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α-亚麻酸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橡胶籽油中的α-亚麻酸,为降低其氧化速度,采用喷雾干燥法对α-亚麻酸进行微胶囊化研究,优化微胶囊壁材的组成配比及工艺参数,并对制备的微胶囊产品进行电镜观察及氧化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α-亚麻酸微胶囊化壁材的组成采用β-环糊精、海藻酸钠、卵磷脂的质量比为7∶2∶1;优化的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为: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1∶1.5,固形物浓度为20%,乳化剂用量为2.0%,乳化温度为65℃,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制得的α-亚麻酸微胶囊的包埋效果最好,包埋率可达87.6%,微胶囊颗粒圆整,结构致密,氧化稳定性大大优于α-亚麻酸原液。  相似文献   

2.
郑涛 《中国种业》2021,(7):17-20
我国油菜籽种植和加工利用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主要的菜籽油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中国油菜品种资源目录》中,共收录油菜籽品种1200份,油菜杂交技术和油菜籽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但主要研究方向均集中在,如何提高油菜籽含油量、亩产量、颗粒度、降低芥酸含量、降低菜粕硫苷含量、成熟期短、防病虫害、抗倒伏、机械化收割等方面,没有将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的合理优化均衡,作为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方向。随着人们对膳食均衡理念的不断重视,在油菜籽种质同质化明显的今天,通过选择合适的父母亲本油菜籽,运用杂交育种技术,完全有可能培育出一款全新的、具有均衡比例膳食脂肪酸结构,其ω-6和ω-3的比例在4~6:1区间的新型油菜籽,进而诞生出更加营养健康、膳食脂肪酸比例均衡的新型菜籽油。  相似文献   

3.
花色苷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和叶片中,是一种水溶性天然色素,具有延缓衰老、抗氧化和预防癌症等多种生理功效,花色苷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其稳定性下降。蓝莓花色苷是蓝莓果实中主要的功效成分之一,文章主要对蓝莓花色苷的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花色苷微胶囊化技术研究进展方面进行概述,提出当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重点,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ω-3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α-亚麻酸(Linolenicacid;α-ALA)、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α-亚麻酸在体内可以生物合成EPA和DHA,所以ω-3PUFA食品功能主要体现在DHA和EPA诸多保健作用上。ω-3PUFA已经作为功能性成分添加到一些的食品中,在重视其保健作用的同时也要关注其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南瓜籽油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以超临界CO2萃取的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壁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配比>芯材与壁材配比>总固形物含量;由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配方的最佳配比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总固形物含量为25%(W/V)。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中影响微胶囊化效率的主次顺序是: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均质压力;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30MPa。在上述条件下南瓜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90.2%,微胶囊产品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6.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以超临界CO2萃取的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壁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配比>芯材与壁材配比>总固形物含量;由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配方的最佳配比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总固形物含量为25%(W/V)。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中影响微胶囊化效率的主次顺序是: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均质压力;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30MPa。在上述条件下南瓜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90.2%,微胶囊产品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因其优越的结构和性能特征使得微胶囊技术成为当今世界重点发展的技术之一,它的出现解决了工业领域中的许多难题。通过阐述微胶囊的优良特性、常用壁材分类、主要制备技术,以及微胶囊在化妆品、医药、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对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α-亚麻酸微胶囊壁材的优化复配工艺,考察VE添加量、亚麻胶与海藻糖质量比、单甘脂添加量及卵磷脂用量4因素对α-亚麻酸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α-亚麻酸微胶囊壁材优化复配工艺参数组合为VE添加量0.2%,亚麻胶与海藻糖质量比1∶6,单甘脂添加量2%及卵磷脂用量0.25%时,α-亚麻酸微胶囊化效率高达87.5%。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α-亚麻酸微胶囊壁材的优化复配工艺,考察VE添加量、亚麻胶与海藻糖质量比、单甘脂添加量及卵磷脂用量4因素对α-亚麻酸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α-亚麻酸微胶囊壁材优化复配工艺参数组合为VE添加量0.2%,亚麻胶与海藻糖质量比1∶6,单甘脂添加量2%及卵磷脂用量0.25%时,α-亚麻酸微胶囊化效率高达87.5%。  相似文献   

