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某烟草品牌的某卷烟配方中按不同比例添加造纸法再造烟叶,开展主流烟气指标分析,研究影响趋势;选取2种HH牌号卷烟产品,对添加造纸法再造烟叶前后的主流烟气指标开展对比分析,研究影响程度。检测结果表明,添加造纸法再造烟叶后,卷烟样品主流烟气在总粒相物中水分和一氧化碳含量等指标方面变化不明显,在烟气烟碱量、焦油量和抽吸口数的指标方面均比对照样品低,且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对比添加造纸法再造烟叶前后2种卷烟试验样品,添加后的样品烟气烟碱量分别降低了9.75%,9.77%;焦油量分别降低了8.76%,5.22%。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烟草行业现有一些检测方法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涂布率检测方面存在不适用的问题,通过造纸法再造烟叶成品中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总氮等有机化学成分在涂布液及片基中含量分布分析、各有机化学成分经涂布烘干工艺处理后含量变化分析及各有机化学成分含量与涂布率之间对应关系的研究,提出并开发了一种以造纸法再造烟叶有机化学成分来表征产品涂布率的方法。结果表明,当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率在38%~46%的范围内,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的含量与涂布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得出的公式中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6、0.997、0.953。通过在线生产取样检测验证,实测涂布率与计算涂布率的平均偏差小于2%,说明该离线检测方法是一种适合于测定造纸法再造烟叶成品涂布率的准确、可行的方法,为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率检测方法的探索和烟草行业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晒红烟香气浓、劲头大,开发一种具有晒红烟风格特征的造纸法再造烟叶的产品,通过造纸法再造烟叶实现卷烟低焦油、高香气的设计需求和卷烟产品的风格特征差异化。分析泸州白毛3种等级的晒红烟烟叶提取前后及浓缩液的常规化学成分,表现为高氮、高烟碱和低糖的特点。在涂布液中添加不同比例晒红烟烟叶的提取浓缩液,制备一系列造纸法再造烟叶成品,并进行感官质量评吸。结果表明,泸州白毛晒红烟烟叶提取浓缩液的掺配比例1∶7~1∶3为宜;高比例晒红烟涂布液制备的再造烟叶成品能凸显晒红烟风格特征,香气量和烟气浓度较高;而低比例晒红烟涂布液制备的再造烟叶成品,能够保障原烤烟风格特征的同时提高香气量和烟气浓度,改善香气质。其中,泸州白毛晒红烟末级烟叶有较好的谐调性和平衡性。对实现卷烟低焦油、高香气的设计需求和卷烟产品的风格特征差异化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辊压法再造烟叶物理性能和感官质量差的问题,以高香气、低木质素的天然菌类(X20051)为原料,将其粉碎成粉末和制得的菌类胶体溶液(M20051)添加到辊压法再造烟叶中,生产出新型辊压法再造烟叶,并对2种再造烟叶的物理性能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添加天然菌类植物的再造烟叶耐水性从0.63 min提高到5.76 min;抗张强度从2.75 N/mm2提高到4.02 N/mm2,感官质量提高了2.42分;将新型再造烟叶和传统再造烟叶按照5%的比例添加到某品牌卷烟中进行对比评吸,卷烟感官质量提高了2.18分,焦油量和烟气烟碱量略有降低。M20051的丝状体韧性较强,是提高新型辊压法再造烟叶物理性能的主要原因;X20051和M20051中含有较多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是Maillard反应的主要前提物质,在卷烟燃烧过程中形成致香物质,是再造烟叶感官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造纸法再造烟叶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选择两种再造烟叶产品,分析其在一年储存期内外观颜色、致香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等指标随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选用X-rite Color i5色差仪,测定样品L*、a*、b*值,并计算?E,考察颜色变化,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测定样品中的致香成分,按醛酮类、醇类等六大类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按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的打分方法对所有样品的感官评吸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表明:①两种再造烟叶产品外观颜色ΔE值随储存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致香成分结果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感官评吸质量评价结果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②一年储存期内,再造烟叶在2-8月期间品质较好;本研究成果表明:适宜的储存期,能够有效稳定或提升卷烟产品的感官评吸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造纸法再造烟叶耐破度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试样放置于耐破度仪胶膜一起自由凸起,在受到液压流体以稳定速率泵入后的胶膜凸起,并测试出使试样破裂所施加的最大压力”这一原理,对造纸法再造烟叶试样进行了耐破度试验条件的对比分析试验,探索出了一种适合造纸法再造烟叶耐破度的测定方法。此方法可行、合理,且测试出的结果平行性和稳定性都较好,可为制订烟草行业造纸法再造烟叶耐破度专用测试方法或相关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磷酸氢二铵(DAP)/尿素(UR)这种常用再造烟叶复配添加剂的作用机制,从热降解的角度研究了DAP/UR改性造纸法再造烟叶(DURTS)和未添加DAP/UR的造纸法再造烟叶(RTS)在热降解过程及热解生成羰基化合物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RTS相比,DURTS降低了第2(142~275℃)和第5阶段(539~710℃)的热降解;同时也使得第4热降解阶段(372~539℃)的最大热降解速率由8.9 %/min下降至6.9 %/min,对应的峰值温度(Tp4)也升高了11.2℃。