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农村》1998,(10)
哺鸡竹是中熟夏笋,一般在4月20日前后开始出笋。因其口味好,鲜中带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因其产量较高,而出笋期短,集中在20天左右时间内,所以经常出现“猪多肉贱”的情况,竹农实惠不多,一般亩产值只有1000元左右。临安市板桥乡板桥村竹农张明华,能使哺鸡竹“夏笋冬出”,出笋期可长达百天,春节期间上市的每公斤价格可高达40元左右,比同期雷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诸暨市白哺鸡竹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当前白哺鸡竹产业发展过程中经营管理粗放、加工业发展迟缓、产业链不健全等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营造沿海防护林过去种植的树种大都是法国冬青、香樟、女真等阔叶树种。宁波市近年将哺鸡竹作为沿海防护林良种营造.使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有机地结合,深受群众欢迎。哺鸡竹的地下鞭根纵横交错,可防止水土流失,加固堤埂。镇海区于1988年12月在俞范镇岚山村营建哺鸡竹防护林带2238米,面积37.04亩。通过几年来棉、竹套种,生长良好达到防护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从而推动了宁波市近年以营造哺鸡竹为主的防护  相似文献   

4.
红哺鸡竹尤溪引种栽培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哺鸡竹是从浙江引进的优良笋材两用竹种,笔者对红哺鸡竹在尤溪引种栽培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哺鸡竹适应性强、繁殖快、生长好、产量高、效益好,适宜在尤溪大力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秆乌哺鸡竹移植苗不同出笋期的出笋退笋规律。[方法]以黄秆乌哺鸡竹成竹为试验材料,通过追踪调查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退笋过程分析其出笋各期的出笋退笋规律。[结果]出笋时间始于5月8日,结束于6月12日,以10%的出笋率为标准,将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期划分为3个阶段。5月8~22日为出笋初期,持续时间为14 d,出笋率占14.3%;5月23日~6月3日为出笋盛期,持续时间12 d,出笋率占73.5%;从6月4~12日为出笋末期,持续时间9 d,出笋率占12.2%。出笋盛期的退笋数量最多,占退笋总数的66.93%。退笋率于6月9日达到最高值(80.0%)。黄秆乌哺鸡竹退笋高度与出笋天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黄秆乌哺鸡竹的合理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种试验,对红哺鸡竹出笋规律、成竹率、生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哺鸡竹耐寒、耐碱、适应性强,可作为城市园林绿化中一个极为优良的观赏竹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云和哺鸡竹的食用价值和营养成分,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云和哺鸡竹低效林分改造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云和哺鸡笋用竹林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竹材质量,在云和县雾溪乡开展了云和哺鸡竹低效林分培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长期处于荒芜或半荒芜而缺乏经营管理的云和哺鸡竹林进行综合改造培育,可以达到显著增加竹笋产量和单笋重的效果,改造后新竹质量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移栽到北京6 a的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冬季越冬期的叶片结构、光合荧光特性、相对电导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个竹种叶片上表皮无显著变化,下表皮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的机械损伤程度大于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气孔器宽度下降幅度显著小于金镶玉竹,黄纹竹叶片致密度、气孔密度下降幅度最大;(2)黄秆乌哺鸡竹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变化幅度大于金镶玉竹,而黄纹竹的却小于金镶玉竹,F_v/F_m值降幅表现为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黄纹竹;(3)金镶玉竹和黄秆乌哺鸡竹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变化幅度差异不显著,黄纹竹的叶片和鞭根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幅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北仑区地处浙北沿海的少山区,栽培花哺鸡竹历史悠久。笔者调查了沿海的房前屋后及高墩地段的花哺鸡竹林32亩,平均每亩产笋量1640公斤,最高的4500公斤。该品种笋味鲜美,有较好的经济效益。90年代初兴起营造沿海防护林带,我区首选的是花哺鸡竹林带。经  相似文献   

11.
正竹类历来是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与松、梅合称"岁寒三友",并成为人们吟诵、咏歌的主要对象。竹类在植物分类上隶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并根据不同种类的形态特征分为多个属。而黄杆乌哺鸡竹(Phyllostachys vivax Aureocaulis)是近年园林应用较多的优良观赏竹种。这不仅是因为黄杆乌哺鸡竹形态优美、独特,更重要的是其幼笋味道鲜美,产量高,集观赏、食用于一身,深受人们喜爱。笔者通过近2年  相似文献   

