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二十二份小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提供的22个小白菜为试材,对小白菜的叶数、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厚、叶绿素含量、单株鲜重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以掌握小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10.59%~65.53%,叶数变异系数最小,单株鲜重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力范围在57.91%~97.44%,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力较高,叶数遗传力较低;在8个杂交组合中,叶厚和叶绿素含量的超亲优势不明显,其它性状的超中优势与超亲优势都比较明显;在小白菜7个农艺性状中,单株鲜重与叶数、叶长、叶宽和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变异、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瓜3个主要栽培种基因型遗传变异性、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所有性状在基因型间差异显著。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性状中表型变异系数高于基因型变异系数,表明这些性状的表达受环境调控的影响。其中90天蔓长、果腔大小、单果种粒数、果皮厚度和单蔓结果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及表型变异系数最高。遗传力概括估计,果腔最高(84.80%),其次是节间长度(76.90%)和每hm2果实产量(73.60%)。果腔性状遗传进度最高(百分数平均值)。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遗传进度变异范围较大(3.44%~72.32%)。因此,可以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具有较高遗传距离的优良基因型选择杂交方案,并识别不同性状的最佳基因,以培育南瓜新的优良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以14个不同类型品种为试材,对甘蓝开展度、外叶数、球高、球径、球形指数、中心柱长、中心柱长/球高、紧实度、生育期和叶球质量等10个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蓝主要农艺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SRAP分子标记预测萝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应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萝卜亲本遗传距离从而预测F1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萝卜杂交种亲本的性状改良及F1杂种优势选配提供参考。选择来源不同、农艺性状有差异的11个耐抽薹萝卜亲本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0个杂交组合,运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萝卜亲本遗传距离以及其和萝卜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通过运用327个多态性SRAP标记来计算11个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其范围在0.162~0.486,且平均为0.291。亲本间SRAP标记的遗传距离与F_1杂种表现既有相关显著,也有相关不显著;与各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相关达到极显著、显著相关或不显著相关水平,表明SRAP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强弱,但其相关程度还不能准确地预测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以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10个菌株为试验材料,以40%的黑木耳菌糠作为栽培基质,通过观测菌丝生长速度、发菌速度、菌盖颜色、菌盖大小、菌盖厚度、产量等农艺性状,评价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同时以各不同的农艺性状为基础,计算不同性状内的变异系数,并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榆黄蘑10个菌株9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7%~27%。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产量性状(27%),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菌柄长度性状(7%)。在欧氏距离7.08处,10个菌株被分为3个类群,聚类结果与菌株的生育期有一定的关系。综合评价说明,韩CB6(韩引品种)、榆黄蘑2013较适合在牡丹江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6.
以表型差异明显的两个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高代自交系为材料杂交获得F1,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和人工自交方法,分别构建了由176个DH系组成的DH群体和由176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采用性状分离分析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对两个群体13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变异系数及性状分离区间等遗传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个主要农艺性状均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DH群体和F2群体中均发现了正向和负向两个方向的超亲基因型,两群体的平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相近。可见,通过DH技术育种不仅可以加快亲本的纯化进程,而且可获得广泛分离的育种资源,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7.
青花菜相同亲本的DH 与F2 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型差异明显的两个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高代自交系为材料杂交获得F1,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和人工自交方法,分别构建了由176个DH系组成的DH群体和由176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采用性状分离分析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对两个群体13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变异系数及性状分离区间等遗传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个主要农艺性状均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DH群体和F2群体中均发现了正向和负向两个方向的超亲基因型,两群体的平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相近。可见,通过DH 技术育种不仅可以加快亲本的纯化进程,而且可获得广泛分离的育种资源,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番茄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病毒病病情指数的变异系数、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相对效率最高,分别为17.89%、66.13%和29.97%,从其相关上看,影响小区产量的性状主要是单株果数和单果重、果肉厚、果形指数,在选择时应予以重视,但在选择单株果数的同时,要考虑单果重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9.
