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具有反式构型的不饱和脂肪酸,来源广泛,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介绍了反式脂肪酸的结构、性质、食物来源及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我国气相色谱法对反式脂肪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反式脂肪酸由于其来源多、分布广,而逐渐受到消费者与研究人员的重视。对膳食中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来源及危害进行综述,旨在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红外光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银离子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反式脂肪酸的检测方法,分析了TFA的性质、危害、来源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剂法提取山核桃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剂法提取山核桃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液料比为1.2~1.4mL/g,兑水温度大于70℃,兑水pH值为5.0~6.0时,山核桃的出油率较高;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其适合工艺条件为:液料比为1.4mL/g,兑水温度70℃,兑水pH值6.0,在该提取条件下,山核桃油的提取率为79.41%。  相似文献   

6.
山核桃油对小鼠血清与脑组织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5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山核桃油低剂量组、山核桃油高剂量组,每组分别进行D-半乳糖皮下注射并用等量的蒸馏水、人参造甙和山核桃油进行灌胃,灌胃42d后,测量血清T-SOD、MDA含量以及脑组织MAO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山核桃油低剂量组9ml/(kg·d)与高剂量组9ml/(kg·d)都有提高小鼠血清T-SOD含量,降低小鼠血清MDA和脑组织MAO的作用,且高剂量组的作用极显著.认为山核桃油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HACCP体系是食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安全的管理体系。针对亚麻油精炼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危害分析,确定5个关键控制点,并详细制定HACCP计划,将危害因素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亚麻籽油生产的质量安全,为油脂生产企业HACCP安全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毛酸浆种子为原料,研究索氏微波提取法对毛酸浆籽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以甲酯化脂肪酸为标准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品比对出峰时间确定试样脂肪酸成分,使用面积归一法确定试样中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与普通热风干燥相比,微波干燥法能够提高毛酸浆籽油的提取效率;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进行脂肪酸分析,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分别为:肉豆蔻酸1.3%,棕榈酸10.3%,硬脂酸5.3%,油酸14.3%,亚油酸62.7%,亚麻酸4.0%,花生酸1.1%,二十二烷酸1.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81.0%,说明毛酸浆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电子束辐照对米象成虫脂肪酸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电子束辐照处理米象Sitophilus oryzae(Ljnnaeus)成虫,研究在辐照剂量分别为120 Gy、180 Gy、300 Gy、420 Gy、500 Gy、1200 Gy和1800 Gy的处理后害虫体内脂肪酸及相对含量变化.通过GC-MS分析结果表明,米象成虫体内的脂肪酸种类有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和十九酸,米象成虫受电子束辐照后,各处理剂量下虫体内的脂肪酸种类都未出现变化,油酸和硬脂酸变化也不显著.但420Gy和500Gy以上的辐照剂量下肉豆蔻酸和棕榈酸含量变化显著,辐照1200Gy以上十九酸含量变化显著.从各脂肪酸的含量变化看,米象虫体内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受电子束辐照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测低温对红花微粒体和质体脂肪酸脱氢酶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GC-MS和RT-PCR测定了低温条件下两种基因型红花材料苗期不同组织部位脂肪酸含量和ω-6和ω-3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研究发现,低温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种红花材料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但不同基因型红花材料的不同组织部位对低温响应情况有所不同,总体上PI470942材料根对低温不敏感,而叶片对低温较为敏感,而PI544021材料叶片对低温不敏感,茎对低温较敏感。此外,低温对不同材料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表达及对同一基因型红花材料的不同组织部位的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均有较大差异。低温显著促进了PI470942材料叶片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而对根中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变化影响不显著,而低温显著促进了PI544021材料根中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而对叶片影响较小。另外,低温对脂肪酸含量的调节既有转录水平又有转录后水平,且这种调节具有组织差异性。低温主要在转录水平上调节根和叶片中脂肪酸含量变化,而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节茎中脂肪酸含量变化。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低温对脂肪酸脱氢酶的调控情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库地处湖北荆州,位于长江以南,属于第五储粮生态区。夏季骄阳似火,仓库屋面、墙身吸收的大量热能传递到仓内,导致粮温上升。受外温影响最大的表层粮温可达35℃以上,使储粮呼吸速率提高,品质劣变速度加快,严重影响粮食的储藏品质。