(2)DAP/UR使热释放的终止温度显著升高(由532℃上升至564℃),提升了再造烟叶在高温区的热稳定性。(3)DAP/UR复配体系对羰基化合物的生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羰基化合物的生成总量降低了21.6%。(4)DAP/UR复配体系在改善RTS余味、刺激性、香气质、浓度和杂气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国内外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灰分含量差异,测定41个国内外造纸法再造烟叶样品的总灰分、水不溶灰分以及酸不溶灰分的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总灰分和水不溶灰分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纸法再造烟叶样品的灰分含量明显高于烤烟,国内样品总灰分、水不溶灰分以及酸不溶灰分的含量分别为17.33%、12.46%和0.55%,低于国外样品(分别为19.18%、14.34%和0.59%),国内外样品总灰分和水不溶灰分含量有极显著差异;基于总灰分、水不溶灰分和酸不溶灰分含量的聚类分析表明41个国内外样品可以分为3组;造纸法再造烟叶总灰分和水不溶灰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以用y=9.951e0.051x(式中x表示水不溶灰分,y代表水不溶灰分)表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烤烟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技术措施,研究散叶烘烤和挂杆烘烤两种不同装烟方式的烘烤性能及对烟叶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每50kg鲜烟叶散叶烘烤产生的干烟较挂杆烘烤增加0.33kg,散叶烘烤的不列级干烟较挂杆烘烤减少0.25kg,均价提高2.60元/kg,产值增加24.61元;按单产干烟叶125kg/667m~2计算,散叶烘烤较挂杆烘烤能耗降低17.41元/667m~2,烘烤劳动力成本节省162.50元/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纤维形态与其物理指标的相关性问题,以国内外造纸法再造烟叶企业的主流产品为试验材料,采用统计的方法对再造烟叶产品的纤维长度、长度分布范围、纤维宽度、宽度分布范围与产品的物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与抗张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宽度与填充值达到显著负相关,纤维长度与定量、纤维宽度与定量均达显著正相关。(2)对于纤维长度:分布范围0.6~1.2 mm、1.8~2.4 mm与抗张强度、1.2~1.4 mm与定量极显著相关;0~0.8 mm、2.8~3.0 mm与抗强强度、1.2~1.6 mm与厚度,2.2~2.4 mm与平衡含水率均显著相关。(3)对于纤维宽度:分布范围为10~20 μm、30~55 μm与抗张强度、50~55 μm与定量极显著相关,10 μm 以下与密度、10~15 μm、35~40 μm、45~50 μm、55 μm以上与定量、25~30 μm与阴燃速率、25~30 μm及55 μm以上与抗强强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再造烟叶生产废水零排放,将UF/NF/RO浓水处理回收技术应用于再造烟叶的净水回用系统,通过研究分析RO浓水成分,UF/NF/RO浓水脱盐、浓缩、回用各工序运行水质。结果表明,经UF/NF/RO浓水处理回收后,出水完全可以达到生产用水标准,不仅减少了废水排放量,也降低了生产水耗。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合红河生态区域内烟叶的真空回潮加工强度,以典型的品种K326、等级C3F作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加工强度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①真空回潮加工处理显著提高烟叶的温度与含水率,降低烟叶加工造碎;②烟叶温度、回透率随着加工强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烟叶温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有下降趋势,回透率在保温时间范围内波动不大;③随着加工强度的提高,烟叶色泽有变深趋势,而偏弱的加工强度对烟叶色泽的变化影响不大;④偏低的蒸湿压力下,适当的延长保温时间能改善烟叶的感官品质,改善烟叶杂气、刺激性与余味,保留烟叶内的正向质量。蒸湿压力为-0.065 MPa,保温时间为60 s时,有利于提升烟叶的香气特性与吸味特性,有效降低烟叶色泽变深的程度,并将过程加工造碎的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密集烤房热湿循环利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合理利用密集烘烤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湿,设计密集烤房热湿循环利用系统并进行研究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节能效果明显,节煤幅度达27.86%~28.78%,烘烤成本降低0.59~0.61元/kg,烤后橘黄烟叶、中上等烟比例提高,均价提高 1.6~1.8元/kg;烤后烟叶油分增加、色度增强、挂灰杂色和含青程度减轻;提高总糖、还原糖含量和钾氯比,降低总氮、氯离子含量,主要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提高香气质量、减轻杂气,明显改善感官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烟叶烘烤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可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目的。在密集烤房上搭建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并与未采用烟气余热回收的密集烤房进行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节煤效果明显,平均每千克干烟叶的耗煤量为1.015 kg,比对照烤房节省0.362 kg,节煤率达到26.29%,烘烤成本降低0.33元/kg,节本率达到19.88%。此外,该系统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等级结构以及烟叶均价与对照密集烤房相比略有提高,不影响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5.
