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山县马铃薯栽培历史悠久,马铃薯产量高、品质优,但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对其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对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发病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不同割秧期、不同留茬高度的试验方法,研究适期割秧技术对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影响及主要病害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适宜提前割秧10d左右,适宜留茬高度5~10cm,减产率为2.97%~4.67%,淀粉含量降低2.45%~2.60%,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性.适宜提前割秧10d左右,对马铃薯干腐病、茎基腐病、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等种薯带菌传播的病害防效分别达59.29%、54.98%、57.48%、57.01%、52.75%.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是比较常见的农作物,在马铃薯的栽培中,病害时有发生,主要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蚜虫病等。文章介绍马铃薯的主要病症,同时介绍相关的防治措施和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已成为目前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晚疫病是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马铃薯病害。是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品质和产业化发展的世界性病害。通过对晚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和发病条件等研究,提出了农业、化学和生物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测试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开展田间综合防效和室内保护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效略低于25%吡唑醚菌酯乳油。  相似文献   

6.
果园风送式喷雾机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风送条件下不同农药制剂浓度对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以虫口减退率和病情指数为指标,测试2种农药对梨蚜虫、梨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同时利用荧光试剂研究雾滴在冠层内的沉积分布,提出适应风送式施药的药液质量浓度范围。结果表明:果园风送喷雾机行驶速度1 m/s、风机转速1 200 r/min、单侧流量7.2 L/min工作条件下,喷施药液量为0.24 L/棵,比人工喷施减少药量33.3%。风送式喷施0.4 g/L的10%吡虫啉防治梨蚜虫,14 d后防效可以达到人工喷施0.8 g/L农药防治效果,药剂质量为0.096 g/棵,为人工施药的1/3。风送式喷雾防治效果随药液质量浓度增加而提高。风送式喷施0.75 g/L、1.0 g/L、1.5 g/L 3种质量浓度的75%百菌清防治梨黑斑病,第14天防效为46.52%、44.46%、55.63%,防效均显著优于人工喷施1.0 g/L质量浓度的农药。喷施0.75 g/L农药的药剂用量为0.18 g/棵,为人工施药时的1/2。风送式施药雾滴空间分布情况更好,可以参考人工作业减少1/3药液喷施量,同时适当增加药液质量浓度以求达到更好防效,实际喷施药剂量建议为人工作业的1/3~1/2。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飞防助剂类型与杀虫剂的混配方式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杀虫剂(10%甲维?茚虫威SC、5%氯虫苯甲酰胺SC和0.8%鱼藤酮SC)、飞防助剂(有机硅助剂、矿物油助剂和卵磷脂助剂)、施药液量(21、24和27 L/hm2)为因素设计了3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ANOVA)方法对各因素的显著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下,施药后第14天,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飞防助剂对水稻二化螟防效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设定的施药液量范围内(21~27 L/hm2),施药液量对水稻二化螟防效无显著性影响。混配方式7(0.8%鱼藤酮SC、有机硅助剂和27 L/hm2施药液量)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施药后第14天的防效达81.45%;混配方式4(5%氯虫苯甲酰胺SC、有机硅助剂和24 L/hm2施药液量)持效性显著,施药后第14天的防效为79.30%。本研究成果可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药液混配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5%吡蚜·噻虫嗪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避免频繁单一使用吡蚜酮产生抗药性,对25%吡蚜·噻虫嗪WP复配剂进行了稻飞虱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噻虫嗪WP复配剂对稻飞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 hm2用药量为135 g,药后3 d防效为82.64%,速效性优于50%吡蚜酮225 g/hm2的处理,达极显著差异,药后15 d防效为92.25%,与50%吡蚜酮225 g/hm2处理的持效性相当。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频繁单一使用吡蚜酮产生抗药性,对25%吡蚜&#183;噻虫嗪WP复配剂进行了稻飞虱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183;噻虫嗪WP复配剂对稻飞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hm2用药量为135g,药后3d防效为82.64%,速效性优于50%吡蚜酮225g/hm2的处理,达极显著差异,药后15d防效为92.25%,与50%吡蚜酮225g/hm2处理的持效性相当。  相似文献   

10.
