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赖月清 《植物医生》1998,11(2):28-29
稻瘿蚊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赖月清(福建省永安市植保植检站363160)稻瘿蚊是我市水稻间歇性成灾的主要害虫。1988年全市仅有三个乡镇发生,以后发生面积相继扩大,危害日趋严重。至1993年,已扩大到全市所有乡镇,发生面积达7.163万亩。损失...  相似文献   

2.
永安市位于福建中部偏西,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80年代前,稻瘿蚊仅在局部地区间歇发生为害。1988年开始,为害逐年加重。1988年全市发生3个乡镇,12个村,面积1570hm2;1991年扩大到8个乡镇,82个村,为害面积达到2.03万hm2。1993年遍及全市各乡镇,发生村数达到143个,发生面积达到7.16万hm2,经大力防治,仍然损失稻谷77万kg。1995年和1996年为轻发生年。1997年和1998年发生面积又分别回升到7.31万hm2和7.18万hm2,损失稻谷分别达86万kg和62…  相似文献   

3.
邱卫华 《广西植保》1999,12(4):23-24
1988年起,稻瘿蚊成为梧州市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990年以来,每年全市发生面积为1.75~3.85万hm2,占晚稻种植面积的24.5%~53.6%,经防治后仍损失677.7~2038.5t。1 发生面积及其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态势  统计本市1985年以来的稻瘿蚊发生面积(见表1)看出,明显增加是从1988年开始,1994年再上一个台阶,达3万hm2以上;发生程度也呈加重趋势。如蒙山县1985~1987年的发生程度为轻或中等偏轻程度,1989~1998年均达中等偏重或大发生程度。发生情况的加重…  相似文献   

4.
分析邕宁县1982~1991年晚稻本田稻瘿蚊发生实况,初步明确影响第六代稻瘿蚊发生为害的主要因素是:杂交稻种植面积:第五代平均标葱率: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降雨量,7月下旬至8月中旬雨日数;早稻播种季节。  相似文献   

5.
稻瘿蚊(Pachydiplosis oryzaeWood Mason)在贺州市自20世纪80年代末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后,曾猖獗为害10多年,90年代其发生程度一直处于中等偏重至大发生[1]。但进入21世纪以来,稻瘿蚊发生为害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中等偏重发生,2002年中等发生,2005年轻发生,全市发生面积仅1 987hm2。1近10a稻瘿蚊发生演变趋势1996~1998年贺州市稻瘿蚊发生程度均达到大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45 300hm2、46 500hm2、44 700hm2,占晚稻播种面积的90%以上,若不防治预计损失产量28 100t、32 800t、36 600t;1999年和2000年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6.
玉林地区1994年晚稻稻瘿蚊发生危害与防治简报玉林地区1994年晚稻稻瘿蚊的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全地区晚稻秧田发生面积为1.8万公顷,占秧田面积的52%。晚稻育秧的前、中期调查,稻瘿蚊发生普遍。如容县几乎每块秧田都有标葱,平均标葱率为45...  相似文献   

7.
稻瘿蚊是我县晚季主要害虫,在15个乡(镇)间歇性偏重发生,1985年、1988年、1990年曾大发生,严重稻田标葱率40~60%,产量损失2~4成,面积达7~8万亩,构成晚季粮食生产严重的威胁。为此,我们于91年开始探讨稻瘿蚊防治技术,采用农业措施和...  相似文献   

8.
1997年稻瘿蚊首次侵入永丰县与宁都县交界的君埠乡,当时只有晚稻零星发生,1999年达到一个“小高潮”2001年再次大面积暴发,本县东南部11个乡镇均受为害,发生面积333.3hm^2,2002年扩展蔓延到除潭城沿陂以外的20个乡镇增加面积达6000hm^2,占本县中晚稻面积的22.8%,根据发生为害情况采取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压低虫源基数,抑制稻瘿蚊的入侵和为害。  相似文献   

9.
稻瘿蚊原是我区地域性间歇发生的害虫。近年来连年发生,分布不断扩大,为害逐年加重,成为中晚稻生产的严重威胁。1986年稻瘿蚊发生面积173.10万亩,损失粮食990.40万公斤;1987年发生337.0万亩,损失粮食3452.35万公斤。 为了探讨有效控制稻瘿蚊发生危害的途径和方法,今年3月,我们在灵川县召开了全区综合防治稻瘿蚊工作会议,组织稻瘿蚊历史发生区共46个县(市)植保人员研究落实  相似文献   

10.
绥化市是国家大豆发展基地,常年种植面积23万hm2左右,2002年达33.3万hm2。近年来,由于大豆根部病虫害发生严重,对大豆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本市大豆根部病虫害以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和大豆根蛇潜蝇(OpniomyiashibatsjiKato)为主。1995年全市发生面积1.7万hm2,1996年扩大到5.4万hm2。1998年发生面积6.7万hm2,其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和大豆根蛇潜蝇的平均发生为害株率分别达70%、50%和78%。1发生特点1.1东部市县发生面积较大本市东部北林、海伦、望奎、绥棱、庆安等市县为重…  相似文献   