节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用8个节瓜品种研究了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和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一般大于表型相关。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节瓜产量与前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r=0.861一,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单瓜质量和结果数两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这两个性状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0.9910,可以作为节瓜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44个番茄品种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法估算了8个主要早熟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相关系数及遗传进度与相关遗传进度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早期产量、早总比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较高,但其遗传力较低。现蕾期、开花期、第一花序节位三个性状的遗传力高并与早期产量、早总比、生育期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并且对后三个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相关遗传进度均较高。所以用现蕾期、开花期、第一花序节位为直接选择性状,在番茄苗期进行早期间接选择早期产量、早总比、生育期等早熟经济性状则既简便又可以收到较好的选择效果。同样生育期也是早期产量、早总比性状较简便而且效果显著的相关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1.
李屹  钟启文  李莉  韩睿 《长江蔬菜》2010,(22):17-20
对"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搭载乐都长辣椒种子及其后代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乐都长辣椒种子经太空诱变处理后,当代(SP1)与对照在生育期、出苗率、成苗率、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及产量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SP2代中,生育期提前,出苗率和成苗率提高,其各项农艺性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从后代中有可能选择出优良的变异单株或群体。  相似文献   

12.
以42份中国南瓜自交系为材料,对其1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南瓜在果实性状、叶片性状上差异较大,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达到46.74%,叶长变异系数最小,为11.29%。通过聚类分析,42份材料被分为4个类群,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对南瓜材料的选择和品种培育有一定指导意义。主成分分析表明.叶片大小、果实形状、单果质量、果实颜色等是植物学多样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板栗地方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巢式设计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中国10个省份90个板栗地方品种叶片表型、坚果表型及品质12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板栗12个农艺性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存在广泛变异;(2)叶片表型性状、坚果表型性状及坚果品质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7%、4.4%和6.8%,表明坚果表型性状遗传稳定性高于叶片表型及坚果品质性状;(3)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均值为23.42%,远远小于群体内变异(76.58%),群体内变异是其主要的变异来源;(4)利用群体间最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10个板栗群体分为4大类,反映不同地理群体板栗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华甜玉3号玉米鲜果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华甜玉3号在每667 m2种植3 000~4 000株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果穗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从生育进程及穗部性状上看,华甜玉3号在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 m2时,表现为采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但穗部性状变差,果穗变短,秃尖变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出籽率、双穗率等明显降低;从鲜果穗产量上看,华甜玉3号在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 m2时,每667 m2鲜果穗产量最高,为1 158.40 kg。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华甜玉3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5.
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15个萝卜杂交组合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参试组合的优劣.结果表明:在等权关联度排序和加权关联度排序相比的结果来看,加权关联度排序更能反映品种的多个农艺性状的实际表现;X12,X13,X14和X5加权关联度排序上均居于首要位置,农艺性状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6.
归纳了桔梗种质资源的化学评价、农艺性状评价、分子评价、创新与利用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桔梗种质资源评价及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 2 0份有代表性的茭白资源 ,在对 4个营养品质性状和 9个数值型农艺性状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该分类方法可以很好地将单季茭和双季茭区分开。在品质性状上 ,双季茭不及单季茭 ,早熟品种不及晚熟品种。从中选出了一个品质性状优异的地方品种单季茭黄湾茭。在双季茭中 ,筛选出农艺性状优异、品质性状较好的已在生产上应用的新品系 897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4个甜叶菊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茎叶产量及糖苷含量进行比较,为不同用途的甜叶菊育种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SR-1,SR-2,SR-3和SR-5共4个甜叶菊品系的株高、茎节长、一级分枝数、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和茎叶干重等进行考察,采用HPLC法测定其干叶ST和RA糖苷含量,并分析了各性状间相关关系。[结果]4个品系间植株形态、茎叶产量及糖苷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ST苷含量和茎叶产量最高的品系为SR-5,RA苷含量和RA/ST值最高的品系为SR-2,综合RA苷含量和茎叶产量考虑,RA苷总量最高的为SR-3。茎叶产量同株高、茎节长、叶宽间相关显著。RA苷含量与干叶产量、干茎产量及茎叶总产量等呈显著负相关。ST苷含量则与各农艺性状间相关均不显著。[结论]提高甜菊的产量会一定程度影响甜叶菊的品质,但仍有可能选出既高产,品质又符合生产所需的优良甜叶菊新品种。SR-5品系可作为较好的药用型甜叶菊品系,SR-2可用作糖用型甜叶菊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