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提升廊坊市乡村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其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内在核心竞争力、打造旅游产品品牌。乡村旅游业内在竞争力的提升,重在完善产业结构功能体系;旅游服务产品品牌的塑造,重在对特色资源要素的利用。以功能结构为标准,对廊坊市乡村旅游业划分为5种基本类型,即紧邻都市型、旅游景区配套型、农业生产基地型、特色农业文化型和特色村镇型。针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业态的定位与目标,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业方兴未艾,乡村旅游业,主要是将农村原生态、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在农业文化、农村生活的基础上,巧妙结合。其发展逐渐进入高峰期,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以凯里市龙场镇地区的乡村旅游业为标本,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寻求促进乡村旅游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即"三农"问题。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一个朝阳产业。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乡村旅游业不仅可以有效帮助我国贫困农民摆脱贫困,并且还可以促进农业、旅游业这两大产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兼具农业与旅游业双重功能,是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本文以41团草湖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草湖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示范引领不突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结合草湖镇“十四五”发展规划及农业发展思路,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探讨乡村中的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问题,有助于乡村振兴问题的解决。根据协同发展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韩国全罗北道的长水郡为例探讨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问题。由研究结果可知,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是乡村振兴中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根本保障;旅游资源稀缺的地区可以通过培育特色农业品牌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旅游吸引物;而旅游者的到来,能够促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进而促进乡村特色农业的发展;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实现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政府针对性的精准政策扶持,地方村委会的强有力的领导,培育懂生产、会经营的农户,建立特色农业品牌等对于实现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追溯国外农业旅游的演化历史,研究相关成功发展模式,以及归纳总结国外成功的规律与共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对现存问题的深入探讨,总结了其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乡村旅游产业不仅满足人们贴近自然的心理需 求,而且顺应了当前旅游诉求多元化发展趋势。研究介绍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特点,为我国现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 供一个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震 《河南农业》2022,(3):49-50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深入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农村发展、农民就业与增收、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近几年的考察调研,着重分析了巩义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与困境,提出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升级等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高效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旅游产业。池州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利用这些优势,突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促进池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乡村旅游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以崇礼县为例,在对214家农户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调查法和入户访谈法对乡村旅游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乡村旅游业对绿色种植基地建设、特色养殖业发展、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发展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升级。而且,对于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东兴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特色优势、发展条件等,指出了当前东兴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园艺产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园艺产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背景,明确了园艺产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的发展理念与融合效应,对园艺产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培育园艺主导产业、拓展融资渠道、打造特色产品和注重科技引领等建议,为推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烨波  胡豹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7):1259-1262
作为旅游业与农业合二为一的新兴产业,乡村旅游既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瑞安,不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而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但该市乡村旅游发展却相对缓慢,仍难以满足当前旅游发展需求,较周边地区更是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研究和分析瑞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并就加快瑞安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测算了北京市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程度,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较高,市场因素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最后,提出创新旅游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方式、依靠科技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乡村旅游的"软环境"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向往乡村风光,享受自然风光带来的喜悦,乡村旅游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提出的“十三五”规划着眼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新形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辟了重要机遇,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播。但目前而言,实际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使得乡村旅游业止步不前。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来对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特色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型模式逐渐发展起来,有机结合了农业与旅游业,可以促进农业、旅游业获得健康发展。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提出的一大政策,地区要积极响应本项政策,深入开展供给侧改革,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了解三亚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关系,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等方法,梳理了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5种模式,解析了三亚市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二者之间关系,并提出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发挥三亚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联动优势,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创新乡村旅游新业态,多业态融合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农业与旅游有机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互促互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将农业生产活动与旅游消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陕西省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与优势,因此乡村旅游业发展较快。本文简要分析了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陕西省乡村旅游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西青区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农业基础条件入手,分析了本地区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特点,找出目前产业发展中的不足,提出促进本地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寅  潘晶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77-179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安徽省有着深厚的农业基础,是全国较早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利用安徽自身的资源优势,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安徽农村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该文阐述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