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小勇 《种子》2008,27(1):77-79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香椿种子中甾醇及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香椿种子主要合有3种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含量分别为0.90mg/g、0.19mg/g、4.58mg/g。香椿种子中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分别达5.56%、2.61%、10.70%、52.89%、22.16%,不饱和脂肪酸约占86%。  相似文献   

2.
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β-谷甾醇、γ-谷维素及其混合物的结晶行为,从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看出快速冷却结晶可以促进β-谷甾醇、γ-谷维素及其混合物形成晶体。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的添加量对油脂中的结晶体有明显的影响,且随着混合甾醇的添加量增加,晶体形成的尺寸也呈现增大的趋势,当混合甾醇的添加量为1%~3%时,晶体的形状呈现出细长的管状结晶,当添加量增大到3%以上时,晶体的结构呈现出互相交错的四瓣形聚集态,形似绣球菊,最终形成结构稳定的油脂凝胶。  相似文献   

3.
建立超声辅助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薏米中豆甾醇和β-谷甾醇含量的方法。以目标物质的分离度、出峰时间及峰型作为评价依据,筛选出测定两种植物甾醇的最佳色谱条件。试验采用C18反相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波长208 nm,流动相为100%甲醇,流速为1.2 mL/min,柱温为30 ℃进行等度洗脱,两种甾醇在11 min内良好分离。标准曲线在10~5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270、0.262 μg/mL。超声法提取薏米中豆甾醇和β-谷甾醇,最优色谱条件下薏米豆甾醇提取量为1.49 mg/100 g,β-谷甾醇提取量为18.53 mg/100 g。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提取分析方法简单易行、快速准确,适于薏米中2种植物甾醇的提取分离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菜籽油β-胡萝卜素变化对油脂储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四川省62份菜籽油中β—胡萝卜素含量及其储藏期的变化以及对油脂储藏品质的影响。二级菜籽油β—胡萝卜素含量为30~60ppm。室温储存一年β—胡萝卜素分解率为14%,储存二年其分解率为20%左右,随β—胡萝卜素分解;油脂品质降低。此外,对于榨油机型、储油装具、储存温度等因素对储油品质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的半枫荷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半枫荷根不同部位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半枫荷根的合理应用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从半枫荷根不同部位的色谱图中共鉴定了59种化合物,其中有机酸类16种、甾醇类化合物3种、天然多酚类物质5种、维生素4种、酰胺类化合物5种。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等统计分析方法,找到了半枫荷根不同部位差异化学成分,发现共有差异成分主要有6种,包括瓜氨酸、胆酸、白藜芦醇、7-羰基豆甾醇、鞘氨醇和单半乳糖二酰甘油酯。其中瓜氨酸、胆酸、白藜芦醇和7-羰基豆甾醇等化学成分在根皮中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在半枫荷根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且各具优势,这为今后半枫荷的定向选育和质量评价(即以抗炎镇痛活性物质为依据)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半枫荷为中国特有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药用历史悠久,根、枝、叶、树皮和花蜜均可入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等功效。本研究对半枫荷根不同部位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半枫荷根的合理应用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从半枫荷根不同部位的色谱图中共鉴定了59种化合物,其中有机酸类16种、甾醇类化合物3种、天然多酚类物质5种、维生素4种、酰胺类化合物5种。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等统计分析方法,找到了半枫荷根不同部位差异化学成分,发现共有差异成分主要有6种,包括瓜氨酸、胆酸、白藜芦醇、7-羰基豆甾醇、鞘氨醇和单半乳糖二酰甘油酯。其中瓜氨酸、胆酸、白藜芦醇和7-羰基豆甾醇等化学成分在根皮中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在半枫荷根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且各具优势,这为今后半枫荷的定向选育和质量评价(即以抗炎镇痛活性物质为依据)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氯甲烷直接萃取法提取采收时、0℃冷藏49 d、0℃冷藏87 d和出库后20℃回温7 d果实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研究"黑宝石"李采后不同阶段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宝石"李采收后在0℃冷藏和20℃回温过程中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对果实香气贡献较大的乙酸酯和内酯类物质的缺失,是导致冷藏后果实风味变淡的主要原因;出库后20℃回温7 d时检测到D-柠檬烯和桉油醇两种萜类化合物,同时检测到22,23-二氢豆甾醇和(3β)-麦角甾-5-烯-3-醇,它们可能对果实香味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潲水油一直关系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如何有效的检测潲水油将关系到消费者食用油脂的安全性。