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花药三个不同发育时期的邻苯二酚氧化酶同工酶存在明显差异,不育系中的同工酶谱带数多于保持系.考虑到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核与保持系相同,但具有与保持系不相同的不育细胞质,故邻苯二酚氧化酶同工酶可能与植物的雄性不育特性有某种联系.雌蕊中的邻苯二酚氧化酶同工酶在不育系与保持系间基本相同,这可能与雌蕊中不育系、保持系间的核质组成相同有关,这一事实似乎从另一侧面说明了邻苯二酚氧化酶与不育特性存在着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2.
小麦不同胞质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5种小麦同核异质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观察其花药及小孢子的形成与发育过程,对各个材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小孢子发育的各个时期,小孢子母细胞时期与单核期为两个败育高峰期。2.单核期以前出现小孢子母细胞粘连、大型细胞、多核质团及整个花药败育等现象;单核期发生大量败育,以小孢子胞质稀薄式解体为主,兼有部分绒毡层异常;单核期以后存留极少数小孢子,可继续进行有丝或无丝的核分裂,形成2 ̄ 相似文献
3.
4.
小麦胞质不育系花粉败育与活性氧代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Laser等在70年代就报道作物雄性不育花粉在发育过程中内膜及细胞器膜解体退化,但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生物体内活性氧过多积累,可导致细胞膜的伤害、代谢失调甚至细胞死亡.还发现动物精子可因活性氧的伤害而失活,以SOD处理可防止其失活.水稻光敏感核不育花粉的败育与O_2~(?)的增多有关.而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粉的败育及膜系统的解体是否为活性氧伤害所致?目前尚缺乏研究.本文 相似文献
5.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小麦T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种子为材料,用双向电泳结合高灵敏度银染技术 地其胚乳醇溶蛋白进行分析,发现两系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普通小麦K型三系花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普通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两对)以及一个恢复系的花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观察,发现在单核期和双核期,K型三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无差异。在三核期,K型三系的酶谱出现差异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油菜新型胞质雄性不育系1193A和保持系1193B花蕾发育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POD)、三磷酸腺苷(ATP)酶和酯酶(EST)3种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花蕾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同工酶谱带数及表达活性之间均存在差异。在花蕾发育后期,不育系1193A的POD同工酶中迁移率最快的一条酶带活性明显强于保持系1193B;不育系1193A的ATP和EST同工酶活性都是随着花蕾发育逐渐减弱的,且在花蕾发育后期都出现了酶带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小麦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麦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D型不育系小孢子在“小液泡期”即表现出败育迹象。花粉败育过程中,小孢子液泡膜和细胞质膜断裂破碎,细胞质解体,线粒体、质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解体或退化,绒毡层持续不解体,并缺少乌氏体的分泌。小孢子细胞解体顺序为:细胞膜首先断裂,细胞质分解变稀薄,然后是核膜断裂,细胞核降解,细胞质及细胞核降解物质充满整个药室,最后核仁解体。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型育性回复突变体的同工酶和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或理化诱变方法可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获得两类育性回复突变,一类为B型回复,即突变体本身可育,但无恢复力;另一类为R型回复,即突变体不但本身可育,而且还能恢复不育系的育性。最近,沈毓渭等利用γ射线诱变籼稻不育系Ⅱ-32A获得了对不育系具有恢复力的水稻R型育性回复突变体,其中一份突变体T24的恢复力表现为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本研究分析了T24与其亲本之间几种同工酶谱的异同以及花药中结合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以了解它们与R型育性回复突变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0.
普通小麦T型和K型胞质雄性不育系败育过程细胞学观察和同工酶检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细胞学观察和同工酶电泳测试,分析了普通小麦T型和K型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花药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用同工酶电泳检测小麦T型和K型雄性不育胞质效应的区别有效。(2)酯酶酶谱较过氧化物酶酶谱更能清楚地检测两类不同胞质不育系败育发生的时期和程度。(3)细胞学观察表明,T型不育系小孢子在双核期其细胞核绝大部分不存在,成为空壳,败育较早,较迅速,这可能是其恢复源较狭窄的原因之一;而K型不 相似文献
11.
干旱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幼苗超氧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抗旱性小麦幼苗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细胞内分布存在差异,表现在抗旱品种的叶绿体和细胞溶质SOD活性、植株总SOD活性高于不抗旱品种,而线粒体SOD活性低于不抗旱品种.干旱处理后,SOD活性增加,抗旱品种酶活性增加值高于不抗旱品种.本研究还观察到8条SOD同工酶酶谱,其中干旱诱导胚芽细胞溶质产生一条新酶谱. 相似文献
12.
