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茶树是富锰植物,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正确评价茶园土壤锰的生物有效性,调控茶叶中锰的含量,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江苏和安徽13个自然茶园土壤采样,采用连续提取法将茶园土壤锰分为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探讨了茶园土壤锰的含量、形态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茶园土壤锰含量有一定差异,随土壤pH升高和粘粒含量的增加,土壤锰全量显著增加;不同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规律略有差别。但总的规律是残渣态》交换态〉水溶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茶园土壤锰的累积量对锰的各形态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了水溶态和有机结合态外,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锰均随土壤锰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特别是残渣态锰含量增加最明显;土壤pH、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土壤pH是影响茶园土壤锰形态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打造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是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的研究多侧重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经济价值挖掘以及品牌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对全国尺度下不同类型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空间属性关注不足。本文以农产品地理标志(AGI)、地理标志产品(PGI)、地理标志商标(GI)中的农产品品牌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尝试揭示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86.28%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集聚明显,并呈现出与T型经济带重合的态势。2)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密度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地为热点区,西部的新疆、青海、西藏为冷点区。3)蔬菜、粮油、果品等不同类型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整体上表现出与农产品生境相适应的格局。4)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异质性受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政府作用的综合影响,社会环境中的第二产业与铁路密度的交互作用对空间异质性有着较强的解释能力。基于此,结合乡村振兴与农业品牌的战略目标,从农业品牌建设的区域合作、资源要素的空间配置以及品牌保护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便于优化森林乡村的空间布局。正确认识森林乡村的形成因素,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  方法  以浙江省447个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影响其空间分布的自然及人文因素。  结果  ① 从整体空间上看,浙江省森林乡村呈现集聚型的分布状态,具有“小范围聚集,大范围分散”的多中心组团分布特点。②从区域空间上看,在五大分区及市域层面上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③从整体空间密度上看,形成了双核心集聚区和双核心连绵区。④从空间分布关联上看,呈现西南部热,东北部冷的空间关联特征,次冷点区域变化较小,热点区域呈现条带状分布向条状及零星分布状转变。⑤浙江省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水系、森林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经济基础、交通通达性的综合影响。  结论  由于自然及人文的综合影响,浙江省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森林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中,地形、气候及河流孕育其生态环境,而交通、文化资源及社会经济基础关乎其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及经济支撑。今后浙江省在森林乡村建设中,要基于资源优势、基础条件及本地发展政策,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协同布局等举措以实现全域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浙江样板。图4表2参32  相似文献   

4.
为厘清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本研究综合采用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及空间加权回归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探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尺度看,模范村呈现出东北—西南方向的分布态势,中轴线大体上处在山东—河南—四川一线,具有明显的集聚分布态势,并形成“三极多核连片”分布的空间特征,不同类型的模范村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从省域尺度看,模范村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省份分布较稀疏,且多数省份呈现低聚焦分布特征,北京、上海和海南模范村发育程度最好,乡村旅游集聚区初步形成;模范村空间分布受人文因素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强度0.65)、政策支持力度(0.56)、旅游产业规模(0.48)、道路交通因素(0.42)的共同影响,影响强度依次递减且呈现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其自然分布趋向于在海拔500 m以下的三级阶梯、三级河流6 km缓冲区和亚热带季风区内分布。研究表明,我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特征,受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郑州市郊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土壤性质、交通距离、城市距离等因素为自变量,各种土壤重金属含量为因变量,在GIS空间统计分析模块中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定量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Cd的空间分布大致呈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较高处含量在0.080 mg/kg以上;Hg分布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较高处含量在0.055 mg/kg以上;Pb的分布基本上为城市的西北偏高,含量在25.03 mg/kg以上;As的分布为北高南低,较高处含量在5.68 mg/kg以上;Cr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西北和东南土壤中Cr含量较高,在63.8 mg/kg以上。各重金属含量分布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性质有较大关系,与城市距离、交通距离、水源地距离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讨论了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及其迁移能力与土壤pH值、有机质、机械组成和作物根际环境有关。土壤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在空间的分布、迁移能力影响着其生物的有效性及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层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研究区,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耕地土壤表层Pb、As、Cu、Cr、Ni、Zn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异,并结合地理探测器与统计分析,进一步讨论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s、Cu、Cr、Ni含量超过黄绵土背景值的样本率分别为23%、100%、100%和100%,As和Cu元素为中等变异,Pb、Cr、Ni、Zn为弱变异。