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菠萝心腐病是危害菠萝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较严重,严重影响菠萝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海南乐东菠萝园、香蕉园等地的土壤中分离出224株细菌,其中分别属于枯草芽孢杆菌和链霉菌的HL2和HL3菌株对菠萝心腐病菌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具有显著抑制效果。抑菌试验结果表明HL2和HL3对菠萝心腐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1.6%、53.3%,对病菌产孢子囊的抑制率分别为83.3%、61.7%,拮抗菌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抑菌物质能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该枯草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基为:豆粕40 g/L、玉米粉20 g/L、葡萄糖15 g/L、磷酸氢二钾3 g/L、磷酸二氢钾1.5g/L、硫酸镁0.5g/L、硫酸铵0.35g/L、酵母浸粉0.2g/L、硫酸锰0.2g/L、硫酸亚铁0.1g/L、碳酸钙0.1g/L。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7.2,接种量5%,发酵温度35℃,摇床转速250 r/min。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黑曲霉、乳酸菌、酵母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发酵玉米蛋白粉的优化条件。通过各菌种玉米蛋白粉水解驯化试验、菌种混合比例及发酵条件(温度、时间、含水量及初始pH)的正交试验,以玉米蛋白粉多肽得率为指标,确定发酵玉米蛋白粉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测定发酵液中粗蛋白质、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含量以及多肽得率。结果显示,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接种比例为地衣芽孢杆菌4%、乳酸菌4%、酵母菌6%、黑曲霉6%,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84 h、含水量45%、初始pH为6,在此条件下多肽得率为44.03%。在发酵过程中,粗蛋白质含量和多肽得率呈上升趋势,发酵终止时,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5.17%,多肽得率提高了205%,还原糖含量提高了850%,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2.58%和12.37%。本试验结果可为扩大玉米蛋白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中华鳖“腐皮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苏省吴县、吴江等地区养殖的患“腐皮病”的中华鳖的病原进行了分离,从病鳖的肝脏分离得菌株B-1,用菌株B-1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鳖患病,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对B-1株进行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及致病因子检测,证明该菌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9,(19):15-19
研究旨在筛选杏鲍菇菌糠最佳发酵菌种及条件,评价其作为饲料原料的安全性。以杏鲍菇菌糠饲料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饲料卫生标准,检测其重金属、霉菌毒素、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含量等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梯度含水量(低50%、中60%、高70%)与三组不同微生物发酵剂(乳酸菌、乳酸菌-酵母菌、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试验设计,设置对照组不发酵,每隔24 h测定概略养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干物质)、有氧稳定性、霉菌毒素。结果表明,发酵前后的杏鲍菇菌糠饲料各项安全性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当杏鲍菇菌糠饲料水分含量为60%时,采用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剂发酵,营养水平各项指标最优,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质含量平均提升27.12%,粗纤维含量平均降低19.52%,粗脂肪含量平均提升38.92%,干物质含量平均下降3.41%。其有氧稳定性也高于其他组,生物毒素含量降低,AFB1、OTA、DON含量较未发酵前平均降低4.77%、40.42%、4.65%。研究表明杏鲍菇菌糠发酵饲料符合国家饲料安全标准,且经微生物发酵后的杏鲍菇菌糠营养水平提高,霉菌毒素有所降低,以杏鲍菇菌糠饲料水分含量为60%与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剂发酵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草坪蘑菇圈病原菌拮抗生防菌剂的优化参数,本研究以拮抗蘑菇圈病原-肉褐麟小伞菌(Lepiota brunneo-incarnata)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CP01为目的菌,对其分别进行液、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类型及初始pH等条件,对最佳液态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物料、外源养分、发酵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最佳固态发酵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条件下,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菌丝体干重含量最高,而在青秸秆粉浸提液培养基(CSE)中有效菌数最高,且该发酵液对蘑菇圈病原的抑菌效果最佳,培养基最适初始pH为5、最佳发酵条件为30℃、5d;在固态发酵条件下,最适发酵培养物料为经浸提法去营养化的青秸秆粉,外源添加养分为料水比1∶50的青秸秆粉浸提液,最适发酵条件为33℃、9d。以上优化参数为草坪蘑菇圈生防菌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pH值对混菌发酵产CMC酶、蛋白酶的影响,得出发酵基质的最佳pH值为5.0;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混菌比例对混菌发酵产酶的影响,得出混菌发酵产CMC酶的最佳混菌比例为4:2:2,产蛋白酶的最佳混菌比例为2:4:2;研究单菌发酵产CMC酶、蛋白酶的情况,测得单菌发酵产CMC酶的最高酶活力为3424.96U/g,产蛋白酶的最高酶活力为92.16U/g;而混菌发酵产CMC酶的最高酶活力为4892.80U/g,产蛋白酶的最高酶活力为437.76U/g。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温度、pH值、转速这3个因素对混菌发酵产CMC酶、蛋白酶的影响,测得混菌发酵产CMC酶的最佳条件是:pH5.0、温度38℃、转速150r/min;产蛋白酶的最佳条件是:pH6.0、温度38℃、转速140r/min。 相似文献
11.
