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晒青茶为原料,开展研究了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茶坯含水率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堆温则上升,且中层比下层温度高、升幅也大;儿茶素、茶红素、水溶性糖、氨基酸、茶多酚、原果胶和水浸出物7种内含化学成分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呈减少之势,而茶褐素、水溶性果胶、茶黄素和咖啡碱4种物质则增加;其中,儿茶素、茶红素减少较明显,茶褐素、水溶性果胶则增加较多。从五次翻堆的上、中、下不同层次的茶坯中11种内含物质的增减多少快慢比较研究又说明:上层转化最快、程度最深,下层转化速度较慢,中层介于二者之间,为创新工艺、稳定品质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四川藏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真菌的种类、数量及其对藏茶品质形成的影响,本研究对四川藏茶渥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提取藏茶样品制备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筛选出适宜的培养浓度10~(-4),10~(-5),10~(-6)进行分离,通过菌落计数进行真菌数量的计算,通过菌落观察、显微镜检进行真菌种类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四川藏茶渥堆过程中真菌的总数为1. 81×10~8CFU,有2个明显的优势菌种,其中一个为曲霉属的黑曲霉,另一个菌种在其他相关研究中未见报道,需要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才能确定;此外,其他黑茶渥堆发酵中存在的酵母菌在本实验中不是优势菌种。这些微生物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藏茶渥堆过程中品质的构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四川藏茶渥堆发酵中优势细菌的种类、数量及其对藏茶品质形成的影响,本研究对渥堆发酵中的藏茶进行取样,通过梯度稀释筛选出最适培养浓度10-7;通过菌落计数确定四川藏茶渥堆发酵中细菌的总数为6. 13×10~9CFU;通过细菌的形态鉴定与分子鉴定确定优势细菌的种类为芽孢杆菌和解淀粉乳酸杆菌。本研究可为提高四川康砖茶品质、提高渥堆功效和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黑毛茶接种冠突散囊菌,压制为质量为5 g左右的圆柱形的茯砖茶,再发酵制作微型茯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通过研究茶叶含水量、蒸制时间、渥堆温度及渥堆时间,筛选出合适的工艺条件,并确定制作微型茯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微型茯茶品质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含水率>渥堆温度>蒸制时间>渥堆时间,最优水平为含水率26%,蒸制时间10 min,渥堆温度70℃,渥堆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其发酵的茶叶汤色红艳透明、香气浓郁、滋味甜香醇和。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有机肥发酵的最佳通风方式,采取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不通通风方式对堆肥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通风方式堆肥发酵过程温度伴随氧气浓度的降低而升高,温度高于50℃或55℃天数以翻堆3次处理最多,氧气浓度以翻堆3次与间歇式通风相结合处理表现明显.不同通风方式发酵过程中总N含量呈上升趋势,总C、C/N比、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3个处理总养分含量、pH值差异较小,以翻堆3次与间歇式通风相结合处理成品率最高.总体上,以翻堆3次与间歇式通风相结合最有利于有机肥发酵.  相似文献   

