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主要粮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为控制化肥施用总量、优化施肥结构、科学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氮磷钾区5个处理区,收获后计产、化验玉米及茎叶的氮、磷、钾含量,计算出化肥的利用率。【结果】1)不同施肥处理能够提前玉米成熟期和收获期,对其他生育期无影响。2)不施肥和不施磷肥对玉米株高影响较大,不施肥和不施氮肥对玉米基本苗、成穗数影响较大。3)试验地块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2.6%、12.9%和34.2%,在大田生产上应适量减施化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4)缺素施肥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不施氮肥尤为明显,钾肥、磷肥次之,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结论】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对玉米增产效果极显著,但目前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均偏低,建议生产上配合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防止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2.
滴灌施肥对红毛丹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施肥、常规施肥和滴灌施肥3种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红毛丹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下红毛丹产量最高(5 570.4 kg/hm~2),较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分别增产24.84%和149.34%。滴管施肥条件下,植株成熟叶含N、P、K量显著提高,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33.86、48.06、27.69、19.31 kg/kg,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170.23%、91.70%、65.71%、73.03%。且土壤有机质、p H值较FP处理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4.7%、2.4%,矿质养分维持稳定供应。滴灌施肥对提高红毛丹产量和养分资源利用率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冬小麦的高效生产,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滴灌水肥耦合和漫灌条件下5个施肥处理(空白对照(CK);配方无N施肥(PK);配方无P施肥(NK);配方无K施肥(NP);配方施肥(NPK))对冬小麦生长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配施相比,缺氮、缺磷和缺钾的冬小麦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不施肥处理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滴灌下不施肥、缺氮、缺磷和缺钾处理的冬小麦产量较NPK配施分别降低了30.71%、3.75%、16.74%和10.66%,漫灌下不施肥、缺氮、缺磷和缺钾处理冬小麦产量较NPK配施分别降低了35.20%、4.99%、10.28%和8.28%;滴灌条件下,相比于NPK配施,缺氮、缺磷、缺钾和不施肥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7.67%、13.44%、21.54%和36.67%,漫灌条件下缺氮、缺磷、缺钾和不施肥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NPK配施分别降低了9.59%、12.02%、12.98%和39.97%;氮、磷、钾肥其中一种的缺施都会降低其他两种肥料的表观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研究结果为提高冬小麦水肥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玉米生长、根系分布及植株氮、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相比,滴灌深施处理能显著提高10cm以下土层的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在试验条件下,不同处理对玉米地上、地下部含磷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在玉米生长后期对地上部氮及地上、地下部含钾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表现为常规灌溉施肥处理要显著低于土壤表层滴灌施肥、土壤深层滴灌施肥处理。玉米在3个取样时期的生物量均表现为土壤表层滴灌施肥、土壤深层滴灌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其增长率达59.0%~75.3%、30.0%~32.5%和13.6%~16.5%。  相似文献   

5.
炭—肥互作对芥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生物质炭-化肥互作试验,探究炭-肥互作对红壤养分、芥菜产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组CK(不加炭,不施肥)、加炭组(施加5%的稻壳炭),按照化肥投入量的递减率为0、15%、30%、45%,依次标记为RFC0、RFC1、RFC2、RFC3,对应的不加炭处理依次记为RF0、RF1、RF2、RF3。结果表明,添加5%的稻壳炭、化肥施用量为常规施肥量的55%(RFC3)时,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炭-肥互作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平均提高161.42%,而加炭处理(RFC0、RFC1、RFC2、RFC3)的芥菜产量分别比对应的不加炭处理平均提高79.28%。炭-肥互作组的红壤有机质含量比单施化肥组平均高出241.42%;RFC3处理的红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高于RF0处理,说明炭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当施肥量为常规施肥量的55%时,生物质炭与化肥互作,保持了土壤的有效养分。另外,炭-肥互作的种植模式也促进了芥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贮藏。在本试验条件下,降低肥料投入时,生物质炭发挥其对红壤的综合改良效应及其对养分的吸收和固持作用,从而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应;炭-肥互作模式可以在低肥料投入时通过提高肥料表观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来保证作物的养分供给,保持土壤的肥力,使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6.
