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米糠油精炼过程中,运用双乙醇胺同步完成脱胶和脱酸的工艺。重点研究了双乙醇胺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米糠油脱胶脱酸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双乙醇胺加量为油质量的3.0%,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30℃,所得米糠油酸值从18.4mg/g(KOH)降至1.5mg/g(KOH)以下,磷质量分数从681mg/kg降至7mg/kg以下。脱胶脱酸米糠油谷维素含量为毛油谷维素含量的75%以上,同时油的色泽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芍药籽油与牡丹籽油的成分差异,评价其营养及保健功能。选取6个品种的芍药籽与6个品种的牡丹籽,采用GB/T 14772—2008提取法、GB/T 17377—2008气象色谱法对芍药籽和牡丹籽的粗脂肪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芍药籽油的主要组成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相对总含量在86.2%~90.9%,牡丹籽油的主要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总含量在88.4%~90.6%;芍药籽油的亚油酸含量在22.4%~33.0%,牡丹籽油中亚油酸含量介于19.6%~33.2%;牡丹籽油中的亚麻酸相对含量普遍高于芍药;芍药籽油中的油酸含量普遍高于牡丹。芍药籽油与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差异很小,其中芍药籽油的油酸、亚油酸平均值高于牡丹籽油,牡丹籽油的亚麻酸平均值高于芍药籽油,表明芍药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山核桃为原料、正己烷为溶剂,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山核桃油工艺条件。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对山核桃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山核桃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35℃,料液比1∶7.8,超声功率370 W;在此条件下,山核桃油的平均得率达到67.63%。对提取所得山核桃油进行GC-MS分析可知,其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67.62%)、亚油酸(23.75%)、α-亚麻酸(1.53%)等。  相似文献   

4.
以毛酸浆种子为原料,研究索氏微波提取法对毛酸浆籽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以甲酯化脂肪酸为标准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品比对出峰时间确定试样脂肪酸成分,使用面积归一法确定试样中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与普通热风干燥相比,微波干燥法能够提高毛酸浆籽油的提取效率;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进行脂肪酸分析,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分别为:肉豆蔻酸1.3%,棕榈酸10.3%,硬脂酸5.3%,油酸14.3%,亚油酸62.7%,亚麻酸4.0%,花生酸1.1%,二十二烷酸1.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81.0%,说明毛酸浆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油茶籽油作为具有食疗效果的油脂,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对江西地区2011年产的38个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在20.48%~49.84%之间,平均为37.07%。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等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平均值8.19%;硬脂酸含量平均值2.48%;油酸含量平均值81.02%;亚油酸含量平均值7.74%;花生一烯酸含量平均值0.46%。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平均达到了88.76%,说明江西地区的油茶籽油符合高品质食用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生产上种植的花生品种油酸含量较低,一般占脂肪酸含量的40%~50%,油酸/亚油酸比值为1.2:1左右,耐贮性较差。提高油酸含量是我国花生育种的目标之一,油酸/亚油酸比值为1.6曾是我国高油酸品种攻关指标。国外对油酸高低的评价是以花生品种脂肪酸的实际油酸含量为标准,普通品种(低油酸品种)的油酸含量为36%~67%、亚油酸含量为15%~43%,高油酸品种的油酸含量为80%、亚油酸含量为2%~5%。本试验的目的是利用油酸快速测定仪器对高油酸组合F2分离情况进行测定,对高油酸的遗传规律进行验证,为花生高油酸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快速测定仪…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吕景良  邵荣春 《作物学报》1990,16(4):349-356
测定2341份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5种脂肪酸含量。以亚油酸含量最高,45—62%。平均含量依次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硬脂酸。分析比较结果,各脂肪酸含量,不同种皮色、脐色、结荚习性、叶形和花色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不同栽培类型、不同粒形品种间有显著差异。硬脂酸、油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亚麻种籽油脂开发利用价值,采取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其种籽含油量、脂肪酸成分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种籽含油量较高,最高可达39.92%,超过36.57%的有5个品种。亚麻籽油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组成,其含量均值达99.0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29%~92.25%,均值达89.36%,明显高于棉花籽油、橄榄油和大豆油;其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丰富,变幅为42.79%~57.06%,均值为49.51%,表现远高于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红花籽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则表现仅明显优于红花籽油和棉籽油。相关分析表明,亚麻籽油分与油酸、α-亚麻酸呈负相关,与亚油酸、γ-亚麻酸呈正相关;α-亚麻酸与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显著负相关;γ-亚麻酸与油酸、亚油酸存在正相关,其中与亚油酸达显著水平;亚油酸与油酸存在负相关。分析可见,亚麻种籽具有适宜含油量和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其亚麻酸含量优势明显,表明优异亚麻种质对于品质育种具有重要价值,对特种食用植物油和相应高脂肪酸保健食品极具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花生属19个近缘野生物种87份种质和113份栽野远缘杂交后代为材料, 系统分析野生花生脂肪酸组成的遗传变异及其在栽培种花生脂肪酸改良中的潜力。结果表明, 野生花生的棕榈酸含量与栽培种花生相似, 硬脂酸和油酸含量略低于栽培种花生, 亚油酸含量略高于栽培种。不同物种间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资源间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A. rigonii棕榈酸含量较低, A. pusilla和A. duranensis油酸含量较高, A. batizocoi亚油酸含量较高, A. rigonii和A. duranensis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变幅较大。发掘出油酸含量达60%以上的野生资源2份(19-6, A. duranensis和23-1, A. sp.), 亚油酸含量达40%以上的资源7份, 其中A. rigonii(编号为11-4)亚油酸含量高达48%, 是目前所发现的花生资源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的种质。远缘杂交后代脂肪酸的变异远远超过亲本间的差异, 而且不同组合间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远缘杂交获得了6份油酸含量达64.0%以上且棕榈酸含量在8.5%以下的新种质, 其中yz8913-8油酸含量达67.85%, 比其栽培种亲本提高近30个百分点, 且棕榈酸含量仅7.60%。SRAP检测表明, 这6份远缘杂交后代除整合了亲本的DNA片段外, 还产生了新的DNA片段, 有的还丢掉了亲本的某些片段。农艺性状分析表明, 其中4份种质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 具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米糠油的蜡糊为原料,选取不同的方案对蜡糊的脱油、脱色、脱胶、脱臭等精制过程进行工艺条件研究,并最终确定了精制的基本工艺参数,以乙酸乙酯为溶剂脱油,7%的活性炭吸附脱色,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柠檬酸水溶液10%脱胶,于160℃,2 bar条件下汽提脱臭,得到的精制的米糠蜡纯度达99.5%以上,含油量小于0.3%,含胶量小于0.1%,嗅度为0,色度小于1.0 (加德纳色度)。  相似文献   

