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性不育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起重要作用,不育系繁殖是杂交水稻生产体系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广泛应用的不育系繁殖体系主要有以细胞质雄性不育为基础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以环境敏感型雄性核不育为基础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以普通隐性雄性核不育为基础的第3代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体系。介绍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环境敏感型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普通细胞核雄性不育等三大水稻雄性不育类型,综述了水稻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进展,对杂交水稻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探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与调控机理,是规避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风险和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先地位的关键领域之一。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育性的遗传学、基因组学、育性转换的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五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主攻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全球杂交水稻种植概况,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展望了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一是经营模式从种子贸易向育繁推海外本土化发展,二是增长方式从内生性发展向“内生+外延”发展转变,三是业务内核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转变。分析了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杂交水稻的形势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杂交水稻从开始研究至今已有30年历史,已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要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必须通过育种方法和材料的改进来提高组合的多样化、产量潜力、品质、抗性和制种产量。两系杂交稻正在走向成功,三系杂交稻在本世纪仍将是主力。杂交水稻国际开发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5.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东阳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67-370
在全面回顾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超高产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发展和超高产制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粳型杂交水稻发展稍迟一点,1975年实现“三系”配套,1977年在生产上开始推广。据1987年合肥全国杂交水稻会议初步统计,种植面积已达到16439万亩,其中南方(包括陕西)籼杂16235万亩,北方粳杂204万亩。 一、推广应用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76—1979年发展时期。从1976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到1979年,全国种植面积达到7600万亩,平均每年扩大近两千万亩。1980—1981年是徘徊时期。杂交水稻由于当时组合单一,生育期较长,抗性不强等原因,有些地…  相似文献   

7.
水稻主茎与分蘖的发生、发育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密切联系。从数量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能较为深刻地了解水稻植株的主茎与分蘖关系。笔者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的引种试种和组合特征特性鉴定工作。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依据水稻生长过程中各器官的发生发育规律,经过连续7年研究分析,初步得出杂交水稻主茎与分蘖间在数量性状方面的相互关系。1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于1983年开始,每年在籼(粳)型杂交水稻田间鉴定区选取500个左右的典型单株,按组合分类,分别考查主茎和分蘖的株高、剑叶长与宽、穗长、总粒数和实粒数等项目(表1…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杂交水稻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菲律宾从1995年开始与中国合作进行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经过6a努力,杂交水稻技术已基本成熟。介绍了菲律宾杂交水稻育种、制种和推广的现状,杂交水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相继取得籼、粳稻“三系”配套,至1976-1980年5年累计,全国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3亿5千多万亩,增产粮食130多亿公斤,平均每亩增产50公斤以上。杂交水稻的生产潜力与植株形态密切相关,为提高杂交水稻育种水平.尽快培育出生产潜力更大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总结本人多年育种经验,结合水稻形态学研究有关资料对杂交水稻高产形态进行探讨,望能对杂交水稻育种及栽培实践有所助益。1杂交稻根系发达,活力旺盛优良组合杂交水稻和常规水稻比较具有较为明显的根系生长优势。据营口县水稻三系育种组观察,杂交水稻黎化…  相似文献   

10.
张琴 《中国稻米》2021,27(4):104-106
介绍了全球杂交水稻种植概况,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展望了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一是经营模式从种子贸易向育繁推海外本土化发展,二是增长方式从内生性发展向“内生+外延”发展转变,三是业务内核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转变。分析了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中国年生产与应用的杂交水稻种子高达20万t,占世界市场的95%以上,但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发展迟缓,出口国家与地区狭窄,种子出口量少,贸易额低,创汇能力不足。分析了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就如何发挥我国在杂交水稻领域的生产与技术优势,开拓杂交水稻国际市场,推动与扩大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前言     
前言我国自1964年袁隆平开创杂交水稻事业至今己走过了30年坎坷而又光辉的历程。30年来,杂交水稻成就辉煌,硕果累累,人才辈出。今天,杂交水稻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已遍布中华大地,并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中,由于各级党、政领导...  相似文献   

13.
事物的发展无止境。杂交水稻经历了从第1代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到第2代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在研究攻关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3代杂交水稻。同时,提出了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将沿着第4代C_4型杂交水稻和以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第5代杂交水稻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杂交水稻30年的光辉成就与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杂交水稻最初研究和研究发展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等方面总结了杂交水稻30年来的光辉成就,并根据当前研究、应用形势提出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缅甸的杂交水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缅甸的杂交水稻HybridriceinMyanmar毛昌祥郭名奇邓应德(广西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530005)(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缅甸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它的东北部与我国云南省接壤,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约为68万km2,人口为4...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矮化育种及三系法的杂种优势利用两次突破,目前正面临第三次突破,即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分析了引起三次破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新的设想,二是材料上的突破。记述了本省今后水稻育种发展战略:应以常规育种为基础,以杂交水稻研究为重点,不断发展育种新技术。常规育种的主攻方向是选育丰、抗、优、适兼顾的中熟早籼从并从类型、熟期、丰产性、抗性、米质等方面加以分析;杂交水稻的研究方向是,三系法发展为两系法,从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发展为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同时把两系法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溶为一体。常规育种与杂交水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新技术育种必须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7,(6):64-74
简述了越南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种植区域分布,并以越南多年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越南各区域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从越南水稻单产、总产、收获面积及种植品种的变化可以看出,越南自1986年实行政策改革以来,尤其是1992年越南成功引进种植中国杂交水稻以后,水稻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越南从一个缺粮国家转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通过对中越水稻生产的互补性分析,以期为指导越南水稻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我国解放后水稻育种事业的发展历程,学习和消化吸收矮化育种、籼粳杂交常规育种、杂交水稻育种到超级稻育种各时期、各阶段、各方法的成功经验,查找近年来水稻单产徘徊不前的原因,提出未来水稻突破单产的必由之路和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是由我国发明的一项原创性的粮食增产技术。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直领跑于世界。近年来,现代农业对杂交水稻的米质、稳产性、抗倒性和机械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杂交水稻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稳定国内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仍需要不断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杂交水稻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全球种植面积。借力"一带一路"的东风,与国际化接轨,加强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力度,建立海外杂交水稻研发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加快抢占世界杂交水稻种业科技制高点,助推杂交水稻走在国际化的前列,为世界粮食安全做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刘爱民 《杂交水稻》2022,(S1):219-222
<正>杂交水稻繁殖制种能否高产优质决定着杂交水稻的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三系法杂交水稻高产超高产制种技术研发,到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安全高效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均凝聚着袁隆平院士的心血。本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农业劳力日益紧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