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带壳咖啡豆介电特性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利用LCR测试仪研究频率信号(1~1 000 k Hz)、温度(20~45℃)和含水率(11.18%~43.69%)对带壳咖啡豆介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 000 k Hz频段内,相对介电常数(ε')随着频率的增大单调减小,却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对相对介电常数(ε')基本没有影响,介质损耗因数(ε')随频率增大先递减后增大;当温度和含水率升高,介质损耗因数(ε')呈增大趋势。在500 k Hz下建立相对介电常数(ε')预测带壳咖啡豆含水率(W,%)的模型,该模型R2=0.987 5;制作了20个样本,将测量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发现其绝对误差范围为-3.07%~2.47%,说明所建立的模型可行。此项研究对了解带壳咖啡豆的介电特性,以及开发带壳咖啡豆含水率检测仪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灌溉水温对土壤水分入渗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灌溉水温度对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的影响,通过土柱试验研究了盐碱砂质壤土在三种水温(5℃、20℃和40℃)时的入渗特征,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土壤水分入渗及湿润锋的变化,结果表明:湿润锋运移距离与时间平方根为直线关系,当土壤温度增加时,参数a呈幂函数形式增大,随温度升高,直线变得越来越陡,在相同时段内,湿润锋运移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平方根具有较好线性函数关系,随温度升高,直线斜率增大,相同时段内,累积入渗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对盐碱砂质壤土湿润锋运移速率和水分入渗速率的影响因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且较高温度区对其的影响小于较低温区。  相似文献   

3.
含水率对糙米内摩擦角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土工合成材料综合测定仪,以江苏盐城产糙米为样品,测定了在不同法向压应力和不同含水率的条件下,糙米的剪切应力并计算出内摩擦角。实验结果表明:在剪切速率不变时,糙米的内摩擦角通常会随着法向压应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法向压应力较小(25kPa)时,糙米的内摩擦角会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法向压应力较高(75kPa~100kPa)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糙米的内摩擦角逐渐增大,达到某一峰值后,随着含水率的继续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烟草光合作用对低温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易建华  孙在军 《作物学报》2004,30(6):582-588
研究了低温对烟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用CIRAS-1光合系统测定了各项光合指标,结果表明:(1)在16℃,8℃,3℃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RuBP最大再生能力随温度的降低显著下降,在8℃,3℃条件下发生了低温光抑制现象;低光强下,温度对Pn的影响小,温度对Pn的效应随光强的增大而增大,当光  相似文献   

5.
基于还原炉控温还原实验,通过分析CO和H2还原球团矿过程中的反应速率模型,提出两种气体混合后还原球团矿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得到还原过程中阻力和反应速率随温度及还原度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CO还原球团矿时,内扩散阻力所占比例随着温度及还原度增加而变大;H2还原球团矿时,内扩散属于速率控制环节;混合气还原球团矿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低于500 ℃时,CO浓度增加,反应速率降低,而温度超过500 ℃后,反应速率则随着CO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混合气反应速率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通过添加外源微生物,加速屠宰废弃物堆肥的腐熟。[方法]本研究向加热烘干的屠宰废弃物添加浓度为0、5%、10%、15%、20%的史氏芽孢杆菌菌液获得堆肥原料,将原料置于60℃、65℃、70℃的环境中,保证通风并不断搅拌,堆肥10h后研究堆料的含水率、pH、电导率(EC)、全碳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和发芽指数(GI)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添加菌剂后,随菌液浓度上升,在60℃环境下含水率下降,65℃和70℃时含水率上升;电导率在不同温度下均随菌液浓度上升呈上升趋势,最低为3.76mS/cm,最高为5.31mS/cm;全碳含量在60℃和70℃时随菌液浓度上升而上升,65℃时随菌液浓度上升而下降;pH、全氮含量受温度影响较大,菌液浓度影响不明显;碳氮比受温度和菌液浓度影响较大,变化范围为14-17;发芽指数在60℃和70℃时均随菌液浓度升高而升高,65℃时随菌液浓度升高而降低。[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史氏芽孢杆菌可以促进屠宰废弃物堆肥腐熟,为屠宰废弃物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海上风电桩基在波浪荷载作用下,产生水平向循环荷载对桩基周围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以唐山地区滨海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围压、动应力幅值和振动次数条件下对软土水平向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土水平向动强度随围压增加而增加,随振动次数增加而减小;动应力幅值增大,破坏振次减小;水平向动应变εd随振动次数增加变大,且动应力幅值越大,增速越明显,变化规律遵循Monismith模型;动应力幅值改变时,软土水平向动模量变化明显,当围压减小,动弹性模量减小;曹妃甸软土水平向间具有明显的结构性,不同围压条件下,随动应力幅值增加动阻尼比均表现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的条件下异位发酵床垫料: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系数、压缩载荷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土壤力学试验方法,测定垫料五种不同含水率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当垫料含水率为29.22%~36.13%时,抗剪强度、内摩擦角系数会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含水率为45.55%~61.11%时,抗剪强度、内摩擦角系数会随...