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稻螟在汕头部分地区上升为稻螟优势种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为害基本情况台湾稻螟是广东省的3种水稻螟虫之一,长期以来都是局部轻发生。汕头市水稻螟虫一直以三化螟为主,但是近几年来台湾稻螟的发生为害逐渐加重,每年发生面积0.3万~0.7万hm2,大发生年份达1.3万hm2,尤以澄海市发生严重。主害代第二、四代白穗率一般为0.5%~2%,最高达10%以上。澄海市200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调查第三代稻螟密度,平均667m2有3种稻螟1935头。其中台湾稻螟1451头,占75%,三化螟193头,占10%,大螟291头,占15%。枯心率平均1.8%,最高10…  相似文献   

2.
防治水稻螟虫效果欠佳的原因所在洪湖市瞿家湾镇农技站秦前淦水稻二化螟、三化螟作为水稻的主要害虫,田间基数是越来越大,对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去年在水稻主产区,第1代M化螟、第3、4代三化螟分别对早、中、晚稻都造成了较重的危害,特别是第3。...  相似文献   

3.
东台市水稻大螟回升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台市水稻大螟回升及原因分析大螟Seamiainferens(walker)是与二化螟、三化螟齐名的3大螟虫之一,因其寄主范围广,常年种植中籼稻的情况下此螟无需防治,但1994年大螟在东台市水稻上发生为害骤然加重。1发生情况东台市自1991年试种粳稻...  相似文献   

4.
螟虫是滨海县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但不同时期其种群结构差异较大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3个明显不同的种群消长动态 ,由于其种群结构差异明显 ,在防治策略上则需作相应的调整 ,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1种群消长动态1.1发生量变化大据该站1965至2000年36年调查资料分析 ,三化螟、二化螟、大螟3种螟虫种群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 ,3螟并发 ,之后三化螟呈持续下降势头 ,二化螟则逐渐上升 ,下面仅以在不同时期3种螟虫的越冬代冬后基数、1代秧池卵量、危害程度的变化情况加以说明。1…  相似文献   

5.
1发生防治概况水稻是遵义市主要粮食作物 ,年均种植面积16.67hm2 左右 ,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3.31 % ,而水稻螟虫(二化螟)在我区常年都有发生 ,1966,1972,1976,1978年发生较重 ,进入80年代后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 ,杂交水稻面积的加大 ,给水稻螟虫(二化螟)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化螟已上升为重要害虫。1.1发生范围越来越大危害我市水稻的螟虫主要以二化螟为主。三化螟在部分县(市)发生危害 ,常年全市危害面积在0.67~16.67万hm2 之间。1980年遵义市(原遵义地区)二化螟轻发生 ,…  相似文献   

6.
防治水稻螟虫技术的一大进步——杀虫双撒滴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红 《湖北植保》1998,(3):26-26
防治水稻螟虫技术的一大进步—杀虫双撒滴剂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许红螟虫是湖北水稻上的主要害虫。80年代中期以来,1代二化螟连年大发生,集中为害中稻秧苗,最高枯鞘率达100%,严重的影响了中稻本田基本苗和中稻早发。后期2代二化螟,3代三化螟造成...  相似文献   

7.
沿江地区二化螟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稻螟虫是水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我市水稻螟虫主要以二化螟为主,占95%以上。近年来,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逐年加重,2002—2003年一、二代二化螟均达大发生的程度,虽经大力防治,一代的枯心率仍达0%~3.2%,平均  相似文献   

