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广东省罗坑镇野生型与栽培型红茶香气物质并确定其特异性香气成分, 采用顶空固相微 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芦溪野生红茶、 花蕉岩野生红茶、 上坑野生红茶、 上斜野 生红茶、 奖公茶红茶等的红茶香气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在广东罗坑红茶中共鉴定出 66种 香气化合物, 主要种类包含醇类、 酯类、 醛类、 酮类、 烯类和烷烃类等, 其中醇类和醛类是主要的香气物质, 占香气物质的 70%以上。香气化合物中香叶醇、 苯甲醛、 β-芳樟醇和水杨酸甲酯是 4种最主要的成分, 加上苯乙醛、 脱氢芳樟醇及β-紫罗酮共同组成野生红茶的主导香气成分; 其中苯甲醛是特异性香气成分, 也是杏仁香气特征的重要体现。感官审评的结果与香气物质的分析结果一致。罗坑野生红茶杏 仁香特征明显, 带甜香。  相似文献   

2.
绿芦笋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芦笋根茎为原料,制得绿芦笋绿茶和发酵茶,利用GC-MS对芦笋茶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解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绿芦笋绿茶分离鉴定出22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醛类(74.56%)、酮类(9.16%)、醇类(8.19%)、吡喃类(3.90%)、萘类(1.82%)、酯类(1.54%)、酚类(0.83%)化合物。绿芦笋发酵茶鉴定出23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醛类(74.37%)、酮类(16.87%)、醇类(5.51%)、酚类(1.34%)、酯类(0.79%)、羧酸类(1.12%)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是芦笋茶的主体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3.
以玫瑰花、桂圆为主要原料制备桂圆玫瑰果冻,通过正交优化试验,以感官评定和凝胶特性参数为指标,对桂圆玫瑰果冻的原料和增稠剂配方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最优配方为玫瑰花浓缩液添加量8%,桂圆浓缩液添加量12%,白砂糖添加量15%,卡拉胶添加量0.7%,黄原胶添加量0.25%,刺槐豆胶添加量0.35%。所得果冻产品香气浓郁、口感绵润富有弹性,滋补气血,美味养颜,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给苹果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指导,以2个野生型苹果(小金海棠和新疆野苹果)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小金海棠香气成分总含量高于新疆野苹果;小金海棠和新疆野苹果分别检测出90和97种香气成分,其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88种,2-己烯醛在二者中含量均最高;小金海棠主要香气物质为醛类和酯类,新疆野苹果则为酯类、醛类以及醇类。2个野生型苹果共有成分相对含量的差异和特有香气成分的存在可能是造成两者香味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动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甜瓜品种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不同品种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测定分析。4个甜瓜品种在花后25 d(未成熟时期)的芳香物质以醛类和醇类物质为主。花后30 d的果实是一个醛类和醇类物质向酯类物质转化的时期。花后35d是甜瓜果实的成熟期,香气成分以酯类物质为主,仅有少量的醛类和醇类物质。4个甜瓜品种在果实成熟期共有的芳香物质有6种,均为酯类物质,分别是乙酸己酯、乙酸苯甲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乙酸-2-甲基丁酯、2,3-丁二醇双乙酸酯和十四酸异丙酯;它们特有的香气物质以及特征性酯类种类和含量均不同,这些差异是不同甜瓜品种的香气类型不同的原因,从而构成了各品种甜瓜特有的典型性香气。  相似文献   

6.
研究红富士苹果果皮和果肉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C-MS)检测分析香气成分。红富士苹果香气成分共检测到45种,主要成分为酯类、醛类、醇类、酮类、烯烃类。该品种香气属于果香型,己醛、乙酸丁酯、反-2-己烯醛、乙酸己酯为该品种特征香气成分。果皮香气成分种类更丰富和浓郁,其中乙酸己酯和己酸己酯主要由果皮产生。果肉香气较淡,主要提供酯类背景香气。  相似文献   

