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华浙优261在浙江台州作连晚栽培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设计3种不同密度和3个不同氮肥用量,按单裂区试验处理排列,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其产量及有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华浙优261在椒江区作连晚栽培时,移栽密度1.2万/667 m2、纯氮用量14 kg/667 m2时能获得最高产量559.58 kg/667 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穗粒结构为有效穗数19.01万/667 m2、每穗实粒139.05粒、结实率81.49%、千粒重22.03 g。  相似文献   

2.
以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减氮条件下施用蚓粪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10%、施用蚓粪400 kg/667 m2的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3.3 kg/667 m2。在减氮10%的条件下,施用400 kg/667 m2蚓粪后促进了水稻地上部的生长,增强了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灌浆速率,从而提高水稻的实粒数和千粒重,最终达到减肥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红米杂交稻金农3优3号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2022年在延平区王台镇开展了氮肥不同用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金农3优3号的稻谷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不同氮肥水平处理对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结实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影响;氮肥农学效率在施肥量之间的变幅较大,其中每667m2施氮量12 kg处理的最高,达11.9,而施氮量10 kg处理的最低,为9.12。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农学效率、经济效益等因素,金农3优3号在延平区种植推荐每667m2施氮量以12 kg为宜。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马铃薯加工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设5个密度处理,试图找出合适的种植密度。5100株/667m2处理马铃薯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最高为106.57和156.58 kg/36m2,此时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达到最小,为1.47。5100株/667m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2710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为3504元/667m2。5400和4800株/667m2处理产量分别为第二与第三,分别为2418和2277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分别为3033与2888元/667m2。5100株/667m2处理干物质与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0.41%和14.61%。研究表明,当地‘大西洋’的种植密度以51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5.
水稻直播是一种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粤西直播稻区开展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方式(习惯法和“三控”法)和播种量(2.0、3.5、5.0、6.5、8.0和10.0 kg/667 m2)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法施肥相比,采用“三控”法施肥的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分别降低20.1%和5.1%,但每穗颖花数增加31.6%,稻谷产量增加11.3%。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水稻有效穗数从304万/ hm2增加到464万/hm2,每穗颖花数从112.09个降低到81.90个;稻谷产量以播种量为3.5 kg/667 m2的处理最高,达6.66 t/hm2。综上所述,华南直播稻生产应选择每穗颖花数多、收获指数高且千粒重大的品种,播种量3.5 kg/667 m2,采用“三控”法施肥。  相似文献   

6.
黄泥田是延平区主要水稻土类型。为明确南平市延平区主推水稻品种中浙优8号在当地的最佳氮肥管理技术,通过不同施氮水平田间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中浙优8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中浙优8号的稻谷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其产量增加主要依靠增多的有效穗数;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中浙优8号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其中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最大。综合考虑产量水平、氮肥农学效率、经济效益等因素,中浙优8号在延平区种植的每667m2最佳施氮量12 kg、实割产量587.2kg、经济效益比习惯施肥(即每667m2纯氮用量8 kg)增加229.6元。  相似文献   

