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以施用化肥(T_1)为对照,比较了施用农家肥(T_2)、胡麻油渣(T_3)、"1号"生物肥(T_4)和"2号"生物肥(T_5)对土壤水分、胡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_3处理明显增加了青果期和成熟期0~100cm的土壤贮水量。促进胡麻植株中后期的生长发育,且现蕾期以后干物质日积累量明显增加,盛花期到青果期达高峰值。与对照(T_1)相比,T_3处理的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7%~2.9%、1.1%~1.7%,而且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也最大。施有机肥对胡麻增产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一定的影响,T_3处理比T_1处理显著增产9.6%~11.8%,而T_2、T_4、T_5处理分别比T_1处理减产0.5%~2.2%、19.6%~20.5%、18.0%~18.6%。T_3处理明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比T_1处理显著增加11.4%~12.6%;T_4、T_5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T_1处理显著降低14.0%~17.1%、10.5%~14.4%。研究表明,胡麻油渣对增加土壤贮水量和提高胡麻产量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有机肥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促进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inn)生产实现高产、优质,在甘肃省白银市、兰州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进行了田间试验,以不施肥(T1)和施用化肥(T2)为对照,比较了施用农家肥(T3)、胡麻油渣(T4)和"清调补"生物肥(T5)、"窝里横"生物肥(T6)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试验区不同施肥处理明显改变了胡麻干物质积累的进程,干物质积累量从多到少排序均为T4>T2>T3>T6>T5>T1。拟合的胡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Logistic模型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胡麻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一般出现在现蕾期,播种时间较迟时会延至青果期。3个试验区不同肥料处理胡麻干物质积累直线增长天数从多到少以及干物质积累最大增长速率从高到低排序均表现一致,分别为T3>T2>T4>T5>T6>T1和T4>T2>T3>T6>T5>T1。各施用有机肥处理成熟期花果干物质分配比率均比对照(T1、T2)有所提高。T3比T1处理显著增产22.85%~45.40%,与T2处理未见显著差异。T4分别比T1、T2处理显著增产62.83%~88.13%、9.58%~39.49%。T5、T6比T1处理分别显著增产15.14%~18.10%、17.65%~21.01%,比T2处理分别显著减产14.63%~20.52%、12.77%~18.57%。生产上应大力推行胡麻油渣、农家肥施用技术,促进胡麻有机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有机肥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施肥(T1)和施用化肥(T2)为对照,比较了农家肥(T3)、胡麻油渣(T4)、肉蛋白生物有机肥(T5)、绿能瑞奇精制有机肥(T6)、金阜丰土壤调理剂(T7)、优质豆粕生物有机肥(T8)、黑珍珠生物有机肥(T9)、爸爱我生物有机肥(T10)、HA有机肥(T11)和益撒803生物有机菌肥(T12)等不同有机肥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可明显加快胡麻前期的生长速度;有机肥促进胡麻植株中后期的生长发育,现蕾期以后干物质日积累量明显增加,盛花-青果期达到高峰值,日积累量达333.51 mg·株-1·d-1,比T1显著增加20.80%。施用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T1处理,T4、T8比T2处理分别显著增产9.92%、10.38%。胡麻产量与有效分茎数和单株有效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和0.82。施用有机肥处理的胡麻籽粒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T8处理的亚麻酸含量比T2处理的显著增加了3.78%。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胡麻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肥料运筹对胡麻产量的调控效应,在相同氮、磷、钾条件下,以不施肥(CK1)和施化肥(CK2)为对照,比较了施用胡麻油渣(T1)、农家肥(T2)、化肥与胡麻油渣配施(T3)、化肥与农家肥配施(T4)对张亚2号胡麻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利用Logistic方程y=A/(1+Be-Cx)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胡麻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胡麻灌浆期的千粒重与开花后天数的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且决定系数达到0.99以上。影响胡麻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活跃灌浆天数,其次是千粒重。不同施肥处理对胡麻灌浆特征参数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影响最明显。与不施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平均灌浆速率、籽粒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和活跃灌浆天数分别增加了11.33%~11.94%、10.27%~12.27%、2.34%~2.55%,较单施化肥分别增加了4.23%~4.80%、1.29%~3.12%、1.36%~1.56%;并且胡麻籽粒产量分别显著高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31.74%~59.63%、14.52%~19.18%。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特别是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施促进了植株生长,籽粒灌浆优势明显,增产潜力最大,为胡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提高胡麻产量的合理施肥措施,以不施肥(T1)和施化肥(T2)为对照,比较了施用胡麻油渣(T3)、农家肥(T4)、化肥与胡麻油渣配施(T5)以及化肥与农家肥配施(T6)不同肥料对"张亚2号"胡麻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和T2处理相比,T5和T6处理在现蕾至盛花期和盛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显著提高,100—14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增加,其中T5处理在120—14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较T1和T2处理分别显著增加30.50%和30.04%。