8.
《植物保护学报》1966,5(1):27-33
水稻螟虫为重庆地区水稻生产上的重大害虫,常年螟害率5%左右。随着双季稻的发展,各代稻螟的种类組成有显著变化,第一、二代以二化螟为主;第三代以三化螟占绝对优势,为三代多发型。近年来由于春季气温比常年高,越冬死亡率低,发生期提早。越冬虫源多,耕作制改变,有利于发生量的积累,因此二化螟和大螟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本地螟害的新問題。越冬基数和以后各代的数量关系,受各稻型的面积比例和防治等情况的影响。各代发育进度不整齐主要受越冬場所、小气候和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影响,这些都是防治次数和时期的依据。防治本地区稻螟,宜采用“压低越冬基数,調整水稻布局,栽培防螟和药剂治螟相結合”的策略。药剂防治应因地制宜,挑治一、二代,狠治三代,少治或不治第四代。  相似文献   

9.
《植物保护》1984,10(2):34-35
我省水稻螟害过去一直以三化螟为主,二化螟仅一代在部分深丘稻田造成为害。1977年以来,二化螟的发生数量逐年上升,为害程度渐超过三化螟。如成都市龙家区灯诱二化螟在三种螟虫中所占比例,由77年的13.5%上升到82年的68.5%。资中县田间虫口密度,由6.4%上升到75.3%。绵阳田间剥查的14,353被害株中,有螟虫8679头,二化螟占93.01%。新津、眉山、渠县、纳溪等地均属类似情况。据各地调查,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二化螟一代枯心率一般在5%左右,高的可达20%以上;二代可造成白穗、死孕穗  相似文献   

10.
转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水稻抗螟性的离体叶片测定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提出了转苏云金杆菌crylAb基因水稻抗螟性的快速离体叶片测定法,并用该方法评价了转cry1/Ab基因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的抗性程度。结果表明,3种螟虫蚁螟取食纯合株系PR16及分离株系PR18、PR57或PR58中抗性植株中片后,食叶量与对照和分离株系中的非抗性植株相比极显著下降,接虫后第4d的幼虫死亡率高达100%。该方法评价转cry1/Ab基因水稻对3种螟虫的抗性结果与活化成株测定法评  相似文献   

11.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允景洪县,属亚热带气候,终年无霜,夏热冬暖,年温差小,一年可以2—3熟,因而病虫种类繁多,稻螟的为害也很严重。 关于稻螟虫的种类,过去都认为只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三种,但1962年12月及1963年1月在允景洪曼井兰合作社及思茅农校附近稻田进行越冬稻螟虫种类调查时,发现稻桩中有很多台湾稻螟的幼虫。在1,009条稻螟的活幼虫中,二化螟占39.85%,台湾稻螟24.70%、三化螟23.65%,大螟11.80%。 由此可见,允景洪地区不但有台湾稻螟,而且还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2.
水稻螟虫发生动态与循证控制方案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种群回升、危害加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就目前螟虫综合治理中在管理与技术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螟害治理的循证控制概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平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1333 ha左右。在2007年以前,该县水稻钻蛀性螟虫以三化螟发生为害为主,之后的几年,二化螟与三化螟混合发生,但出现了二化螟发生逐年加重、三化螟发生逐年减轻的格局,到2012年,全县水稻三化螟发生面积只有1067 ha,二化螟发生面积达6700 ha,占种植面积的31.4%,已取代三化螟成为全县水稻主要的钻蛀性螟虫,并有进一步加重发  相似文献   

14.
泗洪县地处洪泽湖西岸,常年种植水稻面积5.3万hm2,以单季晚稻种植为主,特别是优质品种武育粳3号种植比例大,占85%以上。水稻三化螟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6a大发生。其主害代第三代为害单季中晚稻,造成白穗,未防治的稻田一般减产8成以上。近6a来,笔者就三化螟严重发生情况下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三化螟的生活习性进一步观察1.1发生时期在泗洪地区三化螟1a发生3代。第一代盛孵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主要为害秧田期水稻;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主要为害分蘖期水稻;第三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往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稻区螟害日趋严重,过去不常发生的种类大量出现,原来被控制不成灾的种类又上升为主要威胁,如稻纵卷叶野螟,在各稻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三化螟、二化螟的发生数量迅速回升;日本稻巢螟、台湾稻螟也都有上升趋势。稻螟是水稻螟虫的统称,除少数种类(如“大螟”、列星“大螟”、稻螟蛉等也称稻螟)属于夜蛾科外,多数种类均属螟蛾科害虫,在我国稻区就有二、三十种。为了避免混淆和误  相似文献   

