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酶法制备的汉麻籽多肽粉进行急性毒性研究,以期为汉麻籽多肽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经口急性毒性试验》(GB 15193.3—2014),采用限量法对每只小鼠按20 m L/kg·bw体积于12 h内经口灌胃2次上述汉麻籽多肽粉的混悬液,2次总剂量达20 000 mg/kg·bw。对受试小鼠进行连续14 d观察,期间未见任何中毒症状和表现,亦无死亡发生;对小鼠进行大体病理学观察,未见脏器异常改变。结果表明,汉麻籽多肽粉对小鼠经口LD_(50)均大于20 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2.
汉麻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以及矿物质,其系列产品的研发已成为汉麻产业研发的重点。目前,我国汉麻籽食品的开发还处于粗加工阶段,精深加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还有待研发。随着对汉麻籽功效成分和提取技术研究的深入,汉麻籽将应用于保健、制药、化妆品、化工等领域,因此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研究高稳定性假酸浆果籽油口服液乳剂的制备工艺及其配方。通过对样品乳化稳定性的测定,确定制备假酸浆果籽油乳剂的最佳配方为在纯净水中加入果籽油4%,复合乳化剂0.1%,黄原胶0.3%,制成乳状液,然后进行均质,均质次数为3次。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对假酸浆果籽油口服液进行感官评定,确定其最佳配方为油水比3∶100,β-环糊精用量0.015%,柠檬酸用量0.1%,糖用量8%。  相似文献   

4.
对林蛙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适合实际生产所用的蛋白酶,分析酶解产物分子量,开发一种多肽口服液产品。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以1∶1的比例复合酶解林蛙油,水解度最高,酶解条件为温度50℃,pH值7,加酶量4%,料水比1∶100,酶解时间4 h;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表明,酶解液主要分子量分布在1 000~3 000 Da与5 000~7 000 Da;开发的多肽口服液性状稳定、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5.
汉麻又称工业大麻,是目前我国麻类产业研发的主导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素食消费诉求的高涨,具有营养均衡特性的仿生肉制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通过阐述汉麻籽蛋白的营养特性及仿生肉产品的研制现状和市场需求,探讨了汉麻籽蛋白制备仿生肉制品的可行性、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和田玉枣cAMP粗品为基料,研究和田玉枣cAMP口服液的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10mL口服液中,蜂蜜与柠檬酸添加剂添加量分别为0.6mL、0.2mL时cAMP含量为10mg,和田玉枣cAMP口服液的储藏温度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7.
以和田玉枣多糖为基料,进行添加剂添加比例、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化等重复双因素试验确定口服液的配方参数;  相似文献   

8.
采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复合酶解汉麻蛋白制备汉麻籽多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汉麻蛋白的水解度为考核指标,探讨各酶解因素对水解度的影响,优化复合酶水解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70℃,木瓜蛋白酶加酶量0.4%(底物质量),中性蛋白酶加酶量3.0%(底物质量),pH值5.0,料液比1∶5,酶解时间3 h。在该工艺条件下水解度为27.23%,与单一酶法相比,水解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以玫瑰茄花萼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玫瑰茄口服液的最佳配方和最佳复方稳定剂的用量。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玫瑰茄提取液用量50 m L,白砂糖添加量10%,蜂蜜添加量4%,硫酸亚铁用量5 mg,黄原胶添加量0.10%,CMC-Na添加量0.15%,阿拉伯胶添加量0.05%,可使玫瑰茄口服液沉淀率最少。在最佳配方和复合稳定剂下,玫瑰茄口服液色泽均匀自然,内容无分层、无沉淀,味道清甜,口感舒适。  相似文献   

11.
以酵母活菌数、菌干重、酵母菌形态和生长曲线为指标,通过在YEPD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中添加汉麻籽多肽,研究了添加汉麻籽多肽对啤酒酵母生长的影响。以精酿啤酒发酵结束时啤酒酵母的活菌数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主发酵温度、汉麻籽多肽添加量和添加时期对精酿啤酒中啤酒酵母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汉麻籽多肽可以提高YEPD培养基中啤酒酵母的活菌数和菌干重,以0.5%汉麻籽多肽的添加量为最佳;添加汉麻籽多肽对啤酒酵母生长曲线的趋势影响不大,但可以显著提高指数期到稳定期啤酒酵母的数量;影响啤酒酵母在精酿啤酒中活菌数量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为主发酵温度>汉麻籽多肽添加量>汉麻籽多肽添加时期,提高精酿啤酒活菌数量的最佳条件为主发酵温度8℃,汉麻籽多肽添加量0.5%,在主发酵后添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高效利用汉麻黄酮类成分及系统开展汉麻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汉麻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合成途径、生物活性及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出汉麻中共含有26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主要结构类型以黄酮和黄酮醇为主;此外,在黄酮类化合物经典合成途径的基础上,明确了2种特征性汉麻黄酮成分-大麻黄素A和大麻黄素B的生物合成途径;同时,也总...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6月8日,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阿布力米提.伊力、马庆苓等共同发明的芹菜籽中原生抗氧化多肽的快速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010227463.3)。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苏打盐碱胁迫下汉麻的生长发育特性,以引进汉麻品种‘格列西亚’(V1)‘、金刀15’(V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苏打盐碱胁迫下汉麻出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及麻皮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苏打盐碱胁迫对出苗率影响不显著,但对汉麻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及麻皮产量影响较大,重度和中度苏打盐碱胁迫处理与对照之间达差异显著水平,其中麻皮产量与CK相比降低了12.43%~35.27%。从整体来看,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苏打盐碱胁迫对汉麻的生长发育均有抑制作用,苗期的抑制程度高于其他生育时期,V1耐苏打盐碱胁迫能力大于V2。  相似文献   