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尤其是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以满足胡麻现蕾后的水分需求。T5和T6处理现蕾至盛花期和盛花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开花后和成熟期每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达132.65~146.22mg和377.42~402.49mg。T5处理的籽粒产量与T6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以T5处理的最高,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38.90%和10.01%。因此,化肥和胡麻油渣配施是本试验条件下胡麻最佳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枸杞产业中过量施用化肥及长期连作的栽培模式导致土壤持续生产能力下降,枸杞品质降低等问题,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宁夏主栽的4年生‘宁杞7号’红枸杞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2年施用不同量[0 t·hm~(-2)(T1)、3 t·hm~(-2)(T2)、6 t·hm~(-2)(T3)、9 t·hm~(-2)(T4)、12 t·hm~(-2)(T5)]生物有机肥的田间试验,以不施生物有机肥(T1)为对照,分析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肥力、枸杞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究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合理的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够降低土壤p H值和全盐含量,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2)生物有机肥在枸杞增产和改善品质方面有显著作用,与不施肥(T1)相比,施生物有机肥增产38.01%~86.88%,枸杞浆果纵径增加7.16%~15.76%,横径增加8.66%~19.37%,百粒重增加6.47%~18.6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3.96%~10.37%,多糖含量提高8.57%~19.05%,Vc含量提高5.69%~17.08%。(3)年收益从44 282.20元·hm~(-2)增长至106 749.80元·hm~(-2),T2至T5处理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59.95%、109.46%、139.27%和141.07%,产投比从2.08提高到了2.45。(4)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纵径、横径和Vc呈极显著相关,与百粒重和多糖呈显著相关。(5)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得出T4处理效果最好,增产80.32%,纵径增加14.49%,横径增加17.53%,百粒重增加18.6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0.37%,多糖含量提高19.05%,Vc含量提高16.58%,年收益提高139.27%,产投比高达2.45。在宁夏枸杞种植区施用生物有机肥促进枸杞提质增效,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合理的生物有机肥施用量控制在9 t·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旱地施有机肥对土壤水分和玉米经济效益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为了探明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渭北旱塬土壤水分及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07-2010年在渭北旱塬进行了3个水平的有机肥施用量(7500、15000和22500kg/hm2)配施等量化肥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CK)。结果表明,施肥第4年(2010年),有机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大喇叭口期土壤贮水量11.49%~21.63%;高量有机肥处理比低量有机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大喇叭口期土壤贮水量9.09%。高量有机肥处理200cm土层平均贮水量比对照高4.79%~7.65%(差异显著)。中量有机肥处理施肥第4年可显著提高200cm土层平均贮水量6.50%。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水分利用效率12.37%~37.55%。高、中量有机肥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低量有机肥处理有显著增加。随有机肥施用年限延长,土壤状况不再是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因子。该研究表明,中量有机肥处理蓄水保墒增收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北农牧交错地区种养废弃物产生量大且有机肥化消纳率低的问题,以种养废弃物(羊粪、尾菜、牛粪、菇渣、玉米秸秆)为原料,不施肥(CK1)和当地商品有机肥(CK2)为对照,设计8个配方进行堆肥发酵,研究种养废弃物堆肥对日光温室西葫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4(羊粪∶尾菜∶秸秆= 6∶3∶1)处理单株产量最高,与CK2相比提高了26.1%,且T4处理单株畸形率最低。T4处理维生素C含量最高,较CK2提高了5.5%,硝酸盐含量最低,较CK2显著降低了10.5%,且T4 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2提高了3.6%。T7(羊粪∶尾菜∶菇渣∶秸秆= 6∶2∶1∶1)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较CK2显著提高了9.9%。各堆肥处理的Ca、Mg、Cu、Fe、Mn、Zn含量无显著差异,T4处理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CK2显著提高了28.3%,设计配方堆肥处理较CK2显著增加了赖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含量,降低了谷氨酸含量。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分析表明,相比商品有机肥,T4处理增产提质效果最好,所以可选择T4配方用于优化当地种养废弃物有机肥化处理体系和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  相似文献   

9.