12.
试验测定了盐场沉积海泥的有机质含量与主要细菌类群变化等,并与几种已应用于仿刺参育保苗的商品化海泥产品比较,旨在寻找能够客观反映海泥质量的评价指标,为仿刺参饲用海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海泥总碳、总氮,灼烧法检测有机质,平板计数法计数6类主要细菌类群(异养菌、弧菌、大肠杆菌、乳酸菌、芽孢菌及酵母)的菌落数量。结果表明,目标区域海泥的总碳、总氮与有机质含量与商品化海泥产品相近;经干燥处理后的海泥,其异养菌总量比商品化海泥显著提高,但大肠杆菌菌落无显著差异,弧菌菌落显著降低,乳酸菌、芽孢菌与酵母等有益菌菌落均显著提高。研究表明,盐场沉积物作为仿刺参饲用海泥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但养殖效果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13.
14.
《草原与草坪》2020,(1)
AT9菌是对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具有生防作用的真菌。通过固体发酵底物、营养物质以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该菌生产应用奠定基础。首先,采用正交设计筛选了AT9固体发酵基质。其次,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分析了不同碳、氮源以及无机盐的最优配比。最后,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了AT9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1)AT9最佳发酵基质为麦麸、玉米粉、玉米秸秆粉按2∶1∶3质量比混配;(2)最佳碳源、氮源与无机盐比例为4%葡萄糖、6%硝酸钾、2%碳酸钙;(3)固料∶水为1∶1.2,20%的接种量,32℃黑暗条件培养8 d为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5.
高寒牧草内生细菌分离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高寒牧草内生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研究,得出了优化的分离培养条件,即牧草不同组织器官用0.19/6SDS浸泡15min、3%NaClO浸泡3min、0.1%升汞浸泡10min、75%酒精1~2min处理后(各步间均用无菌水冲洗3~4次),研磨并稀释至10^-3,涂布于TSA培养基上,置28℃恒温条件下培养5—7d,可从高寒牧草组织中分离获得数量、种类较多的内生细菌。用此方法,已从5种牧草不同组织器官(根、茎、叶、花)中分离获得大小、形态、颜色各异的内生细菌315株。 相似文献
16.
猪粪高效除臭微生物菌株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微生物除臭剂对畜禽粪便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本研究利用平板划线分离法从5份样品中分离出130株菌株,通过氨气和硫化氢选择性培养基定性初筛和硼酸吸收法、锌胺络盐吸收比色法定量复筛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筛选出了可高效抑制氨气、硫化氢释放的菌株5株和3株,其中命名为BX3的菌株对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07%和76.92%;采用L8(27)正交试验优化设计其高效除臭组合,结果表明,“AF2+DZ1+BX3+DZ3+BZ1+EZ3+AX4”组合氨气和硫化氢的释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组合,为最佳组合;与空白对照相比,第5天时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达到82.14%和80.84%。对最佳组合除臭发酵工艺研究,在接种量分别为10%和15%,含水率40%和30%,麸皮添加量为10%时氨气和硫化氢的释放量最小。筛选的微生物在除臭剂制备及治理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对一株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为装液量60 ml/250 ml,转速200 r/min,初始pH值6.9,发酵周期60 h,接种量4%,发酵温度37℃。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酶活提高了311.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