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发展人工林与建立人工林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豁然 《林业科学》2000,36(3):111-117
全世界森林面积为 34 5 4× 1 0 8hm2 ,其中 3%是人工林。人工林是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 ,在木材生产、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中具有重要功能和作用。人工林在生产功能方面的补偿作用 ,使天然林可以更好地发挥生态环境价值、森林娱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前提是遗传材料的正确选择与营林实践艺术的结合以及保证这种结合的林业政策。愈来愈多地使用外来树种营建人工林是全球趋势。人工林对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经营措施得到解决。林木育种与遗传改良和经营制度的技术创新是不断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动力。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中国人工林实现可持续经营面临技术和体制两方面的挑战 ,但是 ,根本出路在于林业经济体制的改革 ,象农业那样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实行人工林产业化经营 ,建立人工林业 (Forestplantationindustry)。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环境形势、人工林生态稳定性和国内外林业建设的经验教训方面,论述了我国发展持续林业的必要性。提出我国应制定持续林业发展战略,开展分类经营,维持林地长期生产力,实行森林有偿使用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坝王岭林区山地人工林不同类型林分调查结果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林分生长结构以及与天然林林分生长状况的差异.提出了反映物种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3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土壤磷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植被生产力最主要的限制性养分,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磷主要由植物供应。南方林区大面积人工林都是在砍伐原有天然林之后建立的,因而将天然林转换成人工林之后,彻底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磷的循环过程,可能导致人工林磷肥的大幅降低和生产力的下降。以福建三明福建柏、木荷和楠木3种人工林土壤磷含量为研究对象,并对比了当地天然林土壤磷水平,比较了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磷含量差异,并以此提出了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的科学经营管理措施,以提高人工林土壤磷含量。  相似文献   

5.
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标准与指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森林认证对于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必要性。依据黑龙江森工林区人工林经营实践和森林认证在该地区的发展情况,讨论了FSC原则和标准框架下本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人工林标准与指标问题。认为标准与指标应该针对本区域天然林破碎严重,人工林树种单一、稳定性差、生长量低、生态效益不好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人工林标准与指标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持我国人工林的长期生产力和提高森林质量,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作者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成果与资料,概括论述了我国人工林森林生产力的现状、不能保持生产力的原因与机理以及长期保持人工林生产力的技术对策。按第八次清查的全国森林资源数据,每公顷蓄积量为89.79 m3,其中天然林为104.6 m3,人工林为52.76 m3,人工林森林生产力明显低于天然林;我国优势树种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也不高,如杉木为69.8 m3,马尾松为56.2 m3,落叶松为58.6 m3,这些数据比日本2002年3月公布的人工林相似树种的数据低很多,如日本针叶树蓄积量为227.97 m3· hm-2,柳杉为295.83 m3 ·hm-2,落叶松为189.88 m3 ·hm-2。关于年生长量,按全国第七次资源清查的中龄林与近熟林的数据做统计:杉木人工林5.2~4.2 m3 ·hm-2,马尾松为3.2~1.8 m3· hm-2,柏木为3.4~3.2 m3 ·hm-2;但按作者掌握的我国重点或示范性、试验性小面积人工林生长量看,却很高,按我国编制的速生丰产林标准的生长量数据看比较高。我国大面积人工林生产力不高,短周期经营的杨树、桉树人工林也不高,主要原因是:(1)纯林化与针叶化严重。按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统计,纯林占人工林的85%,而且针叶化明显,人工乔木林10个优势树种中针叶林比例高达56.9%。人工纯林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低,生物学上缺乏稳定性。人工纯林特别是针叶纯林,抗性低,抗自然灾害和大气污染能力均差,人工纯林维护地力的能力也弱。(2)集约育林的技术措施:立地控制技术未得到推广,适地适树适品种原则在育林中未能认真贯彻;密度、植被、地力控制技术也执行不力,大面积上的人工林仍属于粗放经营;连作引起林地土壤理、化、生物特性恶化,土壤质量衰退,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造林作业造成水土流失,如杉木造林,传统的育林技术未得到明显改进,福建尤溪炼山后进行的3年观测结果表明,炼山和水土流失损失的有机质高达989.35 kg·hm-2,养分586.26 kg·hm-2。桉树在砖红壤进行的机耕整地,水土流失也很严重,不合理的造林作业,最终导致土壤质量与森林生产力下降。短周期培育人工林带来了2个重要问题,一是对林地肥力要求高,二是如何利用无性系才能保持长期生产力。短周期经营采用的无性系,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轮伐期短,养分需求量大,如刚果12号W5无性系,通常利用地上部分,以5~7 a的轮伐期计,消耗的养分达571.75 kg·hm-2,我国培养短周期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本底原本普遍不高,如果采取连作,土壤有机质养分会明显下降,土壤质量衰退,并对其功能产生危害。我国杨树、桉树等人工林要达到短周期持续经营,还需要实行多无性系造林。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的技术对策,应采取先进的集约育林措施,包括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与地力控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之首,但人工林的质量并不高,且大多林分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低,针叶化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地力维持和林分生产力提高.基于FSC森林认证体系及其认证模式,分析林改后FSC森林认证体系对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借鉴作用,包括人工林的经营应在法制的框架内实施,人工林的发展要考虑生物多样性和社区利益,实现“近自然化经营”,制定规范的人工林经营方案等我国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迅速发展速生优质人工林,不断提高森林生产力,一些林业发达的国家已开始实行以氮素为主的规模宏大的森林施肥计划,其中生物固氮得到世界各国林学家的重视,被列入国际生物学计划和人与生物圈计划.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和固氮植物资源不同,林业经营的传统和集约程度也有差异.现仅就以下国家生物固氮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的森林经营、林业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森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均达7 hm2;在现有的14 937万hm2森林中,天然林为14 740万hm2,约占98.7%。