Ni元素的块金系数最大(0.59),Pb元素的块金系数最小(0.12),Pb和Zn元素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主要以结构性变异为主,As、Cu、Cr、Ni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同时也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六种重金属均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局部有高值区和低值区出现。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受到地形和种植方式的共同影响,地形对各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且坡向与种植类型的交互作用对各重金属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研究表明,高渠乡土壤耕层Ni含量普遍偏高,可能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且不同重金属由于受到复杂地形和种植方式的交互影响,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揭示亚热带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 为中国亚热带丘陵地区的珍稀植被和天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龙塘山-顺溪坞的土壤养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龙塘山-顺溪坞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究了其主要影响因子。  结果  龙塘山-顺溪坞保护区内土壤整体呈酸性,有机质、全磷、全氮、全钾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65.04、0.67、1.63 、18.45 g·kg?1,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表现为强烈空间自相关性,土壤pH、全磷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说明研究区土壤养分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全局Moran’s I指数显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自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其空间分布较为聚集,而土壤pH分布趋于随机性。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多种养分的空间分布较为碎片化,斑块特征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海拔、容重、坡度呈显著相关(P<0.05),并且有机质和全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4种土壤养分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海拔和容重分别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变异的相关性较强。图6表4参38  相似文献   

9.
根据空间插值的基本原理,使用Arcgis软件中kriging插值法,对罗定市土壤养分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空间相关性很弱,随机因素对空间变异性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罗定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含量平均水平一般,其中,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有机质、碱解氮大部分区域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中部地区相对比较缺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定量分析全国范围内Cd、Pb、Zn、As、Cu和Cr 6种土壤重金属累积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程度。通过描述性统计、地累积指数法分析了污染情况和累积量分布情况,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定量地揭示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d呈现出大面积的连片污染,Pb、Zn和Cu呈现斑块状污染,As和Cr呈现零星污染。各种重金属的主要影响因素为:Cd与地理区划、海拔高度、地势三大阶梯和土壤类型相关性较强;Pb与地势三大阶梯、气候带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关性较强;Zn与海拔高度、地理区划和气候带类型相关性较强;As与气候带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关性较强;Cu与海拔高度、气候带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关性较强;Cr与土壤类型、东中西经济划分和地理区划相关性较强;全国大尺度上6种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受自然因素主导控制,主要为多因素复合作用影响。通过定量化分析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揭示了全国大尺度上6种土壤重金属含量整体趋势和宏观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估算福建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确定其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基于2016—2019年采集的4 350个表层土壤样本,利用地统计学方法与ArcGIS技术分析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并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范围为0.03~14.68 kg·m-2,平均值为4.06 kg·m-2。全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在空间上聚集分布,具有中等程度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因素主导,呈现自南向北、从沿海向内陆山地逐渐升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降雨量、海拔、土壤质地和土壤pH是影响有机碳储量的主要因素,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作物类型影响相对较弱,且随着化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降低。研究表明,福建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不高,空间分布聚集,自然气候变化、地形因子和人类活动都会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其中降雨量、海拔、土壤质地和土壤pH为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江苏省宜兴市这一典型天然富硒区土壤硒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采集表层土壤(0~20 cm)4 461件,利用统计学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土壤硒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6~1.74 mg·kg-1,均值为0.42 mg·kg-1,是全国土壤硒元素背景值(0.29 mg·kg-1)的1.45倍,是江苏表层土壤硒含量均值(0.20 mg·kg-1)的2.1倍。土壤硒含量的变异系数为43.47%,表明土壤硒元素呈中等程度变异。半方差函数分析显示,土壤硒空间分布的最优模型为球状模型,块金效应值为0.568,具有较强空间相关性,变程为30 250 m,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研究区土壤硒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为南部低山丘陵显著高于北部太湖堆积平原,碎屑岩类成土母质风化形成的土壤硒含量高,同时土地利用方式为园林地、海拔较高、地形起伏大的丘陵山区的土壤硒含量也相对较高。土壤理化性质、人类活动对土壤硒的分布也有影响,pH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硒含量高,距离金属矿点近、距离湖泊河流越远...  相似文献   

13.
