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大到宇宙,小到人体,还有你每天使用的文具和吃下的东西都是由元素构成的。那元素又是怎么来的呢?你可能不会想到,我们地球上的所有元素都来自浩瀚的宇宙,准确地说,是外太空星球为我们制造的。地球本身的物质来自于天体碰撞,这些天体既包括太阳系的物质,也包括银河系,甚至是河外星系的物质。而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是以太阳和地球物质为生存前提的。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大宇宙,又是怎么制造元素的呢?那就一起来看看——  相似文献   

2.
正历史的巧合令人瞠目,在布鲁诺为坚信日心说英勇献身4个世纪后,人们一直认为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中心位置,尽管这与400多年前的错误有着本质的不同。得益于太空探测科学的日新月异,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才基本确定了自己处于浩瀚银河中的大致方位——  相似文献   

3.
问号粉碎机:从恐龙大灭绝的猜想,到"2012末世论",再到今年小行星与我们地球"擦肩而过",小行星惊得我们一身冷汗之后,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它们充满了好奇,那到底什么样的星星才是小行星呢?介绍小行星之前,我们先看看什么是行星。我们知道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就位列其中。通常行星指那些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比如太阳)运动,且通常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的天体。小行星则指太阳系内与行星类似,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相似文献   

4.
<正>同外星人接触可能吗?这是地外文明探索中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因为除了外星人亲自登门拜访外,地球人必须克服时间和空间的巨大屏障,登上茫茫字宙中的智慧之岛,才能同外星人见面。而且,不论地球人同外星人的接触是直接还是间接的,都要先克服语言障碍,才能相互了解和交流。另外,超文明的外星人同地球人接触能给地球人带来什么呢?是幸运,还是灾难?这些问题都在等待着回答。克服时空屏障太阳系内不存在地外智慧生  相似文献   

5.
正当宇航员遨游在太空中时,他们眼里的地球母亲恰似一颗水球,大片大片蓝色的海洋之中,漂浮着我们叫做各大洲的"小岛"!我们知道,地球海洋的面积要占到总面积的71%,如果将看起来属于陆地的南北极冰山也算进来的话,地球上的水分布的面积不会低于80%。那么如此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地球本身就有的,还是来自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6.
<正>在太阳系中,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也是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的一颗行星。既然金星距离地球这么近,又这么美,咋不上去看看呢?一、金星其实是"地狱"金星与地球大小相近,因此最初人类憧憬金星也是生命之星,期望有金星人。但随着观测能力的提升,人类发现金星上环境的恶劣程度超乎想象,近乎地狱。金星由一层厚重的大气层包  相似文献   

7.
海底新家园     
<正>2011年10月31日凌晨,成为全球第7洲乙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冥降生〕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统计显示,世界人口总数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从20亿增长到30亿用了32年,而从1987年开始,世界人口总数每12年就增长10亿〕伴随着地球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不久的将来,地球陆地可能不能完全满足这么多人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我们该往哪里发展呢?海洋!我们知道,地球绝大部分表面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从它诞生时起,至今大约已有四五十亿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地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今天,它生机盎然,气象万千,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壮美、最有生气的一个星球。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演化史中,它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历尽宇宙间的千难万险。其中,距今约七千万年的中生代末期白垩纪的一场空前浩劫,  相似文献   

9.
火星寻水记     
正不可再生资源耗损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口快速增长……伴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那些影响我们生存的不良因素也与日俱增。照此发展下去,我们的地球母亲终究会有无法荷载、哺育我们的时候,那我们该何去何从?火星,这颗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也是目前唯一经改造后适合大规模移民的星球,就成为我们人类遥远的希望。浩瀚无边的宇宙,难以计数的星星在演绎着生、存与灭,难道只有我们地球有生命存在吗?寻找地外生命是近现代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科学家们寻找外星生命,水是一个重要标准之一,不仅仅是微量  相似文献   

10.
<正>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转,这在今天已经成为一般的科学常识。可是,在400多年前,即15世纪的欧洲,这个太阳中心说却被教会当作大逆不道的"邪说",提出这个学说的人受到残酷无情的迫害,宣传这个学说的人被活活烧死,介绍这个学说的书籍被投入火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学说摧毁了神学对科学的束缚,宣告了自然科学的独立。  相似文献   