酸性土壤广泛存在于我国柑橘主产区,往往伴随土壤结构差、肥力低、供肥弱等障碍,是限制我国柑橘产区减肥增效、增产提质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传统土壤调理剂相比,施用有机来源的土壤调理剂有望协同实现土壤降酸培肥,促进树体养分吸收,增加柑橘产量和提高果实品质,但不同调理剂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通过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评估了有机肥(T1)、生物炭(T2)、贝壳粉(T3)、复合调理剂(有机肥+生物炭+贝壳粉,T4)共4种有机来源土壤调理剂对酸性柑橘园土壤理化性质、营养春梢养分含量、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土壤调理剂(对照,CK)相比,连续两年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处理(T1~T4)的土壤pH平均增加0.44个单位,土壤酸度显著降低;同时,T1~T4处理的土壤紧实度显著降低,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显著增加。施用调理剂处理提高了叶片SPAD值和叶片氮、磷、钾含量,其中施用复合调理剂处理最为显著。与CK相比,施用土壤改良剂处理(T1~T4)两年平均增产幅度为8.8%~16.7%,施用复合调理剂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佳。与CK相比,施用土壤改良剂(T1~T4)果实固形物增加了0.85~2.45个单位,同时显著增加了单果重、固酸比和糖酸比,果实综合品质显著提升。综合而言,复合调理剂处理在土壤酸化改良、地力提升,促进柑橘树体养分吸收,增产提质增效等方面的效果最为突出,可为我国酸性土壤柑橘园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南方酸性旱坡地桔园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南方旱坡地果园柑桔(沙糖桔)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碳、氮、柑桔根际土壤活性铝含量及柑桔根系铝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100%化肥处理(CK)相比,20%有机肥+80%化肥(T1)、40%有机肥+60%化肥(T2)、100%有机肥(T3)处理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显著提高,平均分别是对照的1.30、1.40、1.46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其中T3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分别增加45.6%6、3.3%。施用有机肥后,活跃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改善了土壤的生物学质量。施用有机肥可缓解旱坡地柑桔园根际土壤铝毒的危害,显著减少柑桔根系对土壤铝的吸收累积。尤其是T3处理,根际土壤活性铝含量较CK有大幅度的降低,降幅达到77.4%。施用有机肥明显地促进了柑桔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沙糖桔平均增产率18.5%,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产量和质量,探究炭基有机肥配施化肥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马铃薯减肥增效,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以马铃薯品种“荷兰 15”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不施肥(CK)、只施用化肥(T1)、只施用炭基有机肥(T2)、化肥和炭基有机肥均最高推荐量施用(T3)、化肥最大量和炭基有机肥减半施用(T4)、化肥减半和炭基有机肥最大量施用(T5)、化肥和炭基有机肥均减半施用(T6)7个处理,研究了炭基有机肥配施化肥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冠幅、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植株干鲜重以及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张家口地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炭基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比只施用化肥和只施用炭基有机肥处理能够更有效地促进马铃薯各项生长指标提高,但以T6处理的效果更明显;收获时,T6处理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干重明显高于CK,较 CK 分别提高了12.47%、33.43%、75.83%、134.25%,而冠幅较 CK 提高了 13.19%,但与CK差异不显著;T6处理的叶绿素总含量、净光合速率也与CK差异显著,分别是CK的2.97、2.21倍。