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 要:[目的] 研究江西赣南红壤土产木槿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国家药典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木槿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挥发油含量为0.1107g/100g,共分离出90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43个。[结论] 木槿花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中,Tridecanoic acid 59.08%、9,10-Octadecadienoic aicd(z,z)- 4.43%、Oleic acid 4.04%、Heneicosane 3.18%等的含量较高。为医学临床应用和自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6种伞形科植物挥发油的杀螨效果,分析活性最好的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菜、白芷、柴胡、大齿山芹、辽蒿本、川芎6种伞形科植物挥发油。以玻片浸渍法测定其挥发油杀螨活性后,使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具有较好杀螨活性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菜、白芷、柴胡、大齿山芹、辽蒿本、川芎挥发油杀螨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9006、1.1575、3.2386、1.6314、1.8854、0.3767 mg/mL,其中以川芎挥发油的杀螨活性最强,其主要成分为4-萜烯醇(11.81%)、双环(2,2,1)庚烷-2-醇1,7,7-三甲基-2-乙酸酯(8.28%)、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14.88%)、苯戊酮(7.92%)、苯己醇(9.87%)。本研究首次发现川芎挥发油对朱砂叶螨具有较好的触杀作用。毒杀效果与市售常用杀螨剂螺螨酯(LC50=356.8878 mg/L)相对持平。因此推测4-萜烯醇可能是杀螨的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鲜切花黄莺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抗细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莺花中的挥发油,得率为1.00%(以鲜质量为基础)。通过GC-MS分析,从黄莺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个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6.37%,其中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D(23.34%)、(3a S,3bR,4S,7R,7aR)-7-methyl-3-methylidene-4-(propan-2-yl)octahydro-1Hcyclopenta[1,3]cyclopropa[1,2]benzene(19.27%)、(1R)-(+)-α-蒎烯(13.10%)、D-柠檬烯(10.00%)和β-萜品烯(5.62%)。黄莺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桉树青枯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0.6)mm和(13.0±1.0)mm;对黄瓜角斑病菌也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但对根癌土壤杆菌、溶血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几乎无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检测结合,分析大久保桃果实(Prunus persica L.)的香气成分。共鉴定出41种物质,主要是一些挥发性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内酯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其中主要的香气物质为二氢-β-紫罗兰酮、十二醇、反-2-己烯醛、苯甲醛、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γ-癸内酯、δ-癸内酯、十二烷、软脂酸异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β-紫罗兰酮等;在这些香气成分中,4个主要内酯类物质γ-癸内酯(5.22%)、δ-癸内酯(3.52%)、软脂酸异丙酯(3.29%)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10%)共占桃果实总香气成分的15.13%,而总酯类物质占桃果实总香气成分的28%,是大久保桃果实果香香气的重要贡献者,2个酮类物质二氢-β-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占桃果实总香气成分的近20%,对大久保桃果实果香香气的贡献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不同成熟度烟叶中香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探索烟叶成熟度对香味成分的影响,研究了烟叶成熟度与香气质量关系。利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不同成熟度烟叶样品的挥发性香味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烟叶中主要香味成分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烟叶中主要香气成分的总量、醇类和酮类香味成分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2)糠醇、5-甲基糠醛、6-甲基-5-庚烯-2-酮、苯甲醇、芳樟醇、β-苯乙醇、异佛尔酮、茄酮、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金合欢基丙酮等香味成分等香气成分含量则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持续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完熟阶段;(3)糠醛、苯乙酮、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香叶基丙酮等香味成分在烟叶成熟时含量最高,之后其含量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6.
研究分析比较漳州地区产的蕲艾(Artemisia argyi var. argyi ‘Qiai’)、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及黄金艾(Artemisia vulgaris)挥发性成分。运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分别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并对测定成分进行比较。经GC-MS分析得知,蕲艾含3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91.40%,倍半萜类化合物占2.02%,含量较多的为桉叶油醇(73.56%)、邻伞花烃(4.94%)、樟脑(3.65%)、α-蒎烯(3.41%)、樟烯(2.66%)、侧柏醇(2.41%)、4-己烯基乙酸酯(1.95%)、石竹烯(1.83%)、β-蒎烯(1.49%)及异松油烯(1.15%)。五月艾含1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68.91%,倍半萜类化合物占31.22%,含量较多的为蒿酮(50.29%)、石竹烯(15.56%)、大根香叶烯D(9.05%)、α-蒎烯(7.57%)、蒿醇(3.75%)、侧柏酮(3.49%)、4-己烯基乙酸酯(2.29%)及β-长叶蒎烯(1.60%)。黄金艾含1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77...  相似文献   

