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4,(全国部分)
正欢迎订阅2015年《中国蚕业》《中国蚕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期刊,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病、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野蚕方面的科技文章以及有关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辟有热点聚焦、综述、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2.
三、中国蚕业中心南移对中国蚕业及中国社会经济之影响(一)对中国蚕业之影响蚕业中心南移,从发轫到完成,经历了几百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北方的蚕业技术不断南下,与南方原有的蚕业技术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起到取长补短精益求精的作用。因此,南方蚕业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反映这一时期南方蚕业情况的蚕业著作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诸如孙光宪的《蚕书》,托名淮南王刘安的《淮南王养蚕经》,秦观的《蚕书》和陈旉的《农书》下卷蚕桑篇等等。前两书已佚,所以现存蚕业史上最早的蚕业专著当推秦观的《蚕书》。  相似文献   

3.
《中国蚕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期刊,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病、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野蚕方面的科技文章以及有关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辟有技术体系建设、热点聚焦、综述、科学试验、产业论  相似文献   

4.
郭建新 《农业考古》2021,(1):172-179
《中华农学会报》中刊载的蚕业科技文章共126篇,占全部收录文章的6.08%,内容包括育蚕科技、蚕业通论、茧丝生产、栽桑科技及蚕业资讯五个部分。《中华农学会报》中的蚕业文章集中发表在农村复兴热潮风起云涌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性。《中华农学会报》传播的蚕业科技内容虽然涉及面广,但是又不面面俱到。《中华农学会报》刊载的以蚕桑丝为主题的文章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中华农学会报》蚕业科技文章涉及到的区域主要是江苏、浙江、广东。  相似文献   

5.
《农业考古》1985年第2期刊载有梁加龙同志《宋代江西蚕业发展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文中对宋代江西蚕业发展进行论述,勾画当时蚕业发展的轮廓,并阐明宋以后江西蚕业衰落的原因,读后引起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经查阅有关资料,感到《初探》尚有事例不足和不够正确之处,特作此补正。《初探》在论述宋代江西蚕业的区域中,绘制了宋代江西蚕业分布图和分布表,在文字叙述和图表中,都说明宋代江西的九州四军中,即江西西路的洪、筠、袁、赣、抚六州,临江、建昌、南安三军;江南东路的饶、信、江(南宋时属西路)三州和南康军,有六州三军  相似文献   

6.
中国蚕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目前的茧丝绸生产居世界主导地位,但是中国蚕业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的上层建筑都存在着很多深层次问题,已严重阻碍蚕业的正常发展。文章指出中国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变",必须从蚕业的内涵、发展思路、科技创新方向、产业组织模式、产业链运作机制、产业分工与布局、政策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进行创新,才能确保中国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蚕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目前的茧丝绸生产居世界主导地位,但是中国蚕业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的上层建筑都存在着很多深层次问题,已严重阻碍蚕业的正常发展。文章指出中国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变",必须从蚕业的内涵、发展思路、科技创新方向、产业组织模式、产业链运作机制、产业分工与布局、政策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进行创新,才能确保中国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对山西省5个蚕桑示范基地县共100户蚕农进行《蚕业风险及其防范》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统计了蚕业风险和蚕业风险防范等相关内容,分析了蚕业风险对农户收益及其生产行为的影响,总结了蚕业风险、蚕业风险防范及蚕业风险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引文分析的方法,对1984~1989年六年间《蚕业科学》和《日本蚕丝学杂志》的引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以反映当前中日蚕业理论研究和应用水平以及两国蚕业科技人员应用文献的某些情况和特点。两刊的统计项目有引文量、引文语种、引文文献类型、引文年代分布、自引率和被引期刊情况,并分别揭示出36种和72种中日蚕业科技人员常用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0.
<正>内容简介: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有不少企业参与到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开发中来;80年代后,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其成果辐射到农业、日用化工、食品、医药等许多领域,甚至正在成为新产业的支撑,为蚕桑这个古老的产业注入了新的生命。舒惠国先生的新作《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从蚕业资源利用出发,详细介绍了蚕业资源综合开发出的多种产品以及它们的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包括蚕沙叶绿素、蚕蛹油和蚕蛹蛋白加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蚕业专业合作社一头连接蚕农,一头连接龙头企业,其运行过程中主要突出以下3个方面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和管理制度先后制定并完善了《东台市富安蚕业专业合作社章程》,设立成员代  相似文献   