16.
上高县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稻螟虫回升原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耕地面积2.7万hm^2,水稻播种面积4.0万hm^2次。二化螟、三化螟(以下合称稻螟)是本地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二化螟发生危害为主:2001年以来,三化螟在部分地方迅速回升,一季稻(中稻)、二晚白穗面积大,以致两虫同时猖獗。  相似文献   

17.
分析秀山县1970年以来水稻螟虫历史资料,将螟虫的发生为害分为四个时期:一是1980年以前三化螟和二化螟并重,以三化螟为主;二是1980—1990年三化螟种群下降,二化螟种群上升;三是1990—2000年螟虫种群均下降;四是2000年以后二化螟种群数量呈回升趋势。从水稻品种、栽培制度、气象条件和施药水平等因素分析水稻螟虫种群数量发生变动的原因,并提出螟虫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县改种1季中稻后,稻螟一直以二化螟为优势种,但1983年以来,三化螟数量逐年上升,1987年全县50%的区、乡三化螟比例达80%以上。为了准确估计田间危害程度,经过大量田间观察,一代被害株根据有无枯鞘和羽化孔特征进行鉴别,现提出穗期二化螟与三化螟危害状的3点区别。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有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蝗、粘虫、稻蛀茎夜蛾(大螟)、稻蝽象和稻杆蝇等,而对当阳市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是水稻螟虫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为害水稻較重的螟虫已知有6种,以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 (Wlk.)最为重要,分布于我国中南部稻区。本文阐述了气候、食料、水稻栽培制度和生物等因素对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指出作为螟虫食料的水稻及其栽培制度的作用更为明显。研究証明,三化螟的产卵、侵入、成活、繁殖和为害都与水稻的生育期有密切关系,水稻的分蘖期及孕穗期,都是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在这两个时期被害,会造成枯心或白穗;而秧田期、移植至回青期、圓稈期和成熟期都对螟虫不利。螟虫的发生基数和生活环境条件,密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而这些都受水稻栽培制度的影响。发生基数决定于春季螟虫的有效虫源,其数量的大小对当年的螟虫,尤其对第一、二代的发生量有密切关系。螟害程度主要决定于:(1)种群数量和(2)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与螟虫盛发期配合程度的综合作用。为了加強防治,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利用耕作栽培措施,一方面尽可能消灭虫源、压低发生基数、控制以后各代螟虫的发生;另一方面力求改进栽培技术、調节水稻生育期,恶化螟虫的生活条件,避免或減輕螟害。化学防治也是治螟的一項重要措施。目前广泛应用的药剂是6%丙体六六六,每亩用量在防治枯心时为1.5斤,防治白穗为2斤。主要的施药方法为泼浇和撒毒土,两者对防治枯心的效果都很好;撒毒土防治白穗的效果虽稍差,但操作簡便易行。在螟虫发生期內,适值分蘖和孕穗的水稻田一般都要施药;但預测螟害低于1%的田块,可不防治。防治枯心的施药适期一般在孵化高峯前1—2天天开始,如虫量很大,要提前到盛孵始期用药。防治白穗的施药适期是:在蚁螟盛孵前孕穗的水稻,普通在盛孵始期开始施药;蚁螟盛孵后孕穗的水稻,在孕穗始期开始用药。稻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种严重害虫,解放前因螟害常年損失稻谷10%以上。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領导下,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展,治螟工作貫彻了“防治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針,“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使用药剂綜合防治”的策略;采用了准确的預测預报;开展了群众性的防治活动,基本上控制了螟虫的危害,1663年的螟害率已压低到2%左右,不少地区已降低到1%以下。这都是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領导、技术人員、群众三結合所取得的成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