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危机的生物学实质与自由基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农业生产尤其是种植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威胁至少包括水分短缺、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环境污染、植物病害等,这些威胁因子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其中任一因子的恶性发展都足以导致地区性农业生产濒临绝境。世界上约有1/3地区为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干旱、高温、强光是其主要特征的一部分)与盐碱化使良田可耕性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大国,从最初的小农经济到现在的现代化农业,农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生产力水平低下一直是困扰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政府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必须要提高农业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的出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农业信息化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辽宁西部地区,土地面积约占辽宁全省土地面积三分之一,作物播种面积占辽宁播种面积的30.4%。所以该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将对辽宁农业水平的提高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试图在对影响辽西地区农业农业生产发展的水资源进行分析基础上,找出制约辽西地区农业高效用水的关键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 一、西部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西部农业发展条件恶劣。西部地区尽管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能够满足农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但人均占有资源量却很少。同时,西部大部分地区是高原、丘陵、沟壑、高寒、石山、熔岩、戈壁、风沙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长期掠夺式的开发,地力下降,土地退化、荒漠化日趋严重,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黑龙江地区在放荒和招垦过程中,鼓励关内移民开垦土地,加快了黑龙江地区人口的迅猛增长,促进了耕地面积的扩大和粮食产量的提高,加速了黑龙江地区的农业近代化进程,对黑龙江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三区”特征,即东部山区半山区水土流失与植被退化,中部黑土区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西部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地退化等“三化”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三化”(土地盐碱化、沙化和草地退化)、土壤退化、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和农业环境污染,是目前吉林省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在当前吉林省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建县地处鄱阳湖西岸,土地肥沃,有着丰富资源,是一个以粮食、畜牧、水产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新建县属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但农业灾害时常困扰着我县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气象为生态、循环农业服务的必要性 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中心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环境破坏、农业气象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污染、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中央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的强弱,同时也显现出当地农民生活的富裕程度。无锡坐落于太湖之滨,有着"太湖明珠"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保护农业环境、加速农村改革、深化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直接关系到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建设魅力无锡、打造幸福家园"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徐畅 《古今农业》2013,(3):81-89
长期以来,学界主流观点一直认为民国时期的农业税率极高,农民负担极重,但同时也存在与之相反的看法。各地赋税占土地收益和农户支出比例,有高有低,据之难以判断农业税率之轻重。在考察民国时期农业税率时,应注意名义赋税与实际赋税、不同阶层农民的不同赋税、不同地区的不同赋税、不同时段的不同赋税、不同考察者眼中的不同赋税等问题。总体看来,农业税率占土地收益比例因时段、地域、农户阶层不同而存在差异,它既不是低税率,也不是奇高无比,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赋税的确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一个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3,(4):58-59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国土面积55.1万平方公里,是欧洲除俄罗斯、乌克兰以外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法国农产品产量·甜菜产量居世界第1位·牛奶产量居世界第3位·小麦、玉米产量居世界第5位·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2位·肉类产量居世界第4位(排名据任念文、李心声《法国现代化经验:农民增收扩内需》,2009年11月16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受"小农经济"困扰,法国农业一度徘徊不前。"二战"以后,法国政府采取"以工养农"政策,加速土地集中,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和产业化,仅用了20多年,就走上了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色列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大部分土地被丘陵、沙地所覆盖,地中海的沿海岸狭长地带和几个内陆山谷是全国仅有的几处土地肥沃的地区,森林覆盖率为5.7%。而且由于降雨稀少,一半的农耕地必须使用灌溉供水才能种植作物。多样的气候条件、季节温度,不利的特殊自然环境,以及发展经济的紧迫要求,促使以色列不得不自行开发资源,挖掘潜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走一条独特的科技兴农发展之路。由于以色列在农业方面有着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制度和先进而高效的农业水利灌溉技术,因此极大地缓解了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土地大面积使用农药、化肥,致使农业土地土质退化严重。使农作物的产量逐年降低,有些地区还出现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农业土地的利用率直线下降,我国各级主管部门也相当重视此事。正在积极的采取各种措施给予补救,从而,补救因土地土质退化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漠化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有沙漠化灾害土地19.974万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6.58%,其中以中度沙漠化灾害土地和裸露沙砾地类沙漠化灾害土地为最多。沙漠化灾害使区内生态环境与生存条件恶化,破坏建设工程,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人民生活贫困,并构成严重的潜在压力。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为支撑,用现代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科学合理地开发非耕地资源可以使原本不适于耕作的土地产生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效增加农业土地资源和可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土地质量,是解决果菜等经济作物与粮争地,有效增加耕地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保证可耕地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土地、降水、日照等资源优势,巴西农业生产奇迹增长,巴西粮食生产在世界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巴西农业生产优势的资源禀赋、粮食科技、机械化和市场政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国与巴西进行农业领域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设计农业"是个时髦的新理念,是指借鉴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发展农业,对农业产品、农业功能、农业环境进行有目的的设计,逐渐成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思路、新举措,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泰州:土地经营靠设计江苏省泰州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泰州市引入了越来越多农业设计的元素。位于高港区的泰州市御庐园土地股份合作社,218户社员经营560多亩土地。通过  相似文献   

17.
山西传统旱作农业是为了适应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的自然环境而逐步形成的,也是与传统生产条件相适应的产物。传统旱作农业是在有限的天然降水的半干旱气候地区从事无灌溉的农业生产,其实质属于雨养农业。作物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于有限的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当气候条件优越时,土地生产潜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得到充分发挥,产量大幅度上升。当出现不利的气候时,土地的生产潜力和农业技术发挥受到限制,产量陡然下跌。  相似文献   

18.
郭莹 《福建农业》2000,(6):24-24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并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资源消耗;农业机械使用带来的电、油等能源的消耗;农药、化肥的施用造成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土壤小环境的破坏;对土壤的过分垦植可能导致土地退化、沙漠化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环境管理,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地进行农业生产的环境管理?这里,笔者向大家介绍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西藏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趋势: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地质灾害频繁.西藏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人类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人类的生产活动又直接受人的基本素质高下的影响.加强西藏农业教育是改善和提高西藏生态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福建农业》2011,(10):37-37
目前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其中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农农民年龄已接近60岁,“老人农业”现象已成为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