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目前秸秆存在随意堆放、大面积焚烧和利用率低等问题,在研究国内外秸秆还田机的发展现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旋转锹式还田机。利用Solid Works软件对旋转锹式玉米秸秆深埋还田机进行了三维建模,运用ANSYS软件对其关键部件旋转锹和刀轴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力学分析表明:应力主要集中在刀片背后弯曲部分,在正切刃部分变形最大。模态分析表明:工作时刀轴的振动频率远低于固有频率范围内的最小频率,不会发生共振。研究成果可为秸秆深埋还田机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卧式和立式秸秆粉碎还田机在新疆机采棉秸秆粉碎还田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其结构形式多样。新疆使用的卧式秸秆粉碎还田机都采用单刀轴结构,用皮带传动,可以粉碎还田4行和6行棉花秸秆;立式秸秆粉碎还田机按照切割刀盘的数量可以分为单切割刀盘和双切割刀盘两种结构,用皮带或齿轮传动,可以粉碎还田2、4、6和8行棉花秸秆。两种类型的还田机都满足了新疆机采棉种植模式的秸秆粉碎还田的需要,但是作业质量不稳定,粉碎质量受秸秆含水率影响严重,需要在切割刀的耐磨性、切割粉碎室的结构和传动系统上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和秸秆切割粉碎质量。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产量大,秋季玉米收获后可还田作业时间短、秸秆腐烂慢,为秸秆还田带来困难。为满足东北地区秸秆快速还田和腐烂要求,研制了一种秸秆混肥还田机,可将粉碎秸秆或站立秸秆切碎收集,并与N肥混合后被输送到还田机的一侧,或成条堆放在田间,或喂入到由铧式犁开出垄沟内。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对秸秆粉碎捡拾和输送装置进行了参数设计和实体建模,利用有限元ANSYS Workbench对所设计的粉碎刀进行静力学分析验证了其结构的合理性,并通过分析粉碎刀的秸秆粉碎过程和运动轨迹确定了当粉碎刀受力最小时的最佳排列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当秸秆粉碎捡拾装置转速为2250r/min、还田机前进速度为1.27m/s时,秸秆还田率为95%,秸秆剪切长度合格率为95.5%,秸秆混肥不均匀度为20.5%,作业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为秸秆混肥还田机的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秸秆粉碎还田机甩刀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甩刀是秸秆粉碎还田机的重要工作部件。为此,阐述了秸秆粉碎还田机机用甩刀的工作过程,指出了现有刀片的优缺点,对秸秆粉碎还田甩刀的形状、速度、排列方式、数量、耐磨性及刀辊平衡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出一种秸秆粉碎还田组合Y型甩刀。同时,应用Solidworks软件对其进行创新结构设计,利用Solidworks内含的有限元模块,对新刀片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优化其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
一、秸秆还田机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秸秆还田机作业前,首先要对所作业的土地进行检测,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秸秆还田机工作扫清障碍,检测的方面主要是对地面、土壤以及作物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作业区地质等条件,检测是否适合秸秆还田机工作,如果土地不平整,或者道路有阻碍,首先要清除道路的障碍物,使地头的垄沟平整,从而可以保护万向节,使其不被低洼不平的土地损坏.秸秆还田机在进行工作时,如果发现田间有大石块,一定要及时将其清理,或者设上标记,以防损坏秸秆还田机.  相似文献   

6.
新机具推介     
创新JHY-90型玉米秸秆还田机创新JHY-90型玉米秸秆还田机主要由主轴、滚筒、甩刀、地轮、胶带轮、张紧轮以及牵引架等组成。拖拉机的动力经张紧轮、胶带轮带动安装有甩刀的滚筒做高带转动。在甩刀的冲击下,地上的玉米秸秆被拾起,并在负  相似文献   

7.
徐伟 《湖南农机》2006,(3):24-25
稻草还田是提高水田肥力的重要农艺措施,结合湖南实际情况开发的稻草还田切割机,采用旋转切割、滚筒动刀与外壳内侧定刀相结合的切割形式,可对韧性极强的稻草高效切割。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了解玉米秸秆还田机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掌握玉米秸秆还田机的故障排除与维护保养。近年来,为保护环境,变废为宝,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各地大力推广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玉米秸秆还田机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对提高还田质量、还田效率有很大的作用。1.玉米秸秆还田机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机组进地后,应首先检查配套的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状态是否良好,将动力与机具挂接妥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理化参数和冬小麦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对黄淮海平原区的冬小麦进行秸秆覆盖处理,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参数及冬小麦形态特征和光合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秸秆还田导致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但土壤N和P含量显著降低,而对土壤K含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显著增加冬小麦的叶面积,且使气孔的空间分布更加规则,从而有效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终增加冬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不同区域农业机械作业条件的不同以及机械制造水平的差异,导致秸秆还田机存在地区适用性差异问题.通过对各地区秸秆还田机适用性进行调研,分析了影响秸秆还田机的适用性因素和评价指标,对秸秆还田机适用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秸秆还田机,阐述了我国秸秆还田机目前研究现状,为今后研究设计秸秆还田机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秸秆反旋深埋滑切还田刀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秸秆深埋还田时,还田刀作业功耗过高和缠草的问题,结合还田机作业过程,分析还田刀功耗过高和缠草的原因,设计了一种反旋深埋滑切还田刀。使用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还田刀侧切刃,提高还田刀的滑切性能,计算并验证侧切刃曲线的动态滑切角满足土壤-秸秆滑出还田刀的条件,使用圆弧曲线设计还田刀正切面,以耕宽和正切面安装角为依据确定圆弧半径为60mm。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进行了反旋深埋滑切还田刀与传统还田刀的仿真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反旋深埋滑切还田刀的秸秆还田率、抛土性能与传统还田刀基本一致,作业功耗降低18.19%,选取留茬高度、刀辊转速和机具前进速度为影响因素,选取作业功耗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影响还田机作业功耗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刀辊转速、机具前进速度、留茬高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率为20%~30%,地表秸秆覆盖量为336~353g/m2,拖拉机作业速度为低速一挡(1.5km/h),刀辊转速为250r/min时,秸秆深埋滑切还田刀作业后,平均耕深为18cm左右,秸秆还田率为87.9%~89.7%,地表平整度为2.1~3.7cm,作业指标均满足秸秆还田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课时:2h知识目标:了解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的分类;了解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秸秆粉碎还田机的调整与使用;了解秸秆粉碎还田机在作业中的注意事项;掌握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掌握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维护及保养。能力目标:掌握秸秆粉碎还田机的调整与使用;了解秸秆粉碎还田机在作业中的注意事项;掌握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掌握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维护及保养。  相似文献   