12.
张衡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72-8473
[目的]测定黄秆乌哺鸡竹叶的化学成分。[方法]以当年生和3年生黄秆乌哺鸡竹成竹为试材,从竹子的顶梢、中部和基部采集样品,对其水提取物,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福尔马林还原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凯氏定氮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和总糖含量。[结果]黄秆乌哺鸡竹新叶中总黄酮含量较高,老叶中总酚含量较高,黄酮含量平均为1.65%,总酚含量平均为2.35%;竹叶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1.37%;竹叶的总糖含量平均为36.99%,多糖含量平均为25.01%。[结论]黄秆乌哺鸡竹叶中的水提取物含量平均为24.64%,水溶性糖含量平均为11.98%,除含糖类外,还含有黄酮、酚类和蒽醌等化合物,因此黄秆乌哺鸡竹叶具有很好的抗癌保健作用,可开发为一种代茶饮料。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红哺鸡竹山地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丰富福建省优良的笋竹资源,2003年从浙江引种红哺鸡竹到福建山地栽培,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其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当年及第2年发笋数多,竹径、竹高等生长指标均正常,与雷竹比较,该竹种更适合于上山种植,且能达到丰产栽培水平。  相似文献   

14.
笋用竹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南省信阳市 2 0 0 0年 3月引种红壳竹、白哺鸡竹、高节竹、乌哺鸡竹等 4个竹种的栽培试验情况 ,通过对外业调查材料的计算分析 ,证明这 4个竹种在信阳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特别是经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考验 ,成活率 92 %以上 ,出笋率 91%以上 ,造林第四年基本郁闭成林。其中红壳竹和白哺鸡竹出笋较早 ,出笋量较大 ,表现较为突出 ,可作为优先发展的竹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竹丛枝病是普遍发生并导致竹林退化的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研究该病害的病原对于该病的防治有重大的意义。异香柱菌属Heteroepichlo?箬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 sasae是引起竹子丛枝病的病原之一。利用形态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采自浙江桐乡的红哺鸡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丛枝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根据该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平板纯培养物的培养特征以及基于内源转录间隔区-核糖体DNA(IT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最终确定为箬竹异香柱菌。该分离物与红哺鸡竹丛枝病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图5参14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乡土笋用竹种在杭州市余杭区的种植表现,2016—2017年引种花秆早竹、白哺鸡竹、石竹(又称灰竹)、黄甜竹、细叶早竹、黄槽刚竹、红哺鸡竹与高节竹8个乡土笋用竹种进行品比试验,调查出笋时间、出笋数量、成竹数量、新竹与母竹胸径等数据。结果表明,黄槽刚竹出笋时间较晚,可作早竹出笋的后续补充;白哺鸡竹与黄甜竹竹笋鲜食品质较佳,可作为优良笋用竹种进一步试种、推广;各乡土笋用竹种均可在2~3 a完成郁闭成林,投入生产使用早。  相似文献   

17.
不同经营密度红哺鸡竹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哺鸡竹林中设置大(12000株/hm^2)、中(9000株/hm^2)、小(6000株/hm^2)密度,经试验.中密度林分的发笋数、成竹数、成竹率等优于低密度和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平均胸径、平均竹高较大,但其发笋数和成竹数偏低,而高密度林分发笋数和成竹品质(胸径、高度)均不理想。在丰产栽培中,竹林密度控制在9000株/hm^2是合理的,笋产量及质量均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临安市有哺鸡竹、雷竹、红壳竹等笋竹林60多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  相似文献   

19.
<正>在餐饮行业一直盛传着一个经典的案例——一家名为"呷哺呷哺"的小火锅,依靠有远见的定位、对品质的把控和对经营战略的研究,在16年的时间里,从北京的第一家门店,做到了如今遍布于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江苏7个省、市430余家直营店。"归根结底,秘诀在于高标准、快速复制的优秀业务模式。"呷哺呷哺公司董事长贺光启先生表示。究其根本,呷哺呷哺的成功要诀,主要在市场定位、产品质量、标准化优势和选址这几个方面。市场  相似文献   

20.
1993年庐江县从浙江富阳亚林所引进哺鸡竹、高节竹作为笋用林培育,由最初的3个乡、林场近百亩试点栽培,经过10多年来的扩展栽培,全县已发展笋用竹2000余亩.笋用竹栽培精细,投入大,竹笋产量高,笋味鲜美,亩产值数以万计,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