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培养食品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对学校的食品类本科生开展"团队式"培养模式。通过对食品类本科生"团队式"培养,本科生的理论知识、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研究生在带队过程中自身的各项能力也有了提高,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保证食品安全是每个食品从业人员工作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加强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法律法规培养及伦理与道德建设、提高综合职业素养,特开设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签订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三方协议,采取招生与招工、毕业与就业合一办法,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相应的课程,校企双师联合授课,共同培养出工匠型的优秀毕业生(员工),实现学校、企业及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针对食品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过程管理、改革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强化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扩大研究生选择导师的自主权改革导师队伍建设、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培养质量、重视生源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食品类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思路,从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善研究生淘汰制度、加强学术道德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提高食品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需求,针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食品营养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国家食品类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专业实际,分析食品类专业研究生"精密仪器分析"核心课程发展过程和教学现状,开展食品类专业研究生"精密仪器分析"核心课程的优化建设。针对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8.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参与培养,以满足企业工作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介绍高职食品专业在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其有效性的相应措施,为推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是应用型新工科专业,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高的要求。以往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重科学、轻工程的问题。河南科技大学通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尝试"多元培养、三维融通、全程协同"的培养体系建设。在打造"创新实验平台、产业体验平台、创业孵化平台"三位一体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三维融通""全程协同"构建人才需求深度融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多元培养",从而实现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0.
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探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目前食品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提出从实验室、实验内容、实验大纲、实验过程、实验考核方式等全方位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创新应用型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1.
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食品化学"是农业院校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食品化学"课程为例,分别从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9个方面阐述"食品化学"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生产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工程教育的理念出发,针对以往实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利用高校和企业2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对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合作指导、考核评价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高校食品类专业的生产实习改革提供参考,助力高校高素质工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提高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当前我国食品类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全面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特点、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政校企立体互动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加以实践,以期为我国高质量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的教育改革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4.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一定社会教育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探讨实现最优化教育生态结构和最佳生态功能,借用生态学的观点来探讨教育系统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基于教育生态学视域,分析了高职食品类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专业特色竞争力的特点,指出了高职食品类专业特色竞争力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中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并阐述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通过引进英国皇家农业大学食品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相关课程,进行了既懂食品生产技术,又懂食品企业经营与管理,同时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食品供应链体系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培养工程技术能力人才为目的,对"食品工艺学"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意识为目标,最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结合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类专业毕业项目的要求,建立了毕业项目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应用构建的模型对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类专业毕业项目成绩的评定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毕业项目成绩评定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科学和准确,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能够适应企业所需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系统研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的模式,分析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校企联盟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院校的首要任务。通过检索、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研究生的培养特点,提出了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学产研紧密合作、校间学分互认、奖学金激励机制,以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20.
教师"双师型"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水平、对接产业需求的重要举措。主要从"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指标来源、评价指标认可度及构建建议3个方面就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指标构建进行研究,提出了校政行企联动德规技互融的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