14.
为了高效利用天然降雨,缓和农业水资源短缺,该试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2个因素,其中耕作措施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耕作措施与秸秆因素对极端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相对于常规耕作,深松耕能提高土壤水分充足期的土壤含水率,增加冬小麦产量,尤其是深松耕秸秆还田,比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分别高25.74%和11.45%。秸秆因素在土壤水分充足时影响土壤含水率方面占主导地位,秸秆因素与耕作措施在土壤水分亏缺时影响土壤含水率和冬小麦产量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免耕、深松耕、耙耕与秸秆还田的交互效应能够增加集雨,提高冬小麦产量。研究结果还表明,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亏缺时土壤含水率相关不显著,而与土壤水分充足期土壤含水率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种植棉花、小麦和玉米,为了改良土壤,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为此,各科研院所研制了多种适用的秸秆还田机。为了测量秸秆还田机在田间实际工作时的动力参数,设计了一套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介绍了秸秆还田机的主要动力参数—动力输入轴扭矩载荷的田间计算机测量系统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秸秆含水率与秸秆力学特性相互关系为基础,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秸秆含水率、还田机刀型、刀轴转速对玉米秸秆粉碎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秸秆含水率的增加,秸秆抗剪强度减小,当含水率大于30%时,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变化不显著;秸秆含水率为20%是秸秆抗拉强度拐点,大于20%时抗拉强度随秸秆含水率增加而增大,低于20%时抗拉强度受秸秆含水率影响不显著;秸秆含水率、还田机刀型、刀轴转速对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均有显著性影响,秸秆含水率和刀轴转速大于刀型;秸秆含水率、还田机刀型、刀轴转速对机具功耗均有显著性影响,刀轴转速刀型秸秆含水率。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在玉米收获后尽早进行粉碎,还田机刀型应优先选择Y型或L型,刀轴转速选择1 800r/min左右最优。本研究为选择合理的秸秆粉碎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许多研究报道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缓地力衰竭,增加微生物的含量,增加作物产量。但相对于旱作区秸秆还田的研究来说,稻麦两熟制地区秸秆还田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耕作方式、产量及土壤的营养平衡,其中针对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秸秆还田量、施肥调控方面的研究更少。本试验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冬小  相似文献   

18.
秸秆旋埋还田后空间分布效果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传统旋耕机(TR)、秸秆旋埋还田机(SR)和深松+秸秆旋埋还田机(SSR)进行了秸秆还田离散元仿真和田间试验对比。通过设计的秸秆三维坐标测量装置对秸秆在土壤中的空间坐标进行了测量,并在三维绘图软件中还原了秸秆在土壤中的空间状态,及秸秆在三维图中量化及可视化显示。对取样立方体进行分层、横向及纵向划分等探究了秸秆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及水平分布的均匀性。利用离散元软件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并与田间试验设定了相同的作业参数,在仿真作业完成后,通过设置不同尺寸的Geometry Bin计算区域内秸秆数量,并分别对应实际田间作业的分层、横向和纵向划分。在分层处理中,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SR和SSR埋入土壤中的秸秆量都明显大于TR,尤其是埋入土壤下层的秸秆量均是TR的数倍。TR、SR和SSR作业后各层秸秆占比仿真值和实测值的变异系数均呈递减趋势,其中SSR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28. 8%和28. 7%。3种耕作装备下仿真值与实测值的变异系数相差不大,平均误差为9. 6%。横向和纵向划分中,TR、SR和SSR的各区域秸秆占比仿真值和实测值的变异系数无绝对规律,SSR的变异系数均最小。离散元仿真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SSR秸秆还田后,秸秆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均匀性均最优。离散元仿真较好地拟合了实际田间作业后秸秆的空间分布状态,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秸秆粉碎还田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振动给机具的正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其不但影响机具的工作性能,而且降低了机具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机具上刀辊的不平衡是引起该机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传统的动平衡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UG提供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的功能,对秸秆粉碎还田机刀辊进行了动平衡校核,为该机具的设计及校核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Solidworks在抛送式棉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以Solidworks为代表的三维设计软件已广泛应用到农业机械设计中。通过Solidworks软件对抛送式棉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虚拟样机设计,建立整机的三维模型,完成结构及尺寸检查;对动刀辊进行运动仿真,完成动刀辊动平衡检验;对甩刀进行有限元分析,完成甩刀强度校核。由此为抛送式棉秸秆粉碎还田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