7.
韩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森  刘拉平  贾礼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334-334
以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得到80个组分,鉴定出5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 93.83%。韩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烯(25.58%)、(R)-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13.38%)、β-月桂烯(6.92%)、γ-松油烯(4.76%)、β-水芹烯(3.81%)、芳樟醇(3.35%)、à,à,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3.28%)、(E)-罗勒烯(3.04%)等。  相似文献   

8.
博落回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博落回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博落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到4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9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2.464%。博落回挥发油主要成分是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11.270%)、4-亚硝基苯甲酸乙酯(11.178%)、(E)-2-己烯醛(10.415%)、雪松醇(7.371%)、6,10-二甲基-2-十一酮(6.929%)、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酯(5.700%)、2-苯丙烯醛(4.509%)等。  相似文献   

9.
3个杏品种果实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个杏品种“金太阳”、“鲁杏1号”、“鲁杏2号”成熟期果实顶空微萃取果肉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金太阳杏检测出33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2.37%,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酸己酯、乙酸-4-己烯-1-酯、二羟乙酸、6-甲基-5-烯基-2-庚酮;“鲁杏1号”检测出10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51.18%,主要香气物质为二羟乙酸、苯乙醇、二乙基邻苯二甲酸酯、2-苯并噻吩;“鲁杏2号”检出10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48.06%。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醇、乙酸己酯、顺-3-己烯基-乙酸酯。三个品种间香气成分和含量均存在差异,杏香气成分是杏选育评价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莲蓬壳中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以莲蓬壳为试材,采用索氏提取法从莲蓬壳中提取出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系统对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莲蓬壳挥发油共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99.83%,主要分为烃类、醇类、酮类、酯类、酚类、酸类等7类化合物。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对其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莲蓬壳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琢-香树精、?茁-香树精、12-齐墩果烯-3-酮、?茁-谷甾醇油酸酯、谷甾醇、乙酸环阿屯酯、羽扇烯酮等,其中,?琢-香树精含量最高,为27.93%。本研究确定了莲蓬壳中挥发油的主要化合物组成,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莲蓬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鱼腥草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都  刘嘉  刘辉  王辉  李俊  刘永翔 《保鲜与加工》2016,16(6):120-124
以鱼腥草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其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并就鱼腥草挥发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进行研究,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没食子酸丙酯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鱼腥草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烯烃、醇类化合物等;鱼腥草挥发油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随浓度的升高,其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但其抗氧化能力低于没食子酸丙酯溶液;同等浓度下,鱼腥草挥发油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由大到小为:DPPH··OHO_2~-·。  相似文献   

12.
以精油得率为指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蛤蒌叶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查了料液比、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蛤蒌叶挥发油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分离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蛤蒌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g:mL),浸泡时间3 h,提取时间7 h,在该提取工艺条件下蛤蒌叶挥发油得率为0.340%。经GC-MS分离蛤蒌叶挥发油共分离出22种化合物,鉴定出17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69%。蛤蒌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β-细辛脑(29.70%)、石竹烯(25.32%)、乙醇过氧酸,氰基环己基苯基薄荷酯(13.90%)、肉豆蔻醚(7.62%)和甲基丁香酚(6.39%)。  相似文献   

13.
以陕西兴平白皮蒜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大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得到33个组分,鉴定出26个化学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39 %。兴平白皮蒜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以含硫化合物为主,共有18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8.80%。兴平白皮蒜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43.85%),大蒜素(二烯丙基二硫化物,35.28%)和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11.10%)。  相似文献   

14.
窦宏涛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32-136
本文以美国样品为对照,用GC-MS法分析了陕西甘泉、麟游、旬邑、千阳及长安库峪、石砭峪、冯三等不同海拔高度地区椒样薄荷精油的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分别鉴定出38种化学成分,其含量分别占组分总量的96%以上。它们的主要组成成分相同,均为薄荷酮、薄荷呋喃、乙酸薄荷酯、薄荷醇、α-蒎烯、β-蒎烯、苧烯、1、8-桉叶油素、3-辛醇、水烩烯、异薄荷酮、新薄荷醇、石竹烯、胡薄荷酮、大根香叶烯、胡椒醇、绿花醇等,但其含量有较大的差别,从而使精油香气品质产生了很大的差异。陕西甘泉、麟游、旬邑、千阳、库峪、石砭峪等较高海拔(1000~1500m)地区精油主要成分的含量与美国样品接近,各香气成分比例协调、和谐,香气圆韵、温和,清甜纯正,香气品质优,达到国际优质标准,可完全与目前世界公认的优等精油产品美国精油媲美;而长安冯三等较低海拔地区精油由于薄荷酮含量过高而薄荷醇含量过低,精油的特征香气不明显,香味较淡,稳定性差,香气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5.
分析芸香科植物化橘红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化橘红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认了2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9.5%。其中几种主要的成分有柠檬烯(89.58%),β-月桂烯(2.57%),芳樟醇(1.99%),桧烯(1.66%),柠檬醛a(0.64%)。  相似文献   