甘蔗叶片衰老与膜脂过氧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甘蔗叶片衰老与膜脂过氧化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在甘蔗叶片衰老过程中,伴随着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急剧上升,质膜透性迅速增大;膜脂过氧化防御酶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含量显著下降;组织自动氧化速率明显增大。可以认为,膜脂过氧化是甘蔗叶片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花蕾差异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烟草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机理,对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采用固相pH梯度SDS-PAGE双向电泳,对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K326及其保持系K326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时期及单核时期花蕾蛋白质进行分离,经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使用PDQuest软件分析蛋白质图谱,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然后用Mascot软件对NCBInr数据库搜索。在分子量14.4~97.6 kD、等电点4~7线性范围内,检测到约365个蛋白点,其中7个蛋白质点在保持系中出现, 在不育系中缺失,分别被鉴定为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多酚氧化酶、Patatin homolog蛋白、PSI 9 kD蛋白4类蛋白,推测不育系MSK326雄性不育性可能与营养代谢紊乱、间接抑制雄性器官发育、养分供给不足、免疫能力低和能量转移受到抑制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CMS水稻不同器官的膜脂过氧化水平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比较了CMS水稻不育系珍汕97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珍汕97B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的膜脂过氧化、活性氧水平及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可育花药相比,不育花药中H2O2和O2^-水平较高,丙二醛(MDA)含量也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则较低;幼穗中,不育系的H2O2和MDA含量高于保持系,其它指标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过量表达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对烟草耐盐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前期克隆的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TaSOD1.1和TaSOD1.2, 构建融合上述基因编码阅读框(ORF)的双元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 获得了过量表达TaSOD1.1和TaSOD1.2的转基因烟草植株。研究表明, NaCl处理下, 与对照相比, 转基因植株伤害较小, 叶片失绿面积较少, 植株长势明显增强, 叶片的SOD活性均明显提高, 而MDA含量明显降低。转基因植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以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表现与SOD活性相同的趋势。表明在烟草中高表达小麦TaSOD1.1和TaSOD1.2基因, 通过外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调节, 能增加植株SOD活性, 减轻盐分胁迫造成的细胞膜质过氧化, 增强植株抵御盐分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涝渍逆境下玉米叶片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抗涝性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了夏玉米单交种苏玉1号及其亲本自交系叶片内活性氧酶性清除系统中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玉米抗涝性的关系。淹水过程中,耐涝的母本苏80-1叶片中两种酶活性均比不耐涝的父本黄早四较少地受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量也较少。表明两亲本自交系间耐涝性的差异与其抵御活性氧毒害能力的强弱有关。杂交种(F1)则显示体内清除系统对涝渍的耐受性与其母本相仿,由于兼具生长的优势,因而 相似文献
17.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重要的抗氧酶,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以油菜基因数据库为搜索平台,通过对油菜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油菜SOD基因家族主要含有32个基因,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长度86 aa^386 aa之间。BanSODs基因具有相对保守的结构,即包含SOD DNA结构域;HMA DNA结构域;Mn/N DNA结构域;Mn/C DNA结构域,SOD蛋白结构中含有7个α螺旋和4个β折叠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油菜SOD蛋白序列与谷子、小立碗藓蛋白序列具有相对较高的同源性。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了解油菜SOD基因家族和玉米抗氧化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2个红掌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愈创木酚法、氮兰四唑(NBT)法、考马斯亮蓝比色法分析研究了红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OD和SOD在幼嫩叶片内的活性均较低,粉冠军的POD活性大于亚历桑娜,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低于亚历桑娜;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POD和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达到最高峰值;在植株再生过程中,2种酶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开始下降,亚历桑娜的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于粉冠军;在小苗移栽后,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继续下降至较低水平,尽管POD和SOD活性仍远高于幼嫩叶片,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却低于幼嫩叶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下大豆超氧物歧化酶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个大豆品种及其杂种F2代在无盐及盐胁迫条件下萌发的胚根超氧物歧化酶(SOD)进行分析。其结果,无盐胁迫时大豆SOD有7条酶带,随萌发天数的增加酶活性降低,酶带从C3开始消失,以后C2和C1带消失;在盐胁迫条件下,诱发产生6条新的酶带,即d组的d1、d2和d3带,e组的e1、e2和e3带,产生出多种酶谱。相对于产生正常的7条酶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