10.
亚麻籽是亚麻的种子,其食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8000多年前,亚麻籽就被美索不达米亚人用作食物和药品,中国古代医学家也认为它是药食两用的食材。亚麻籽对于现代人的健康意义同样重要。ω-3脂肪酸、可溶性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11.
以核桃粉微胶囊为试材,研究其抗氧化稳定性。通过对微胶囊壁材乳化剂的溶解性和不同溶剂对微胶囊粉中油脂溶解度的试验,确定正己烷对壁材溶解性最佳。通过进行核桃粉微胶囊氧化稳定性的试验,确定其包埋率80.2%,微胶囊的货架期233 d,采用索氏抽提法得到微胶囊油脂含量30.4%。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核桃粉中油脂氧化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核桃粉微胶囊为试材,研究其抗氧化稳定性.通过对微胶囊壁材乳化剂的溶解性和不同溶剂对微胶囊粉中油脂溶解度的试验,确定正己烷对壁材溶解性最佳.通过进行核桃粉微胶囊氧化稳定性的试验,确定其包埋率80.2%,微胶囊的货架期233 d,采用索氏抽提法得到微胶囊油脂含量30.4%.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核桃粉中油脂氧化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玉米胚芽油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胚芽油是一种保健食用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了扩大玉米胚芽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采用微胶囊技术包埋玉米胚芽油,对微胶囊技术中壁材构成比例、芯材添加量、固形物浓度等进行研究。最后优化结果,壁材β-环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质量比为1:1,芯材添加量为40%,固形物质量分数为1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芯材包埋率为90.9%。  相似文献   

14.
益生菌可以改善人体肠道菌群、提升肠道健康水平,但经过胃酸和胆汁的作用后,进入肠道活性降低,无法发挥其作用。通过不同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对益生菌进行包埋,可对益生菌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综述不同的包埋壁材形成的单层、双层和三层结构的特点,总结不同包埋结构的优缺点,并从包埋原料、设备和工艺3个方面对未来益生菌的微胶囊包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性能特征:本品见效迅速、防效显著、持效期长、能确保农产品及环境安全、运输和贮存方便,是用于有机食品和出口农产品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的理想的生物农药。其优异性:1.应用微囊化技术,把具有光敏性、易氧化性及易水解的天然除虫菊素巧妙地包裹在微囊内,使其在发挥药效前不易  相似文献   

16.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胶囊技术是21世纪的重点高新技术之一,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功能性食品方面备受青睐。阐述了微胶囊壁材、微胶囊制备方法以及微胶囊技术在功能性食品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微胶囊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微胶囊技术在生物领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胶囊技术在生物领域的进展,包括微胶囊化生物细胞的制备、微生物微胶囊的制备、超临界流体微胶囊化技术包埋酶和蛋白质以及微胶囊化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8.
微胶囊化香精在香烟滤嘴中添加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卷烟加香方法中,往滤嘴中添加香精微胶囊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因为这一方法既能延长香精的保留期,又能避免烟丝高温燃烧而使香精变质的缺点。叙述了烟用香精的种类,添加微胶囊化香精的优势以及添加香精微胶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微胶囊化发芽大豆肽粗提物为主料,采用酸碱混合非水制粒法制备泡腾固体饮片,经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对制备泡腾饮片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泡腾片最佳配方为:黏合剂选择含有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无水乙醇溶液;微胶囊化发芽大豆肽粗提物粉末添加量为10%;崩解剂总用量为80%,由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组成,两者比例为1.4∶1.0,即添加量分别为47%,33%;甜味剂由三氯蔗糖和甜菊糖复合组成,两者添加量均为1%;香精添加量为0.2%。研制的泡腾饮片具有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有益健康、便于携带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旨在讨论不同补充料、瘤胃微生物、培养时间对瘤胃氢化作用的影响。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黄牛,以原虫、细菌、真菌和全瘤胃液对膨化全脂大豆、焙烤大豆和大豆处理0.5、1、3和6h,采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方法分析各参数。氨态氮(NH3-N)主要受原料不同和微生物区系与培养时间互作作用的影响;膨化全脂大豆组的NH3-N含量显著高于焙烤大豆组,但与生大豆没有显著差异;真菌和瘤胃液培养液中NH3-N浓度上升速度最快且始终处于最高位置;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主要受微生物区系及其与培养时间的互作作用的影响;不同补充料来源对VFA浓度的影响不大;瘤胃液组具有较高丙酸和丁酸浓度;不同的原料和培养时间及其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将对硬脂酸含量产生显著的影响,而瘤胃微生物区系只有在特定的培养时间时才对硬脂酸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亚油酸(C18:2)浓度只受到不同的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而不同的原料、培养时间和瘤胃微生物区系间的互作对反式油酸(C18:1)浓度、亚麻酸(C18:3)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真菌在补充料的发酵中起重要作用,VFA是各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添加膨化全脂大豆对于合成共轭亚油酸(CLA)及其前体物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