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省几种土壤钾素的固定与释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电超滤方法、化学方法和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土壤钾素的固定与释放性能。结果表明,8种供试土壤的固钾率为57.33%~83.07%,释钾量在106.5mg/100g~183.5mg/100g土之间,固钾能力强的土壤,释钾能力也强,两种方法研究的土壤固钾与释钾顺序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2.
土壤钾素固定和释放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中各形态钾之间存在着渐变性,并处于一定的动态平衡.土壤钾素的固定和释放对这一平衡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钾对植物的有效性,其反应方向依赖于土壤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的浓度及环境条件.系统阐述了土壤钾素形态的划分,土壤钾素固定和释放的概念、强度及意义,并主要从矿物种类和结构方面综述了土壤钾素固定和释放的机理,展望了土壤钾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4.
陕西省几种黄土性土壤钾吸附固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衡法研究了陕西省 4种黄土性土壤钾吸附固定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 :1黄土性土壤不同土类钾吸附固定量、吸附固定速度及平衡时间差异很大。土娄 土粘化层和黑垆土埋藏腐殖质层的钾吸附固定量约为耕层的 2倍 ,陕南黄褐土的钾吸附固定量仅次于 土娄 土粘化层 ,黄绵土的钾吸附固定量最小 ;2供试土壤不同时段的钾吸附固定速度随时间的衰减变化符合 Vt=A Blnt模型 ,衰减速率因土类而异 ;3供试土壤钾吸附固定过程符合 Elovich方程和一级扩散方程 ;4供试土壤钾吸附固定过程分为快、中、慢三个阶段或快、慢两个阶段 ,快反应约在 4 0 h完成 ,吸附固定钾量达总量的 64 %~ 93 % ,所用时间仅占总时间的 1 2 %~ 4 3 %。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禾本科和豆科两类作物对土壤层间钾的利用及钾肥对土壤层间钾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1)耗竭种植时交换性钾、缓效性钾均能出现“最低值”,它们可分别反映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层间钾(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速率;(2)禾谷类稻、麦较豆类作物大豆、箭舌豌豆吸收层间钾的能力强,随着土壤钾素耗竭程度增加,作物吸钾量明显下降;(3)无论是禾本科的稻、麦还是豆科作物,新固定的钾比原来的层间钾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几种黄土性土壤钾吸附固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均法研究了陕西省4种黄土性土壤钾吸附固定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1)黄土性土壤不同土类钾吸附固定量、吸附固定速度及平衡时间差异很大,娄土粘化层和黑垆士埋藏腐殖质层的钾吸附固定量约为耕层的2倍,陕南黄褐土的钾吸附固定量仅次于娄土粘化层,黄绵土的钾吸附固定量最小;(2)供试土壤不同时段的钾吸附固定速度随时间的衰 减变化符合Vt=A Blnt模型,衰减速率因土类而异:(3)供试土壤钾吸附固定过程符合Elovich方程和一级扩散方程;(4)供试土壤钾吸附固定过程分为块、中、慢三个阶段或快、慢两个阶段,快技应约在40h完成,吸附固定钾量达总量的64%-93%,所用时间仅占总时间的12%-43%。  相似文献   

7.
陕西几种土壤非交换钾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H饱和树脂吸收法研究了陕西6种土壤非交换钾释放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①黄土性土壤非交换钾释放量和释放速度与风砂土类似,远高于暗棕壤,②供试土壤不同时段的非交换钾释放速度为不同,0-72h的释放速度远大于72-912h的钾释放速度 ;③供试土壤非交换钾释放过程在912h内用直线方程描述拟合最好;④供试土壤非交换钾释放速度常数B主要决定于粘粒与缓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8.
