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曾翔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1):71-72
<正>近年来,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8周龄仔猪是本病多发群体,作为一种受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导致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尤以冬春时节最为明显,严重时致死率可达50%,严重扰乱正常的猪养殖秩序。已经感染的发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菌可经由空气、直接性接触、呼吸道与消化道等蔓延至猪体中,通常表现为地方性流行,母猪作为病菌的储存主,可以将病菌直接传播至仔猪体内。基于病猪的发病缓急程度,可将病例细化为急性型、慢性型, 相似文献
4.
5.
6.
7.
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于本病的病原菌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比较多,各国各地区存在的血清型也不尽相同,毒力菌株也不相同,各自研制推广应用的疫苗针对的病原菌血清型也不相同.如在我国使用的两种进口副猪嗜血杆菌疫苗所含的抗原血清型完全不同,猪场在使用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8.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生猪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猪感染后会出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行动不便、呼吸困难、腹泻脱水、体质下降等症状.由于饲养密度增加,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病概率升高,不利于猪场规模化经营,也危害养猪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猪副嗜血杆菌病防治要点进行概述,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在猪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后引起的。猪发病后症状类似于链球菌症状,表现出关节肿胀和浆膜炎等,发病严重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剖析,旨在为养殖场提供一些可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感染引起的猪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肺炎、关节炎、脑膜炎等全身性炎症。HPS 属于非运动、多形态、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条件致病菌。该菌血清型众多,各菌株间毒力差距较大,毒力菌株能感染任何日龄的猪,引起副猪嗜血杆菌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且与多种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严重,导致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介绍了HPS 的病原学特性、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与毒力因子,综述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菌影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是条件性疾病,现已成为危害当前猪群主要的细菌性疾病.下面将本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药物治疗:由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多,使用疫苗可能有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用氟甲砜霉素、头孢菌素、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及增效磺胺等药物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大多数菌株对红霉素、氨基苷类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4.
15.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辽宁省北票个别地区发现一种以哺乳阶段、保育阶段、生长育肥阶段的猪群为发病主体,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关节肿胀、跛行、被毛粗乱、皮肤苍白为主要临床症状,以浆液——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胸膜炎、腹膜炎等)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并且正在流行,特别是当猪群在断奶、转群、混群、运输、寒冷、饲养密度过大等应激条件下,该病的临床表现和危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病原体,近几年来,该病已成为影响养猪生产的一种重要疫病。介绍了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诊断与防治方法,并对如何防控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属于猪常见细菌性疾病,也叫多发性关节炎、浆膜炎,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很大。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体质、减少应激、合理的免疫疫苗,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进而提高养猪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
20.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猪副嗜血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在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