11.
发热的地球     
<正>我们的地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断享受着太阳辐射热的恩惠,形成了今天繁荣的生物圈。当你沐浴着温暖阳光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我们的地球不仅从太阳那里获得热量,而且它自己也在向太空释放热量呢?地球——天然反应堆我们生活的地球被一层薄薄的外壳所包裹,内部禁锢着巨大的能量。当我们偶然成为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的目击者(更糟糕的是成为牺牲者)的时候,我们才醒悟,原来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燃烧着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知道声音可以在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上传播,因为这些地方有声波传播所需的介质,如大气或海洋等。那么,真空中的情况又如何呢?你的老师可能曾言之凿凿地告诉你,太空中是寂静无声的,在宇宙中,你就算大喊大叫,别人也听不到。人们通常将其解释为,太空是一个真空环境,缺乏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  相似文献   

13.
正太阳系虽然很大,但是对于茫茫宇宙来说,也只是一粒尘埃。人类就生活在这尘埃中的尘埃上,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是太阳系内唯一的智慧生命。可是人类的梦想却比宇宙还要大。我们一直期待能在茫茫宇宙之中找到另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最好这颗恒星周围也有一个类似地球的行星,且上面的环境还适宜人类生存,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地外移民,成为大宇宙中的惬意游客了。梦想总是要有的,说不定就实  相似文献   

14.
"天宫"是哪里?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它已经顺利的完成了使命。我们知道,在天宫一号里面宇航员是不需要穿宇航服的,穿便服就可以,里面的空气、温度、湿度都保持恒定。那么,天宫一号的空气从哪里来呢?如何保障它对航天员的平衡供给呢?要知道,天宫一号因为要长期耐受温湿度、振动冲击、真空低压、失重等多种特殊环境考验,在真空环境下长时间航天飞行过程中,舱内的设备器材也将会释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国来说,2020年是航天年,在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两个月之前,新一代载人探月飞船,遨游太空成功降落,预示着下一步将把人送上月球。常言道:"地球一咳嗽,月球就感冒。"自诞生40多亿年来,月球与地球关系一直很密切。那么,月球从哪里来?与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有何瓜葛?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国载人飞船降落月球,会得到初步答案。现在,我们不妨对此作以下假设和猜想。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元旦,已经席卷全球的传染病新冠肺炎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出现了小规模的爆发,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集体活动被取消;公共交通被暂停;人们禁足在家;学校停课……那么我们该如何与导演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新冠病毒进行有效对抗呢?什么是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毒、乙肝病毒、埃博拉病毒……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病毒。它们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致病的呢?科学家认为,病毒是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形态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正走进6月,到了晚上9点左右,抬头就能看到从东北飘向西南方向的一条白色亮带,这就是银河系主体部分在天球上的投影。银河西岸的天琴座α星,是颗蓝白色的0等星,是北半球第二亮的恒星,仅次于大角星。它与大角星及天狼星一样,都是因为离地球较近所以看起来特别明亮,织女星距离地球只有25.3光年。在菱型的四颗星中,东北角的天琴座δ是一颗远距双星,两星并无关联,为光学双星,一颗为亮度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我国来说,2020年是航天年,在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两个月之前,新一代载人探月飞船,遨游太空成功降落,预示着下一步将把人送上月球。常言道:"地球一咳嗽,月球就感冒。"自诞生40多亿年来,月球与地球关系一直很密切。那么,月球从哪里来?与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有何瓜葛?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国载人飞船降落月球,会得到初步答案。现在,我们不妨对此作以下假设和猜想。  相似文献   

19.
<正>睁开眼,满眼是牛皮般的棕色。江站起来,发现自己还穿着白灰的“宇航服”。抬起僵硬的脊柱,江用高度近视的眼睛环顾四周,发现这是一个棕色的不规则的立方体。他只感到脑袋有点痛,也想起了他那个破侦察舰一口气干掉A星人5艘侦察舰的辉煌。那是地球和A星争夺银河系资源的关键一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太阳系天体相对地球某点的运动规律,在太阳系天体相对地球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I)中推导出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某点和纬度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方程,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与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太阳系七大行星对地球赤道某点和纬度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方程,并分别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系七大行星相对于地球某点的运动轨迹为与幅值与角度相关的波动式螺线,向x轴方向等速传播,并且在两种坐标轴下的运动规律与太阳、月亮类似.并且:1在双波动坐标轴下分析,水星运动轨迹在yz平面上的投影出现重波;2金星运动轨迹在yz平面上的投影疏密度与其余星球相反;3在波动-螺面坐标轴下分析,天王星和海王星螺线与太阳的最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