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栗疫病菌的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区栗疫病菌致病力的研究王新花万光生孟宪鹏潘若良陶娟贾曦(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林场271000)(山东农大植保系94级)从山东省主要板栗产区的郯城、莒南、日照、海阳、莱阳及泰山的40年生以上的老实生栗树上分别采取带栗疫病斑的枝段(6cm左右),进行各...  相似文献   

3.
栗疫菌弱毒力的转化及转化菌株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配对转化和室内、大田接种的方法研究栗疫菌低毒力的传递和生防潜力。从12个配对菌株中得到了6个转化菌株,不同的dsRNA供体菌和受体菌配对转化的效率不同,转化率从0到100%不等。室内枝段接种和大田接种测定的毒力表明,6个转化菌株、12个供体菌株、6个不能转化的受体菌+供体菌、6个转化菌株+供体野生型菌株处理的相对毒力都在80%以下,4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比12个受体菌和12个供体野生型菌株的毒力都低,表现弱毒力或中等毒力。前4者与后2者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供体野生型菌株的毒力(相对毒力72.73%-108.69%)与受体菌的毒力差异不显著。实验表明低毒力菌株的生防潜力比预期的高。  相似文献   

4.
室内孢子接种不同品种的板栗,根据限病率和产孢率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得知供试品种中,实生栗实生栗和烟青表现为低抗,红栗、石丰为高抗品种,东丰、金丰为中抗品种,经野外调查验证,室内外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省寿光市保护地栽培蔬菜上分离的30个灰霉病菌菌株为试材,采用菌落培养性状观察和菌饼活体接种法,研究灰霉病菌的菌系划分及对黄瓜叶片的致病力差异。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划分为菌核型、菌丝型和孢子型3个菌系,不同菌株对黄瓜叶片的致病力分化显著,致病力强弱与寄主植物无显著相关性;强致病力菌株以菌核型为主,菌丝型和孢子型菌株致病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从山东省寿光市各保护地蔬菜种植区采集黄瓜、番茄、豇豆等蔬菜灰霉病样本,分离获得8个灰霉病菌菌株。采用菌饼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各供试菌株对黄瓜叶片和果实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接种黄瓜叶片和果实后均能够引起发病,不同菌株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灰霉病菌菌株间对黄瓜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分化,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分化同菌株的寄主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西瓜与棉花枯萎病菌交互致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防治栗瘿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瘿蜂 是我国栗区一大害虫,此虫以初孵幼虫在栗芽内越冬,翌年春季随栗芽的萌动出蛰幼虫活动取食。被害芽逐渐膨大并木质化,成为瘤状虫瘿,幼虫在瘿内一般生活50天左右,从而消耗大量营养,使树势衰弱、产量降低、甚至无产。 此虫营隐蔽生活,一般防治较为困难,国内较好的防治方法是修剪摘瘿,但费工、费时,且不彻底,对于山区大中型栗树推广这种方法是不现实的。为此,1990年进行了树干涂刷内吸杀虫剂的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设计采用药剂种类、施药时间、施药量L36(6×312)混合水平正…  相似文献   

9.
梁小平  李碧霞  王霞  雷学锋 《蔬菜》2012,(10):31-33
对致病疫霉形态特征、致病过程、所引起的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症状、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做了详尽阐述。提出能够防治致病疫霉所引起病害的用药范围为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恶唑杀菌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三乙膦酸铝、铜类杀菌剂等。  相似文献   