贵州有机生态烟叶质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相同地点相同等级有机烟叶与常规生产烟叶的外观、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结果表明:①有机生态烟叶色泽和油分较常规生产烟叶好;②采用有机生态栽培能明显提高烟叶中的糖含量,降低烟碱和总氮含量;③采用有机生态栽培,烟叶的香气、吃味、杂气和刺激性得到明显的改善,感官质量好于常规生产烟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生物质颗粒燃烧机在烘烤工厂或烤房群中的高效应用,设计生物质颗粒燃料集中供料系统,以期实现各烤房生物质颗粒燃料自动供给。结果表明,利用生物质颗粒燃料供热进行烟叶烘烤,在烘烤过程中温湿度控制比较精准,烘烤工艺较易到位,有利于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和降低烟叶烘烤的能耗成本;设计的生物质颗粒燃料集中供料系统,能实现各烤房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自动供给,整个烘烤过程中无缺料现象;降低了烟叶烘烤操作用工,有利于烟叶烘烤的减工降本。  相似文献   

17.
烟叶部位成熟度烘烤工艺对淀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烟叶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中温中湿、中温高湿3种不同烘烤工艺参数组合模式;烟叶不同部位,选用下部烟叶、中部烟叶、上部烟叶;烟叶不同成熟度档次,选用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过熟烟叶;测定烤前、烤后烟叶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鲜烟叶的淀粉含量随部位的上升而增加,随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低温低湿烘烤工艺对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欠佳;中温中湿烘烤工艺能促进烟叶淀粉较为充分地分解转化,极显著地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有利于中部初熟烟叶和上部适熟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大幅度地降低了烟叶淀粉含量;成熟度与部位、烘烤工艺与部位间的互作,均极显著或显著地影响着烤后烟叶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土壤质量,提升烤烟质量,2016年在凤凰县通过大田示范与小区试验,研究烤烟精准施肥对土壤性状及烤烟质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准施肥能显著提高B2F烟叶还原糖、烟叶质量与总糖含量,显著降低烟叶总植物碱含量,提高钾含量,降低烟叶总氮与植烟土壤容重,调节糖碱比与氮碱比,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及烟叶的劲头、浓度、香气质、香气量与余味等评吸质量。精准浅施肥7 cm+90%肥料能显著提高B2F烟叶钾氯比与烟叶质量,精准深施肥12 cm能提高B2F烟叶钾氯比,能显著提高烟叶质量。精准浅施肥7 cm能提高C3F烟叶还原糖与总糖含量,降低烟叶总植物碱含量,提高烟叶的劲头、浓度、香气质、香气量与余味等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皖南烟-稻轮作区土壤和作物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分析不同烟-稻连作复种年限(1年、3年和7年)对烤烟产质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探寻皖南烟-稻轮作区适宜的烤烟复种年限。结果表明:烟-稻轮作复种达到3年,烤烟青枯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产量受到限制,烟叶产值显著下降12%,种烟的经济效益显著降低。烟-稻轮作复种7年,烟叶总糖显著降低,烟碱有增加的趋势,烟叶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受到了破坏,烟叶感官质量显著下降;并且复种3年烟叶总糖含量显著降低,烟叶甜度明显降低。综合分析烟叶产质量和种烟的经济效益,皖南烟-稻轮作区,烟-稻复种不宜超过3年,采用隔年复种或两年隔一年的方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连年施用新型肥料对土壤真菌群落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土壤质量,提升烤烟质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新型肥料对土壤真菌群落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肥料的施加能降低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均一性(新型肥料C组除外),降低球囊菌的相对丰度;新型肥料与常规生产的肥料相比,能提高产量、产值与上等烟叶比例,减少生产用工,提高烟叶的钾含量,能改善中上部烟叶的香气质,改进中上部烟叶的柔和细腻度与余味,提高中上部烟叶的评吸质量。4个新型肥料处理间相比,以新型肥料D较好,其真菌群落组成与对照组的差异最大,产量与产值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