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份权是社会公民的最基本条件,是社会成员实现其公民权利和其他权益必不可少的前提。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民的完整公民身份权利保护制度,使农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国家下的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这样才能促使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促进效率与公平目标的实现,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立良好的公民教育,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要求社会成员祛除传统老旧的血缘伦理、等级身份以及特权思想,树立公平效率、竞争合作、权利义务等相结合的新观念。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提高公民素质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意味着农民由"制度身份"向"现代职业"的转变,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鲜明特征是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体现.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着对象来源单一、内容方式缺乏创新、质量难以量化评估、资源未能优化统筹等问题.为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水平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四化”概念和“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其中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还存在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经济发展脱节、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与城镇化进程脱节、农民身份转变与城镇市民脱节等制约因素。要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需着重培育现代化新农民、持续扶持现代化新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责任培养,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是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公民社会责任培养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只有人人都承担起自己基本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法治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现代化程度决定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程度。法治现代化的标准在于道德与法律的相对分离,这种相对分离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并不矛盾,法治现代化是以"道德和法律的相对分离"为起点,最终回归到道德和法律的有机统一。国家法治现代化基于公民的普遍信任之上,唯有培养公民法治意识,才能推动法治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才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提高政府绩效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式,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对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大改革,有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改革。公民在基层政府绩效管理中有最真实的感受、是公共政策的受益人也是主要作用对象,基层政府与之联系密切,因此加强我国基层政府绩效管理、提高绩效评估科学化需要公民的广泛参与,这与我国社会目前的基本矛盾变化相适应,与建设使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相一致,要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建立沟通反馈机制,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真正实现公民参与政府绩效管理。本文从西方国家的理论研究对比我国公民参与现状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隔离的户籍政策,"工人"和"农民"成为一种身份,而不仅是职业的差别,"城里人"和"乡下人"壁垒分明。这  相似文献   

9.
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身份证所具有的特定法律意义和效力,使得每个公民只有好好保管,慎重对待自身或者他人的身份证,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民的现代性需求,农民现代性进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域”。这一问题的出现,既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公民社会形态不健全相关,也与我国农民的现代公民思想意识不成熟有着紧密联系。解决农民现代性的“脱域”问题,推进农民现代性发展,必须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拓展农民现代性发展空间,有效渗透和培养农民的现代公民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和发展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的现代化直接决定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鉴于农业现代化对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连续七年将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为"三农"问题。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发现政府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策略和出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进程撕裂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却未及时建构起可供农民选择的价值谱系,农民现代性呈现出一种"脱域"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公民社会不健全和公民意识不成熟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当务之急是提出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农民现代性获得的基础性平台、消解公民社会的"缺场",拓展农民现代性生成的社会空间、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畅通农民现代性发展的重要渠道等方面来入手,进而确立起以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法治精神和道德自觉为内涵的农民现代性气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关键,现代化的最终完成必然表现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使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得以充分体现的主体形态正是公民。中国的现代化只有以现代公民为主体,才可以变成现实。培养现代公民、让全体国民成为具有健全公民意识的合格国家公民就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公民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发展人的城镇化是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不仅仅只是实现人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更要求农民工可以实现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同时也要求农民工在思维意识、价值观市民化。但由于农民工是"农民"与"市民"两种不同身份的叠加,导致农民工在身份认同上存在困境,解决好农民工身份认同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农民工市民化,更好地完成人的城镇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化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民身份转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数亿农民的身份转化已成为关系中国现代化成败的重大问题。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独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使中国农民身份转化面临诸多困境。首先,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难处境,造成了农民身份转化在方式选择上的困境;其次,农民身份的补给予性和二元社会结构,使农民身份转化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巨大的时代压力;再次,人口生产过程与现代化进程的错位形成了庞大的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民身份转化的巨大障碍。中国农民的身份转化,不仅有赖于经济发展的推动,更离不开农民自主性的发挥和国家制度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推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包容性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分析了安徽省"四化"发展现状和在"四化"包容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现代化是西方环境政治理论研究的新主题,其理论主旨在于瓦解经济目标与环境保护"零和关系"的理论解读,寻求一种生态和经济之间正向结合的理论意蕴和现实出路。生态现代化理论表明经济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的正向结合不仅是可欲的,也是可行的,这对于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获得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卢作孚"北碚实验"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城镇建设的优秀案例之一,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历史空间格局的复原探析,对1927-1949年北碚现代城镇化建设时期的城乡建设思想、城乡管理制度、城乡空间结构以及公民培养等方面进行梳理与研究.总结归纳出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思想于规划、建造和经营过程中具有以下3点内涵:(1)借鉴西方理论与实践,因地制宜地实现自主城镇化;(2)确立相应的制度、物质以及人文环境,构建现代化城镇功能体系;(3)培养公民空间权力意识与规范城市管理,实践公民化社会.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必须增强对农民工公民身份认同意识,消除身份歧视,确立起普遍平等的公民身份原则。新市民享有劳动与就业权、享受社会保障权、人身损害平等受偿请求权、同等市民待遇权等基本权利,国家应通过专门立法,实现对新市民各项权益的法律综合保障。执法与司法部门应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20.
自"十三五"之初,"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工业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已明显滞后。"三权分置"改革将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产生历史性的影响。本文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围绕"三权分置"对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生产力要素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