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冬小麦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幼苗经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后,对胚根、胚芽中过氧化物同工酶有较明显影响。在常温(25℃)下,随处理时间 延长,POD同工酶谱带数增加,不依品种,取材部位而异;在较高温度(30℃)下,则呈曲线式变化,即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谱带数增加,到一定时间以后又减少,高峰值品种特性、取材部位有关;在高温(40℃、50℃)下,谱带数呈减少趋势,处理一定时间以后锐减,不同品种耐高温的能力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添加量(0~2%)对面团性质及油条品质的影响。通过流变仪测定面团的流变特性和糊化特性,利用热重分析仪测定了面团的热重特性。同时,考查油条的含油率、含水率、比容及质构。结果表明,HPMC的添加能够增大面团的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面粉糊化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随着HPMC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持水性增强,当达到2%时,持水性出现降低。相比于对照组,添加HPMC降低了油条的含油率及比容。添加适量的HPMC能够降低油条的硬度,而添加量达到2%时则会导致油条的硬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素对不同地区牛筋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牛筋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为在复杂的农业环境条件下,对牛筋草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盐碱度、干旱、pH值等环境因子对河南安阳、江苏盐城和海南三亚3个地区牛筋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筋草种子最低发芽温度为10℃,当温度上升到30~35℃时,3个地区的牛筋草种子发芽率均达到最大值;在20/10~40/30℃的变温条件下均可发芽,且当温度为35/25℃时发芽率最高。变温和恒温处理条件下,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基本一致,均表现为低温条件下(恒温≤25℃,变温≤25/15℃),黑暗处理有利于牛筋草种子的萌发。牛筋草种子萌发受水势影响较大,随水势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盐碱胁迫可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当NaCl浓度大于100 mmol/L或NaHCO3浓度大于150 mmol/L时,3个地区的牛筋草种子不能萌发;牛筋草种子在pH 5~10范围内均能正常萌发,所以pH值不是限制萌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为试材,采用静态称量法测定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在25、35、45℃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并采用等温线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测定其热力学参数。采用低场核磁研究不同水分活度下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中的水分结合状态。结果表明: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的吸附与解吸等温线属于Ⅱ型,GAB模型拟合精度最高。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的净等量吸附热、微分熵和积分焓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积分熵随含水率的增加而上升,扩张压力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上升,并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带壳山核桃的净等量吸附热、微分熵和积分焓均大于山核桃仁,而积分熵则相反。因此,带壳山核桃的贮藏稳定性较高,而山核桃仁易于干燥。根据安全水分活度可以得出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的安全贮藏含水率分别为7.38%和5.61%。此外,根据解吸过程净等量吸附热可以得出,带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含水率分别低于14%和12%时需提供更多的热量以维持脱水速率。低场核磁结果表明,在高水分活度下,水分子主要以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状态存在,在低水分活度下,水分子主要以结合水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随温度降低纤维伸长最大值降低,伸长期延长;夜间温度对纤维伸长的影响大于日均温。纤维断裂比强度随铃龄增大而升高;相同铃龄随温度下降断裂比强度降低。随纤维发育,纤维成熟度升高;随温度降低,成熟度随铃龄增大增幅降低,相同铃龄随温度下降成熟度值呈下降趋势。细度随纤维发育逐渐减小,全铃期夜均温16.7℃和≥15℃有效积温1142.9℃是细度变化临界点,低于该温度时细度随纤维发育降低缓慢;相同铃龄随温度下降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烤烟品种K326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不同高温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裸种在温度为40℃以上时.种子萌发率大幅度降低,当温度高于44℃时种子不会发芽:包衣种发芽时间比裸种晚4d.当温度从28℃升到32℃时.发芽指数增加并达到最大.当温度从32℃升到36℃时。发芽指数减少.当温度高至40℃以上时.烟草包衣种子不会发芽。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穗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对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和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扬花前3天至乳熟期间,温度对小麦籽粒总蛋白质的含量影响不大,但对蛋白质组分影响较大,低温有利于清蛋白的形成,高温有利于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形成;同时试验还表明低温条件下小麦茎杆总蛋白含量高于高温培养下的茎杆含量;不同培养温度对小麦结实率和粒重也有影响,小麦1.2小花和整穗可见花结实率随温度增高而上升,到2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96.36%和72.11%,百粒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013.另外本试验还对受温度影响的13个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3个指标可以压缩为3个因子,因子1可以命名为产量因子,决定总变异的48.045 4%,因子2和因子3可合称为蛋白质组分和粒重因子决定总变异的51.9546%.  相似文献   

16.
