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发生规律目前对灰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灰葡萄孢上。因此,本文所述主要是灰葡萄孢引起的各种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但所有的灰霉菌具有相似的发生规律,在防治其他种引起的灰霉病时,可参考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3.1侵染循环灰霉病菌主要以病残体中的菌丝、菌核和分生孢子越夏。飞散出的游离孢子一般寿命较短,用玻片法测定灰葡萄孢的存活时间,一般不超过8h,因此不可能起到越夏的作用。而埋在土中的病果上的菌丝和菌核寿命可达70~80d,对越夏有一定的作用。目前有人对灰霉病菌在土中的越冬方式进行了研究。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邻烯丙基苯酚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了邻烯丙基苯酚(银果)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影响。通过培养观察发现,邻烯丙基苯酚可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促进灰霉病菌菌核的形成及苹果腐烂病菌子囊壳的形成。光学显微观察表明:用50μg/mL的邻烯丙基苯酚处理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后,菌丝伸长缓慢,分支间距缩短,分生孢子形成受到抑制。电镜观察表明:经邻烯丙基苯酚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内液泡增多,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细胞壁增厚,小麦纹枯病菌菌丝中内质网处泡囊增多。  相似文献   

3.
灰霉病是保护地西葫芦的常见病害,主要为害西葫芦花、叶、茎和幼瓜。该病发生的轻重与生产者管理水平的高低有很大关系。管理好可以做到不发生,管理不好轻者减产10%,重者减产30%以上。灰霉病菌多从开后的花侵入,致使花腐烂,并产生灰色的霉。逐渐向幼瓜扩延造成瓜条顶端褪绿呈水渍状,软化萎缩,最后腐烂。有时在瓜上长出黑色的菌核。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在4~22℃条件下均可发病,但适宜的温度是17~20℃,空气相对湿度在93%以上时发病严重。防治灰霉病主要采取以下…  相似文献   

4.
大棚茄子主要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郓城县大棚茄子主要病害有黄萎病、褐纹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茄子的品质、营养价值及种植户的经济收入。笔者介绍大棚茄子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我国藜麦灰霉病病原菌的归属及环境因子对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在藜麦灌浆期从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和五台县采集具典型症状的藜麦标本,应用直接挑取法分离病原菌,选取代表性菌株对其形态学特征、系统发育、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综合形态学特征及基于G3PDH、HSP60和RPB2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最终确定引起我国藜麦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致病性测定发现接种6 d时,接种处密生灰色霉层,籽粒霉变,与田间症状基本一致,说明分离菌株确为藜麦灰霉病的病原菌。灰葡萄孢在燕麦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察氏酵母培养基上培养后可产生菌核,而在麦芽浸粉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可产生分生孢子;在察氏酵母培养基上培养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平均为16.8 mm/d。适宜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5~25℃、水活度≥0.96、pH 5~6。  相似文献   