6.
蒙古民族爱好饮用湖北羊楼洞茶区生产的青砖茶。青砖茶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基本遵循由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传播的过程,这一传播过程与清朝在外蒙古势力的加强及统治力量的强化相合拍。随着青砖茶贸易的发展,旅蒙商人获得了大量利润。青砖茶在蒙古地区的销售促进了内地边疆一体化,密切了蒙古民族与内地人民之间的感情,对增强国家军事实力、巩固国防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翻堆频率对中药渣堆肥过程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翻堆频率对中药渣堆肥过程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中试规模的条垛式堆肥系统,研究了中药渣堆肥过程中温度、全碳、全氮、全磷、全钾、C/N、pH、GI及表观特征变化和堆肥产品的质量特征。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翻堆(A1)、每5天翻一次(A2)、每10天翻一次(A3)、每15天翻一次(A4)、每20天翻一次(A5)、每25天翻一次(A6)。结果表明:高温(≥50℃)持续时间以A3最长,达44天;与A1相比,A4、A5和A6的全碳含量分别减少了0.35%、1.73%和1.61%;A2、A3、A4和A6的全氮含量分别减少了5.32%、8.40%、5.25%和1.44%;A2、A3、A4、A5和A6的全磷含量且分别增加了4.82%、9.64%、6.83%、8.03%和2.01%;A2、A3、A4、A5和A6的全钾含量分别增加了6.18%、5.38%、2.96%、8.33%和4.03%;GI分别提高了35.15%、33.23%、31.30%、28.89%和17.01%,而C/N和pH差异不大。成熟中药渣中的C含量为36.0%,N含量比猪粪、鸡粪、羊粪、鸭粪及鹅粪分别高25.97%、17.12%、28.81%、41.20%和41.91%。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后认为,在中试规模的条垛式堆肥系统中进行中药渣堆肥时,以每10天翻堆一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品质的影响,以‘紫娟’鲜叶为原料,分别利用烘青绿茶、晒青绿茶、红茶、白茶及黑茶的加工工艺制作成5种‘紫娟’茶,检测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下,同一品种‘紫娟’鲜叶制得的茶样所含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紫娟’烘青绿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晒青绿茶次之;儿茶素的含量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而降低。此外,在黑茶中没食子酸含量最高,在白茶中茶氨酸含量最高,而咖啡碱在红茶中的含量最高。由此可见,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影响较大,其中‘紫娟’烘青绿茶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在炒青绿茶加工中,一直存在着个别企业添加蔗糖的问题。本研究以不同掺糖比例(分别为0%、10%、20%、30%和40%)的炒青绿茶为研究对象.使用分析不同掺糖比例茶样在自然贮藏环境下,增重率、霉菌和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揭示掺糖对茶叶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掺糖比例茶样(掺糖比例40%),其光泽度与对照组(未掺糖茶样)相比提高23.35%,茶汤黄绿度(B/|A|)提高了35.75%0掺糖茶样置于常温环境下90d后,其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增加9.86%、40.98%、49.89%和48.95%;放置100d后,掺糖比例40%的茶样菌落总数较对照增加142.11%,霉菌数同比增加100%。研究结果显示,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掺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外形和色泽品质,缓解苦涩味.但会造成贮藏过程中茶叶增重率快速上升,霉菌和菌落总数迅速增长,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不同物料水分对有机肥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纪利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5):141-145
开展不同初始水分物料在有机肥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寻求有机肥发酵最佳物料水分。对3种不同初始水分物料进行有氧发酵,于3次翻堆和成品时取样检测微生物数量。不同处理发酵过程中真菌、霉菌、大肠杆菌和蛔虫卵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细菌数量在第2次翻堆前呈下降趋势,其后呈增加趋势;T3处理前3次分离到的真菌、霉菌数量明显大于T1和T2处理,而前2次翻堆分离到的细菌数量低于T1和T2处理。T2处理细菌数量在整个发酵期间维持相对较高水平;3个处理间蛔虫卵数量差别很小。发酵结束时,T2处理真菌、细菌含量最高,3个处理分离到的霉菌数量、大肠杆菌、蛔虫卵数量都很少,符合有机肥标准(NY 525-2012)。有机肥生产过程中,采用初始物料水分55%,在第1次翻堆时补足水分到65%,最有利于有机肥的发酵。  相似文献   

11.
为寻求蔬菜花卉秸秆简单、有效的利用方法,减少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堆肥试验研究了蔬菜花卉秸秆接种微生物菌剂农冠和微元后,在翻堆和不翻堆2种处理方式下,高温堆肥过程中温度、全氮(T-N)、水溶性NH4 -N和水溶性NO3--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翻堆的3个处理由于缺氧,发酵速率低,短期内不易腐熟。翻堆处理中,纯物料对照样品升温过程缓慢,高温分解阶段持续时间短, T-N损失大,堆肥品质差;添加微生物菌剂农冠后,与纯物料对照相比,提前3天进入高温分解阶段,高温分解持续时间延长4天,T-N含量损失比对照低10.9%,水溶性NH4 -N比对照降低24.7%,水溶性NO3--N则比对照增加14.0%;添加微生物菌剂微元后,与纯物料对照相比,提前5天进入高温分解阶段,高温分解持续时间延长6天,T-N含量损失比对照低24.1%,水溶性NH4 -N比对照降低29.3%,水溶性NO3--N则比对照增加24.2%。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促进水溶性NH4 -N向水溶性NO3--N转化,降低堆肥容重,其中添加微元综合效果更理想。在翻堆条件下接种微生物菌剂微元可加快蔬菜花卉秸秆堆肥化进程,提高堆肥产品品质,且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全流域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凤凰单丛茶品质的海拔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构成不同海拔区间凤凰单丛茶品质差异的生化本质,以潮安县凤凰镇分别位于海拔300~1100 m区间的5个八仙单丛成龄茶园为研究对象,按相同工艺采制成茶样,比较分析不同海拔区间成茶样的生化成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高山茶(海拔800~1100 m)与中山茶(海拔500~700 m)的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小,高(中)山茶的茶多酚、茶色素、咖啡碱、可可碱、没食子酸、茶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谷氨酸、木糖,矿质元素硼、锌、铁、锰、钙、镁、铜、硫以及香气组分脱氢芳樟醇、反-橙花叔醇、 顺-茉莉酮、α-蒎烯、β-紫罗酮、苯甲醛、藏红花醛等的含量显著高于低山茶(海拔300~400 m);茶多酚、茶黄素、咖啡碱、可可碱、茶碱、没食子酸及醇类、烯烃类、醛类、烷烃类、酯类等香气物质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中、高山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含量适中均衡,矿质元素钙、镁、锰、氟、硒等含量较高,说明土壤性状是影响凤凰单丛茶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砖茶品质,有效降低氟含量,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25个不同茶树品种1芽5叶原料的氟含量,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81.92~345.06 mg/kg,‘中茶302’是含氟量最低的茶树品种。以1芽5叶‘中茶302’为原料,在参照传统砖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优化出3条砖茶生产工艺,生产低氟砖茶。比较砖茶氟含量、理化指标、内含成分检测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最优生产工艺为工艺3,即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复炒→复揉→晒→渥堆→蒸→渥堆→炒干→蒸、压砖→砖茶,该工艺所制砖茶氟含量、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T 9833.4—2013);感官品质优于传统砖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比传统砖茶增加了9.41%、36.39%、26.94%、27.23%、15.29%。通过选用低氟砖茶品种,控制原料嫩度,优化砖茶加工工艺,能实现砖茶的低氟优质。  相似文献   

