以正常浇水样本为对照。研究不同胁迫处理时间下,3个杨树品种植株表型、光合特性的响应变化及对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抗涝能力和指标进行评价,为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通过84 d的模拟试验,3个杨树品种的叶片始终保持有净光合速率,表现出稳定的耐涝遗传特质。淹水28 d,胁迫引起的叶片气孔限制因素使Pn快速下降,高生长均略高于对照(P 0.05);淹水42 d, MDA含量、SOD和CAT酶活性升高,茎基部产生不定根,叶绿素降解减缓,Pn回升;淹水56~70 d,3个杨树品种高生长量分别较CK下降了53.33%、42.79%和49.96%。SOD、CAT活性下降,膜透性增大,叶片叶绿素加速降解,Pn再次下降。通过各生理指标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全红杨’的抗淹水能力较弱(P 0.05),‘中红杨’与‘2025’杨差别不大(P 0.05)。关联分析表明,质膜相对透性、抗氧化CAT和SOD酶活性是影响3个杨树品种抗涝性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江淮1号’、‘江淮2号’杨为试验材料,‘I-69’杨为对照,研究水胁迫下3个杨树品种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3个参试品种在W3(浅度积水,土壤水分过饱和)处理下,60 d后高生长量表现为‘江淮2号’杨>‘江淮1号’杨>对照‘I-69’杨,盆栽苗木保存率分别为40%,33%和25%;W2(无积水,土壤水分完全饱和)、W3淹水处理下,‘江淮1号’杨、‘江淮2号’杨的苗生物量明显大于‘I-69’杨;W3处理下‘江淮2号’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糖量变化幅度最小,且数值均明显低于‘江淮1号’杨和‘I-69’杨,‘I-69’杨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幅较‘江淮1号’、‘江淮2号’杨大.3个杨树品种叶绿素在W3处理下60 d后的含量分别为‘江淮2号’杨(3.61 mg/g)>对照‘I-69’杨(3.36 mg/g)>‘江淮1号’杨(3.27 mg/g).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及隶属函数法,对几个杨树品种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淹水胁迫处理期间‘江淮2号’杨、‘江淮1号’杨比对照‘I-69’杨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适合在安徽省江潍、沿淮、湖泊等地势低洼处造林.  相似文献   

13.
提高盐碱地造林成活率的措施一、选择耐盐碱的树种造林在盐碱地上造林,首先考虑树种耐盐碱程度,地下水位的高低,重盐碱土含盐量0.4~1.0%,地下水位1米以下,造林栽柽柳、沙枣,中度盐碱土含盐量在0.25~0.4%,地下水位1米以下能栽活的树种有臭椿、刺...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杨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杨杂交组合的亲本是钻天杨×欧洲黑杨。经过多年引种和区域化栽培试验,1988年自治区以杨树人工基因库优良品种予以鉴定。俄罗斯杨适应新疆广大地区气候条件,抗逆性强,抗寒,-43℃低温环境可安全越冬。耐干旱耐高温,夏季在41.1℃(玛纳斯地区1990年8月)高温条件下正常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湿润的沙壤土。树冠窄,抗风力强,生长较快,常作为农田防护林造林树种或绿化树种。1育苗技术扦插育苗,种条采用一年生的扦插苗或萌芽条,用种条的中、下部截插穗,长15~18cm,马蹄形切口,切面光滑,扦插成活率高。扦插时间分为秋季和春季。秋季扦插…  相似文献   

