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好产业扶贫,对我国全面脱贫意义重大。文章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有关产业扶贫问题与争议的研究、产业扶贫模式的研究和产业扶贫对策建议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精准扶贫研究、从产业分类角度研究产业扶贫和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将是产业扶贫研究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农村产业扶贫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方面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实现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产业扶贫衔接产业振兴是关键点,也是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重要举措。分析了产业扶贫衔接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从顶层政策设计、产业规划拓展、产业分层分类、小农户与大产业和市场、基层组织保障5个方面提出了产业扶贫衔接产业振兴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9,(4):260-263
产业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方式,研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及长效机制具有现实价值。本文跳出从产业扶贫组织形态研究产业扶贫模式的惯性思维,从产业分类角度切入,探讨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及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精准扶贫模式;同时从扶贫产业选择科学论证、扶贫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选择培育、贫困农户脱贫内生动力激发、产业扶贫效果评价考核等方面,研究了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产业扶贫是扶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支撑。面临农民小农意识、等靠要思想,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因人择事,不能搞一哄而上。文章就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实现产业扶贫到户是新时期扶贫攻坚的工作重点。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从4个方面分析了有效实现产业扶贫到户的对策: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带头作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协调与服务功能、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积极性,推进产业扶贫到户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产业是就业之基、增收之本,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最稳固、最持久、最根本的有效途径。产业扶贫是专项扶贫的核心内容、行业扶贫的主要形式、社会扶贫的有效载体、精准扶贫脱贫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一批",第一个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强调"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省委书记陈豪在全省产业扶贫会议上强调"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举措"。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扶贫成效就难以保证,扶贫成果也难以巩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楚雄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党委、州政府关于推进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担当,促进产业扶贫举措精准到村到户到人,提升贫困地区和群众依托产业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攸县县委、县政府突出产业扶贫地位,积极为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牵线搭桥,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落实就业、股份合作、同业带动、委托帮扶等方式增收脱贫。攸县产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共培育出县级产业扶贫基地5家、镇级产业扶贫基地17家、村级产业扶贫基地269家,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产业帮扶"的工作目标。1.聚力提升产业扶贫效益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产业发展要求,坚持走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着力解  相似文献   

8.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扶贫项目建设是推动扶贫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永年区针对1947户、7572名贫困人口数量多、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在扶贫产业培育、支持、发展上,通过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强化经营主体带动、完善利益联结方式、加强科技培训服务等措施,努力提高扶贫产业的覆盖率和带动率.  相似文献   

9.
正产业扶贫包含内容非常丰富。作为农资行业的企业,也都参与了各地的扶贫攻坚工作,通过农林产业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等,也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大多数地区已经脱贫,但是个别的居民因病、因残、子女上学等原因,可能还会让他们处于贫困的边缘。所以未来针对性的扶贫,根据不同原因,实施有效的扶贫策略是关键。有一次和某领导汇报扶贫工作进展,领导非常关心,询问有没有安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以来,台前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实的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出了"全党抓扶贫,重点抓产业,关键抓精准,核心抓就业"的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转变工作方式、创新脱贫途径,打造与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农业产业扶贫相结合,集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于一体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成功走出了一条"造血式"产业扶贫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扶贫方式之一,它的核心是把贫困户植入产业链条之中,围绕某种资源、产品,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营模式。在深入调研S省T区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及产业脱贫成效等相关情况的基础上,该文系统分析了T区产业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今后该区制定产业扶贫政策以及落实扶贫措施提供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12.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竹山县通过系统化推进茶叶产业,规模化发展食用菌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稳步推进光伏扶贫产业,适度发展其他传统产业,稳步发展传统养殖业,高度重视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发展扶贫车间作坊等系列政策举措,变“贫困户”为“市场个体户”,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大老粗”为“技术能人”,从而实现了全县产业扶贫全覆盖。  相似文献   

13.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最佳路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对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扶贫对象生产能力提升。本文从深入基层找出扶贫对象产业发展问题、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产业发展、基于资源条件培育并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指导四个方面总结了甘肃省古浪县产业扶贫实践方面一些成功做法和实践经验,期望对同类型的深度贫困县的产业扶贫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产业扶贫     
<正>卢氏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聚焦产业扶贫,经过持续探索,形成了以"菌、药、果"为重点的绿色农业,以农副产品、中药材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特色工业,以生态旅游和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等三大扶贫主导产业。201 8年全县共脱贫8461户,通过产业扶贫户均增收4000余元。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现有25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我们研究该片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的发展对策,并建议:①加强六大中心城市扶贫龙头企业扶植,力争县县有国家扶贫龙头企业;②重点扶植地理标志特产相关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相关的、中药材种植和药品生产的、旅游(尤其是民族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的等类型扶贫龙头,发展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旅游业等产业扶贫;③采用“地理标志+特产之乡+驰名商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培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6.
<正>祁阳县坚持5个结合,为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定制产业扶贫规划,做到产业扶贫接地气。技术专家与扶贫队伍结合祁阳县组织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等部门专家,对种养技术短缺的扶贫队员,进行集中培训。同时,建立了扶贫技术微信交流群,贫困户请教的问题,大家通过群内会诊,迅速拿出技术意见。村组自定与专业审定结合采取自下而上、自上到下两轮审定方式,保证产业扶贫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先由各村组结合实际自行上报产业项目,通过镇里初审,再由县直相关部门会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舒城县百神庙镇产业扶贫的主要做法,提出了加强产业扶贫的措施,具体包括做好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创新完善联贫带贫机制、提高整合资金的利用效率、努力增强产业融合发展能力、积极防范产业扶贫风险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多年扶贫的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走出贫困、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如何更好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当下重大调研课题。  相似文献   

19.
产业扶贫是国家对贫困地区实施的最主要的扶贫方式之一,其目的是最终引导贫困地区形成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资源产业扶贫更是结合不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当地资源的比较优势,确切有效地建立地区特色产业链以此而脱贫致富。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载体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参与者,这三部分组成了资源产业扶贫的基本要素。资源产业财政扶贫资金模式、集中连片资源产业扶贫开发模式、资源型企业对口帮扶模式和资源性项目开发扶贫模式构成了资源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同时,本文也通过国外相关经验分析来进一步提出资源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让农民摆脱贫困,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关键在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这是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最佳选择。吉林省农业资源丰富,多数贫困地区贫困户收入来源于第一产业,因此,产业扶贫的立足点就在第一产业,如何使农业增产增效,如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如何让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的增值增效落在贫困户上,这是吉林省一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