7.
以新粳伊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处理(T1,尿素施用量0+光合细菌54 kg/667 m2;T2,尿素施用量25 kg/667 m2+光合细菌54 kg/667 m2;T3,尿素施用量30 kg/667 m2+光合细菌54 kg/667 m2;T4,尿素施用量35 kg/667 m2+光合细菌54 kg/667 m2;T5,尿素施用量40 kg/667 m2+光合细菌54 kg/667 m2;CK,不添加尿素、光合细菌),研究了光合细菌单独施用及与尿素联合施用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升高,而总磷含量显著下降;T1处理土壤尿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下降,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升高;T1处理水稻产量较CK显著增产5.19%。随尿素用量增加,土壤各因子含量下降,其中,T3、 T4处理的硝态氮、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T1、T2和T5处理;随尿素用量增加,土壤脲酶活性呈现出极显著线性增长趋势,亚硝酸还原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先降低后上升,但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随尿素用量增加,水稻穗长、株高、产量和整精米率呈线性增加趋势,而精米率先上升后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素和硝态氮与脲酶活性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氨态氮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多因子相关分析显示,尿素为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酶活性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稻米品质起主要影响作用。综上,单一使用光合细菌或者与尿素联合施用能够显著激活土壤氮转化酶活性,从而改善水稻农艺性状,促进产量增加和加工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寒地早粳稻超高产株型特征,选用700~800 kg/667 m2、600~700 kg/667 m2、500~600 kg/667 m2和400~500 kg/667 m24个产量水平的48个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研究其穗型、叶片和茎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700~800 kg/667 m2水平的早粳稻每穗干质量和着粒密度较高,剑叶、倒2叶和倒3叶叶基角及剑叶披垂度大,后4片叶的叶长序表现为倒2>倒3>倒4>剑叶,剑叶、倒2叶、倒3叶和倒4叶较宽,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株高,但必须缩短倒4节间长度。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每穗干质量、剑叶和倒2叶叶宽、倒3叶叶长和叶宽、倒4叶叶长和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秆长、抽穗期和蜡熟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纯氮0、90、150、210、270 kg/hm2)和种植密度(30 cm×18 cm、30 cm×14 cm、30 cm×10cm)互作对优质食味水稻盐粳93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盐粳939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低密高氮依然是产量显著提高的手段;在兼顾产量的前提下:在密度30 cm×18 cm、施氮量10 kg/667 m2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品质;在密度30 cm×10 cm、施氮量10 kg/667 m2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食味品质。低氮条件下水稻的氮素利用率等指标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不施肥、常规施肥和缓释肥一次性基施3个处理对盐粳1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不施肥处理缩短盐粳15号的全生育期,抽穗期提前2 d,成熟期提前4 d;缓释肥一次性基施的盐粳15号生育进程与常规施肥无差别。不施肥、常规施肥和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下,盐粳15号的株高分别为92.45、103.24、98.33 cm,且3个处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施肥盐粳15号的有效穗数、穗长、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最低,分别为19.51万个/667 m2、12.08 cm、103.17粒/穗、98.8粒/穗、26.23 g;缓释肥一次性基施盐粳15号的穗长、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为15.55 cm、124.75粒/穗、121.75粒/穗、26.89 g,与常规施肥处理间的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不施肥处理盐粳15号的实收产量最低,为488.02 kg/667 m2,缓释肥一次性基施的实收产量为741.42 kg/667 m2,但与常规施肥的722.06 kg/667 m2相比,产量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无人机精量播种对水稻产量影响,探究该项技术在上杭县水稻应用的可行性,结合上杭县地理气候条件与栽培习惯,选用水稻品种韶优766,设置2种无人机精量直播用种量和常规人工插秧(CK)处理。结果显示:水稻品种韶优766在相同用种量(0.75 kg)情况下,无人机精量直播每667m2产量达529.2 kg,比常规人工插秧减产0.95%,但差异不显著;在不同用种量情况下,以无人机精量直播每667m2用种量0.60 kg处理的产量最高,达570.9 kg;同时研究发现2个无人机精量直播处理在水稻成熟期均出现倒伏,说明直播稻比较不抗倒伏。综合对比3种处理,韶优766在上杭县采用无人机精量播种每667m2适宜用种量为0.6 kg,每667m2可实现节本增效211.1元,达到作业高效、节本增效目标,但还需从品种、田间管理、抗倒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水氮处理对膜下滴灌春大豆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以合农71为试验材料,进行水、氮两因素裂区田间试验。分别设主区总灌水量1 875 m3·hm-2(W1)、2 625 m3·hm-2(W2)、3 375 m3·hm-2(W3),副区总施氮量0 kg·hm-2(N0)、120 kg·hm-2(N1)、240 kg·hm-2(N2),研究9种水氮处理组合对春大豆不同生长时期0~100 cm土层根干重、侧根长、侧根表面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与施氮量均可增加0~100 cm土层大豆根干重、总侧根长和总侧根表面积。7月15日(荚期)和8月15日(鼓粒期),0~20 cm土层根干重分别占总根干重的75.37%~82.43%和71.97%~85.26%...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土地产出率,2020年以早稻作为头季稻,开展头季稻、再生稻和冬马铃薯品种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头季稻每667m2产量以农优90最高,达496.7 kg,比佳辐占(CK)显著增产7.19%;再生季每667m2产量也以农优90最高,达328.3 kg,但与CK差异不显著。冬马铃薯每667m2产量以闽薯1号最高,达3 278 kg,比费乌瑞它(CK)显著增产14.22%。分析农优90和闽薯1号品种组合的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种植模式的效益,每667m2纯利润达4 322元,说明选择适宜的品种搭配,对推广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小麦生产中,倒伏对其产量影响较大。为达到控高及稳产的目的,选用3种常用的抗倒剂(25%矮壮丰、3%调环酸钙水乳剂、5%抗倒酯水乳剂)来探究其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R2(矮壮丰80 m L/667 m2)相比,在灌浆期(5月12日)前,其他抗倒剂处理下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大都低于对照,而灌浆期后下降缓慢,光合作用时间延长;抗倒剂处理下小麦的株高都低于对照且在R6(抗倒酯水乳剂60 m L/667 m2)处理下降至最低,且小麦的不同节间长度在抗倒酯水乳剂处理下都得到控制,在最高浓度(60 m L/667 m2)处理下都降至最低;调环酸钙水乳剂仅对小麦的第3、第5节间有控长作用,而抗倒酯水乳剂对小麦的大部分节间都起到控长作用。从产量方面来看,有效穗数在R6(抗倒酯水乳剂60 m L/667 m2)处理下达到最高,实粒数在不同处理下相差不大,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在抗倒酯水乳剂处理下都处于较高水平,但产量在常规对照R2(矮壮丰80m L/667 m2)处理下最高;其次是R6(抗倒酯水乳剂60 m L/667 m2)处理。因此,综合考虑控高效果、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提高及稳产等多种因素,推荐在小麦的分蘖末期喷施60 m L/667 m2的5%抗倒酯水乳剂,能达到控高且不会明显降低其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置12.0、15.0、18.0、21.0、24.0 kg/667 m~2施氮量,探讨氮肥运筹对水稻新品种桥科95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主茎叶片数、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收获穗数、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剑叶净光合速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高;茎蘖成穗率、有效叶面积率、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收获指数、结实率、千粒重随之降低;每穗成粒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则表现为先增后减。施氮量为21.0 kg/667 m~2处理获得最高单产702.5 kg/667 m~2,较其他处理分别增产17.2%、11.14%、5.4%及2.54%。  相似文献   