温度、盐分、pH值和光照强度对毛白杨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杨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盐分、pH值和光照强度对毛白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盐分、pH值和光照强度对毛白杨种子萌发均有明显影响.昼夜温度为23℃/18℃时,种子发芽率最高,而在33℃/28℃和38℃/33℃的昼夜温差下,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在盐处理组中,种子发芽能力明显受到盐胁迫影响,盐浓度为0,0.05,0.1,0.2 mol/L和0.4 mol/L时,种子发芽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0.4 mol/L的浓度下,种子不萌发.种子在中性环境下能较好萌发,碱性过大(pH=9.0)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种子萌发.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种子的发芽率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光照促进了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7.
以实验室自制鼓风干燥银杏粉为主要原料,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堆积密度、休止角和滑角、等电点等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坚果粉相比,鼓风银杏粉营养价值较高;堆积密度、流动性低于小米粉;其溶解性在70℃时最大;超过50℃时持水性不断升高;随着温度的增加,鼓风银杏粉吸油性增大,超过70℃达到稳定;随着浓度的增加其乳化性、黏度增大;随时间的增加,鼓风银杏粉吸湿率在2 h后上升到稳定;24 h后其膨胀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低温对不同生长年限三七光合生理及根部总皂苷含量的影响,通过HPLC法分析10、15、20℃下,处理30天的2年生和3年生三七根部的三七总皂苷含量,并测定了3个温度下2个生长年限三七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3年生三七根部总皂苷以20℃处理的含量最高,15℃处理含量最低。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在10℃时最高,叶绿素b 15℃处理与20、10℃处理差异显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随温度降低而下降;Pn在20℃时与15℃差异显著,与10℃差异极显著;GsTr在20℃时与15、10℃差异显著。丙二醛含量随温度降低先升高后降低。胞间CO2浓度/环境CO2浓度(Ci/Ca)随温度降低呈上升趋势,且10℃与15、20℃差异显著。2年生三七以20℃处理的三七总皂苷最高,15℃处理的含量最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随温度降低,先上升后下降;PnGs随温度降低而下降,Tr随温度降低先下降后上升;丙二醛含量随温度降低而增加;Ci/Ca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研究认为,低温对三七根部皂苷积累的影响不显著,三七皂苷积累的最适温度为20℃;但低温会抑制三七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ORC系统,通过Matlab、Refprop建立低温冷能回收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以R245a为工质,在保证冷源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蒸发温度55~70℃范围内,对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探究蒸发温度对发电系统的换热特性、发电功率、系统热效率与(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蒸发温度由55℃上升至70℃时,系统冷凝器、蒸发器热容量流率分别下降了29%和32%,系统总不可逆损失增大,但膨胀机效率提高,系统净发电功率增加约22%,系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增加0.35%和7.2%。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炭化温度对小麦秸秆生物炭产率及理化特性的影响,为小麦秸秆生物炭的制备及还田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低氧炭化法,以20℃/min的升温速度将小麦秸秆炭化至特定温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然后对其炭化产率和理化性质(孔隙状况、全碳及无机碳含量、CEC含量、表面含氧官能团情况及p H值、FTI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炭化时小麦秸秆生物炭呈酸性,400℃之后呈碱性;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小麦秸秆生物炭的炭化程度逐渐增大,100~400℃产率自91.32%降至18.52%;炭化过程中,小麦秸秆生物炭孔隙增加,结构疏松;比表面积、孔径和比孔容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在40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6.675 m2/g、13.992 nm、0.015 cm3/g;有机碳含量在200~400℃较高;CEC含量于400~800℃维持在较高水平,处于69.13~84.35 cmol/kg;FTIR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结果显示,小麦秸秆生物炭的芳香化程度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构也愈加稳定。小麦秸秆的制备以400℃左右的炭化温度条件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