11.
稻瘿蚊是玉林地区晚稻生产的灾害性害虫,近几年来,连年发生为害严重,粮食损失较大。玉林地区1985年发生面积35.09万亩,损失粮食16758.8吨;1988年暴发成灾,发生面积达175.2万亩,损失粮食40133.2吨。为了搞好稻瘿蚊的防治,特别是探索稻瘿蚊已危害较重田块的有效防治方法,以挽回粮食,减少损失。1988年晚造,  相似文献   

12.
稻瘿蚊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繁殖力强,世代重叠,危害严重时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为有效地控制稻瘦蚊的危害,笔者对稻瘿蚊在本区发生危害及影响其消长的原因作了研究。1发生情况稻瘿蚊在我区回年发生7代,第3~5代为主害代,1993年首先在中稻上发现3代稻瘿蚊危害,第3、5代扩大危害双晚稻田,当年共发生167hm2。1994年上升为大发生年,除了双早、再生稻不受危害,早中稻受害很轻外,其他稻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共发生573hm’。1995、1996年发生有所下降,分别为273hm’和100hm’,其中1996年仅第5代虫对局部双晚稻田…  相似文献   

13.
杨梅仙 《植物保护》1989,15(2):58-58
1988年稻瘿蚊Pachydiplosis or yzacWood-Mason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生面积突破400万亩,遍布全区43个县(市),估计损失粮食5000万公斤。南宁地区是稻瘿蚊重发区之一,发生面积占全区的20%。  相似文献   

14.
周红波 《广西植保》1999,12(2):21-21
稻瘿蚊俗称“标葱”,是我区中、晚稻的灾害性害虫之一,也是各级领导最关心、最重视的害虫,常年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全区每年发生面积约40万~53.3万hm2,占中、晚稻种植面积的35%左右;若不实施防治,每666.7m2将会造成30kg以上的稻谷损失,危...  相似文献   

15.
张全胜  鄢华员 《江西植保》2002,25(3):72-74,71
稻瘿蚊自侵入抚州市八年内上升为我市水稻上的一种新的主要害虫,由1993年初发时的1333.3hm^2迅速北扩到1999年的8县、78乡镇的1.59万hm^2,受1999年冬季低温和次年6-7月降雨少等因素影响,2000年轻发生,2001年虫情再次暴发反弹,总体表现出:(1)北扩迅猛,发生区点片结合加速扩大;(2)来势凶,危害加重等特点,回顾八年来发生情况,分析稻瘿蚊在我市的发生特点,影响我市稻瘿蚊发生的民括栽培品种、耕作制度、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广西植保》1995,(2):43-43
富川县推广稻瘿蚊综防技术成效显著富川位于桂东北,属桂北稻作区,双、单季稻混栽、双抢期间季节紧迫,无法实行清垌,稻瘿蚊成为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不但发生、为害重,而且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已经遍及全县14个乡(镇),1987年以来,连年大发生,其中1992...  相似文献   

17.
陈玉托 《植物保护》1996,22(5):27-29
稻瘿蚊发生相关因素分析①陈玉托(广东省植保总站广州510500)稻瘿蚊PachydiplosisoryzaeWood-Ma-son在广东1a发生7~8代,该省南部地区为9~11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李氏禾、野生稻、再生稻和落谷苗上越冬。春末夏初成虫羽...  相似文献   

18.
稻瘿蚊过去是梧州地区中、晚稻局部性的害虫,八十年代中叶以后,为害逐年加重,1988~1992年连续五年竟达到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至特大发生的严重程度,对晚稻生产已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探讨其防治对策,对夺取水稻的稳产、高产就显得十分重要.1 猖撅原因分析1.1 高感品种连年大面积种植,为稻瘿蚊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有利于其迅速形成强大的危害种群.梧州地区自1975年试种杂交稻获得成功后,面积逐年扩大,1988年杂交稻面积已占水稻面积的62.6%,1992年上升到90%,而且所推广的杂交组合如汕优2、3、4、36、63、  相似文献   

19.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Wood-Mas-on)是我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过去主要在山区间歇发生为害.近年来,由于推广分蘖力强、分蘖期长的品种,冬季不提倡“三光”除虫,稻瘿蚊发生、为害面积不断扩大,1987年全区发生面积高达23万公顷,经防治仍损失粮食3.5万吨.  相似文献   

20.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1,14(1):29-30
稻瘿蚊是邕宁县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a发生7-8个世代,以长1、2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3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及晚稻杂优制种田,第4代小部分继续为害迟插早稻无效分蘖及制种田,主要为害晚稻秧田,第5代有部分为害晚稻秧田,主要为害早插晚稻本田,第6代为害晚稻本田,第7代(或8代)为害晚稻无效分蘖。第5、6代是晚稻本田主害代。在邕宁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截至1995年)是严重发生为害时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1.722万hm^2,占种植面积的36.9%,造成粮食损失255.02万kg,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90年代后期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平均每年发生面积0.728万hm^2,其中2000年稻瘿蚊发生程度是19995年以发生最轻的一年,从早稻后期虫源来看,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近10a来最高的一年,虫源面积之广,有效虫源之多也是近10a来最多的一年,而晚稻稻瘿蚊却发生轻。本文就定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