7.
汪德滋 《茶业通报》1998,20(3):19-21
九十年代以来祁红香气的研究内容逐趋深人,但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祁红主要香气成分含量的差别较显著,故各人的论述也不一,本文拟围绕此问题探讨之。1研究概况1.1祁红香气的主要成分含量问题。祁红的香气组分以醇类、醛类化合物为主,还有酮类、酯类、含氮化合物、酚类及衍生物、杂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酸类和末知物等。研究结果表明(表1),香叶醇等是祁红香气的主要成分,但表列各研究的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就某些主要香气成分对祁红特征香气贡献的论述也不一。例如,竹尾忠一D'对印度、斯里兰卡红茶与我国不…  相似文献   

8.
以黑加仑汁、白砂糖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白砂糖添加量、凝胶剂添加量、黑加仑汁添加量以及柠檬酸添加量对黑加仑果冻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黑加仑果冻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黑加仑果冻的最佳原料配方为白砂糖12%,明胶2.5%,琼脂0.5%,黑加仑汁12%,柠檬酸0.15%。在此方法下,研制出的黑加仑果冻成冻完整、质地均匀、细腻爽滑、酸甜可口,具有浓郁的黑加仑香气。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干制条件下所得的哈密瓜片成品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在常温吹风干制和40、50、60、70 ℃恒温热风条件下干制的哈密瓜片中的香气成分,研究温度对哈密瓜片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常温吹风干制、40、50、60、70 ℃恒温热风条件下干制的哈密瓜片中鉴定出挥发性物质的数量分别为37、28、37、43和45种。其中在常温吹风干制条件和70 ℃干制条件下,哈密瓜片香气成分中酮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40、50、60 ℃干制条件下,醇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常温吹风干制哈密瓜片中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酮类物质,且3-羟基-2-丁酮的相对含量最高,为27.62%;40、50、60、70 ℃恒温热风条件下哈密瓜片中主要香气成分均为醇类物质,且均为苯甲醇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19.06%、19.99%、21.33%、14.19%。哈密瓜片主要的香气成分有醇类、酯类、酮类、醛类和羧酸类以及少量的其他物质,不同干制温度对哈密瓜片中香气成分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柑橘和红茶为主要原料,探究了柑橘红茶复合饮料的制作工艺。分别以醇试验、碘试验和感官评价结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柑橘汁的酶解条件、红茶茶汤的浸提工艺、柑橘红茶复合饮料最佳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柑橘汁的最佳酶解工艺为0.2%果胶酶稀释液10%,酶解pH值3.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0 h;最佳茶汤浸提工艺为料液比1∶60 (g∶mL),浸提时间10 min,浸提温度80℃;最佳配方为红茶汁用量40 g,柑橘汁用量8 g,白砂糖用量6 g,柠檬酸添加量0.2%,蜂蜜添加量4%。  相似文献   

11.
采用SDE-GC/MS对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香气进行提取与检测,使用相对峰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进行相对定量。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香气组分中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化合物,尤其以萜稀族醇类为最主要,酯类是信阳毛尖茶中重要的第2类香气组分,特别是己稀酯。醛类和萜稀化合物次之。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哈密红枣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工艺方法制取枣粉,采用色差仪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种红枣粉的色泽进行评定,并对其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枣粉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的枣粉色泽呈淡绿色,喷雾干燥的枣粉色泽呈淡黄色;从冷冻干燥枣粉、喷雾干燥枣粉和原枣浆中分别检测出挥发性化合物42、52和43种,均含有醛类、酮类、酸类、酯类、醇类、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及少量未知物,其有效组分分别占总挥发物质的52.37%、72.07%和56.44%,且喷雾干燥枣粉的酯类和酸类化合物显著多于原枣浆,冷冻干燥枣粉组分无明显减少,其醇类物质所占总有效组分比例显著增加,且枣的特征香气成分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大豆油香气进行分析。检测出大豆油特征性香气成分共55种,包括12种醛类、3种醇类、6种酯类、4种烯类、12种烷烃类、6种酮类、6种酸类、1种杂环类及其他5种物质,其中醛类物质是大豆油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4.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玉米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分析玉米中挥发性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50 min,萃取温度80℃,样品量30 g。实验所用的两个样品四单19和浚单795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82种,其中四单19玉米中检测出64种,浚单795玉米中检出55种。玉米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不同品种之间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四单19中主要是醛类,占56.23%,其次是烃类、酮类、杂环类和醇类,分别为9.50%、8.81%、5.25%和3.74%;浚单795中主要是醛类和烃类,分别占20.69%、20.02%,其次是杂环类、醇类和酮类,分别为5.78%、5.34%和2.99%。有机酸和酯类含量在两个品种中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各葡萄香型的特征香气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葡萄15个品种果实(2个无香型、5个草莓香型、8个玫瑰香型)香气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无香型葡萄维多利亚、摩尔多瓦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物质,香气物质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2-己烯醛;草莓香型葡萄申丰、巨峰、沪培2号、辽峰、硕丰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酯类物质;玫瑰香型葡萄的香气物质主要是以醛类、萜烯类物质为主。醛类物质主要是2-己烯醛、正己醛;萜烯类物质主要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α-萜品醇、橙花醇、香叶醇等物质。不同葡萄品种在香气物质、物质含量间存在差异。结果可为后期葡萄香气机理研究、育种与推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对镇江恒顺香醋进行预处理,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CGC)和色质联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同时蒸馏萃取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镇江恒顺香醋中低沸点的物质含量较多,镇江恒顺香醋中检测出了32种香味成分,有酸类、酯类、醇类、酮类、醛类、杂环化合物等。主要香气成分有:酸类10种,醇类8种,酯类1种,醛类1种,酮类3种,其中醋酸、吡啶、四甲基肼、3-戊醇、2-糠醛、戊酸、1,1-二乙酰基乙烷、2-羟基-2-甲基-丙酸、肉桂酸、己酸、苯甲酸在镇江恒顺香醋中的含量较高。这些香味物质糅合在一起赋予镇江香醋的独特香气和风味。  相似文献   

