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燕  杨建峰  董云萍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1):1558-1561
以大粒种1号和中粒种27号咖啡为试验材料,研究咖啡种间嫁接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1)嫁接组合、对照中粒种27号和大粒种1号单株鲜果产量、单株干豆产量、单株种仁产量均差异显著.其中,嫁接组合较对照分别提高32.20%,31.25%,38.46%,表现出单株产量优势.(2)嫁接组合、对照中粒种27号和大粒种1号豆粒间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嫁接组合较对照咖啡因含量下降1.27%,绿原酸含量提高40.30%,表现出品质优势.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咖啡种间嫁接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咖啡种间嫁接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查理种咖啡为砧木,小粒种咖啡卡蒂莫、中粒种咖啡26号为接穗,对不同嫁接组合嫁接成活率、嫁接苗和自根苗生长量、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卡蒂莫/查理种嫁接成活率低于58.00%,中粒种26号/查理种嫁接成活率高于78.00%,砧穗间亲缘关系对种间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较大;卡蒂莫/查理种嫁接苗地上部生长量(株高、茎粗)、生物量(接穗鲜重、接穗干重、根鲜重、根干重)极显著低于卡蒂莫自根苗,嫁接苗比自根苗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根系的生理活性低,根的生长量(根体积、根表面积、侧根长)显著或极显著小于自根苗;中粒种26号/查理种嫁接苗地上部生长量极显著高于自根苗,生物量除接穗鲜重外,其余指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自根苗,根的生长量与自根苗差异不显著。砧穗间亲和力和植株生长势有直接的相关性,卡蒂莫、查理种种间遗传差异大,嫁接苗长势差,不能发挥砧木根系优势,不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中粒种26号、查理种种间亲缘关系近,嫁接后,株高变高,茎干变粗,分枝数增加,侧根粗,根系活力提高,植株长势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种间嫁接生产应用可行性,以解决连作咖啡园再植植株长势弱、死亡率高的问题,布置了以未嫁接的中粒种咖啡热研3号实生后代为对照,查理种16号为砧木、中粒种咖啡热研3号实生后代为接穗的种间嫁接大田试验。经过5 a的田间性状观测,结果表明:1年生种间嫁接植株株高、茎粗、冠幅、最长一级分枝长度大于未嫁接植株,但差异未达显著,种间嫁接植株一级分枝对数、最长一级分枝节数显著大于未嫁接植株;2015年单节果实数未嫁接植株显著高于嫁接植株,其余年份(2014年、2016年)差异不显著;干鲜比、百粒重、单株鲜果产量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虽然嫁接植株2015年单节果实数显著低于未嫁接植株,但种间嫁接促进了中粒种咖啡的生长,增加了单株结果节数,因而嫁接植株单株鲜果产量未显著减少。综上,嫁接不影响中粒种单株鲜果产量和果实的品质性状,该组合的种间嫁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方法]选用3个常用砧木材料,采用生产中常用嫁接成活率较高的劈接法和套管法进行嫁接,调查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效率、成活率、嫁接苗抗病性、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套管法嫁接比劈接法嫁接效率高30%,田间抗病性更好,产量高12%,不同砧木嫁接苗抗病性、产量差异显著,JZM鄄1...  相似文献   

5.
用咖啡F1优良复合杂交种鲁伊鲁-11作接穗,开展咖啡幼苗嫁接繁育和大树换冠改造试验。幼苗春季嫁接,当年可出圃种植;大树换冠改造投产早,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嫁接部位套塑料袋保暖保湿措施使适宜的嫁接期延长。采用切接法并利用环保型绑缚材料接蜡膜,既简便,包扎严实,又节省接穗材料,成活率很高,促进了小粒咖啡杂交F1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嫁接方法对紫娟茶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碧香早为砧木,采取10年生紫娟茶树枝条为接穗,通过采用劈接、切接和腹接3种嫁接方法及5种不同接穗形式研究紫鹃在湖南地区的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3种嫁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腹接成活率最高;不同的接穗形式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新梢的生长情况存在显著影响,其中采用一芽一叶(叶子为全叶)和一芽两叶(第二片叶剪去一半)的接穗形式,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且接穗新梢生长最好。采用芽接的接穗形式,嫁接成活率最低,成活率为20%。  相似文献   