14.
以泾渭茯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茯砖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结果表明:茯砖茶经过加工后,主要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茶多酚含量下降了17.33%,儿茶素总量下降了35.08%,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分别为0.14%、3.89%、5.57%,其中茶褐素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呈上升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减少了22.46%;咖啡碱、水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各主要成分在发花过程前后呈现动态变化,说明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湿热作用及大量冠突散囊菌等微生物的参与导致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茯砖茶新的色香味品质。  相似文献   

15.
康砖渥堆与霉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砖是四川大宗南路边茶,也是西藏人民大量饮料,所以弄清霉菌与康砖品质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着重探索康砖的渥堆与霉菌作用的关系及其对边茶品质的影响。一、样茶和试验方法试品:南路边茶的主产是雅安茶厂。康砖是毛庄茶再加工的成品茶,重庆茶厂亦有少量毛庄茶加工为康砖。分析化学成分的“在制品”用105℃烘干固定,测定酶活化性和霉菌数量、种类的样茶用冰瓶取样,在冰箱中保存。  相似文献   

16.
发酵普洱茶中微生物区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经过渥堆发酵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综述了发酵普洱茶中微生物的种类,并研究其与特有茶品质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云南临沧晒青毛茶香气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对所测得的香气成分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晒青毛茶的香成分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电子鼻及GC-MS技术分析临沧不同地区的16个晒青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结果表明临沧地区16个茶样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醇类、杂环类、酯类、醛类4大类物质,其中醇类化合物和杂环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电子鼻分析显示茶样LC-11与茶样LC-15较其它茶样差异最明显;GC-MS分析结果表明LC-11、LC-15及LC-10与其它茶样差异最明显;LC-11检测出的香气成分最多53种(占86.86%),杂环类含量较其它茶样最多,LC-15检测出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最少(占59.05%),醇类含量最少;通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LC-10及LC-15与其它茶样区别明显。[结论]本试验明确了临沧不同地区的16个茶样可以通过电子鼻结合 GC-MS 方法可以有效分析其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不同时间段抹茶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运用UPLC-MS法对抹茶中提取成分茶氨酸(L-The)、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进行含量同时测定。结果表明,EGCG,EGC和L-The含量较高,随着茶叶生长时间延长,茶氨酸下降得比较快,是茶口感降低的重要原因。该方法同时较好地测定茶氨酸和儿茶素类成分,方法便捷和准确。  相似文献   

19.
不同仓储地区普洱茶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试验选取4种普洱茶(景迈山、冰岛、千家寨、混合型乔木春茶)分别自然仓储于昆明和石家庄两地,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并分析其主要内含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仓储环境及原料均可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变化。存放于昆明的景迈山茶样中游离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存放于石家庄的茶样(P0.01),而茶多酚和黄酮类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昆明茶样呈现出甜香馥郁、浓厚回甘的品质特征;存放于昆明的冰岛茶样中茶多酚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的茶样茶汤具有汤色橙黄明亮、甜醇回甘的特征;存放于昆明的千家寨茶样中茶多酚和总糖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黄酮类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茶样具有更为甜醇的品质特征;存放于昆明的混合型茶样中茶多酚、总糖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茶样呈现出陈香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及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系统地研究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堆料基本理化性质、速效养分、重金属形态的变化以及添加发酵菌剂对堆肥的影响,采用人工翻堆的方式对西安市第3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了高温堆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5天的堆制,添加发酵菌(堆A)和不添加发酵菌(堆B)的2个堆体有机质降解率分别为30.38%、30.32%,总氮分别损失了24.58%、23.69%,速效氮、磷、钾均有所增加。种子发芽指数GI分别达59.3%、55.6%,添加发酵菌与否对堆肥效果影响不显著。顺序提取法分析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堆料中Cu主要以稳定的X-NaOH态和X-HNO3态存在,Zn、Pb主要以X-EDTA态存在,而Ni的X-(KNO3+H2O)态含量较高。经过堆肥处理后,堆料中Cu、Zn、Pb、Ni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Ni的生物有效态下降最多,超过50%。本试验结果对今后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