基于该问题,根据潲水油主要来源于餐桌往往会有动物脂肪混入,在油脂净化过程中会残留少量的胆固醇,从而可以有效的鉴别植物油脂中是否非法添加了潲水油。对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模拟潲水油中的胆固醇,由于植物油中含有的甾醇干扰,紫外分光光度的方法无法准确测定。高效液相色谱将甾醇和胆固醇测底分离,可以准确的测定植物油脂中的胆固醇含量,具体条件为:C18色谱柱,100%甲醇洗脱,在205nm紫外检测。样品处理:油脂中30mL无水乙醇、10mL氢氧化钾于70℃水浴皂化1h,然后用石油醚提取,浓缩,检测。在该条件下回收率达到75%以上,当植物油中胆固醇含量大于0.35g/L可以进行准确定量。采用该法进行盲测可以准确判断出模拟潲水油,对市场上的植物油样采集进行测定,发现有两种油中含有微量的胆固醇。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亚麻种籽油脂开发利用价值,采取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其种籽含油量、脂肪酸成分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种籽含油量较高,最高可达39.92%,超过36.57%的有5个品种。亚麻籽油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组成,其含量均值达99.0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29%~92.25%,均值达89.36%,明显高于棉花籽油、橄榄油和大豆油;其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丰富,变幅为42.79%~57.06%,均值为49.51%,表现远高于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红花籽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则表现仅明显优于红花籽油和棉籽油。相关分析表明,亚麻籽油分与油酸、α-亚麻酸呈负相关,与亚油酸、γ-亚麻酸呈正相关;α-亚麻酸与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显著负相关;γ-亚麻酸与油酸、亚油酸存在正相关,其中与亚油酸达显著水平;亚油酸与油酸存在负相关。分析可见,亚麻种籽具有适宜含油量和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其亚麻酸含量优势明显,表明优异亚麻种质对于品质育种具有重要价值,对特种食用植物油和相应高脂肪酸保健食品极具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瑞香狼毒中3种杀螨活性成分的致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率值分析方法处理生物测定数据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机率分析存在时间效应与浓度效应相互排斥的缺陷,因此将逐步被TDM模型分析法取代。本研究通过TDM模型和3种S型生长模拟模型,对瑞香狼毒中角鲨烯、β-谷甾醇和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质的杀螨率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为:东莨菪内酯>β-谷甾醇>角鲨烯。不同活性物质达到快速死亡期的时间分别为:β-谷甾醇第12 h,角鲨烯第6 h,东莨菪内酯第2 h;由TDM模型估计的理论死亡高峰期与试验观察相吻合;由TDM模型估计的不同活性物质LC50值分别为:角鲨烯13.101 mg/mL,β-谷甾醇9.288 mg/mL,东莨菪内酯1.318 mg/mL,分别为机率值法计算所得LC50值的1.321、1.110、1.040倍。本研究中,东莨菪内酯(1.5 mg/mL)致死中时LT50值最小,为2.237 h,角鲨烯(16 mg/mL)LT50值最大,为7.395 h。各活性物质在最高试验设计浓度下,采用Gompertz和Logistic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朱砂叶螨死亡时间的分布。其中,Logistic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对Logistic模型参数分析可知,试验中3种物质对朱砂叶螨均具有较好地防治效果;3种杀螨物质中,东莨菪内酯起效时间最快,作用周期较短;β-谷甾醇起效时间最慢,作用周期最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橄榄油与菜籽油的调和比例对花椒油挥发性物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和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联用技术对7个花椒油样品(纯橄榄花椒油GL、纯菜籽花椒油AJ、花椒油1-9(菜籽∶橄榄=1∶9)、花椒油3-7(菜籽∶橄榄=3∶7)、花椒油5-5(菜籽∶橄榄=5∶5)、花椒油6-4(菜籽∶橄榄=6∶4)、花椒油8-2(菜籽∶橄榄=8∶2))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椒油都有各自的特征峰区域,GL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是糠醛、乙酸异丁酯、乙酸乙酯、3-甲基丁醛、正已醇,AJ的特征风味物质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柠檬烯、正戊醇、丙酸、E,E-2,4-庚二烯醛、乙酸-3-甲基丁酯、羟基丙酮、2-庚酮等;根据指纹图谱及主成分分析发现,与GL风味最为接近的是花椒油1-9,与AJ风味最为接近的是花椒油8-2;GL中角鲨烯含量为2 