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明施氮量对辽河稻区盐粳系列品种(系)上蚜虫种群发生量及稻米产量的影响,探讨减施氮肥对水稻麦长管蚜的控害效果,比较不同氮肥水平下粳稻的产量关系。结果表明,蚜虫的种群数量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减氮25%可有效降低蚜虫种群数量,降低其危害。同时施氮量可显著影响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值,减氮25%对水稻产量降低影响不显著。综合评估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和蚜虫危害程度,本研究明确氮肥最佳施用量为135 kg/hm2水平,各粳稻品种(系)的蚜虫种群数量均值较常规施肥田可降低46.33%,各粳稻品种(系)的水稻理论产量均值稳定在718.12 kg/667 m2,兼顾了虫害防控,稳定了水稻产量和优化了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是美国先正达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低毒内吸性除虫剂,它主要用来防治稻飞虱和蚜虫.为明确该药剂对水稻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受该公司委托,我们在水稻田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地区蚜虫是否存在生物型差异,为大豆蚜虫生物型的划分和筛选多抗大豆资源提供参考,以上海和哈尔滨2个地区的蚜虫对P746等7个大豆资源进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蚜虫鉴定试验,比较这些大豆资源对两地蚜虫的反应.非选择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P746和江西9号抗两地蚜虫;东农47感两地蚜虫;江西33、江西37和江西69抗哈尔滨蚜虫,感上海蚜虫;江西22抗上海蚜虫、感哈尔滨蚜虫.选择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P746(伤害指数DI=25%)和江西9号(DI=25%)表现为抗上海蚜虫;而东农47、江西33、江西37、江西69(DI=68%~75%)表现为感上海蚜虫.选择性试验与非选择性试验结果一致,推断2个地区的蚜虫可能存在生物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黄板诱蚜法,对济南市春马铃薯种植区的蚜虫迁飞消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蚜虫数量整体上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蚜虫数量随生育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其中开花期蚜虫数量达到了顶峰;最后,蚜虫的迁飞与天气关系密切,日最低温度和降雨都影响着蚜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受气候、生态环境、栽培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疆棉花蚜虫的发生危害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新疆棉花蚜虫暴发频率增加.结合新疆地区棉花蚜虫发生危害规律,在多年防治试验和示范的基础上,优化形成了新疆棉花蚜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本文主要从棉花蚜虫防控策略、棉花蚜虫种类及形态识别特征、农业防治措施、生态...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七年到一九六九年三年中,由于花生蚜虫的发生,给花生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一般减产百分之十至二十,重的减产百分之六十以上。七○、七一年花生蚜虫也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但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广大贫下中农抓住关键时期,大打人民战争,控制了蚜虫的为害,取得了花生连续两年的大丰收。我县对花生蚜虫的发生和防治情况作了些调查研究,现简要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均匀设计法研究了独角莲球根茎的不同提取液对大豆蚜虫的触杀和拒食作用.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液对大豆蚜虫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水蒸汽蒸馏液对大豆蚜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乙醇浸提液对大豆蚜虫48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8.71 mg·mL-1,水蒸汽蒸馏液对大豆蚜虫24、48 h的拒食中浓度(AC50)分别为8.66、7.93 mg·mL-1.乙醚浸提液对大豆蚜虫的触杀和拒食作用不显著.60 h的同时触杀和拒食活性浓度筛选的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液24.1545 mg·mL-1和水蒸汽蒸馏液23.014 nag·mL-1联合使用对大豆蚜虫同时触杀和拒食活性最好,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王仕伟  李晓鹏  陈甲法  吴建宇 《玉米科学》2018,26(2):156-160,165
蚜虫是玉米主要虫害之一,抗蚜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是有效防治蚜虫的主要途径。试验在重虫区三亚乐东试验基地,连续两年对222份玉米自交系在自然发病的条件下进行蚜虫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确定危害度为抗性评价指标,同时筛选出15份高抗蚜虫自交系。结合血缘追踪发现,抗性材料主要来源于Reid、lancaster种质。  相似文献   

9.
米醋又称香醋。米醋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醋酸、乳酸、葡萄酸等),对作物的某些病毒、病菌和蚜虫等,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米醋中的糖类、维生素、氨基酸、甘油、醛类化合物等,则是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作物喷施一定浓渡的米醋液,能增加叶绿素,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米醋价格低廉,货源充足,取材容易,使用安全,值得一试。具体方法如下:1、水稻。每667m2用米醋150g,加水75kg,在水稻秧苗起叶期、分蘖期、灌浆期分别将醋液喷在水稻叶面上,能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增强光合效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黑龙江省大豆蚜虫暴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大豆蚜虫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频繁暴发危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尤其2004年大豆蚜虫在全省范围内大发生,并导致大豆生长后期多种病害混合发生,影响较大,本文对黑龙江省2004年大豆蚜虫发生实况、特点、成灾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全省大豆蚜虫的治理水平,达到有效控害。  相似文献   

11.
玉米抗蚜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危害玉米的蚜虫主要是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近年来在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蚜虫的危害呈上升趋势。玉米抗玉米蚜种质资源不丰富,迄今未发现对玉米蚜完全免疫的玉米材料。玉米对玉米蚜虫的抗性遗传机制比较复杂,多表现为隐性遗传,由1对基因、两对基因、两对互补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目前仅定位了少数抗蚜性位点,对玉米抗蚜性产生的生理生化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在患有蚜虫的花盆人参植株上喷施25%噻虫嗪,有效的解决了蚜虫对人参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一、降低媒介蚜虫的密度彻底防治媒介蚜虫,就是用杀虫剂直接降低媒介蚜虫密度以防止卷叶病毒病的传播。不要在媒介蚜虫多发生的地块留种,除掉冬季寄主(越冬植株),避开媒介蚜虫易发生的一般栽培区,使留种地集中,以间接地降低媒介害  相似文献   