针对自然环境下马铃薯叶片病害识别率低和晚疫病斑定位难的问题,基于大田环境中采集的马铃薯叶片图像,首先对马铃薯叶片病害进行识别,对比AlexNet、VGG16、InceptionV3、ResNet50、MobileNet五种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InceptionV3模型的识别效果准确率最高,可达98.00%。其次对马铃薯叶片的晚疫病斑进行检测,提出一种改进型的CenterNet-SPP模型,该模型通过特征提取网络获取对象的中心点,再通过中心点回归获得中心点偏移量、目标大小等图像信息,训练后的模型在验证集下的mAP可达90.03%,以F1为评价值分析对比其它目标检测模型,CenterNet-SPP模型的效果最好,准确率为94.93%,召回率为90.34%,F1值为92.58%,平均检测一张图像耗时0.10 s。为自然环境下马铃薯叶片病害识别和检测提供较为全面的深度学习算法和模型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正值西北秋马铃薯主产区果实膨大期,马铃薯晚疫病对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2012年西北、东北等地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早、范围广,发生程度明显重于常年,甘肃等省为近10年来最严重年份。针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的严峻形势,农业部办公厅于2012年9月2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农业部门切实做好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工作,全力夺取秋粮丰收。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害对食品安全具有灾难性的影响,它可以直接导致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显著下降,因此对植物病害的早期鉴定非常重要。传统的农作物病害诊断需要非常高的专业知识,不仅费时费力,还效率低下。针对这些问题,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以马铃薯叶片为研究样本,基于TensorFlow开发Faster R-CNN网络模型。采用本地增强的方式对带有早疫病、晚疫病和健康的马铃薯叶片进行图像扩充,应用COCO初始权重进行迁移学习,探究了数据类别对模型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训练数据类别的增多模型性能会有略微的降低。同时还训练YOLOv3,YOLOv4网络与该模型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Fater R-CNN模型优于其他网络模型。经检测该模型最佳精度达到99.5%,该研究为马铃薯病害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防治稻曲病较好的药剂,选用生产上常用3种药剂与18%噻呋·嘧苷素悬浮剂进行比较,以不施药做空白对照。结果表明,18%噻呋·嘧苷素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0%井冈·丙环唑微乳剂和24%井冈霉素水剂对水稻稻曲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18%噻呋·嘧苷素悬浮剂35 m L/667m2防治效果最好,病穗率防效达到93.79%,病粒率防效为88%,在水稻生产中4种药剂可以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大同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近几年种植面积均在3万hm2以上。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多年来一直危害马铃薯的二十八星瓢虫、早疫病、晚疫病和地下害虫等多种病虫发生明显加重,严重地影响着马铃薯的安全生产。2011年,大同市首次引进了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的悬浮种衣剂——高巧,并进行了试验示范。试验结果显示,高巧不但治虫、抗病,而且还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的世界性病害,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文章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病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策略,以期为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试验,测定和评价了阿维菌素3%微乳剂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3%微乳剂在15,30mga.i./L的用量下,药后7d,对小菜蛾幼虫的防效为97.99%,大田内防效为93.88%,明显好于对照药剂高效氯氰菊酯4.5%乳油的70.77%和67.86%防效,且持效性显著。微乳剂是一种安全、环保的水基化剂型。因此,阿维菌素3%微乳剂可作为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早疫病和晚疫病是番茄种植中常见的2种主要病害,温室和露地种植均可受害。此类病害流行时间长,对番茄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应及时加以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药剂浸种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关键措施。为了解浸种药剂在当前生产上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特选择4种药剂开展水稻恶苗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效最好,苗期与大田期防效分别为93.44%、91.74%;4种药剂均具有较好防效,苗期防效在90%以上,大田期防效在85%以上,药剂之间差异不显著;按推荐剂量使用对水稻发芽及生长均安全。因此,生产上该4种药剂作浸种剂可推广应用,并可相互交替使用,从而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产生抗性影响防效。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是山西省天镇县第二大粮菜兼用作物,马铃薯晚疫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分析影响发病的因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植保机械施药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探索防治棉蚜的最佳植保机械.使用3种植保机械,即喷杆喷雾机、喷枪、植保无人飞机进行了棉田施药试验,以虫口减退率与校正防效为指标,考察了3种植保机械对棉蚜的防治效果.考虑到雾滴在棉花叶片上的沉积效果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综合对比了3种植保机械在棉花叶片上的雾滴沉积效果.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