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征 《长江蔬菜》2011,(22):32-34
为解决浙南地区高山大棚茄子产量不稳、商品性下降、经济效益降低等问题,对引进的4个茄子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引茄1号植株生长势强,耐寒性强,早熟,果大,商品性好,产量高,其产量比对照杭茄1号高11.5%,且果皮紫红色,光泽度好,肉质细嫩,风味上等,符合当地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适合在浙南地区作高山冬春大棚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2.
在重庆地区进行早熟梨品种的引种试验,通过观测其物候期、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实经济性状等内容。结果表明,翠冠和雪青表现为成熟期早、生理落果少、果实大、风味佳和内在品质优良;虽然新杭1号坐果率较低,但成熟期、果实大小、风味等内在品质较理想,在重庆地区早熟梨的发展以翠冠、雪青和新杭1号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引进17个耐抽薹不结球白菜品种,通过比较其植株性状、叶片形状及耐抽薹性等指标,筛选适宜上海金山地区种植的耐抽薹不结球白菜品种。试验结果表明,17号白菜的耐抽薹性最好,叶片、叶柄窄长,单株质量267 g;12号、2号白菜的耐抽薹性较好,且2号白菜的植株较高、叶柄窄长,12号白菜的叶柄最短小、叶柄质量仅为15.18 g。17号、12号、2号白菜品种不仅商品性好且耐抽薹性好,可在上海金山地区进行早春种植。7号白菜商品性较好,但耐抽薹性较差,可作为潜力品种适度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潍白45号大白菜是潍坊市农科院于1998年育成的早熟抗热大白菜一代杂交种.适宜在山东作夏季抗热早熟栽培或长江以南地区作抗热早熟栽培.2001-2002年参加了山东省的伏白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3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5.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1):195-200
地方品种金华厚大高脚普通白菜的发掘与品质测定分析对地方品种金华厚大高脚普通白菜进行了植物形态学观察及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其含水率明显低于对照品种杭州油冬儿和早熟5号;而粗纤维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比杭州油冬儿高,且显著高于早熟5号;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是早熟5号的1.9倍,是杭州油冬儿的4.7倍;VC、钾、磷和氨基酸含量与杭州油冬儿相当,但明显高于早熟5号。  相似文献   

6.
★早熟八号白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全新育成的大、小白菜兼用品种,比早熟五号抗病性强、结球性好、产量高、品质优。作小白菜栽培,叶片无毛,株型美观,口感品质好,适应性广,抗性强,生长迅速,一般播种后20多天就可以采收上市,4~10月可连续多茬播种,条件适合可周年生产。作大白菜栽培,生育期55~60天。适合全国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正>早熟八号白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全新育成的大、小白菜兼用品种,比早熟五号抗病性强、结球性好、产量高、品质优。作小白菜栽培,叶片无毛,株型美观,口感品质好,适应性广,抗性强,生长迅速,一般播种后20多天即可采收上市,4~10月可连续多茬播种,条件适合可周年生产。作大白菜栽培,生育期55~60天。适合全国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几年通过对越冬花椰菜—早熟白菜—超甜玉米栽培模式进行试验,每667 m2可获纯利3 500元以上。现将这一栽培模式介绍如下:一、 品种选择越冬花椰菜选择生育期为220~240 d的品种,如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冬花一号、冬花二号,每667 m2用种量为50 g。春白菜选择生育期为50~65 d的早熟耐抽薹白菜,如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春白一号、阳春、春夏王等,每667 m2用种量50 g。超甜玉米选择生育期在75~90 d的超甜玉米,如甜蜜、华甜一号等。二、 茬口安排越冬花椰菜7月25日-8月5日育苗,约9月中旬前茬超甜玉米收获完后定植。翌年3月上旬-4月中…  相似文献   

9.
我乡前几年种植早熟白菜以包头白和翻心白为主,这类品种外叶多、整齐度差、不抗病、产量低。为寻找更换品种我们试种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所培育出的“小杂56号”和“小杂65号”白菜,经过三年的栽培试验效果良好,现将试种、示范栽培结果介绍如下: 一、三年示范栽培结果自1985年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所引种试验后,1986年市种子公司在我二站搞了示范田,于7月  相似文献   