912.11 mg/kg,花椒油3-7、5-5、6-4、8-2中角鲨烯含量均极显著低于GL(P<0.01);GL中甾醇含量为1 427.56 mg/kg,花椒油5-5、6-4、8-2中甾醇含量均显著高于GL(P<0.05);6个橄榄花椒油样品中的α-生育酚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可见,花椒油中的挥发性物质、营养成分与菜籽油-橄榄油的调和比例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菜籽-橄榄花椒调和油的调和比例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烤烟品种质体色素含量在不同香型烟叶产区的差异,采用GC/MS法分别检测了种植在典型浓香型、中间香型、清香型烟叶产区K326、云烟87和湘烟3号第9-12叶位烟叶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结果表明:检测到的绝大多数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云烟87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显著高于K326和湘烟3号;检测到的全部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在不同香型烟叶产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无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含量和质体色素降解产物中的巨豆三烯酮A、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C、巨豆三烯酮D、β-紫罗兰酮、脱氢二氢-β-紫罗兰酮6种致香成分含量在两个浓香型烟叶产区无显著差异,但一致地显著高于中间香型和清香型烟叶产区,且按浓香型、中间香型、清香型烟叶产区的顺序依次递减。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香型烟叶产区间差异的存在,揭示了不同生态产区烟叶香型特色形成的物质基础,对彰显不同烟叶香型烟草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阿屯醇合酶(CAS)是柴胡中植物甾醇类物质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与柴胡皂苷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β-香树酯醇合酶(β-AS)竞争共同的前体物质,影响柴胡皂苷的积累.为探究柴胡中环阿屯醇合酶的作用,本研究以北柴胡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北柴胡环阿屯醇合酶基因BcCAS的全长序列,对BcCAS全长cDNA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14.
以自然风干为对照组,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高压电场干燥(HVEF)和热风干燥对马铃薯蛋白质分子量的影响以及两种干燥方法对马铃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两种干燥方法对马铃薯蛋白质分子量基本不产生影响。圆二色光谱检测结果表明:经高压电场干燥后,马铃薯蛋白质的α-螺旋所占比例下降1.30%,β-折叠所占比例上升1.60%,β-转角所占比例上升0.30%,无规卷曲所占比例上升1.20%;经热风干燥后,马铃薯蛋白质的α-螺旋所占比例上升了12.50%,β-折叠所占比例下降了10.70%,β-转角所占比例上升了4.30%,无规卷曲所占比例下降4.40%。通过比较:HVEF对马铃薯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的作用趋势与热风干燥正好相反;如,热风干燥使α-螺旋的比例显著上升,而HVEF则使α-螺旋的比例下降,并且HVEF对马铃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比热风干燥对马铃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亚麻籽油理化性质测定并与油菜籽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相同的提取方式,二者含油量、粗蛋白质量分数、氨基酸含量、籽油特征指标、金属含量、胆固醇及脂质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浙油杂108’种子含油量为45.66%,‘HLJ71’种子含油量为39.06%,‘浙油杂108’种子粗蛋白质量分数为19.00(g/100 g),‘HLJ71’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3.90 (g/100 g)。从氨基酸含量角度看,‘HLJ71’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为20 299.45μg/g FW,‘浙油杂108’中含量最高的也是谷氨酸,为18 506.13μg/g FW。‘HLJ71’中氨基酸总量为112 533.80μg/g FW,‘浙油杂108’中氨基酸总量为109 119.41μg/g FW。亚麻‘HLJ71’中的铁、锌、镁元素均高于油菜‘浙油杂108’。亚麻‘HLJ71’中的游离胆固醇、总胆固醇、β-谷甾醇含量均低于油菜‘浙油杂108’。亚麻‘HLJ71’中的豆甾醇含量显著高于油菜‘浙油杂108’,而麦角甾醇含量不存在差异。亚麻籽通过一定处理后可以作为补充氨基酸的功能食品加以开发,可大大提高其经济附加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热处理对“陇藜1号”藜麦分离蛋白(Quinoa Protein Isolate, QPI)热稳定性和二级结构的影响,对不同温度和时间热处理下QPI的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进行表征,并进一步研究其热稳定性和二级结构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QPI均具有比未处理更高的热稳性,121℃、30 min处理的QPI热稳定性最高;同一温度下,QPI二级结构中的β-折叠和α-螺旋的相对含量随热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在100℃、20 min和100℃、30 min时有最小值,分别为24.22%和25.11%;β-转角和无规卷曲的相对含量逐步增加,在100℃、30 min和70℃、30 min时有最大值,分别为40.59%和13.07%,而在酰胺III带中含量逐渐减小的结构为无规卷曲和β-转角,α-螺旋和β-折叠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大。