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景泰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效果因子分析和对实地试验观测研究,得出西北干旱荒漠区春季造林成活率低于秋季造林,但是春季造林保存率高于秋季造林。  相似文献   

2.
干旱荒漠区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荒漠区造林是防止土地沙漠化、阻止沙丘移动的有效办法。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应加强造林后的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在干旱荒漠区造林成活率,造林生产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民勤沙区防风固沙林造林密度及混交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荒漠区造林密度及混交林混交方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荒漠化地区造林密度以 1 0 95株 / hm2 为宜。在干旱缺水的荒漠区营造沙拐枣、梭梭混交林是较理想的林分结构 ,株间或行间混交其防风固沙作用都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甘肃武威东沙窝生态环境的分析,从树种的选择、沙障配置模式、造林方式方法等几大方面研究了荒漠区抗旱造林技术手段,以期能对沙漠抗旱造林工作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梭梭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高原梭梭灌木林是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天然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改良沙区土壤、改善区域环境、维护荒漠区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荒漠草原地带典型的旱生固土固沙树种。文中提出了梭梭育苗及造林过程中的系列技术方案,重点包括种子采集、整地与土壤处理、播种、苗期管理、造林立地选择、造林、病害防治、封育管护等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7.
博乐地区是北疆有代表性的干旱荒漠区,适宜梭梭生长。本试验在无灌溉设施条件下,利用人工浇水、雪墒、雨水径流进行抗旱造林,使梭梭植苗能够成活并正常生长。该技术在干旱荒漠区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是干旱荒漠区发展生态林业的制约因素 ,如何克服恶劣的环境条件 ,增加植被盖度 ,改善生态环境是林业研究工作的目的 ,为此工作的重点是寻找抗旱节水造林的方法、途径、技术及材料。通过不同容器造林试验 ,分析总结出植树袋是一种优于其它容器的造林材料 ,它的使用将会使干旱区造林效果呈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干旱荒漠区抗旱节水造林技术应用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荒漠区 ,造林能否成功 ,完全取决于水分因子 ,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抗旱节水造林技术 ,最大限度地创造造林条件 ,是抗旱造林研究的主要课题。经历年来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总结出了 6种抗旱节水造林技术 ,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抗旱保水剂对干旱荒漠区沙棘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种不同类型抗旱保水剂对沙棘造林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种保水剂对沙棘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造林地土壤含水率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不同类型的产品之间差异显著.由此可见,抗旱保水剂在干旱荒漠区造林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梭梭,属于藜科,灌木或小乔木,高1~4米,有的高近10米。梭梭种植3年后即可接种苁蓉,从而产生巨大的生态型经济效益,梭梭产业化在沙产业中发展势头强劲。传统意义的人工造林需要在春季人工栽植苗木后进行人工浇水,其中在西北干旱及沙漠地区栽植后的浇水尤为重要。在干旱沙漠地区大面积进行人工造林的过程中,水是决定造林成活率和成本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石质荒山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干旱荒漠区石质荒山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因子的基础上,根据石质荒山的土壤、坡度划分立地类型,设计相应的造林模式,从树种选择、配置方式、栽植技术、抗旱造林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及抚育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石质荒山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低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3.
在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开展沙蒿人工模拟飞播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从播种时间来看,7~9月为沙蒿人工模拟飞播适宜造林期,8月为最佳时期,其它时期均不适宜;2)从地类来看,草沙障压沙地、丘间低地和半固定沙丘适合人工模拟飞播,而流动沙丘不适宜;3)沙蒿人工模拟飞播造林受高温、干旱、大风和降水量等综合因素影响大,且播种当月降水量低于10 mm是人工模拟飞播造林成功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沙拐枣属灌木树种,是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沙漠植被中重要的建群种,也是柴达木荒漠区优良的先锋治沙造林树种之一,对保护和改善青海西部环境条件具有重要作用。青海沙拐枣属灌木树种主要有柴达木沙拐枣、蒙古沙拐枣、青海沙拐枣3种。文章针对沙拐枣属灌木树种的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及造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鲁山县林业局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造林绿化模式,使全县造林质量明显提高。在2001年春、秋两季持续干旱的情况下,该县造林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林业的迅速发展 ,尽管传统的春秋两季造林仍不失其在造林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但已远远不能适应造林事业跨越式发展新形势的需要。高新技术已将造林时间推向整个生长季节 ,目前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 ,利用容器育苗、A BT生根粉、多效复合剂、节水抗旱和干水造林等先进技术 ,广泛开展了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以及荒山绿化等雨季造林。为加速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 ,2 0 0 1年 ,位处干旱荒漠区的克拉玛依以先进的杨树容器扦插育苗技术 ,进行大面积的容器苗夏季造林 ,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林纸产业以及干旱地区的林业建设积累了良好经验。1…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解决干旱山区造林保存率低下的问题 ,在兰州市北山干旱山区的徐家山试验基地相同立地条件下 ,以侧柏作为试验树种进行卡氏、干旱造林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卡氏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高于干旱造林 ,3年生卡氏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 93%以上 ;采用卡氏造林的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发枝数、新梢生长量均明显高于干旱造林 ,二者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河南林业》2002,(4):32-32
近几年来,信阳市科学运用人工造林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使造林质量逐年提高,全市年度造林面积核实率和质量合格率(除去年特大干旱外)经省验收均达到90%以上。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制定规划  相似文献   

19.
中阳县地处干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造林成活率低,成林难。该文在总结多年造林实践的基础上,从旱地育苗,提前整地,截干栽植,造林密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刺槐造林质量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分是干旱、极干旱荒漠区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甘肃省古浪县北部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海拔高度1700米,气候类型属温带干旱气候,日照充足、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7月份)42℃,极端最低气温(1月份)-26.4℃。年平均降水量194.4毫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