缓控释氮肥调控对花生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缓控释氮肥不同比例施用,研究缓控释氮素调控对花生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等量施用条件下,加入缓控释氮素的施肥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纯速效氮施肥处理。分析缓控释氮肥不同施用比例试验结果可知:45%缓控释氮+55%速效氮这一施用比例对花生产量、百公斤养分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极显著,平均增产40 kg/667 m~2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减轻内蒙古河套灌区由于过量施肥造成的农田面源污染、提高当地的肥料利用率。【方法】采用当地常规作物向日葵进行3414部分试验,设置氮肥(0、120、240、360 kg/hm~2)和磷肥(0、52.5、105、157.5 kg/hm~2)肥各4个水平,以当地施肥(N:275 kg/hm~2、P:145 kg/hm~2)为对照,共15个处理,分析了土壤含水率、硝态氮质量浓度以及向日葵各器官全氮量、全磷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氮磷配比平衡施肥初步研究。【结果】氮磷配施条件下,施肥量较小时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而施肥过多则表现为拮抗作用;高氮(高磷)处理会造成氮(磷)肥的奢侈施入,中氮中磷(N:240 kg/hm~2;P:105 kg/hm~2)配施则能显著降低土壤氮素残留,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回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相比对照处理,中氮中磷配施籽粒增产9.5%,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9%、3.8%,氮、磷肥的生理利用率分别增加了8.3、40 g/kg。【结论】中氮中磷(N:240 kg/hm~2,P:105 kg/hm~2)配施方式可以作为当地向日葵的优化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8.
2005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以来,至今已9年。我们作了大量的“3414”及较正田间试验,在总结测土配方施肥近些年来“3414”及较正田间试验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田间肥料效应试验,以获取准确可靠的土壤供应磷养分量、有效磷利用系数、作物吸收磷量及其肥料利用率、作物最佳施磷量的测土配方施肥参数,建立和完善适于我市推荐玉米施肥的土壤有效磷养分分级指标体系,构建土壤养分数据库与施肥模型,简化推荐施肥方法,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我们进行了玉米施用磷肥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配比施肥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传统施肥模式下化肥利用率低、氮磷钾施用量不合理等问题,研究了土壤取样策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速效养分分布图生成方法,开发了基于作业处方图的变量配比施肥作业决策系统,结合GPS信息,分别控制氮、磷、钾3种肥料独立施肥机构的电动机转速,实现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按需施用。选取黑龙江红星农场5-2号地块,进行了大豆和玉米传统作业与配比施肥作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作业模式相比,变量配比施肥在节省15%肥料的情况下,大豆增产2.33%,玉米增产9.32%。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肥料对河套灌区耕层土壤肥力及含水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生物炭肥料对河套灌区耕层土壤肥力及含水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以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CK),分别采用与CK处理等养分(C3)、70%养分(C2)和40%养分(C1)的生物炭肥料处理,共计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有灌水的情况下,生物炭肥料对耕层土壤含水率提高显著。生物炭肥料的施用对耕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提高,而碱解氮含量随着生物炭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所下降,但未出现显著变化。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河套灌区施用生物炭肥料,能够减少肥料投入,对增加耕层土壤肥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宁夏引黄灌区膜下滴灌春玉米适宜施肥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与玉米膜下滴灌相适应的施肥制度,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田间玉米膜下滴灌试验,通过"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16组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处理下的玉米需肥规律。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对不同单因素肥料的施肥量和对应产量进行一元二次方程回归拟合,得出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55、90、37.5kg/hm~2,其产量最大为12 929kg/hm~2,且氮、磷、钾肥对应的农学效率分别为19%、58%、88%,表明适量增加钾肥施用量对产量的增加非常有效;该处理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可以作为当地同等地力条件下的最优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12.
肥料费用占春玉米种植成本的50%以上,为科学合理施肥,提出施肥方案。通过对榆林市春玉米“3414”田间肥效试验和田间土壤农化样品检测结果分析与整理,将榆林市耕地土壤养分划分为“高、中、低、极低”4个等级,初步制订出榆林市春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相似文献   

13.
灌水量和滴灌施肥方式对温室黄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揭示水肥对温室黄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机制,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2种不同灌水量和4种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温室黄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和滴灌施肥比例对黄瓜干物质量、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Z100处理的黄瓜产量、干物质量、水分利用效率比Z0处理分别增加15.3%、16.8%、19.1%。W2Z10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47.71 kg/m3,在产量仅比W1Z100处理低3.32%的情况下,节水25%。温室黄瓜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均随灌水量和滴灌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Z100处理平均氮、磷、钾素吸收量分别比Z0处理高21.05%、21.89%和22.2%,Z100处理平均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比Z66、Z33、Z0处理高2.66%、7.37%、15.34%。不同滴灌施肥比例对氮、磷、钾的利用效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吸收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水肥交互作用在黄瓜植株对氮、磷、钾的利用效率上有显著影响(P0.05),对氮钾的吸收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采用"少量多次"的滴灌施肥模式增产效果显著,肥料利用效率较高。综合考虑,W2Z100(75%ET0,100%滴灌施肥)处理在节约大量灌水量的情况下,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肥料偏生产力较高,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是比较适宜的滴灌施肥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14.