T6处理的蛋白质、维生素 C的含量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较 CK 分别提高了 29.95%、41.36%,T6 的淀粉含量与 CK、T1、T2处理差异显著,但与T3、T4、T5处理差异不明显,其较 CK 提高了 10.09%;T5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最高,但与T6处理无显著差异,二者与其他处理差异明显,较 CK 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分别提高了 87.04%和83.24%。综上所述,在张家口地区马铃薯生产中,T6处理达到了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及改善品质的目的,因此,炭基有机肥和化肥均减半施用(T6)是适合张家口地区马铃薯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施用对菜地磷素径流流失及磷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2011—2012年)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对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磷素径流流失、蔬菜产量及磷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瓜种植季内菜地径流水量可达1 800~3 528m~3/hm~2,且与降雨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单施化肥(T1)处理条件下,菜地磷素(TP)径流流失量和流失系数分别达3.45kg/hm~2和1.08%,有机肥施用(T2、T3)显著增加TP径流流失量达14.79%和115.36%,而流失系数却降低39.63%(P0.05)和9.11%(P0.05)。从冬瓜产量角度考量,较T1处理而言,有机肥施用(T2、T3)条件下,虽然经济产量和废弃物产量分别提高1.41%~2.88%和4.17%~6.20%,但冬瓜经济系数却稍有下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同时,虽然有机肥施用(T2、T3)显著增加冬瓜磷素吸收量达27.27%和46.18%,但磷素表观利用率却显著降低36.79%和61.22%(P0.05)。有机肥施用显著增加菜地磷素盈余,T2、T3处理条件下,盈余量高达238.44~496.28kg/hm~2,分别达T1处理的2.60倍和5.42倍。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肥料配施对酸性土钙素活化及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增施钙肥和不同肥料配施对沿海地区酸性土钙素增量及活化效应,于2015—2016年设置单施无机肥(CK_1)、无机肥/熟石灰配施(T_1)、无机肥—有机肥配施(CK_2)、无机肥—有机肥—熟石灰配施(T_2)、无机肥—有机肥—微生物肥配施(CK_3)、无机肥—有机肥—微生物肥—熟石灰配施(T_3)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酸性土有效钙含量、花生植株性状、荚果产量和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K_2和CK_3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酸性土中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含量,0—20cm水溶性钙含量各生育期平均分别比CK_1提高48.13%和66.50%,交换性钙含量分别提高39.12%和60.88%。增施钙肥处理(T_1、T_2和T_3)能显著增加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含量,但_T1处理对有效钙含量增加较少,而T_2和T_3处理增加幅度较大,其中T_3处理0—20cm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含量各生育期平均比CK_3提高1.63,1.74倍,说明钙肥与有机肥和微生物肥配施能显著提高酸性土钙素活化度。不同肥料配施均提高了酸性土花生的主茎高、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单株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和实收株数,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荚果饱满度,显著提高了荚果产量,并提高了蛋白质、总氨基酸和脂肪含量以及O/L值。其中T_3处理分别比CK_3、T_2、CK_2、T_1和CK_1增产14.38%,4.99%,18.31%,25.65%和52.52%,增产幅度最大,其籽仁品质也最优。增施钙肥并与有机肥和微生物肥配施能显著提高酸性土钙素活化度、有效钙含量、荚果产量和籽仁品质。  相似文献   

14.
