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中原特色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为中原农村民俗体育旅游能够健康、快速发展,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山西省城市社区大部分居民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社区体育的指导管理职能日趋完善,但存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够完善、社区体育指导员很少,体育活动缺乏必要地指导和组织、社区体育活动经费匮乏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加大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体育场地与配套设施的建设;大力培养社区体育指导员和构建更多社区体育健身组织;积极吸收社会资金,从而促进山西省城市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体育文化能够有效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对社区体育发展和城市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江苏省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体育锻炼场地、社区体育指导人才队伍、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与活动等4个方面探讨了全面性发展江苏省城市社区体育文化的路径,以期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绿色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发展中有效、可行的具体应用,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能够平衡环境保护和人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笔者首先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对绿色社区的研究及实践,进而分析探讨了绿色生态社区在我国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资金缺乏;绿色社区的目标与措施不切实际;绿色社区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及环境监督制度不完善等,并提出了建立绿色社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方面分析了全民健身计划对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作用。同时,在分析社区体育存在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运动项目资源等相对不足的情况和高校体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高校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有效实施的设想,为更好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和社区民众健身活动的助推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征 《农业考古》2008,(6):139-142
农村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国特色全面健身体系的基本要求,它对建设社会主史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村体育的发展同时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农村体育的现实状况,分析了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促进农村体育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社区体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社区体育在我国蓬勃兴起,发展社区体育成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有效促进每一个公民健康的主要形式。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的状况及其持续发展的潜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及社区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将影响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农村体育工作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关键环节,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地处福建闽西山区的龙岩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70.4%,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阐述了当前农民体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动农村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农村不断的建设,各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使得农村集体经济不断的发展,村级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农村中一个焦点的问题。农村财务审计能够有效的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基本的要求。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质量,也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健康的发展。所以在新农村中,要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建设,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区建设具有能切实解决农村社区的各种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各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以村落为范围、以创新为动力、以村民自愿参与为前提、以服务村民为宗旨、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建设中我国农村居民体育需求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和谐社会建设中我国农村居民体育需求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机遇。 我国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基本处于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层面,具有支付能力的享受和发展层面的体育需求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居民低消费水平决定了低体育消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高是制约体育需求水平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农村体育需求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城市化建设为我国农村体育需求提供了发展方向。构建和谐社会中农村体育建设主要应以政府投入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为主,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改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培育多元化消费主体,致力于使广大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向更高层次即享受与发展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新农村不断的建设,各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使得农村集体经济不断的发展,村级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农村中一个焦点的问题。农村财务审计能够有效的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基本的要求。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质量,也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健康的发展。所以在新农村中,要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建设,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文化环境是以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生态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是以教育生态、体育生态为基础的,在实现体育教学、体育环境与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健康身心、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激活。本文在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生态化内涵和概念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生态化的体育文化环境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生态化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道德对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因此在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等客观因素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道德建设的作用。实施道德建设,首先要把握道德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再结合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现状与所反映的当下道德建设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为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使道德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有利方式。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学的视角,论述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乡镇为重点和突破点"等,应成为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小康社会的进度越来越快。而体育作为社会发展的缩影,可以反射出社会的发展。目前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也加大了地方社区体育、健身路径的投入。对社会上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统计也就显得越发的重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可以完善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其次,能够全面了解陕西省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另外还可以推动陕西省和谐社会建设;最后能够实现社区体育器材设施利用率的最大化[1]。  相似文献   

17.
自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来,社会新秩序的构建变成了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单纯经 济建设的时代已经过时。休闲作为社会构建的重要元素,它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东、西方 休闲文化的交流与相互渗透促进了社会整体文化建设,也促进了休闲文化的发展。大众体育在去竞技化的 新发展过程中趋向休闲、娱乐、健康是其必然的趋向。而大众体育与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的紧密联系是 其快速发展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地区经济协调与保持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选取回族乡村社区—张家川县南川村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生活等方面变迁作为切入口,通过对南川村社区变迁的利弊分析,探索民族社区未来发展方向,并为建设和谐民族社区提供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永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331-4332
在分析农村社区及农村社区体育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下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推进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实现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不断地打造出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对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增进身心素质提升的关键,同时还是时代赋予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该以高校体育教学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健全的学生身心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而来不断地促进个性的释放。本文将从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建设内容出发进行讨论,并对如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及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