10.
全面综述了栗疫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栗疫病的发生和为害性、症状、病原菌及其弱毒力、寄主植物、病害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趋势,并就某些问题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板栗品种对疫病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板栗离体枝条上接种栗疫病病原菌,对感染后的病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板栗品种对疫病菌的感染程度不同,在供试的21个品种和类型中,病斑较小的品种(类型)主要有北峪2号和兴隆城9号,其次为野生板栗、渤海所18、燕魁、短花栗等7个品种和类型,以上品种抗病性较强,抗病性强的品种占供试品种的33.3%;抗病性弱的品种有红光栗、怀黄、怀九等,抗病性弱的品种占取样量的38.1%,以红光栗抗病性最弱,病斑面积显著地高于其它品种。不同生态品种群中均有抗性强的品种和抗性弱的品种。不同品种在感染病菌后对病菌的抗扩展能力不同:红光和怀黄品种的抗扩展能力最差,且病斑上病菌的分生孢子多;野生板栗的抗病性强,病菌侵染后有自愈现象;北峪2号和兴隆城9号感染病后病斑扩展速度显著慢于其它品种。通过试验把供试的品种分为抗性强品种、中度抗性品种。中度感病品种和抗性差的品种共4类。通过接种来源不同的毒性菌株,证明不同板栗品种对强毒性菌株的抗病性表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从湖北省板栗主要产区具典型板栗疫病症状枝条上分离得到3个类型菌株:JS-6、TC-4和LT-1,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这些菌株的病菌均为Cryphonectria parasitica。以PDA为培养基对这些菌株进行不同温度(4~35℃)和光照条件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菌丝在光暗交替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速度较黑暗条件下快;还测得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0℃。以井冈霉素、万兴乳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代森锌超微可湿性粉剂、世高水分散粒剂等杀菌剂进行抑杀板栗疫病菌生长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在供试浓度下对病菌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效应浓度EC50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剂量最小,10%世高水分散粒剂和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其次。  相似文献   

13.
板栗新品系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两轮优株无性系品比试验,筛选出24个板栗新品系在全省做区域化栽培试验,并进行物候期观测、授粉试验、发枝结果习性、修剪反应等试验研究,最终选育出云丰等6个板栗新品种。本试验结果为生产上选配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幼树1年生壮枝修剪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谢鹏  郭素娟  熊欢  李广会  吕文君 《园艺学报》2012,39(12):2369-2376
 以6年生板栗‘3113’为试材,采用比色法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横、纵径生长规律呈双“S”型,单苞质量呈“S”型曲线。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蔗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呈单峰曲线。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花后60 d达到峰值,之后趋于下降,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吻合;ADPG焦磷酸化酶(AGPPase)、水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的活性均呈单峰曲线,但最高峰的时间略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淀粉与可溶性总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8;SS和SPS活性与蔗糖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和0.892;可溶性淀粉含量与SS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GB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4和0.883。  相似文献   

15.
板栗品种雌雄异熟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珠  蒋丽娟 《果树学报》2004,21(2):179-181
3个板栗区域性试验点,16个品种连续4年的物候观察和主要经济性状调查表明:板栗品种表现出较强的雌雄异熟性(81.25%)。根据花期物候,可将板栗品种分为雌先型、雄先型、相遇型。雌雄异熟秩序不受生态、气候条件、年份的影响。雌雄异熟性与产量、嫁接后2~3年结果株率等性状没有必然联系,而与坐果率显著相关。弄清板栗品种的雌雄异熟性对杂交育种、生产中授粉品种的配置有指导意义,建议在今后的育种、栽培中对这一特殊物候性状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荸荠球茎离体诱导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桂林马蹄’和‘余杭大红袍’荸荠试管球茎形成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6-BA1.0mg/L+蔗糖90g/L和MS+6-BA0.8mg/L+蔗糖90g/L,最适培养条件为18℃、光照8h/d。要达到85%左右的发芽率,两品种分别需鲜重为0.3或0.2g以上的试管球茎。球茎风干至鲜重的90%后贮藏在玻璃瓶内,0~15℃黑暗条件下保存6个月后发芽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分光光度法测定板栗黄酮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芦丁比色法在不同处理和提取方式下,对板栗果实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脱脂处理、浸提溶剂浓度、温度和提取方式对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显色条件影响不明显。样品用30%乙醇浸提、在70℃、适量显色剂犤0.7mLNaNO2、0.7mLAl(NO3)3、5mLNaOH犦处理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对板栗林下栽培不同的经济作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园套种短梗五加具有投资少,收益高,见效快的特点,并且具有保持水土,改善板栗园生态环境的功效.最高每667 m2较单一栽培多收入1 165.75元,是辽东板粟产业继续发展壮大的较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