从化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效硅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广州市从化区农田土壤有效硅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我国粮食主产区水稻产量增长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采用描述性统计、地统计学、相关性分析与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的方法对从化区土壤有效硅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硅平均含量为60.31 mg·kg-1,总体偏低,并呈现中度变异;在中心区域、粮食主产区和丘陵地带,土壤有效硅含量较高;有效硅含量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呈正相关,土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对其也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中,成土母质对从化区农田土壤有效硅的影响程度居于首位。  相似文献   

14.
以滇中地区41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GIS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人口城镇化的空间结构,以因子分析法探索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采用OLS和GWR探究人口城镇化影响因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随距离衰变明显。2)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局部相关性不明显,各县域人口城镇化进程呈孤立态势。3)因子分析法确定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OLS模型发现三种因素对人口城镇化均具有正向拉动力,经济发展作用力最大,产业结构其次,农业生产的作用力最小。4)GWR模型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影响强度从北到南增强,农业生产影响强度从西到东增大,产业结构影响强度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增大。滇中县域需要提升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以此促进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自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地理标志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利用对于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法、最邻近指数等空间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北省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地理标志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地市州(林区)地理标志数量的分布较均匀,但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地理标志的表现有所不同,质检地理标志以及中药材、水果与坚果、茶产品、禽畜制成品、水产品类地理标志的分布相对集中;不同类型工商地理标志点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茶产品、豆制品与加工食品类地理标志点分散分布,具有双热点区域;蔬菜与菌类、水产品、畜禽制成品类地理标志点集聚分布,具有单热点区域;水果与坚果、中药材和粮食作物类地理标志点也呈集聚分布,但具有多个热点区域;区域的常住人口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该区域地理标志数量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地形、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控制着不同类型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湖北省各类地理标志产品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相当有限。因此,湖北省应加强地理标志的利用,发挥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帮助农民创收增收,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地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地理标志。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省内“中国森林康养基地”“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和“中国森林氧吧”“贵州省森林氧吧”共计103处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分析贵州省103处森林康养基地及氧吧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叠加分析、相关分析和拟合分析探究影响其空间布局的自然及社会人文因素。结果表明:整体上,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呈凝聚型;市域尺度上,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大,贵阳市、黔南州和毕节市为随机型,黔东南州、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和铜仁市为均匀型,遵义市为凝聚型;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呈现“整体分散、多核聚集”的分布特征;社会经济因素(距中心城市距离、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的空间布局优化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省北部某产粮县的267个耕地土壤样本的5种土壤重金属As、Hg、Cr、Cd、Pb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结合GIS手段、单因素、内梅罗综合评价法以及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异、污染评价以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As、Hg、Cr、Cd、Pb平均含量分别为8.17、0.211、67.03、0.224、37.26 mg·kg-1,均符合国家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重金属半方差函数拟合块基比大小顺序为HgPbCdAsCr,其中Pb、Cd、As、Cr处于中等程度相关,Hg则表现出了较弱的空间相关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该县土壤整体清洁,仅少数样点出现污染情况。这部分污染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以Hg-Cd复合污染的形式存在,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长期燃煤导致的粉尘挥发以及当地蓄电池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表征。广东省特色高效农业走在全国前列,以广东省为例量化评估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可为各地诊断农业发展问题、监测农业高质量进展、支撑完善支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从高效化、绿色化和稳产化3方面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双变量空间关联性分析法分析了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平原区>丘陵区>山地区”的特征,在空间上形成“平原区显著高高集聚、山地丘陵区显著低低集聚”的格局,高效化、绿色化和稳产化3个维度均呈现显著的正向集聚性,且空间集聚格局相似。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主要受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程等因素的影响,凸显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地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特色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