6.
啶菌噁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啶菌噁唑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菌落扩展、芽管伸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菌核形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啶菌噁唑对P-9菌株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0.193和0.154 μ g/mL,0.5 μ g/mL的啶菌噁唑对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的抑制率大于77%,对分生孢子和菌核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低于10%和40%,表明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无明显抑制作用。紫外吸收分析显示,啶菌 NFDA1 唑可破坏细胞的膜结构,促使菌体核酸和蛋白外渗。离体叶片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20 μ g/mL的啶菌 NFDA1 唑可有效抑制番茄灰霉病病斑扩展,抑制率达83.74%。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番茄灰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五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作用,筛选出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1227(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C8-10(双八、十烷基季铵盐),并研究了其对该菌菌丝干重、分生孢子萌发、产孢量、菌核形成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1227和C8-10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8.39和5.82μg/mL,其毒力高于常规对照药剂腐霉利水悬浮剂,与嘧霉胺水悬浮剂、乙霉威水悬浮剂相当。两者对菌丝干重、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0μg/mL时抑制率接近或达到100%;对菌核数、菌核形态及分布有一定影响;40μg/mLC8-10对该菌产孢量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1227和C8-10的浓度大于20μg/mL时均能明显影响病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适应性培养的方法获得了4个抗杀菌剂vinclozolin的盾壳霉突变体。vinclozolin对野生型盾壳霉菌株Chy-1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1和140.0μg/ml;而对突变菌株SV.5.1、SV.5.2、SV.10.1和V-250-1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2219.1、2683.9、2222.8和2504.2μg/m1,对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是710.4、866.0、931.3和609.3μg/ml。在没有杀菌剂存在的情况下,这些突变菌株的转代培养后代和感染核盘菌菌核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后代仍具有抗性。用突变菌株与野生菌株接种核盘菌菌核时,突变菌株的大多数接种处理的菌核被寄生率和菌核腐烂指数与野生菌株接种处理没有明显差异。除菌株V-250-1外,其它3个突变菌株在至少1个接种处理的菌核上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显著高于野生菌株或无明显差异。突变菌株与野生菌株在油菜花瓣上对核盘菌子囊孢子侵染油菜叶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2年12月25日至2003年1月6日在宣州市双桥、济川、雁翅、溪口,宁国市港口镇,郎溪十字铺,泾县琴溪等地调查,大棚茄子、番茄、辣椒、莴笋灰霉病普遍发生,无论新旧大棚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茄子灰霉病病株率10.7%~63.5%,平均37.8%;番茄灰霉病病株率12.3%~71.7%,平均为43.2%;辣椒灰霉病病株率9.8%~68.5%,平均34.5%;莴笋灰霉病病株率21%~100%,平均55.8%,且重发大棚内莴笋死亡率达80%~85%,有40%莴笋大棚因灰霉病重发为害出现了毁棚现象。分析蔬菜灰霉病重发的主要原因是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所致。2002年12月气温最低-1~-4℃,最…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洛阳市牡丹灰霉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5年从该地区的4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种植区采集灰霉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物进行鉴定,采用针刺接种法测定不同分离物对牡丹离体叶片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灰霉病样品中分离获得40株分离物,这些分离物分别属于Ⅰ、Ⅱ、Ⅲ型菌,I型菌不易产孢但产菌核;Ⅱ型菌易产孢,后期产生少量菌核;Ⅲ型菌易产孢,且产生大量菌核。产孢分离物均形成直立状分生孢子梗,孢子梗分枝顶端聚生葡萄穗状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供试菌株的ITS序列和G3PDH基因序列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同源性达到99%;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各菌群代表菌株对牡丹均有致病性,但不同菌群间致病力有差异。研究表明,引起洛阳市牡丹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且菌群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11.
<正>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可导致植物幼苗猝倒或花朵和果实腐烂,多在冬春季节发生,是保护地蔬菜、水果和花卉生产或储藏过程中一类重要的病原菌。灰霉菌的初侵染主要由菌核或病残体在适宜温湿度时萌发产生的菌丝或孢子侵染植物,关于灰葡萄孢菌的菌丝、分生孢  相似文献   

12.
花冬梅 《植物医生》2003,16(2):17-18
近年来草莓的反季节设施栽培发展较快。农民在可观的经济效益促使下 ,常年在保护地内重茬种植 ,致使灰霉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尤其是草莓灰霉病 ,发生普遍且直接为害花器和果实 ,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希望下文的介绍能使各地农技人员更好地了解草莓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1 病原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灰葡萄孢 (BotrytiscinereaPers.)。菌丝体白色 ,有隔膜 ;分生孢子梗丛生 ,分生孢子簇生于顶端 ,孢子聚集时呈淡褐色 ;菌核黑色。以无性态侵染植物 ;有性时期在灰霉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株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皿内对峙抑菌试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离体果实接种试验以及电镜技术,研究测定了分离自小麦根部的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液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用Em7菌液处理葡萄灰霉病菌后,在PDA培养基上形成了明显的抑菌圈,直径达2.81 cm;菌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88.65%;经Em7菌液处理后,离体果实病情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相对防治效果达到78.92%。电镜观察发现,处理组菌丝生长异常,体表凹凸不平,局部膨大成结或缢缩,分枝变多,菌丝体内液泡增多,细胞壁增厚,细胞膜透性发生变化。表明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株对葡萄灰霉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以多菌灵为对照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菌核萌发的毒力,研究了常温下两种药剂对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及多菌灵对灰葡萄孢不同生育阶段菌体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有不同程度增强;分生孢子对药剂最为敏感;温度对药剂对菌丝毒力的影响最显著;多菌灵对菌株不同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均高于纳他霉素。供试药剂对菌株产孢时间和菌核产生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多菌灵可显著刺激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  相似文献   