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毛叶山桐子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不皂化物、植醇和维生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可食用油脂。分析了毛叶山桐子油食用安全性和精炼工艺,以期为优化山桐子油深度开发利用毛叶山桐子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储粮脂肪酸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库地处湖北荆州,位于长江以南,属第五储粮生态区。夏季高温时段,仓库屋面、墙身吸收的大量热能传递到仓内,导致粮温上升。受外温影响最大的表层粮温最高可达35℃以上,使储粮呼吸速率提高,品质劣变速度加快,严重影响粮食储藏品质,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我们根据库区的自然特点和三温变化规律,对14号仓进行了重点监控,按表层(距粮面30cm)、上、中、下层粮温的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以鸭梨为试材,经1-MCP处理后冷藏,研究不同采收期鸭梨在冷藏期间的生理与贮藏品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MCP对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早采果实抑制呼吸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在冷藏期间具有乙烯释放高峰,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均于贮藏180天时达到峰值.1-MCP对减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消耗,以及对早采和稍晚采果实抑制硬度效果明显,也对适时采收和稍晚采收果实果皮相对电导率变化的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南瓜籽油的溶剂提取法,分别使用乙醚、石油醚和正己烷提取南瓜籽油,确定南瓜籽油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乙醚,提取温度54℃,提取时间5h,南瓜籽的出油率为47.29%。气相色谱分析南瓜籽油表明,南瓜籽油中主要含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  相似文献   

16.
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70%RH、18℃~20℃条件下,包装材料对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的小麦粉水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布袋包装的小麦粉水分下降最多,脂肪酸值均呈现相似的上升趋势,但以布袋包装的储藏小麦粉脂肪酸值上升最少。方差分析表明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为非显著影响因素,对脂肪酸值的影响为极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的脂肪酸值与储藏时间呈不同的线性关系;脂肪酸值与水分和储藏时间均呈二元线性关系。同时通过对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平均变化率的比较,布袋为最适合小麦粉储藏的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17.
香菇是一种广泛栽培的食用菌,高温环境对其生长影响巨大。本试验借助GC-MS技术,测定了在37℃高温胁迫不同时间下(0, 4, 8, 12, 18和24 h),香菇菌株18和18N44菌丝体中脂肪酸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高温胁迫过程中,两个香菇菌株的脂肪酸种类均未发生改变,但总脂肪酸含量均逐渐降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两个菌株的主要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的占比持续升高,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的占比持续降低,并且耐高温菌株18N44的饱和脂肪酸占比要显著高于18 (高温胁迫24 h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香菇中饱和脂肪酸占比与其耐热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为耐高温香菇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蒜头果油的特征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蒜头果油折光指数(n40)为1.4594、相对密度(d2020)为0.8756、碘值(Ⅰ)为71.5 g/100 g、皂化值(KOH)为151 mg/g.蒜头果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0.55%)、硬脂酸(0.20%)、油酸(30.81%)、亚油酸(1.52%)、亚麻酸(0.82%)、花生—烯酸(2.21%)、芥酸(15.20%)、神经酸(44.21%).蒜头果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77%,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神经酸,高达44.21%,这在我国发现的油料作物中是罕见的.本研究为更好地保护云南蒜头果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增加燕麦油的利用价值,用石油醚、正己烷、异丙醇、乙酸乙酯和乙醇五种溶剂分别提取燕麦油,精炼后测定其脂肪酸组成、DPPH·清除及还原力,同时与大豆油进行比较研究。提取结果显示,溶剂极性越强,对燕麦油提取率越高。GC-MS的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溶剂极性的提高,燕麦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反油酸的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燕麦油中的亚油酸、反油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含量均明显低于大豆油,但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高于大豆油。燕麦油的DPPH·清除能力及还原力高于大豆油,且随着极性的增强,大致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梅州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此为基础摸索建立油茶籽油掺入大豆油的鉴别方法。结果表明:梅州油茶籽油平均含有10.41%的饱和脂肪酸,主要为软脂酸和硬脂酸;含有81.48%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有8.11%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一种典型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脂。掺入大豆油后,根据特征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可对掺混油作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