研究结果可为QPI的加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能够快速的鉴别不同品种的豆,为豆类蛋白、豆类蛋白酶的提取等问题的研究提供研究依据,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和曲线拟合测试研究6种豆(黄豆、黑豆、蚕豆、红豆、绿豆和红小豆)54个样品的光谱。结果显示,6种豆的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800~10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有明显的差异。选取1800~1000 cm-1范围的光谱图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利用Origin 8.5软件对1700~1600 cm-1范围的原始光谱进行曲线拟合处理,6种豆在酰胺Ⅰ带的吸收峰都由9个子峰叠加而成;其中6种豆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β-转角含量、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和β-折叠含量不同。结果表明6种豆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不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曲线拟合可以快速简捷地区分不同品种豆类,并能提供豆类所含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不同香型烟叶产区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烤烟品种质体色素含量在不同香型烟叶产区的差异,采用GC/MS法分别检测种植在典型浓香型、中间香型、清香型烟叶产区‘K326’、‘云烟87’和‘湘烟3号’第9~12叶位烟叶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结果表明:检测到的绝大多数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云烟87’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显著高于‘K326’和‘湘烟3号’;检测到的全部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在不同香型烟叶产区间存在显著差异,质体色素降解产物中的巨豆三烯酮A、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D含量在2个浓香型烟叶产区无显著差异,但一致地显著高于中间香型和清香型烟叶产区,且按浓香型、中间香型、清香型烟叶产区的顺序依次递减。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香型烟叶产区间差异的存在,揭示了不同生态产区烟叶香型特色形成的物质基础,对彰显不同烟叶香型烟草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1.商品名益丰素、天丰素、高丰素、芸薹素、油菜素甾醇、表油菜素内酯、云大-120、金云大-120、爱增美、油菜素内酯、丙酰芸薹素内酯、农梨利、芸苔素481。2.主要剂型单剂:0.0016%、0.003%、0.004%、0.0075%、0.01%、0.04%、0.1%水剂,0.01%、0.15%乳油,0.0002%、0.1%、0.2%可溶粉剂,90%、95%原药。混剂:30%芸薹·乙烯利水剂,0.4%芸薹·赤霉酸水剂,22.5%甲哌·芸薹水剂,0.751%烯效·芸薹素水剂等。3.毒性低毒。4.作用机理为甾醇类植物激素,可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通过协调植物体内对其他内源激素水平,刺激多种酶系活力,促进作物生长,增加对外界不利影响和抵抗能力及在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张静  刘浩  闫辉  王超 《作物杂志》2016,32(5):135-43
为完善云南省保山地区烟草红花大金元品种的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烟叶结构优化方法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感官评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烟叶结构后各处理的烤烟产量、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处理C(封顶时下打2叶、上打2叶留18片叶)上等烟比例增加最多,达4.17%,与对照产值差价最小,为528元/hm 2。处理D能显著提升B2F等级的化学成分得分和外观质量;处理C感官质量评吸得分最高,达78.899,且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各优化烟叶结构处理的致香成分均较对照有所提高,处理C香气物质总量最高,达637.39μg/g,较对照增加了60.09%;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为526.25μg/g,占致香物质总量比例最高,达82.56%;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和巨豆三烯酮等8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苯丙氨酸裂解产物含量也最高。综合分析,封顶时下打2叶、上打2叶留18片叶,可明显提高红大上部烟叶的品质和致香成分,提升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