17.
以海南产网纹甜瓜西州蜜25号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甜瓜在5℃低温贮藏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州蜜25号甜瓜样品最佳前处理条件为:萃取头为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50/30μm DVB/CAR/PDMS),最佳富集香气的样品量6 g,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 min;西州蜜25号甜瓜香气中共检测到54种化合物,其中酯类38种、醇类10种、醛类4种、酮类1种和烷烃类1种;在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及种类在不断变化,酯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升高,醛类和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降低;一直持有的香气成分有23种,贮藏0、11、31 d时,23种香气的相对含量之和占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分别是87.18%、81.41%和82.63%,初步认为23种香气成分对果实的香气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丝束加香卷烟滤棒中的香味成分,以丝束加香滤棒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分析了6个不同品牌丝束加香卷烟滤棒中的主要香味成分。结果表明,(1)6种品牌香气成分在数量及相应的含量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2)品牌A共有26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醇类、酯类为主;品牌B共有10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醇类香味成分为主;品牌C共有20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酸类、酯类香味成分为主;品牌D共有9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酯类、醇类化合物为主;品牌E中共有5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酸类香味成分为主;品牌F共有5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醇类、酯类香味成分为主。(3)醇类是这6种品牌丝束加香滤棒的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苹果贮运中的损伤机理,以"嘎啦"苹果为试材,将其做模拟损伤处理后,装入PE保鲜袋中于20℃下贮藏,研究静压损伤对苹果呼吸强度、贮藏品质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静压损伤导致苹果果实呼吸强度上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褐变度及MDA含量明显增加,同时导致果实香气中酯类、醇类、醛类、酸类和烯类物质种类增加,并且贮藏前期(0~5 d)酯类、醇类、醛类和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高于未损伤果实,后期(7 d以后)低于对照。由此可见,静压损伤会使果实品质迅速下降,同时降低贮藏后期果实的风味。研究结果为静压损伤对苹果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检测结合,分析大久保桃果实(Prunus persica L.)的香气成分。共鉴定出41种物质,主要是一些挥发性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内酯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其中主要的香气物质为二氢-β-紫罗兰酮、十二醇、反-2-己烯醛、苯甲醛、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γ-癸内酯、δ-癸内酯、十二烷、软脂酸异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β-紫罗兰酮等;在这些香气成分中,4个主要内酯类物质γ-癸内酯(5.22%)、δ-癸内酯(3.52%)、软脂酸异丙酯(3.29%)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10%)共占桃果实总香气成分的15.13%,而总酯类物质占桃果实总香气成分的28%,是大久保桃果实果香香气的重要贡献者,2个酮类物质二氢-β-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占桃果实总香气成分的近20%,对大久保桃果实果香香气的贡献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