天津地区土壤钾素状况及不同施肥措施对钾素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面分析评价了天津地区耕层土壤钾素丰缺状况,通过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钾素影响的定位试验表明,单施氮磷化肥加速了土壤钾素耗竭,在现有生产水平下每作增施钾肥150kg/hm2和增施钾肥加秸杆还田措施可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尚有盈余,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几种土壤供钾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测定黄绵土、黑垆土及(土娄)土钾素含量及土壤供钾状况Q/I曲线的结果表明,黄绵土的全钾、缓效钾及速效钾含量最低;土壤供钾强度AR °,黑垆土>(土娄)土>黄绵土;供钾容量△k°,黑垆土与(土娄)土相近,但均明显高于黄绵土;供钾的缓冲能力PBC(土娄)土最大,黑垆土与黄绵土相近.连续8年施用氮磷化肥后,蝼土缓效钾较8年前下降7.3%~10.2%,速效钾下降11.8%~17.1%;AR°下降34%~61%,△k°下降近1倍;施用足量有机肥可以维持并提高土壤钾素含量和供钾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H饱和树脂吸收法研究了陕西6种土壤非交换钾释放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①黄土性土壤非交换钾释放量和释放速度与风砂土类似,远高于暗棕壤;②供试土壤不同时段的非交换钾释放速度不同,0~72h的释放速度远大于72~912h的钾释放速度;③供试土壤非交换钾释放过程在912h内用直线方程描述拟合最好;④供试土壤非交换钾释放速率常数B主要决定于粘粒与缓效钾含量。常数B和非交换钾释放速度V可用于土壤供钾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恒温改变电压电超滤、恒温恒电压电超滤及生物(黑麦草)耗竭试验等动态方法对江苏省几种不同土壤K素供应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恒温恒电压电超滤连续解吸60分钟的K的释放可以用二级反应方程K_=K_0t/(t+1/kK_0)来描述,K_0与土壤K供应的数量有关,K素的释放速度受K_0的影响较大;(2)在耗竭试验中,生物吸收来自缓效性K量(第一部分非交换性K量)可达总吸K量的15%~47%。随着收割次数的增加,交换性K可降至一个最低值,该值可以用来反映第一部分非交换性K的释放速率。同时,缓效性K也会降至一个最低值,该值可用来反映第二部分非交换性K的释放速率。上述研究结果都表明:淤土、小粉浆土、勤泥土和鸭屎土的供K特性良好;沙土,两合土次之;乌底白土较差;黄白土、淀浆白土和黄泥土最差。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钾量对土壤钾素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情况下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完全不施肥或只施用氮、磷肥的情况下,土壤速效钾含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2mg/kg。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钾肥用量在112.5kg/hm2(K2O)时可维持土壤钾素原有水平;钾肥用量在225kg/hm2时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占土壤全钾的比例,改善土壤钾素状况。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黑土、白浆土钾的固定与释放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固钾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黑土最大固钾量185.7mg·kg-1,最大释钾量44.2mg·kg-1;白浆土最大固钾量175.1mg·kg-1,最大释钾量7.6mg·kg-1。黑土的固钾和释钾能力强于白浆土。黑土固钾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白浆土固钾率则随施钾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黑土固钾率高于白浆土。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对江苏省苏南地区12种白土进行盆栽试验和室内培养,并以兴化县黑粘土作对照,用一般化学方法和电超滤方法研究白土的供钾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白土的供钾数量、供钾速率均较低;其固钾能力较强,但被固定的钾可在短期内为作物重新吸收利用;被强烈耗竭后,白土的交换性钾在非淹水条件下短期内难以恢复到原有水平。在研究缺钾土壤时,电超滤的方法比一般化学提取方法更好。  相似文献   

15.