在森林经营上,实行森林认证经营,注重环境保护。鉴于天然林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澳大利亚政府已逐步停止采伐天然林,同时大力发展人工林,目前人工林已达190万hm2,计划到2020年将人工林面积扩大到300万hm2。在桉树研究上,进行了桉树大径材培育、桉树耗水、CO2对桉树生长影响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借鉴对方经验,结合广西的实际,提出了开展桉树大径材培育、逐步推行森林认证经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我国木材资源结构正在进行由主要利用天然林木材到利用人工林木材的转变 .由于人工林木材所含幼龄材比例相当高 ,木材资源结构的变化反过来必将对我国的木材加工工业及林产品工业带来一系列影响 .该文综述了我国木材资源的现状 ,比较了人工林幼龄材与天然林成熟材的木材基本特性 ,探讨了人工林木材性质特征与营林培育的关系 ,阐述了木材质量与不同最终用途之间的关系 ,并对加强开展人工林木材性质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生长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和明溪县35年生的闽楠天然林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进行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差异比较。结果表明: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明显大于35年生的天然林,人工林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左右,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在16~17 a左右相交;人工林、天然林胸径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同时出现在15年生;人工林材积连年生长量在15年生时达最高峰,天然林则在30年生时达最高峰,人工林与天然林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差值出现在15年生,随后差值缩小,到29年生时天然林的材积连年生长量反而略大于人工林,表明天然林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闽楠人工林经营应处理好立地和密度的关系,才能持续速生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蔡春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1):87-89,94
昭通市现有人工商品林面积达15.72万hm2 ,蓄积715.80万m3 ,存在着林分质量差,病虫害严重,火灾隐患大等问题,急需进行抚育采伐.对全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区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森林采伐管理对象不适应加快林业发展的要求,有待进一步调整;有关技术规程和技术参数已不适应集约经营的现代林业,有待于进一步修正;限额采伐管理制度不适应基层林业技术实际状况,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恢复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林区现有林经营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阔叶红松林。栽针保阔是恢复阔叶红松林的科学理论,但还需时间的检验并不断完善。天保工程的实施为提高现有林生产力、恢复阔叶红松林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适当发展红松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落叶松人工林可以通过人为诱导向阔叶红松林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封山育林不利于阔叶红松林的恢复,应由“封山”向“育林”转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扎兰屯市天然林资源的分布特点,提出对天然林实行分区分类经营的思想,在实施天然林保护的同时,加强多资源的综合利用,调整和优化天然林区经营结构,实现天然林保护与适度经营的有机结合,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借鉴“林分施业法” 开展天然林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已经启动,许多地方的天然林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当前急需研究的是如何进一步对已经保护起来的天然林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最终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本文论述了日本天然林经营、研究现状,介绍了日本东京大学演习林的"林分施业法"经营技术,提出了借鉴"林分施业法"作好天然林保护工作急需研究解决的几个森林经营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红松次生林是原始阔叶红松林经自然"森林循环"或人为干扰后形成的。作为典型的林分,尤为重要的是其由原始阔叶红松林变化而来,其原林型分布局域的稳定性、水热条件、尚存的下木及地被植物等决定了其恢复阔叶红松林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由于其分布量较小,林区在实际经营中,往往放弃经营这一典型的、但却有经营前途的森林类型。在总结以往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该类型森林经营技术与策略,并进行推广示范。确定指导原则与适用范围,根据近自然经营与森林循环理论,将林分划分为处在不同阶段的系统,进行"斑块经营",从而实现对该类林分的高效经营。  相似文献   

17.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森林经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崇军 《森林工程》2004,20(3):23-24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天然林 ,森林经营要采取恰当的技术 ,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天然林与森林作业的关系 ,并提出了针对天然林的森林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金沟岭林场主要森林类型林分更新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阔叶红松原始林、阔叶红松过伐林与人天混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为主的聚集度计算方法对林分更新种的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红松原始林更新苗最多,过伐林次之,人天混落叶松林最少;阔叶红松原始林与过伐林的更新幼苗大小级结构均属于稳定型种群,人天混落叶松林更新幼苗大小级结构属于下降型种群;3种森林类型的幼苗幼树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由强到弱为:过伐林>人天混落叶松林>原始林。该研究可为过伐林和人工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提供经验与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平泉县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的主要做法,对其改革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主要包括:商品林采伐限额有限、生态公益林采伐管理制度不尽完善、人工林育林基金不合理、房前屋后的树木范围规定过窄等。进而提出视各地林业资源给予相应采伐限额、完善生态公益林采伐政策、取消人工林的育林基金、拓宽“房前屋后”范围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2012年塞罕坝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底,结合塞罕坝地形地貌特征等自然条件和森林经营传统等方面因素,划分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景观林区、生态防护林区和商品用材林区4个林业功能区,并分析了各区的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区人工林天然化、景观林多层次多树种改造、防护林控制皆伐性采伐、用材林市场化经营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