15.
马丽  马英 《保鲜与加工》2023,23(12):38-46
以辣木籽多肽为原料,研制辣木籽多肽饮料。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优化饮料的最佳配方,采用动物实验研究其抗运动疲劳效果。最终确定的辣木籽多肽饮料最佳配方为:辣木籽多肽添加量50g/L,复合甜味剂(赤藓糖醇与甜菊糖苷质量比1∶1)添加量47g/L,柠檬酸添加量3.2g/L,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7g/L,所得饮料溶液透亮,酸甜适宜,具有辣木籽特有风味,且组织均一,无明显沉淀,感官评分可达(89.4±1.1)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0.2、0.4mL∙g^(-1))的辣木籽多肽饮料有助于加快供试小鼠运动时体内的乳酸代谢,减少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分解,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且组间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辣木籽多肽饮料的抗运动疲劳效果较好。该研究为相关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羊脾脏为原料,用菠萝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双酶水解,选择最佳水解条件。结果表明,温度60℃,pH值7.0,加酶量5.0%,时间5.0h为最佳水解条件。  相似文献   

17.
葡萄皮籽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是世界上普遍栽培的水果之一,据统计,全世界年产葡萄约7000万t,中国年产葡萄约140万t,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其中约80%用于酿酒、7%用于加工果汁及其他葡萄产品、13%用作食用。葡萄酿酒或进行果汁加工的主要副产品是葡萄皮与葡萄籽,两者约占鲜果的20%,但大多数企业一般是将皮、籽丢弃或发酵后用作肥料,这种处理方法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相似文献   

18.
茶籽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彦  江昌俊 《茶业通报》1994,16(2):27-28
茶籽的综合利用陈彦,江昌俊(安大生物系)(安农大茶业系)我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茶籽资源相当丰富,年产量约在12.5万吨,茶籽中含有不少具有经济价值的化学物质,经过合理的提取与制备,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天然化工原料。一、茶籽油茶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成分,...  相似文献   

19.
茶籽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建辉 《茶业通报》1990,12(3):33-36
我国盛产茶和油茶,茶籽资源极其丰富。茶籽中含有高达25%~35%的茶籽油,在提油后的饼粕中尚含有10%~15%的茶皂素、10%~20%的蛋白质、30%~50%的淀粉、糖类等。虽然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懂得从茶籽中提取食用茶籽油,但是真正掌握并开始综合利用茶籽资源造福于人类则是近一、二十年来的事情。即便如此,我国目前仍有部分茶籽或提油后的饼粕被当作废弃物白白浪费掉,或者烧掉。如何科学地综合利用宝贵的茶籽资源已经不限于茶叶行业,并已扩展至工农业、日用化工和医药等部门,显示出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巨大的潜力和重大的意义,因此研究综合开发利用茶籽的工作已经成为令人瞠目和高度重视的课题。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在于概述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工作,以及提供有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番茄制种中黑籽秕籽的产生与防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会娟 《种子科技》2000,18(2):107-108
番茄制种中 ,黑籽、秕籽每年都有发生 ,近几年尤为严重 ,既降低了种子产量 ,又影响了种子质量 ,使生产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失。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对外制种工作的实践 ,对黑籽、秕籽的产生进行了分析 ,并制定了防除措施 ,以供番茄制种者参考。1 症状收获的种子呈灰褐色、黑色 ,籽粒扁秕 ,远不如正常籽粒饱满。2 产生原因栽培管理技术不当 ,导致番茄虫害 ,特别是病害增多 ,是诱发黑籽、秕籽产生的主要原因。植株遭病虫危害后 ,果实易遭细菌侵入 ,未成熟果实的种子胚、胚乳发生病变 ,严重时籽粒变褐 ,变黑 ,成熟后形成黑籽。部分果实病变后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