10.
以生菜品种巴达维亚、奶白菜品种南湖161、青菜品种夏王和杭白菜品种京研4号为试材,采用NFT技术,研究了营养液pH值对4种叶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液pH值超过7时,4种叶菜的叶柄强度减小,直立性较差,叶色发黄,出现缺素症状.添加磷酸降低营养液pH值,可以明显改善植株地上部形态和叶色.4种叶菜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在不同营养液pH值条件下表现不同,营养液pH值为5左右,生菜和奶白菜具有优良的商品性、较高的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营养液pH值为7左右,青菜株型好,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高;营养液pH值为6.5左右,杭白菜能够较好地平衡产量、商品性和营养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均达到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杭茄1号是本所于1988年配制成功的优良杂交组合。该品种在大棚中具有早熟、前期耐寒而且生长快、结果性好、增产明显、果形长、色泽光亮、品质优良等特点。经1992年品比试验,比当地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2.
吉研六号白菜是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白菜新品种选育课题于1989 ̄1994年利用雄性不育两用系选育的白菜杂交种,经过小区试验,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该杂交种表现稳产、抗病、结球性好,生长期82天左右,为中晚熟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英明领袖华主席指示:“黑龙江一定要研究出早熟、高产的粮食品种来”。事实证明,不单怕早霜的粮食作物需要早熟、高产品种。不怕早霜的白菜,也同样需要早熟、高产品种。在气候不利的情况下晚熟的品种就结球不良,去年早熟、晚熟品种结球都好,而今年在白菜生育期气候不利,故对晚熟品种就结球不良。  相似文献   

14.
早熟苹果高接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浙江各地从北方引入特早红、贝拉、早捷、藤牧1号等一批早熟苹果品种试种,同时还试种了杭州市果树研究所育成的早熟苹果杭翠、杭锦等新品系。种植后有的表现产量低、品质差,有的表现产量高、品质好。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于1994~1997年进行了12个品种(系)的高接对比试验,初选出适宜浙江栽培的苹果品种(系)有杭翠、杭锦、藤牧1号和杭冠等共4个。1材料与方法试验从1994年春开始在杭州览桥苹果园进行,供试砧树均为3年生翠秋苹果,接穗为杭伏、辽伏、早捷、贝拉、特早红、杭翠、杭艳、杭锦、伏帅、藤牧1号、杭冠、安娜等12个…  相似文献   

15.
吉农早丰是利用早熟性配合力高的早粉2号品种为母本,丰产性配合力高、抗病性强的吉农36S-6品系为父本的杂交后代,经多代系统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良早熟丰产番茄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抗病、果大、肉厚、品质好等特点;并且因其自封顶、早熟、结果集中,生育期短,后茬可接种秋白菜而深受栽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6.
地方品种金华厚大高脚普通白菜的发掘与品质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方品种金华厚大高脚普通白菜进行了植物形态学观察及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其含水率明显低于对照品种杭州油冬儿和早熟5号;而粗纤维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比杭州油冬儿高,且显著高于早熟5号;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是早熟5号的1.9倍,是杭州油冬儿的4.7倍;VC、钾、磷和氨基酸含量与杭州油冬儿相当,但明显高于早熟5号。  相似文献   

17.
信息荟萃     
浙江选育出一批适合工厂化生产的蔬菜品种由浙江农科院承担的浙江省重点攻关项目“工厂化栽培蔬菜新品种选育与引进”,经过5年的努力,已育成长豇豆新品种“之青3号”、“之豇特早30”、“之豇特长80”、“之豇19”、“紫秋豇6号”,大白菜新品种“早熟6号”、“早熟7号”,茄子新品种“长虹2号”,番茄新品种“浙杂806”等9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共同特点是高产高效,如长豇豆“之青3号”,早熟性好,早期产量可比“宁波绿带”增产197.3%~227.4%,667m2产量增加31.9%~34.6%,口感糯、味道佳,豆荚翠绿,适宜鲜食和速冻加工。白菜“早熟6号”抗病毒…  相似文献   

18.
正大白菜属十字花科作物,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苗球兼用型大白菜在生产消费中具有独特的地位[1],在大白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杭州萧山区大白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400 hm2左右,苗球兼用型大白菜品种以早熟5号为主。早熟8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继早熟5号之后选育出的又一苗球兼用型大白菜品种[2]。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与早熟5号比,具有高抗霜霉病、病毒病,抗软腐病,结球性好,产量高、品质  相似文献   

19.
春结球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8个来自不同地区的春季结球白菜露地春播,结果比较表明:山东省农科最新育成的春冠品种,产量比对照鲁春白一号增产203.43%,叶色深绿,结球紧,质嫩,早熟性好,抗病毒辣,适合当地春季栽培。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合宁波嫁接栽培,具有亲和力好、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接穗品种,以杭茄2010为对照,引进10个茄子品种进行嫁接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丰田5号、杭茄2019这2个品种表现优秀,在农艺性状、产量、风味上均有优势,可作为宁波山地嫁接茄子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