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mgCO~2/dm~2/h。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酸和天门冬氨酸等四碳双羧酸产物(光合作用生化途径为C-4途径),巨菌草光合与蒸腾之比较低,耐干旱、不  相似文献   

2.
巨菌草引进试验及栽培种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铭  白璐  王龙清 《农村科技》2013,(12):60-61
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原产地在非洲,是一种适宜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长和人工栽培的高产优质菌草。巨菌草为多年生植物,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株高一般为3~5米;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巨菌草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二酸和天门冬氨酸等四碳双羧酸产物,即光合作用生化途径为C-4途径,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3.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mg-CO~2/dm~2/h。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酸和天门冬氨酸等四碳双羧酸产物(光合作用生化途径为  相似文献   

4.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嬉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合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mgCO~2/dm~2/h。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  相似文献   

5.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mgCO~2/dm~2/h。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  相似文献   

6.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mgCO~2/dm~2/h。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  相似文献   

7.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mgCO~2/dm~2/h。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  相似文献   

8.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  相似文献   

9.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  相似文献   

10.
叶筒施肥对观赏凤梨生长、品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凤梨苗大小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生长第一阶段(株高8~10 cm,叶片数8~12长至株高15~20cm,叶片数15~18)和生长第二阶段(株高15~20 cm,叶片数15~18,长至株高25 cm,叶片数21)。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NB叶肥喷施试验,研究了叶肥对凤梨苗株高、周长、叶片数、单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等光合作用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凤梨生长两个阶段适宜的喷肥质量浓度分别为0.4~1.0 g/L和1.7~2.0 g/L的NB叶肥(mN∶mP2O5∶mK2O=20∶10∶20)。  相似文献   

11.
绿色叶片的叶录素利用阳光作能源,将Co_2和水合成糖,通过维管束的筛管由源输送到库。当叶片内光合产物积累较多时,光合速率下降,如光合产物迅速输出可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因此应使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迅速地不断地运出以保持叶片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留养树冠的效能植物地上部最大的库是正在生长的新梢。采摘嫩梢可促使留养叶不断制造养料。采摘以及新梢的分化发育都迫使留养叶的光合作用不断进行,光合产物不断形成。当茶树在生长适宜,产量最高的月份,芽叶生长需要营养物,以维持留养叶较高的光合速率。当气候冷时,留养叶虽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但由于生长条件不适宜,光合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缓解北方地区粮草争地矛盾。[方法]2014~2015年在冀中南地区进行巨菌草引种试验,探索巨菌草在我国北方地区的适宜种植管理模式。[结果]当巨菌草株高在1.2 m左右时,巨菌草叶风干样中粗蛋白含量达17.40%,茎风干样中粗蛋白含量为16.65%;当巨菌草株高在2.0 m左右时,巨菌草叶粗蛋白含量为16.18%,茎粗蛋白含量为12.17%。巨菌草在冀中南地区的产量为150~255 t/hm2。当巨菌草的留茬高度为5~10 cm时,最有利于巨菌草的再生。[结论]该研究可为巨菌草在北方地区的推广种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有机酿酒葡萄坐果高度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田间测定"赤霞珠"葡萄品种在不同整枝方式下、不同坐果高度(50cm、70cm和90cm)的叶片光合速率、叶面积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单臂篱架采光好,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双臂篱架;双臂篱架的上部(90cm)叶片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下部位叶片;阴天和雨天,各处理间光照、温度和湿度差异不显著,只是上部叶片光合速率相对高些;晴天中午中上部叶片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底部叶片(50cm);随着高度的增加,内外部叶面积都增加,尤其是90cm内部叶和70cm外部叶增加迅速;70cm内部叶片相对光合速率最高,光合产物积累快,果穗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50cm与90cm果穗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接近;50cm、70cm处理果穗成熟和着色较均匀,90cm果实着色不均匀.  相似文献   

14.
石斛属为兰科大属,部分物种光合作用行景天酸代谢途径。为了检验石斛的光合作用碳代谢途径,试验选用典型的专性景天酸代谢植物大叶落地生根为对照。光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报春石斛的光饱和点为700μmolphoton.m-2s-1,最大表观光合作用速率达3.826μmol.CO2m-2.s-1,光合作用日变化呈现出景天酸代谢植物的四阶段特征;鼓槌石斛的光饱和点为900μmolphoton.m-2.s-1,最大光合作用速率高达5.912μmolCO2.m-2.s-1,光合作用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中午前后,不具备景天酸代谢植物特征;金钗石斛表现为更适合荫蔽环境,光合作用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中午光照最强烈的时段表观光合作用速率出现一定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  相似文献   

16.
一、绿色生物量和湿分离法 生长在温带国家中的植物,绿叶光合作用的初级产物每公顷每年至少可以合成20吨干物质和3吨叶蛋白质;生长在热带国家中的植物,由于能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因而每公顷年产量可达80吨干物质和6吨叶蛋白质。可见,四碳植物比三碳植物的光合效率更高。生长在热带的禾本科植物和苋科植物就属于四碳植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果树叶片在滞尘和未滞尘两种状态下对光合速率变化特征及耗水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四种果树通过LI-6400XT光合仪在连续时间段内测定清洗和未清洗的叶片,分析其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结果】 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核桃最大,其次是苹果和杏,库尔勒香梨单位面积滞尘量最小;未清洗叶片光合速率变化:库尔勒香梨>核桃>苹果>杏,清洗叶片光合速率依次为库尔勒香梨>苹果>核桃>杏;杏、核桃、库尔勒香梨和苹果水分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叶面滞尘对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产生负面影响,植物滞尘与其叶片形态结构(叶表面沟槽等)有密切关系,植物叶片形态结构间接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四种果树叶片清洗与未清洗对环境因子的变化有不同的反应,清洗后叶片对环境变化响应更快。表明叶片清洗后Pn、Gs、Ci、E与水分利用效率、光合速率相关性更弱,叶片滞尘状态下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速率受生理指标因子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以木榄、白骨壤、桐花树、秋茄和海漆为试材,以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主线,建立了叶片水平上的光合产量模型。就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太阳辐射、温度及CO2浓度等)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使用整个生长季实测的叶片生理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实测红树植物的光合速率,并确定了5种红树植物单叶片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木榄、白骨壤、桐花树、秋茄和海漆为试材,以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主线,建立了叶片水平上的光合产量模型。就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太阳辐射、温度及CO2浓度等)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合理性进行分析,使用整个生长季实测的叶片生理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实测红树植物的光合速率,并确定了5种红树植物单叶片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20.
巨菌草在淮河源地区地上部分营养物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巨菌草(Pennisetum sp.)在淮河源地区不同生长阶段,地上部分茎与叶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以实现巨菌草加工利用最大效益。[方法]通过巨菌草的田间试验,研究苗期、生长初期、生长加速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茎与叶部位以及全株干物质、粗蛋白含量(CP)、有机碳(C)和总氮(N)含量变化的差异,根据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巨菌草饲用、菌用性能分析。[结果]巨菌草在淮河源的干物质积累先慢后快,植株粗蛋白、总氮含量初期较高,生长末期最低,有机碳含量相对稳定,叶部干物质量占全株比例苗期最高,整个生长期逐步降低,植株粗蛋白主要在叶部,茎部叶部粗蛋白和总氮含量随生长期均逐步降低。[结论]作为动物饲草在淮河源地区适合每个生长季收割2次,分别在栽植后20周和生长季末期。作为食用菌培养基适合每个生长季收割1次,在生长季末期,但植株碳氮比较高,在培养基加工过程中需要补充含氮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