12.
一些年来有些蚕场遭到破坏,既影响了蚕业生产,又影响了水土保持。蚕场遭到破坏,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蚕场建设和柞树管理不善造成的。柞树的遭遇是双重的,一是林业政策,二是蚕业政策;解决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不能把罪过推到蚕业生产本身上去。——摘自周明安同志生前对《柞蚕生产与山区植被》一文的评语。  相似文献   

13.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丝绸传入欧洲时,西方人竟不知光辉夺目的丝绸织物何以形成?……这大概是“神”的主宰吧?于是古代西方人象神话中懂憬‘天堂’的美好那样欣羡,惊叹。他们抚摸着轻盈、柔软的丝绸感叹地说:真象一个美丽的梦!……”这是摆在我面前的《蚕业史话》中“写在前面”的话。生动的文笔、精美的插图吸引着我。对蚕桑我虽是门外汉,但因父母以前是蚕桑干部,小时候耳闻目睹,略知一二,也就壮着胆子试图乱涂几笔。翻开《蚕业史话》,如同打开一幅优美的画卷,几千年我国蚕业发展的光辉历史,历历如在眼前。作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蚕业史专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周匡  相似文献   

14.
<正>辽宁蚕业作为我国入世以后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少数几个优势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蚕茧市场的变化和区域布局发展态势,在分析辽宁蚕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辽宁蚕业"十二五"期间应定位于蚕茧生产供应基地,大力发展蚕业经济,有序开发蚕业产品综合利用,按照"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原则,从规模、质量、效益和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奠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促进辽宁地区蚕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蚕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永进  刘震  李兴  王其聪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441-5442
分析了安徽省蚕业信息化的现状,指出以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省“十一五”规划为契机,大力推进安徽蚕业信息化进程。提出从政府主导、蚕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蚕业信息人才培养、实用蚕业软件开发、提高农民素质等5个方面加快安徽蚕业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江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东、南、西三面环山,北临大江,大致上是一个以赣江、鄱阳湖为中心的大盆地。境内地形多样,江河纵横,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江西,是中华大地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蚕业渊源也甚早。一九七八年在江西贵溪春秋战国时期的崖墓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纺织品和纺织工具,其中也有丝绢,表明江西地区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了蚕桑生产。但是,由于各种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使江西蚕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走了一段相当艰难缓慢迂回曲折的路程。直到唐代,江西蚕业和全国蚕业发达地区相比,还不占重要地位。《唐六典》和《元和郡县志》所列全国丝绢产地和贡赋中还未见江西的材料。宋代,随着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在劳动人民艰苦开拓下,江西蚕业出现了繁荣兴盛的新局面,达到了江西蚕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试图就宋代江西蚕业发展情况,作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我国是世界蚕业的起源地,任何国家的蚕业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去的。这早已为中外学者所公认。中国的蚕业(包括蚕、桑、丝)中心,从远古时代开始,一直在黄河流域。至宋代才出现根本的改变,蚕业中心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下游太湖地区。从此黄河流域的蚕业就一蹶不振,昔日“沃若”的桑林也逐渐凋零,而东南太湖地区的蚕业却得到迅猛地发展,蚕业技术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形成我国历史上新的蚕业中心。这个转移开始于唐末五代,完成于南宋,历时数百年,贯穿有宋一代,涉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纵贯中国南北,影响深远,是中国蚕业史上的大事。这个转移的来龙去脉如何?它的原因是什么了对中国蚕业以至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研究这个问题有何现实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我  相似文献   

18.
<正>前不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通过了中国丝绸协会按照《茧丝绸行业特色基地评定办法》的审核,被授予"中国茧丝之都"称号,这是凉山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获得的一大殊荣。近年来,凉山州不断夯实桑树和产业两个基地,深化蚕业技术与蚕用物资两个服务,强化蚕种市场和蚕茧收烘两个管理,蚕桑产业每年上一个台阶,取  相似文献   

19.
在明确中国蚕业在世界蚕业及本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以及与蚕业经营和技术先进国日本的差距的基础上,依照蚕业经营与技术的发展规律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蚕业经营与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四川蚕业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蚕业已形成老蚕区萎缩,新蚕区不稳的现状。近年来,四川蚕业在困难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现对四川蚕业近10 a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对策。相信随着蚕业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四川蚕业必将迸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