16.
海南白花含笑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取海南产白花含笑叶中的挥发油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白花含笑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方法对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离测试。结果显示:从白花含笑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49种物质,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43%,其主要成分为(+)-1(10)-马兜铃烯(13.06%),桉叶醇(12.01%),榄香醇(9.76%),5,7-二乙基-5,6-癸二烯-3-炔(9.11%),以及2-苄基-4,5-二氢-1H-咪唑(7.57%)。研究结果明确了海南产白花含笑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白花含笑在医药、林业和化工等各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揭示乌龙茶适制性品种(品系)的香气物质基础,为选育乌龙茶适制性品种以及加工高香型乌龙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茶鲜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其香气组分,分析比较14 个乌龙茶品种(品系)的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GC-MS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140 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25 种。各品种(品系)均以醇类含量最多(14 个样品平均相对含量为39.92%),其次为脂肪酸类(22.71%)、醛类(15.67%)、酮类(5.74%)、脂类(4.00%)、杂氧化合物(2.83%)、碳氢化合物(2.27%),含量最少的是含氮化合物(0.20%)。可见,醇类、脂肪酸类和醛类对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育酚(维生素E)具有防止人体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增强血液循环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大豆较其他植物含有更为丰富的生育酚,但目前大规模筛选优异种质的工作开展较少且研究不够深入。鉴于此,利用299份大豆品种资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籽粒生育酚及其组分含量,明确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并筛选生育酚含量高的特异种质。结果表明,供试大豆品种生育酚及其组分含量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δ-、γ-、α-生育酚及总生育酚平均含量分别为44.15、143.05、66.81及254.01μg/g,变异系数在15.37%~38.04%之间,α-生育酚变异系数最高;3种成分占总含量比值分别为17.47%、56.57%和25.96%,变异系数为11.78%~32.21%,α-生育酚比值变异系数最高;同时发现,总含量与3种组分含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δ-生育酚与γ-及α-生育酚的相关系数也达极显著水平;基于各供试品种生育酚及其组分含量,将其分为3类,并筛选出13份高生育酚含量特异种质,其中包括黑河44、合丰50、合农75和绥农28等,为今后通过常规及分子育种方法实现生育酚及其组分含量遗传改良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茉莉浸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67种挥发性香味成分,其中乙酸苄酯(14.83%)、反式角鲨烯(11.69%)、植物醇(8.30%)、芳樟醇(5.10%)、橙化叔醇(4.08%)等成分的含量较高。乙酸苄酯、茉莉内酯、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等成分具有典型的茉莉花花香,香气持久透发并且比茉莉浸膏的香气温和。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冬季烤烟烟叶生长后期致香成分的生成规律,改善冬季烤烟香气品质,以‘KRK26’上部烟叶(B2F)为材料,采用SDE(同时蒸馏萃取)-GC/MSD气质联用法对同一产区4个不同移栽期的相同栽培及初考条件下的烟叶致香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致香成分总量与感官评吸结果吻合度较好,可能对冬烟烟叶整体香气质量起基础作用;次年1月15日移栽处理(K3)新植二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且烤后烟叶评吸质量较优,显示新植二烯含量可能对冬烟烟叶整体香气质量起主导作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中的大马士酮、香叶基丙酮、3-羟基大马酮及芳樟醇;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中的茄酮;美拉德反应产物中的糠醛、2,3-二氢呋喃、5-甲基-2-糠醛、3-甲基-2-(5H)-呋喃酮和2,3-二氢苯并呋喃;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中的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和吲哚;其他类致香物质中的2-乙酰呋喃、杜烯、棕榈酸甲酯、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棕榈酸等,可能是影响冬烟烤后烟叶香气质量的重要成分。研究结果可为云南冬烟栽培技术优化,改善冬烟烟叶香气品质及提高上部烟叶可利用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