水田土壤非代换性钾的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耗竭试验并采用化学提取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研究了稻田土壤各种形态钾的相互关系,非代换性钾的释放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非代换性钾的测试方法比较以及非代换性钾释放与土壤固钾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钾与CaCl_2、NH_4Cl浸提钾量间相关性良好,而非代换性钾与水溶性钾及CaCl_2、NH_4Cl浸提钾没有明显相关性。两季水稻植株从土壤中的吸钾量大部分来自水溶性钾和土粒表面电荷吸附钾,来自非代换性钾的部分占6.7%~43.2%,它取决于矿物种类和土壤质地,非代换性钾含量高,粘粒含量高且固钾率低的土壤,非代换性钾的释放量也高,非代换性钾含量高但固钾率也高的土壤,钾的释放受抑制。随着耗竭种植,非代换性钾的有效性越来越明显,它与植株吸钾的相关系数(Υ值)随着种植季数增加呈上升趋势,而水溶性钾、代换性钾与植株吸钾的相关性下降。离子交换树脂法可动态地反映非代换性钾的释放,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晶格边缘吸附钾的快速释放阶段;第二阶段为晶格层间钾向层外扩散的稳定速率阶段;当层间钾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护散速率下降,最后趋于停止,此为第三阶段。树脂法与酸提取法呈良好相关,树脂法短期培养的测定结果能更好地反映非代换性钾对植株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5个耕作土壤对钾素的选择与固定的特征。结果发现,以伊利石为主的土壤的交换选择性系数(K_G)及K_G趋于恒值时的交换性钾比率(EPR)均明显高于以高岭石为主的土壤,供试土壤的K_G与质地、物理性粘粒中的云母类矿物含量及固钾作用均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土壤对钾索的交换选择性因质地、粘土矿物组成及物理性粘粒中云母类矿物含量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K_G的大小反映了土壤固钾作用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酸提取条件下几种含钾矿物中钾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含钾矿物中钾的释放及动力学,为土壤钾素肥力的合理评价及土壤钾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见含钾矿物(黑云母、白云母、正长石、微斜长石)为材料,采用低分子量有机酸(草酸、酒石酸)和无机酸(硝酸)连续浸提的方法,研究钾素释放规律及动力学。【结果】与水(对照)相比,酒石酸、草酸和硝酸累积提取黑云母钾量显著增加了2.7倍、4.1倍、22.3倍;提取白云母的钾量显著增加了61.2%、106.5%和226.8%;提取正长石的钾量显著增加了39.0%、87.6%和154.6%;提取微斜长石的钾量显著增加了44.5%、88.9%和158.7%。分别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双常数模型、扩散模型、Elovich模型对不同含钾矿物的累积释钾量进行拟合,动力学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708-1.000(r0.01=0.549),均显著相关。【结论】各浸提剂均能显著提高钾的释放量;含钾矿物不同,钾的累积释放量差异显著,表现为黑云母>白云母>微斜长石≈正长石。黑云母、正长石、微斜长石的最优模型是双常数模型,白云母的最优模型是Elovich模型。  相似文献   

18.
耕作土壤缓效钾释放特性及其评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合理评价土壤的实际供钾状况,以Ca^++饱和土壤,采用0.01mol.L^-1草酸和氢质阳离子交换树脂袋两种化学以法和生物耗竭法,研究耕作土壤缓效钾的供给特性。试验结果,0.01mol.L^-1草酸和氢质树脂袋连续提取法的缓效钾释放总量和释放速率均以2号,3号和8号土壤最高,释放钾总量均值分别为488.4mg.kg^-1和182.7mg.kg^-1,释钾速率的均值分别为66.8mg.kg^_1.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钾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为探明长期施钾对大田玉米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在东北三省的代表性土壤上连续13年的定位施钾试验进行研究。【结果】东北3个定位试验点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长期施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辽宁13年间(1993~2005)施钾效应不稳定,吉林自第3年(1995年)开始施钾显著增产,黑龙江自定位开始施钾显著增产;辽、吉、黑3点长期施钾条件下作物产量13年平均分别增加9.9%~10.3%、12.6%~13.6%和17.5%~21.7%。辽宁、吉林两点施K2O 112.5 kg•ha-1时土壤-作物系统内钾素处于较明显的亏缺状况,而施K2O 225.0 kg•ha-1时3个定位点钾素均有较多的盈余。长期施钾均能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且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长期施钾对3个定位点缓效钾含量的影响有所不同。【结论】基于产量、效益和土壤钾素状况,3点的适宜钾(K2O)用量为112.5 kg•ha-1左右。  相似文献   

20.
焦作市主要耕作土壤为褐土和潮土,土壤母质含钾比较丰富。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氮、磷肥的施用,钾素营养一直未引起重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的提高,作物从土壤中带走了大量的钾素,造成土壤中钾含量不断下降。因此,研究土壤中钾的状况与施肥效应,对促进焦作市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