11.
赖建辉  王靓 《茶业通报》2000,22(2):21-22
茶籽油系指山茶科植物种子中提取油脂的统称。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极为相似,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油酸和亚油酸高达90%以上,还有多种脂溶性维生素。此外茶籽油还含有数种生理活性物质,例如茶多酚、茶皂甙等。我国古代往往将茶籽油视为延年益寿和养颜美容之佳品,然而由于茶籽油苦涩,必须经过脱苦等精制方可食用,而现有的“碱炼法”设备昂贵、工艺复杂、营养损失大,而且不耐贮藏。为此本文尝试了采用加入混合食品添加剂的简易脱苦脱酸法,工艺简单,油香口感好。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样品茶毛油和油…  相似文献   

12.
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分的累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豆籽粒形成过程中,随着棕榈酸、亚麻酸的含量下降,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上升。在棕榈酸累积的中、后期,高蛋白品种与其他品质类型品种有一定差异。油酸的累积主要在大豆籽粒形成的早期,但高油品种红丰9号与其他5个品种有较大差异。亚油酸的累积则主要在中后期。开花后51 d是这5种脂肪酸累积的共同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邱历华  张太平  王军  廖玲 《种子》2000,(4):35-36
油用向日葵是近 30年来总产量增长最快的世界三大油料作物之一 ,年增长率为 7.1% ,油用葵花的籽实含油率一般在 4 6 %左右 ,出油率在 4 2 %以上。向日葵油不含芥酸、硫代葡萄糖甙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但含有丰富的对人体非常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 ,其中亚油酸含量 6 5%左右 ,油酸含量 2 5%左右。亚油酸能调节新陈代谢 ,维持血压平衡 ,能溶解脱离沉积在肠壁上的多余胆固醇 ,因而可降低血压 ,预防动脉硬化 ,由于含有和亚油酸比例适当的维生素E,可阻止亚油酸的迅速氧化。另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A、类胡萝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在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播种期对油菜品质性状的影响,为早熟高品质菜籽油原料的生产提供参考,以早熟油菜品种万油 410 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播种期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万油 410 的品质有极显著影响,平均芥酸含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逐渐升高,在 0.01%~0.62% 之间,平均硫苷含量随着播种期推迟先升高后降低,在 14.21~34.46μmol/g 之间,芥酸含量变化范围在双低油菜籽标准内;平均含油量、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均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 42.17%~46.59%、49.21%~58.20%、8.34%~13.27%之间;平均蛋白质含量和亚油酸含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先降低后升高,分别在21.04%~25.22%、16.31%~19.47% 之间;万油 410 在 10 月 20 左右播种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品质性状,此时芥酸含量为 0.40%,硫苷含量为18.72μmol/g,含油量为 46.59%,油酸含量为 58.20%,亚麻酸含量为 13.27%,蛋白质含量为 21.04%,亚油酸含量为 16.31%。适宜的播种期可为万油 410 在重庆万州及类似地区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棉仁高油分材料筛选及其脂肪酸发育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2个主要栽培棉种共61个棉花材料的棉仁油分含量测定表明,棉花种间的棉仁油分含量差异较大。陆地棉和海岛棉材料的平均棉仁油分含量分别为30.42%和37.25%。陆地棉材料中棉仁油分含量变幅较大,从25.27%到35.42%;海岛棉材料的棉仁油分含量相对一致。分别以海岛棉‘Pima90-53’和陆地棉‘徐州142’、‘T586’为材料,考察了棉子发育过程中,油分含量及成分的发育变化进程。研究发现,棉仁油分含量在开花后20d时已达到棉仁干重的25%左右,棉子完全成熟时油分相对含量达到最高。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棉仁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其中亚油酸的含量可达50%以上。随着棉子的发育,棉仁亚油酸含量逐渐减少,而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逐渐增加。