7.
研究3种嫁接方式(劈接、切接和芽接)以及3种不同砧木大小(小于0.5 cm、0.5~1 cm、1~1.5 cm)和3个不同无性系(LD0505、LD0507和LD0509)对印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方法是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子,其次是砧木的大小,不同无性系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著,采用切接和砧木大小为1~1.5 cm时能够提高印楝嫁接成活率,最佳的处理组合是A2B3C2,成活率高达8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文冠果嫁接的最佳方法。[方法]在陕西省富县中心苗圃进行文冠果嫁接方法的试验,研究常规嵌芽接法、改良嵌芽接法、切接法对文冠果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3种嫁接方法中,以改良嵌芽接法进行文冠果嫁接育苗效果最佳,成活率最高,切接法效果最差。[结论]在一定时间和温度范围内,不同的嫁接方法和技术水平对文冠果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升盆栽月季嫁接的成活率。[方法]以不同月季品种、不同部位的芽接穗、不同嫁接方法进行嫁接比较试验。[结果]月季品种是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子,相同条件下不同的月季品种嫁接在同一砧木上的成活率差异显著。不同部位芽接穗对接穗成活率及新枝的生长速度影响明显,不同的嫁接方法嫁接成活率也有所不同。[结论]用顶部芽、采用带木质嵌芽接法,可以获得较高的繁育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咖啡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波邦(Bourbon)和铁毕卡(Typica)混合品种为砧木,以卡蒂莫(Catimor7963)为接穗,介绍咖啡嫁接技术的要点,为低产园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此项技术嫁接成活率高,接穗生长时间长,咖啡树恢复快,投产较早,嫁接后第3年正式投产,单产达1 800 kg/hm2,与同期定植的新咖啡园生长和结果相接近。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合于生产推广种植的中粒种咖啡优良品种,开展了以5个中粒种咖啡品种为接穗,小粒种卡蒂莫和中粒种实生苗为砧木的种间和种内嫁接试验。结果表明:26号品种单株干豆产量种间嫁接与种内嫁接差异不显著,百粒重种间嫁接大于种内嫁接,26号品种与小粒种卡蒂莫的亲和性较好;兴28、兴1、24-2、热研2号4个品种种间嫁接植株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相比种内嫁接植株矮,主干细,冠幅小,一级分枝数少,一级分枝短,叶色黄,产量低,差异显著。中粒种咖啡各品种的一级分枝节间距、出米率、百粒重性状稳定,种间嫁接和种内嫁接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就不同嫁接时间、嫁接方法、接口高度、接穗形式、嫁接组合等因素对茶树良种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省茶树良种嫁接以秋季或春季进行为宜;嫁接方法以“一芽一叶-劈接-接口高度15cm.套袋”较为理想;筛选亲和力强的嫁接组合对提高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多年茶树嫁接实践中研究得出一套老枝封蜡嫁接技术,解决了传统嫁接方法中因接穗易失水或渍水导致成活率低的问题,并创新探索出腹接与切接相结合的"腹切混接"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云南双江县茶区茶树良种嫁接成活率,就不同嫁接时间、嫁接方法、接口高度等对茶树良种嫁接成活率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茶树良种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双江县茶区茶树嫁接时间以冬季(1月)为宜,接穗为一芽一叶,嫁接方法以"劈接-接口高度15 cm-套袋-遮阴"较好.  相似文献   

15.
茶树嫁接换种作为目前进行群体茶园改造、发展无性系良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我省已逐渐推广开来。为了探索最适宜我省的嫁接时期 ,我们设计了茶树不同时期嫁接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接穗为采自本所 1 5年生福鼎大白茶园的半木质化健壮枝条。砧木为本所 2 0龄有性群体茶园。试验设 1 998年 1 0 ,1 1月和 1 999年 4,5,6,7,8,9月 8个不同时期嫁接以及 1 998年冬季挖蔸 1 999年 3月移栽茶苗 9个处理 ,处理之间随机排列 ,3次重复 ,试验地面积为53 4 m2 ,嫁接处理于每月 2 5日前后进行 ,接后控温保湿 ,精心管理 ,2个月后…  相似文献   

16.
茶树嫁接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茶树嫁接的应用有20多年的历史。据有关资料报道,印度于七十年代起开始研究茶树芽接与劈接,嫁接成活率分别为65.62%与69.42%[1]。在我国,笔者曾于1979年至1981年拟通过芽接来复壮铁观音茶树,把铁观音的芽嫁接到梅占茶树茎干上,成活率为30%[2]。以后,1984年至1985年,江西省周汉忠、湖南省王柏龄广泛开展茶树多品种短穗嫁接技术的研究,成活率均达70%至81.3%,如果砧木与接穗都采用生活力强的茶树品种进行嫁接(应用劈接),成活率可达92.5%至93.8%[3][4]。1984年至1987年,安溪县陈信石应用繁接技术,把铁观音的苗穗嫁…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研究认为,嫁接时期、嫁接方法、接穗长度、嫁接方位及接口包扎材料等对红松嫁接成活率均有影响.在辽宁地区,红松嫁接较适宜的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活率可达90%以上;髓心形成层对接法成活率最高,成活率达65%以上,可以作为首选方法;砧木以东、西方位做切面较好,成活率达88%以上;接穗长度为8 cm左右,成活率达88%;包扎材料以塑料条最好,成活率达94%.  相似文献   