15.
从土壤中分离了一木霉Trichoderma sp.菌株T97.竞争及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木霉T97对豌豆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 f.sp.pisi、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cumerinum、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和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等7种病原菌有较强的生长竞争优势.光学显微观察表明,木霉T97通过缠绕、附着和穿透的方式寄生立枯丝核菌、番茄灰霉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受T97作用后,茄子菌核病菌的菌丝尖端肿大、变粗,豌豆根腐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出现断裂等溶菌现象.用T97培养物(0.6%(w/w))处理土壤,对茄子黄萎病和菌核病、黄瓜枯萎病和菌核病以及豌豆根腐病的苗期病害防治效果达66%~81%.用T97孢子悬浮液108cfu/mL在花期喷雾保护黄瓜、辣椒和番茄叶面,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相当于50%速克灵WP 3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6.
番茄灰霉病是大棚番茄上的一种重要的病害,在多种大棚番茄上严重发生,影响了大棚番茄的品质,降低了番茄的产量,因灰霉病的大发生而造成的毁棚事件时有发生,灰霉病已经成为制约番茄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湿度调控对番茄灰霉病菌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灰霉病菌(Botrytes cinerea)的分生孢子萌发需要高湿的环境,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80%以上或水滴中萌发最好。在适温下,随着湿度的增加,病菌致病性增强,孢子在相对湿度85%以上、菌丝在相对湿度80%以上的高湿环境能够发生侵染,并形成危害性的软腐斑。在一天中高湿的时间直接影响番茄灰霉病的发生,高湿(相对湿度超过85%)时间8h以上病菌才能够连续侵染。  相似文献   

1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雷帕霉素对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比较了嘧菌酯、丙烷脒及雷帕霉素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雷帕霉素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对供试4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均表现出了极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2.23×10-4μg/mL,对番茄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32×10-3、4.05×10-3及3.82×10-3μg/mL;雷帕霉素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嘧菌酯(EC50值为3.24μg/mL)和丙烷脒(EC50值为3.81μg/mL)。电镜观察发现,经雷帕霉素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表现出提前衰老等症状。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雷帕霉素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特基拉芽胞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 JN-369是1株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其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后得到抗菌粗蛋白。为明确菌株JN-369抗菌粗蛋白的抑菌机理,首先确定了该抗菌粗蛋白抑菌谱、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紫外稳定性以及酶稳定性,并观察研究了抗菌粗蛋白对稻瘟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并采用针刺离体接种法测定了40%稻瘟灵EC、25%三环唑WP及不同浓度JN-369抗菌粗蛋白对水稻稻瘟病的拮抗效果。结果表明:菌株JN-369抗菌粗蛋白抑菌谱广,对葡萄灰霉病菌、草莓灰霉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等13种植物病原真菌及卵菌表现出抑制作用,而对油菜菌核病菌没有抑制作用;该粗蛋白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具有应用于粮食作物生物防治的潜力;对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有双重抑制作用,能使病原菌菌丝细胞膨大,并可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离体防效试验显示,供试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均有显著的拮抗效果,菌株JN-369抗菌粗蛋白在浓度为50~100 μg/mL时对稻瘟病的拮抗效果最好,该菌株有望开发为防治稻瘟病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皿对扣法和平板隔离对峙法研究了酵母菌0939-5对葡萄灰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根据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以活性炭处理检验其对葡萄灰霉病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酵母菌0939-5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葡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为71.59%)及其分生孢子(抑制率为99.33%)的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添加活性炭吸附后,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恢复了活性,显著降低了抑制作用。同时,酵母菌0939-5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棉花立枯丝核菌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的抑菌效果较好,其抑菌率达90.93%~94.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