棉花种间和种内材料的棉仁油分含量差异较大,说明对棉花材料的棉仁油分含量进行遗传改良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硅藻土、活性白土、活性炭、大孔树脂、沸石等不同吸附剂的脱色效果,并运用Box-Behnken Design方法对山核桃油脱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活性白土作为脱色吸附剂,在吸附剂添加量3.5%,脱色温度70℃,脱色时间35 min,搅拌速度170 r/min的条件下,山核桃毛油脱色率达到81.85%。脱色后的山核桃油呈浅柠檬黄色,色素类物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无芥酸甘蓝型油菜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QTL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无芥酸的高油酸油菜品系HOP和低油酸油菜品种湘油15为父母本构建含189单株的F2代作图群体。F2代单粒种子播种前采用半粒取样,F2代单株种子采用混合取样,进行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统计检测显示这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极显著相关,各种脂肪酸含量之间大部分也呈显著相关。用该群体构建含342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并对18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在A5和C5连锁群上各检测到1个油酸含量主效QTL,其中位于A5连锁群的QTL效应值较大,且与FAD2基因紧密连锁;位于C5连锁群的QTL为首次报道,与之紧密连锁的标记在A5 连锁群QTL区域有同源标记,说明可能与位于C5的FAD2基因有关。用两种方法测定性状值都能检测到这2个QTL,且效应值比较接近,共能解释60%~70%油酸含量变异。由于油酸含量与亚油酸之间高度相关,定位在A5和C5的油酸含量QTL也被确认为亚油酸含量主效QTL,但利用单株法测定的性状值能在A4连锁群上再发现1个LOD值较低的亚油酸含量QTL。两种测定法能比较一致地在A4、A5和C4连锁群上检测到3个亚麻酸含量主效QTL,共能解释72%~80%亚麻酸含量变异。用半粒法能在A4连锁群还能检测到1个解释变异度为12.42%的较小LOD值的亚麻酸含量QTL。  相似文献   

18.
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获得蚕蛹毛油,碱炼法进行脱酸精炼、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脱酸工艺中碱液浓度、碱炼温度、搅拌速度及碱炼时间等关键因素对酸价及得率的影响,确定了碱炼精制蚕蛹油最佳工艺,并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碱炼蚕蛹油最佳反应条件为NaOH水溶液浓度16°Bé,碱炼温度35~70℃,搅拌速度20 r/min,碱炼时间30 min,酸价值由17.40 mg KOH/g降到低于0.2 mg KOH/g,且保证得率大于65%。  相似文献   

19.
花生ahFAD2A是控制种子油酸、亚油酸含量和油亚比的关键基因。利用ahFAD2A基因特异引物检测远杂9102, 豫花9416等52个花生品种的ahFAD2A基因等位变异, 并比较其中13个品种的ahFAD2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 花生ahFAD2A基因存在G-A两种单核苷酸等位变异(野生型ahFAD2A-wt和突变体ahFAD2A-m), DNA序列比对结果证实, 豫花9416等10个品种(突变体)与远杂9102、延津花籽和开农白2号(野生型)相比, 在ahFAD2A基因的448 bp处存在核苷酸G-A突变。应用real-time PCR检测ahFAD2A等位基因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动态显示突变体豫花9416等位基因(ahFAD2A-m)在种子发育中期表达量稍高, 种子发育后期表达量下降速度较野生型远杂9102(ahFAD2A-wt)更快。进一步测定豫花9416和远杂9102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油酸、亚油酸积累和油亚比动态, 发现两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豫花9416在籽粒发育前期油酸相对含量已超过亚油酸, 油亚比大于1并逐渐增加, 而远杂9102到籽粒发育中后期油酸相对含量才高于亚油酸, 油亚比逐渐接近于1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向日葵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选取50份具有代表性的油用向日葵材料,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籽仁脂肪、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的近红外光谱(NIRS)模型。结果表明,脂肪、亚油酸、油酸含量模型校正和验证相关系数均大于0.96,且预测值与化学值相对误差均在10%以下,能够达到样品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模型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82,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74,预测值与化学值相对误差在4.66%~17.99%之间,可用于样品成分含量的初步预测。本研究构建的NIRS模型,有助于油用向日葵种质资源品质鉴定和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