18.
为快速、准确地鉴别中粒种与小粒种咖啡,以不同种源的中粒种和小粒种咖啡为试验材料,对514对SSR引物进行中、小粒种咖啡种间特异性引物筛选,最终筛选到1对特异性引物,该引物在小粒种咖啡样本中扩增出90 bp和110 bp双带产物,而在中粒种咖啡样本中只扩增出90 bp或100 bp的单带产物,根据产物条带的数目即可对中粒种和小粒种咖啡进行鉴别。经随机抽取中、小粒种咖啡样本进行种类鉴别准确性验证,验证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经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低产口粒种咖啡用高产优良无性作接进行芽接换种改造后,产量可提高3-5倍,此方法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是改造低产中粒种咖啡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为相互嫁接材料,利用正交试验和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解析保湿、遮光处理、光照时长、子叶去留、温度、相对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甘蓝型油菜苗期嫁接的影响;对3个不同时期的幼苗分别采用平接、斜接、插接、侧接和舌接法进行嫁接,综合评价各时期的最佳嫁接方法。结果表明,保湿处理对幼苗期嫁接成功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遮光处理;光照时长和子叶去留影响较小。温度和湿度二次正交回归试验分析表明,缓冲期嫁接伤口愈合最适宜温度为24.4℃,相对空气湿度为88%左右;高空气湿度下,接穗在伤口愈合处极易生长不定根,适当降低空气湿度能抑制不定根的生长。10d的幼苗进行嫁接,5种嫁接方法成功率均达到85%以上;20d的幼苗用舌接法嫁接成功率达到93.3%,而平接和斜接法只有56.7%和46.7%;40d的幼苗在5种嫁接方法下成功率均显著下降,舌接、插接和侧接成功率分别为45%、35%和23.3%,而平接和斜接仅有13.3%和10%。 存、快速繁育,在提高果树和农作物产量、抗逆和抗 病能力以及改良作物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1~4]。嫁接成功率是衡量嫁接效率的重要指标, 不仅受到接穗和砧木亲和力等自身因素影响,同时 也受环境因素和嫁接技术等外界因素控制。拟南芥 (Arabidopsisthaliana)嫁接研究中,Tsukaya等[5]利 用acl1(acaulis1)突变体与野生型进行花序嫁接,采 用了楔形嫁接法将花序作为接穗嫁接到砧木的茎 上。随后Rhee等[6]对Tsukaya的方法进行改进,在 最佳生长周期进行楔形嫁接成活率可达87%。拟 南芥根茎嫁接中,Turnbull等[8]发现“Y”型嫁接成 功率稍高于水平嫁接和楔形嫁接。Huang和Yu[9] 等利用针头固定嫁接技术,改善了拟南芥的嫁接环 境,大幅度提高了拟南芥的嫁接效率。Marsch- Martínez[10]从光照时间、子叶数目等方面系统地分 析了外界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发现短日照有 利于嫁接植株伤口的愈合,去除子叶更有利于嫁接 体存活;西瓜(Citrulluslanatus)嫁接中也发现了相 似的结果[11]。可乐果(Colaacuminata)嫁接中发 现,相同时期的接穗嫁接到不同苗龄期砧木上,低苗 龄砧木成功率高于高苗龄砧木[12]。 油菜嫁接研究中,Filek等[13]用插接法把未春 化的接穗嫁接到春化的砧木上,电流刺激试验记录 开花百分比,结果发现极性电流能促进短日照下的 开花。官春云等[14]用插接法对不同油菜品种进行 嫁接,嫁接成功率达到50%以上。Ostendorp等[15] 用平接法对生长6d的甘蓝型油菜幼苗嫁接发现,除 去子叶的幼苗在长日照下有更高的成功率。耿建明 等[16]对不同品种甘蓝型油菜幼苗嫁接发现,在空气 湿度为90%的保湿遮光处理下,嫁接苗具有较高的 成活率。在不同甘蓝型油菜基因型硼效率差异机制 研究中,郭丽丽对传统的插接法进行改进,发现改进 后的嫁接方法在幼苗期嫁接成功率明显提高[17]。 总结前人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和嫁接方法对嫁 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