15.
选取耐涝的Ⅰ-69杨和不耐涝的小叶杨为试材进行对比淹水试验,研究淹水胁迫对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对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产生明显伤害,显著抑制叶片的光合性能,且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和淹水时间的延长而严重:淹水8天时,Ⅰ-69杨与小叶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均略有下降,叶片超微结构出现淀粉粒大量减少、嗜锇体数量略有增加、类囊体略有膨胀,少部分片层出现轻微扭曲等现象,但2者间差异不明显.淹水15天时,2者间出现明显差异.Ⅰ-69杨仍然能够维持较完整的叶片超微结构,从而保持较高的Pn,Fv/Fm,叶绿素含量.小叶杨叶片的Pn,Fv/Fm,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超微结构严重受损,出现质壁分离,叶绿体膨胀、被膜消失,类囊体膨胀,基粒片层扭曲、解体,线粒体内嵴减少、内含物外渗等症状.叶绿体对淹水胁迫敏感,线粒体结构相对稳定.叶片超微结构,尤其光合机构的损伤程度与Pn,Fv/Fm,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是造成淹水胁迫下光合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不同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对淹水胁迫的抗性明显不同.淹水胁迫下,耐涝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明显比不耐涝杨树稳定,损伤症状轻,出现时间晚.叶片超微结构的稳定性与杨树的抗涝性呈正相关关系,可作为杨树抗涝性鉴定的细胞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树生长快,经营成本低,轮伐期短,综合利用率高。当前,杨树是国内外营造速生丰产林的重要树种。近年来我区有些林业专业户和重点户为了发展商品经济,不惜占用上等好地栽植杨树,这是很有见识的。这里,根据区内外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经验,提出几点需要注意的营造技术问题。一、我区各地生长较好的杨树用材树种有青杨、小叶杨、小美杨(包括合作杨、赤峰杨、通辽杨、白城子杨等)、加拿大杨、箭杆杨和北京杨0567。这些杨树的特性可归结为“四喜”:喜水、喜肥、喜光、喜通风,是强阳性树种。要求造林地水肥充足,土层深厚疏松,易于耕作。土层厚度最好在1.5米以上,地下水位1.5~3米,酸碱度在7左右,含盐量在0.1%以下,有机质为1%左右。理想的造林地块是河淤土、沟谷底部的冲击土,以及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村旁宅旁路旁。造林之前一定要提前一年或两年进行整  相似文献   

17.
5个油茶物种的耐涝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油茶(Camellia spp.)物种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通过调查淹水处理后不同时间植株的受害情况对其耐涝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油茶(C.oleifera)和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具有较强的耐涝性,淹水处理32天才完全死亡,而香花油茶(C.osmantha)、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pa)和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耐涝性极强,整个试验期60天后均有10%以上的植株还存活,5个物种的耐涝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普通油茶;5个物种内不同单株间耐涝性均有差异,其中香花油茶单株耐涝性分离最大,其次是博白大果油茶和陆川油茶.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为期60d田间模拟试验,以1年生落羽杉、乌桕实生苗为试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对两个树种在涝渍胁迫下的生长变化、光合特性及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涝渍处理条件下,两个树种均产生了大量的不定根且生物量增量和相对生长率也表现出对涝渍胁迫的适应性。涝渍处理下,2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均显著降低,涝渍程度越强,其下降幅度越大。两个树种相比,落羽杉具有更强的耐涝性。  相似文献   

19.
中皖1~5号5个杨树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皖 1~ 5号 5个杨树无性系均是I- 69×I- 63杨的F1 ,根据生长量、干形、抗性、材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从参试的 34个无性系中选育出。 8a生 ,胸径生长量超过I- 69杨 5 4%~ 2 2 4% ,超过中涡 1号 6 7%~2 1 2 % ;材积比I- 69杨大 1 1 8%~ 61 5 % ,比中涡 1号大 1 3 2 %~ 56 1 % ;干形通直圆满 ,顶端生长优势明显 ,形率为 0 39~ 0 42 ,材质优良 ,基本密度为 0 32~ 0 35g/cm3、纤维长度 1 0 4 0~ 1 1 2 7mm ,长宽比、壁腔比均能满足造纸原料的条件 ;适应性强 ,较耐旱、耐涝 ,造林、育苗成活率较高 ,且对桑天牛有较强的抗性。已作为安徽省杨树多品系混合造林中的主栽品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湿地松等5树种在太湖滩地造林耐淹水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太湖滩地用湿地松、美国白蜡、水杉、池杉和柳树(对照)进行了不同树种、不同区域、不同淹水期和不同淹水深度的耐水湿对比造林试验。在淹水深度20~60.5cm、连续淹水时间达40d时观察结果为:①湿地松和柳树(对照)的成活率分别为99.7%和99.5%;美国白蜡、水杉和池杉的成活率分别为19.5%,30.2%和31.1%。②在太湖滩地湿地松表现与柳树(对照)一样,生长势和生长量一切正常,湿地松为常绿树种,病虫害较少,从绿化、美化和景观考虑,建议湿地松作为太湖滩地造林树种之一,并建议作为我国太湖地区淡水森林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的适生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