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阐述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和目标,并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工作实践,提出持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教学计划,重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建立新的人才模式;抓住关键,积极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等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扩招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招生给我国的高校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但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影响了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本从分析扩招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入手,提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创新。河南农业大学从五个方面探索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做法,构建的"一体双翼,两段双强,四分双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校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的农业方面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高地,协同创新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成为高校培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实践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许朗  朱世桂 《农业科技管理》2007,26(6):34-36,8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长期以来,农业高校积极利用自身人才与科技优势,主动面向经济建设,把学校优秀的科技成果、充分的人力资源、企业良好的市场运作、雄厚的资金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探讨了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具体实践模式,提出了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高校肩负着为21世纪培养创新农业人才的重任和为科教兴国做贡献的使命,自身如何在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求生存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本以农业高校所的形势2与选择,以我校市校合作共建的创新实践,探索农业高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促进科技、教育与地方农材经济紧密结合,使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可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农业职业院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注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形成了具有农业特色、体现工学结合、适应学校发展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业高校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结合不紧密的现状,借助网络平台和社会资源,研究开放式人才培养的定位,提出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开展及实践创新环节等方面实施开放式人才培养的方法,并就如何结合农业高校资源建设开放式教学平台设计了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科教结合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农业高校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推进农科教结合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深入实际,深改革;三是主动同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集团及县区职教中心等加强双边联系,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办学,四是重视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知识农业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阐述知识农业的特征入手,提出培养创新人才对发展知识农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滞后于知识农业发展步伐的原因,提出了培养大量的能在发展知识农业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创新人才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与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对高等农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求高等农业教育作出主动积极的反应,从加快专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推进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对西南林业大学林学类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学生学习状态、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学校办学条件、考核方式及职业预期6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教学及考核方法,是提高林科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指出完善学业考核方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正确的职业引导,是培养高素质林业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意义,阐述了信息技术的融合对卓越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影响,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卓越农业人才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潘宇 《新农村》2008,(2):37-37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一)要有较浓的创新精神高校应该在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诱发创新欲望,激励创新热忱,指导创新实践,实现创新目标,评价创新成果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环境,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扶持。(二)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我们还应着重改革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习惯,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和表现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等。(三)有健全的创新人格创新人格的…  相似文献   

16.
陈淑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2):116-117
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教学,课程则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过程的统一,因而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课程的设置合理与否,课程质量的高低,其实施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对于增强综合国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及行业人才需求特点,探讨适于种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本思路,论述如何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健全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模式来提升实践教学效率和水平,以培养农作物种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后危机时代,培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是农业高校的必然选择。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具备综合性能力,所以对于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农业高职院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尤其是农业高职院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对现阶段农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希望通过研究起到推动作用,为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多维协同平台项目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多维协同平台为支撑、以平台项目为引领的实践,可以发挥多种协同要素的交叉作用,形成合力,实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综合效应。通过对笔者参与的"三权分置、农地流转与农户权益保护"和"白洋淀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调研"两个平台项目的实践总结,提炼了协同要素与学生不同方面能力的培养,最后从平台协同组建项目团队,推进师生协同、科研平台与实践基地协同,整合各方协同要素,提升课堂与实践以及不同专业之间的协同度,评估与总结等不同方面阐述了多维协同平台项目实践下共同助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