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蟒 《甘肃农业》2006,(7):255-256
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全面发展,政府作为执政主体在执行其社会管理职能时就要促进社会协调运转,对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必然涉及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动。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地认识利益协调机制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是竞争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有其特有的价值目标。经济法是国家协调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法。其重要使命就是在社会化大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克服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不足,协调各种比例关系,使社会经济快速、稳定、高效、持续地向前发展。经济法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必须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价值目标融合到自身的价值取向之中,做出与构建和谐社会一致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进而咀选一价值取向为指导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颖 《甘肃农业》2006,(2):21-2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非营利组织作为解决社会管理与发展问题的基本组织机制之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包括:作为利益表达渠道和协调机制,促进民主建设;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有效应对危机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经取得了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然而,各种社会矛盾和现实利益冲突仍比较尖锐,特别是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日益扩大,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因此,缩小城乡差别、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问题,才能使和谐社会的构建步入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248-248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杨孝海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5):154-156162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和谐社会,必须以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制度建设来保障农村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通过民主方式来实践农村社会的和谐,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统筹兼顾协调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分析,非营利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有效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带来的社会问题;作为利益表达渠道和协调机制,促进民主建设;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协调发展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义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宝贵财富,对于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设工程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为我国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农村要发挥好民主法制的支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涵义时,把民主法治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诸要索中的首要地位,充分反映出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可以说,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互相促进、协调配合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的农村,民主、自由、公平、公正的思想虽已被广大农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崇尚和接纳,但广大农民和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认识又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存在差距,对民主与法治在和谐农村建设的作用认识不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过程中。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切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才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现代性危机”反思的的必然选择,是理智的人类做出的理智的选择。同时,生态文明与当前我国的三大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友好相处与和平共处,其中,“公平正义”构成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规范和前提保障,对社会的和谐起着重要的协调和维系作用。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速度的不断加快,现实社会生活的不和谐性也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真正做到“公平正义”成为我国能够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坚持并实现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保证之一,同时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需要,而且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只有真正秉以这一理念,才能确实解决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协调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应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的社会。要实现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要正确判断和分析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形势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从落实好农村政策、维护农民的利益入手,从强化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抓起,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农村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与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毛泽东最早进行了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此,他在经济上,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和谐的经济发展;在政治上,民主政治,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和谐的政治局面;在文化上,注重活力,强调全面发展,推进和谐的文化建设。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的重要内容之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理论,是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渊源,为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目标方向,明确了主要任务,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的本质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由此引申出经济法以人为本、平衡协调、社会责任本位等本质精神,这些精神蕴涵着和谐社会的理念,决定了经济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部门,将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程跟随。  相似文献   

17.
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标.十六届四中全全进一步提止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主要任务。本为指导.从经济增长方式,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缓解城乡析如何促进城乡协调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一个奋斗目标的任务。而促进城乡以科学发展观差异等几个方面分析如何促进城乡协调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理念,在不同的历史形态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高校党的建设在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和谐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党组织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9.
长期的应试教育、残酷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德商情商教育重视不够、社会人文关怀缺乏是影响大学生科学协调身心关系的因素,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身心失和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和谐教育、自我修身及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在中共产党成立9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党召开了两会,会议精神重点是民生问题,社会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指导新时期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