将秸秆废弃物生物发酵产生的沼渣作为原料,添加不同辅助材料,制成4种肥料(以下简称“沼渣肥料”),以水稻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FP)、沼渣有机肥(T1)、沼渣生物有机肥(T2)、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料(T3)和沼渣复合微生物肥料(T4)共6个处理,研究其肥效价值及其对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等多项指标的影响,为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施用沼渣肥料水稻产量均有所提高,其中T4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到9571 kg/hm2;沼渣肥料处理较FP处理可有效降低施氮量18.59%~19.70%,提高氮肥利用率1.37%~11.04%。沼渣肥料处理较FP处理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和稻米Cd含量,并降低稻米的Cd富集系数;另外,还可以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土壤呼吸强度。在土壤团聚体含量(WR0.25)方面,各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CK,沼渣肥料处理仅T1、T4处理WR0.25高于FP处理,其余处理差异不显著;微生物数量方面,T3、T4处理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有显著增加。沼渣肥料在多项指标中均优于常规施肥,其中T4处理水稻增产效果最好,对土壤环境的改善效果也  相似文献   

15.
配施有机肥对茶园土壤性状及茶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吴志丹  尤志明  江福英  王峰  翁伯琦 《土壤》2015,47(5):874-879
通过连续4年(2009-2012)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配施不同比例有机肥对茶园土壤性状及茶叶产、质量的影响,筛选了适宜茶园的施肥结构。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茶园土壤pH,有效阻控茶园土壤酸化;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幅度随着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氮(SMBN)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41.70%~72.23%和49.66%~75.63%,土壤微生物商(SMBC/SO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土壤总有机氮的比例(SMBN/TN)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38.46%~43.85%和16.84%~72.96%;土壤基础呼吸量以全量施用有机肥处理最低,75%有机肥配施25%化肥处理最高;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呼吸商比对照处理降低20.94%~50.12%。适当的施肥结构促进茶树生长和提高茶叶品质,茶叶产量及品质以25%~50%有机肥配施75%~50%化肥处理较优。综合施肥结构对土壤基础性状、生物学性状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初步认为25%~50%有机肥配施75%~50%化肥(以氮素投入量计)是茶园系统较优的有机肥配施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施用有机肥对番茄品质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番茄的品质和风味是决定番茄口感的重要因素。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在等氮投入条件下,分别以普通有机肥、沼渣及精制有机肥(中量)作为供试肥料,研究了有机肥对番茄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其中精制有机肥共设置了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19、38和57 t/hm~2的低、中和高量)。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后番茄产量增加了4.8%~14.4%,其中中量精制有机肥增产效果最好。施用有机肥尤其是中量精制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番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型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等含量。番茄风味化合物主要以醛酮类、醇类及烷类为主。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尤其是中量精制有机肥的施用,显著增加了番茄中醛酮类、酯类、酰肼、羟胺、有机酸等化合物。就番茄产量和品质而言,施用中量(38 t/hm~2)精制有机肥是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南方典型双季稻种植区,通过2年试验综合评价在有机无机肥配施基础上施用锌肥和石灰对双季稻产量与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以期提出培肥土壤和提高水稻产量的理想施肥模式。设置有机肥+无机肥(T1)、锌+有机肥+无机肥(T2)、石灰+有机肥+无机肥(T3)、锌+石灰+有机肥+无机肥(T4)4个处理,测定了土壤有效锌、碱解氮、有效锌含量和pH,分析了水稻产量和土壤综合肥力。结果表明:(1)相比T1处理,T2处理显著提高了早晚稻千粒重和结实率,显著增产8.7%,而T3处理不利于水稻稳产,显著降低了千粒重,并在第2年减产(5.6%)显著;T4处理表现出来的产量规律与T3处理类似,均于第2年表现减产。(2)施用锌肥、石灰均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石灰显著提高土壤pH,但T3、T4处理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下降,较T1处理分别下降39.0%和31.9%,而连年施用锌肥有利于有效锌的提高,T2较T1处理土壤有效锌含量提高22.2%。(3)土壤综合肥力表现为T2T4T1T3,施用锌肥相比石灰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综上所述,施用锌肥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产显著,而连年施用石灰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有效锌含量。因此,在缺锌土壤中需慎施石灰,而长期施用石灰的土壤,应追施锌肥。综合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评价,有机+无机+锌肥的施肥模式为理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与作物》2015,(2):77-84