14.
棉蚜是棉花生育后期的害虫 ,过去一般使用选择性的杀蚜虫剂 ,如抗蚜威或是较老的有机磷——乐果或氧乐果。最近几年 ,蚜虫发生早且导致棉花簇顶病。1 998/99年度在埃默拉尔德地区 ,蚜虫对抗蚜威和有机磷产生了抗性 ,只能用新的农药如汽巴—嘉基或高巧防治。但在 Darling棉区和新南威尔士州的北部未出现抗药性。 1 999/0 0年度在埃默拉尔德地区蚜虫对抗蚜威、氧乐果和多虫清的抗性再次发生 ,某些蚜虫对某一种农药产生抗性但对另一种没有抗性 ,某些蚜虫完全没有产生抗性 ,所有的蚜虫对汽巴—嘉基或高巧未产生抗药性 ,昆士兰州南部和新南威尔…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因冬季温度偏高,麦田蚜虫的越冬基数高,且春季温湿条件适宜,使大麦小麦后期的蚜虫发生严重.为寻求高效安全防治药剂,故设计本试验.  相似文献   

16.
作者自1964年起开始高粱抗蚜育种研究。现已查明,在苏联危害高粱最普遍最严重的蚜虫,是麦二叉蚜和玉米蚜。它们在高粱植株上稠密群居。通常,5月下旬或6月上旬蚜虫开始出现,此时高粱为3~5叶期。蚜虫的分布状况及数量消涨与高粱生长发育有关。最初,蚜虫分布在叶片和茎杆上,4~6片叶后转移到新叶叶鞘内直至抽穗。抽穗时,无翅蚜定居在茎  相似文献   

17.
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对大豆真叶中异黄酮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测定大豆真叶异黄酮含量的变化,探讨大豆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与大豆真叶异黄酮含量之间的化学诱导关系。结果表明:蚜虫取食诱导的异黄酮合成反应速度较快,而机械损伤处理诱导的异黄酮合成反应速度相对较慢;蚜虫取食引起大豆真叶内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苷元含量的同时增加,而机械损伤处理提高黄豆黄素苷元含量却降低了大豆黄素苷元含量;蚜虫取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异黄酮含量的增加,而机械损伤处理只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异黄酮含量的变化。因此,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所诱导的异黄酮含量变化的规律不同,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所诱导的大豆抗性不是完全对等的。  相似文献   

18.
翅多型现象在昆虫中广泛存在,比如蚜虫有有翅蚜和无翅蚜,无翅蚜无翅不能飞行。翅型分化是蚜虫对不良生态环境的适应策略。有翅蚜能飞行,使其逃离不良环境并找到新的栖息地;而无翅蚜繁殖周期短、繁殖量大,有助于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影响蚜虫翅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翅的多型现象被称为翅的非遗传多型性。本文就蚜虫翅型分化的生态学意义、影响因素,以及蚜虫翅型分化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关于影响蚜虫翅型分化的遗传因素的研究较少,部分研究发现豌豆蚜翅型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更多的研究表明蚜虫翅型分化受环境因素影响,影响蚜虫翅型分化的环境因素有光周期、温度、种群密度、共生微生物、天敌、杀虫剂及抗生素等,事实上这些环境因素往往不是单方面存在的。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等外源激素会影响包括蚜虫在内昆虫的翅型分化,蚜虫的拥挤效应最终可能也是通过激素调控发挥作用。外源激素可以作用于出生后的低龄若虫也可作用于预产期的成虫,比如给豆蚜中龄若蚜施加保幼激素处理后,会出现超龄若虫,而不是无翅蚜。相反,反-β-法尼烯(EBF)的刺激会诱导有翅蚜后代的产生。另有研究发现,上一代豌豆蚜注射蜕皮激素可以减少有翅后代数量,而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EcR受体或施加EcR抑制物也会导致后代有翅个体增加。蚜虫翅型分化分子机制的研究起始于对同一基因型蚜虫有翅、无翅成虫个体的差异表达基因或差异表达蛋白。  相似文献   

19.
棉田间作绿肥对棉花苗期主要害虫和天敌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敏  米青荣 《中国棉花》2002,29(7):10-11
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间作油菜或柽麻对天敌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其中瓢虫发生时间早且数量多,在棉苗期(5~6月)天敌可有效控制蚜虫发生,两间作区蚜虫发生第一次高峰期比对照提前2~3d,且蚜量也小于对照;棉花-油菜间作区蚜虫第二次高峰期虫口数量远小于对照,棉花-柽麻间作区无第二次高峰期;药剂拌种可有效地控制棉苗早期蚜虫的危害,持效期为30d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三江平原地区大豆蚜虫及其天敌种群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对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大豆试验田的大豆蚜虫及其天敌发生情况进行了定点、定期调查.结果表明:6月22日~8月20日是大豆蚜虫的发生与危害期,盛发期是7月15日~8月7日;大豆蚜虫天敌主要以小花蝽、瓢虫、草蛉、食蚜蝇为主,小花蝽和食蚜蝇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8月6日和8月16日,草蛉和瓢虫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为8月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