边永胜 《农业工程》2018,8(2):118-120
根据2006—2015年陕西省榆林市春玉米“3414”田间肥效试验和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榆林市春玉米风沙土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推荐施肥指标;总结出“有机无机相结合,减氮增磷补钾配微,前氮后移,分次追施”的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在水稻上的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和系统软件分析,掌握当地土壤马肝土的供肥能力、水稻作物单产650kg级的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并通过此项试验来验证氮、磷、钾的最高最优施肥量和配方,建立水稻产量与肥料之间的数学模型,为科学施肥和配方肥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测土配方施肥可以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平衡供应,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用量,提高产量的目的。田间肥效试验是测土配方施肥重要的一环,为了摸清夏玉米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的利用率等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滴灌和畦灌2种灌水方式下不同施肥组合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探寻冬小麦最佳灌水和施肥组合。【方法】试验于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进行,设置滴灌(D)与畦灌(Q)2个灌水方式和氮磷(NP)、氮钾(NK)、氮磷钾(NPK)、磷钾(PK)4种施肥组合,共8个处理(处理简称分别为D-NP、D-NK、D-NPK、D-PK、Q-NP、Q-NK、Q-NPK、Q-PK),分析不同灌水和施肥组合下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肥料利用等变化规律。【结果】滴灌和畦灌条件下,PK处理的冬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NPK处理均显著降低,且冬小麦穗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降低,畦灌处理穗粒数高于滴灌处理,而千粒质量低于滴灌处理;滴灌条件下,与NPK处理相比,PK处理产量降低25.0%,而NP处理和NK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滴灌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比畦灌高出49.48%、4.01%、18.07%,且滴灌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畦灌;滴灌下冬小麦收获时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低于畦灌,且Q-NK处理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Q-NPK处理降低18.7%。【结论】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水肥耦合对矮化密植大枣氮素分布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13 a树龄的大枣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法,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灌溉水平:正常水量(70%~80%田间持水率FC)、轻度水分亏缺(50%~60%FC)和中度水分亏缺(40%~50%FC); 3个施肥水平:高氮420 kg/hm2、中氮330 kg/hm2和低氮240 kg/hm2,共9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肥料配比下,轻中度水分胁迫可增强大枣植株对氮肥的吸收能力,在相同水分处理条件下,不同肥料配比对15N丰度影响较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同肥料配比下,轻中度水分胁迫可提高器官的肥料贡献率值;同时植株的氮肥利用率也最高;经过此次试验研究发现,灌溉水量为900 mm、施氮肥420 kg/hm2的水肥处理为最优组合,建议在大枣生产管理中按此配比进行水肥管理,增加氮素积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保障树体营养生长。该研究可为矮化密植大枣实施有效的滴灌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玉米滴灌水肥试验研究揭膜时间和施肥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及玉米吸氮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3个揭膜时间处理和1个未覆膜处理,每个处理考虑施肥和不施肥情况,共8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苗期揭膜、抽穗期揭膜和全生育期覆膜均会提高土壤NH+4-N含量和含水率,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各揭膜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揭膜时间并不会显著影响土壤天门冬酰胺酶的活性;各揭膜处理可显著提高苗期玉米的吸氮量,但在施肥条件下全生育期覆膜处理却降低玉米吸氮;土壤水热和无机氮的含量与土壤脲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覆膜下土壤脲酶活性的降低与土壤NH+4-N和含水率升高有关;土壤天门冬酰胺酶活性与土壤水热和无机氮含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试验可得东北地区玉米苗期或抽穗期揭膜可使土壤酶活性保持在适宜的活性水平,为玉米生长提供有利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氮方式对向日葵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撒施肥料方式氮素易于挥发,肥料利用效率不高。【目的】提高河套灌区肥料利用效率。【方法】设置了不施肥(CK1)、仅撒施基肥(CK2)、撒施肥(SF)、穴施肥(XF)和沟施肥(GF)共5个田间试验处理,探索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施肥方式对向日葵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氮方式下,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撒施处理的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而穴施和沟施处理下的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在施肥后20 d内,穴施和沟施处理下硝态氮和铵态氮量峰值早于撒施处理,其中穴施处理硝态氮和铵态氮量分别在施氮后第10 d和第5 d达到最大值(93.85 mg/kg和47.6 mg/kg);沟施处理硝态氮和铵态氮量均于施氮后第10天达到最大值(103.95 mg/kg和48.4mg/kg),而撒施处理硝态氮和铵态氮量则在第20 d和第10 d达到最大值(78.5 mg/kg和36.9 mg/kg)。穴施和沟施处理植株吸氮量、籽粒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显著高于撒施处理,其中穴施处理氮收获指数较撒施处理高11.5%,比不施肥和仅施基肥氮收获指数高33.2%和27.2%。穴施处理向日葵产量和增产率明显高于撒施处理,同时,穴施处理和沟施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与撒施处理差异显著。【结论】综合氮肥利用率、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等指标,在河套地区采用穴施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向日葵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