16.
为给小麦宽幅精播条件下评价和选择适当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深翻、深松、免耕、旋耕4种耕作方式对鲁西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品质、主要病虫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处理的小麦产量及产量三要素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产量高低排序为深翻(568.8 kg/667 m2)>深松(538.3 kg/667 m2)≥免耕(530.3 kg/667 m2)≥旋耕(521.3 kg/667 m2);4个处理中,免耕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及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 <0.05),降低了土壤孔隙度;从小麦品质成分来看,免耕处理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高低排序为免耕(14.2%)≥深松(13.5%)≥旋耕(13.1%)≥深翻(12.9%),稳定时间排序为免耕(10.5 min)≥深松(8.2 min)≥深翻(7.5 min)≥旋耕(7.2 min);深翻处理的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低于其他处理。建议在生产中为实现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提升,可探索每隔2~3年深翻1次...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化控新产品在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2021—2022年度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进行不同化控产品对淮北地区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比较了“灵滟”(20.8%烯效·甲哌鎓)、“矮壮丰”(8%腐植酸调节叶面剂)、“爱久收”(含腐植酸水溶肥料,腐植酸质量浓度≥30 g/L)、“直播龙”(脲铵氮肥,总氮质量分数≥30%)、“劲丰谷德”(稻麦增产抗倒调节剂)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灵滟”60 m L/667 m2对水30 kg/667 m2在返青期—拔节期叶面喷施是通过抑制基部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对节间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控制了整体株高,有效降低中心,缩短了营养物质运输的距离,有利于小麦灌浆;第2节间粗度较对照增加4.65%,抗折力较对照增加41.67%,显著提高基部第2节间茎秆抗折力,促进穗生长发育;产量较对照增加4.13%,增产效果较好。“矮壮丰”50 m L/667 m2对水30 kg/667 m2在拔节期叶面喷施对节间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控制第5节间(穗茎节)的长度,通过抑...  相似文献   

18.
氮肥是马铃薯生产中用量较大的肥料之一,其在增加马铃薯产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种植者盲目追求高产,氮肥施用量连年增加,进而导致土壤养分失衡、马铃薯病害发生加剧、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为探究施氮量与马铃薯产量及晚疫病发生的关系,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抗晚疫病品种‘丽薯10号’、中抗晚疫病品种‘青薯9号’和感晚疫病品种‘中甸红’分别施加 15,20,25,30 和 35 kg/667m2的氮,观察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晚疫病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晚疫病发病率、产量不同。‘丽薯 10 号’晚疫病抗性最强、产量最高,其次为‘青薯 9 号’、最差为‘中甸红’。同一马铃薯品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晚疫病发病率逐渐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丽薯 10 号’2017 年晚疫病病情指数由 0.47 增加到 0.67,产量从 1 593 kg/667m2减少到1 196 kg/667m2,2018 年晚疫病病情指数由 0.17 增加到 0.22,产量从 1 978 kg/6...  相似文献   

19.
针对长江流域双季稻机插秧发展缓慢的问题,以常规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氮肥用量对机插双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双季稻产量并未随栽插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以高密(36.4万穴/hm2)+高氮(施纯氮量早稻175.5 kg/hm2,晚稻189 kg/hm2)处理产量最高,其中,早稻为7.80 t/hm2,晚稻为9.05 t/hm2,但与高密+中氮(施纯氮量早稻110 kg/hm2,晚稻140 kg/hm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且栽插密度和施氮量间互作效应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下降,随栽插密度增加而提高。其中,氮肥吸收利用率中氮比高氮平均增加13.26%,高密度比低密度平均增加17.53%。由此可见,提高栽插密度,减少氮肥用量,既可通过大幅增加有效穗以实现高产,又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少氮密植可作为长江流域机插双季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四川浅丘区弱筋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2020—2021年以南麦660和南麦941两个弱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0 kg/hm2(N0)、105 kg/hm2(N105)、150 kg/hm2(N150)、195 kg/hm2(N195),磷肥(P2O5)和钾肥(K2O)按97.5 kg/hm2计。成熟期调查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测定小麦籽粒品质。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南麦660、南麦941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作用于产量,且达极显著水平;增施氮肥可显著影响小麦品质。试验结果表明,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籽粒硬度、沉降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施氮量达到195 kg/hm2时,品质不符合弱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