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政府公共关系是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对于当前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尤为关键。公共关系被誉为"塑造形象的艺术",政府形象的塑造是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首要功能,政府公关的活动根本出发点是塑造、维护政府形象。本文从公共关系的视角下,对如何充分发挥政府形象塑造的功效及当前政府形象塑造方面的不足进行探析,从而对全面提升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协调政府部门内外部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小桃  徐艳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57-22758,22775
对我国乡镇一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关系应用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乡镇一级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我国乡镇一级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行政文化形成的观念障碍,制度建设的缺乏,政府对信息的垄断,知识和技术的缺乏制约着我国公众参与对政府的绩效评估。应通过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等,改进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实现绩效评估的制度化、法制化,培育公民自身的顾客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保障财务信息透明度应该包括制度透明度、会计透明度和指标与预测的透明度三个方面。增强透明度能够降低政府代理成本并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也能够保障社会公平,但有时不能过度透明。目前由于社会保障法制化程度低以及政府机构设置和预算内容的披露等问题导致我国社会保障财务信息透明度相对较低,因此必须建立多元化披露体制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强化公开监督等措施来改进。  相似文献   

5.
政府公信力是通过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一种互动建立起来的.目前,政府公信力危机是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同样也面临着政府诚信缺失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政府仍存在着诸如角色错位、行为短期化、自利性等一些问题.政府还需要改进来塑造自身的公信力,这就要求政府真正做到职能转变,完善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增强公务人员的信用意识.  相似文献   

6.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沟通信息、增加了解、化解矛盾、促进协调与合作、增加效益等职能。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职能决定了其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企业不管选择何种战略态势———稳定型战略、增长型战略、紧缩型战略还是混合型战略,都必须树立起自己的组织形象,通过传播媒介与公众进行沟通,注重自身的公共关系。笔者主要从海尔、TCL、科龙三家公司面对公关危机时所采取的对策及取得的成效着手。探讨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过程,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调查问卷的分析,指出了公众环保意识差,自觉参与意识较低,并对政府、企业的依赖性较强,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魏显峰  伍维平  方兴 《甘肃农业》2005,(10):117-117
知情权属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随着公众政治意识的日益提高,公众对公共信息的需求同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垄断、限制,甚至封锁构成的矛盾日趋激化。“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政务公开将有效地调和这一矛盾。本文对我国政务公开的现状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原因探究,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必须农村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要始终坚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调动村民主体和 市场主体力量。但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存在参与意识薄弱、参与层次低的现状,以及 政策法规不集中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要持续加大对环境问题治理的投入,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环保 政策的决策过程,加强对公众环保行为的引导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政府公信力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所谓政府公信力也就是政府获得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它反映了公众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由于政府机构具有层级性,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因此,与之相呼应,政府公信力实际上可以分为中央政府公信力和各级地方政府公信力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11.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依然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相对滞后的环境管理体制,要求我国必须推动农村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涉及公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的环境保护法律和环境管理支撑法律渐成体系,政治性和社会性两大参与途径逐渐建立。然而,公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仍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公众参与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为此必须从法律体系、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公众参与渠道三个方面加以完善,实现我国农村环境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公共关系呈现出国际化、战略化、高科技化等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这些都对公共关系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时期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开放的心态、多维的公关意识以及复合型知识技能等素质要求。可通过严把专业人才出口关和入口关,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培训交流等方法和途径来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建设工程的本质目标是为了增进社会福祉,但近年在我国不断出现建设工程决策社会冲突事件,这些冲突的本质是由于在建设工程决策过程中缺乏对公众诉求考虑而形成的利益社会冲突。造成这些社会冲突的原因可归纳为三个层面:专业机构缺乏专业精神、公众参与渠道的匮乏、政府在建设工程决策中的角色定位失当,而政府角色定位的失当也是前两个方面的成因。因此,可以从这三个层面构建起建设工程决策社会冲突的整合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政治离不开公众参与的支持,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有助于增强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实现民主化的政府公共决策,避免公共领域出现冲突,防止异化政治权力。本文通过解读现有的法律制度,发现民众参与政府机关决策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联系我国目前形势,从加强政府支持、加强立法实践、培养民众参与的社会基础三方面,对我国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农村环境的污染对于农民人居环境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均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根据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法律中相关规定,对于农村环境污染的规定并不完善。我国当前依旧存在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法律立法思想偏见、执法者执法意识不强、机构设置和合作存在缺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地方行政法当中的立法思想、提升执法者的执法行为意识,加强执法者培训以及农民环保意识培训,提升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自公共关系理论传入中国,公共关系已成为品牌营销中的重要策略,并在政府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中广泛应用.作为公共关系课程教师,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公共关系课堂效果,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衔接,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针对目前公共关系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解决方案:建议明确公共关系的课程定位,巧妙设计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学生特点、社会需求等因素来设计课程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适应公众需求不断增长的必然要求。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提高人民的物资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建立以公众为导向的服务机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创建一套科学的政府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因素, 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目的在于建立、维持和发展学校与公众之间关系的总体协调, 确保高校的方针政策顺利贯彻实施, 并通过完成高校的基本教学任务, 树立高校良好形象, 提高高校美誉度。高校公共关系的这种价值追求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完全相契合。  相似文献   

19.
王翔  付川  潘杰  程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20-11922
随着三峡库区长江的蓄水,苎溪河入江处的筑坝也即将完工,苎溪河的污染问题将加剧。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苎溪河流域公众环保意识及支付意愿的研究。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2009年研究范围内的公众为改善环境平均支付意愿是7.5元/人,该区域内居民总的支付意愿是304.5万元/年;②公众在环保行为上为"政府依赖型",整体参与环保意识不强;③公众获取环保信息渠道单一,政府对主要的信息发布渠道重视不足;④被调查者的社会状况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的研究较多,但涉及到公众参与中政府角色的研究甚少.该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梳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描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目前所扮演的角色,并指出两者角色不一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利益博弈,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众参与的过程中,中央政府是促进者,地方政府是消极配合者.为此,中央政府应从摆正公众参与的位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拓宽公众参与渠道、调节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加强监督与惩罚机制5个方面着手完善促进者角色;地方政府应从积极培养公众的参与观念、制定相关法规、开辟参与渠道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轻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调整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几方面着手转变为积极配合者,以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