为探讨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inn)优质安全生产,以张亚2号为材料,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山西省大同市和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4个地点,以不施肥(T0)和单施化肥(T1)为对照,研究了4种不同有机肥—当地农家肥(T2)、胡麻油渣(T3)、清调补有机肥(T4)和窝里横有机肥(T5)对油用亚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有机肥对油用亚麻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含油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油用亚麻品质中有效成分的积累受有机肥料类型和农田环境因素协同影响,未出现统一性变化。与不施肥和施用化肥相比,尽管4种有机肥对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木酚素有一定影响,但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肥料处理后油份品质差异主要体现为含油率、硬脂酸和碘值的变化。窝里横有机肥较化肥显著提高含油率1.24%,而农家肥和窝里横有机肥较化肥处理硬脂酸含量显著降低4.97%和12.04%。品质特性和产量对不同试验点的响应较大,4个试验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兰州和白银点居高,鄂尔多斯点呈现较高的含油率及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则以兰州和大同点为优。产量效应则集中体现在鄂尔多斯和兰州点,有机肥处理后产量分别为2 356 kg·hm-2和2 067 kg·hm-2,可为兰州和鄂尔多斯作为优质油用亚麻生产基地提供高产、高值化参考。油用亚麻主要品质性状可能主要决定于其遗传特性,有机肥除影响含油率和硬脂酸含量外,更多地体现在产量效应上。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明油菜-水稻轮作制田块油菜季单施有机肥,油菜获得最高经济产量时田块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为田块两熟制土壤培肥过程中采用有机肥在油菜季一次施用多年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金华市蒋堂农业科学试验站进行,试验设:油菜、水稻不施肥对照处理(CK);油菜、水稻常规施化肥对照处理(CF);油菜施有机肥15 t/hm~2(T1)、30 t/hm~2(T2)、45 t/hm~2(T3)、60 t/hm~2(T4)、75 t/hm~2(T5),水稻均不施肥。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油菜经济产量最高,为2 300 kg/hm~2,比CK增产185%,比CF增产11.4%,油菜氮、磷、钾养分总吸收量最高,分别为87.2、34.7、146 kg/hm~2,分别比CK增加224%、427%、477%,分别比CF增加10.7%、230%、175%,以经济产量为依据,试验条件下油菜季单施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为60 t/hm~2;有机肥施用一年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均不同程度增加,且有机肥用量达到60 t/hm~2后各肥力值与CK比较均达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不同灌水条件下胡麻的需水规律,在2012年和2013年田间试验条件下,以陇亚杂l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胡麻耗水特性、籽粒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灌水(CK)、分茎水80 mm(T1)、分茎水60 mm+盛花水40 mm(T2)、分茎水80 mm+盛花水40mm(T3)、分茎水60 mm+现蕾水40 mm+盛花水40 mm(T4).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总耗水量逐渐增加,土壤贮水量和降雨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降低.土壤贮水量占总耗水量比例的变异系数显著大于降水量占总耗水量比例的变异系数,表明土壤贮水利用率的可调控幅度较大.适量灌溉的T2处理,土壤贮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较灌水量多的T4处理显著增加了59.37%(2012年)、52.85% (2013年),表明T2处理明显增加了胡麻对土壤贮水的吸收利用.胡麻的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表现为盛花至成熟>现蕾至盛花>分茎至现蕾,2012年的生长季阶段耗水量明显大于2013年.籽粒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T2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45.90%、20.50%(2012年),40.72%、11.71%(2013年).结果表明,T2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水处理.本试验为胡麻合理灌溉和增产节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