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郭超  董孝立 《植物医生》1995,8(5):28-29
小麦播期病虫化防技术问答?郭超,董孝立,何亚平,陈信周,温丙林,李敬(河南省汝州市农技中心467500)1、小麦播期病虫化防对象有哪些?答:主要是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秆黑粉病等三种黑穗(秆)病,和蝼蛄、蛴螬、金针虫等三种地下害虫。对其它许多病虫有一些...  相似文献   

2.
1小麦病虫发生的新变化河北省暨华北地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种植技术的提高,加上气候变暖,麦田病虫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一些新特点:一是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小麦条锈病、黑穗病、丛矮病、线虫病、地下害虫等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和发生范围有所下降,对小麦已构不成严重威胁;二是小麦蚜虫发生仍严重,小麦白粉病成了常发性病害,每年都造成一些地区小麦减产;三是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小吸浆虫呈上升趋势,成为小麦的主要病虫害,小麦赤霉病在局部地区趋重流行,也会对产量和品质形成影响;四是小麦红蜘蛛…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病虫化防技术问答河南省汝州市农技中心(467500)郭超,董孝立,申海瑞,潘社,李敬1、白菜生育期有哪些主要病虫害?答: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三大病害,另有黑腐病、黑斑病、炭疽病等。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菜螟等。其中三大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调查、大田普查、黑光灯诱测等方法发现近5年棉田病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鳞翅目害虫为害减轻,吸汁类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病害造成的损失大于虫害,缺钾性生理性病害连年流行。并从Bt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棉田化防次数减少、土质的恶化、植保技术的滞后等方面浅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书敏 《植物保护》1989,15(1):13-15
当前我省麦田病虫系统发生了重大演替,不仅种类增多,麦蚜、白粉病也上升为主要害虫,小麦锈病类、丛矮病降为次要地位。发生演替的主要原因是麦田生态环境的变化、品种抗性和人为干预。综合治理小麦病虫的对策是:以改善农田生态为先导,以抗病品种为基础,合理实施化学防治,辅之以农业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麦类(小麦、大麦、燕麦)是甘肃河西走廊主要的栽培作物,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的60%左右,1959年《甘肃省农作物病虫杂草调查汇编》曾记载麦类病害11种,1983年甘农大魏勇良报道22种,我们通过5年调查,又发现以下省内未正式报道过的真菌病害: 一、小麦假黑斑病 (一)症状:感病麦粒轻微变色,胚部呈褐色,有的种胚末端皱缩,容易与小麦黑胚病(Drechslera sorokiniana)混淆。病种子播种后一般能发芽出苗,但幼苗细弱,长势缓慢。  相似文献   

7.
《新农药》2005,(3):45-47
预计200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仍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中,蝗虫、草地螟、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麦蚜、水稻迁飞性害虫、水稻螟虫、玉米螟等一些重大病虫将偏重或严重发生,虫害重于病害。农田草鼠害和草原虫鼠害将偏重发生。全年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3.3亿多hm^2次,需要防治面积3.8亿多hm^2次。  相似文献   

8.
小麦丛矮病取样调查方法比较王凤延刘俊臣郑光辉(山东德州市植保站253016)小麦丛矮病是我省近几年发生严重的一种病毒病害,一般减产10%以上,严重地块达50%以上,甚至绝产。小麦丛矮病一般在地头、地边严重,地块中间相对较轻,其病株分布与距地头、地边的...  相似文献   

9.
荸荠蔓枯病和荸荠螟张运胜(湖南省安乡县农技推广中心415600)荸荠,别名马蹄、地粟等。为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以地下球茎供食,既是蔬菜,又是水果。荸荠病害有蔓枯病、矮黄病等;害虫有荸荠螟、蚜虫等。下面就蔓枯病和荸荠螟这两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由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aversa Kühn,TCK)引起的麦类腥黑穗病中危害最大,防治最难的一种病。该病是我国官方管制的检疫性植物真菌病害。本文从病菌冬孢子形态学诊断、生物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图像识别诊断、以及电子鼻诊断5个方面综述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诊断技术,并对新诊断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系)对小麦蓝矮病的抗病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荣 《植物病理学报》1998,28(2):122-122
 小麦类菌原体蓝矮病(Wheat Mycoplasma Like-organism Blue Dwarf,WMBD)是西北及北方麦区冬小麦上的一个重要病害。曾先后报道为小麦红矮、小麦兰矮病毒病等。  相似文献   

12.
小麦丛矮病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七十年代,河北省发生普遍而严重,八十年代初,我省的部分地区发生较重。1983年聊城地区发病面积达60余万亩,近8万亩绝产,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自1982年我省将丛矮病列为主要测报对象之一。小麦丛矮病的病原为小麦丛矮病毒,该病毒寄主范围广,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多种禾本科杂草,它的传毒介体是灰飞虱[Laodelphex striafellus(Fallen)]。小麦丛矮病的测报主要依据灰飞虱的带毒率和丛矮病  相似文献   

13.
柑橘树脂病是由一种真菌(Diaporthe medusae)侵染的病害。病菌在枯枝及病死树皮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从冻伤、虫伤、剪口伤等处入侵,借风雨、昆虫传播。主要为害枝干,也为害叶片和果实。  1 症状  枝干染病呈现流胶和干枯两种类型。流胶型多发生在主干或主干分杈处,初期病部呈灰褐色,并渗出半透明黄褐色常发出恶臭的树胶,病部树皮松裂脱落,木质部显露;干枯型病部呈红褐色,皮层干枯,略下陷,不剥落。病健交界处,有一橙黄或黄褐色带,流胶不明显,病部发展绕树干一周并深入到木质部,破坏输导组织,病斑表面或表…  相似文献   

14.
文锦渡是全国最繁忙的陆路口岸之一。合成饲料,麦糖是进境主要植物产品之一。合成饲料都有小麦的成份,都潜在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病害-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可能,但,它又不同于小麦,找不到小麦矮腥的病瘿 。只能在俣成饲料中找到矮腥的孢子。目前,未有合成饲料,麦糖中TCK的详细检验方法,这就给现场的检疫,鉴定工作带来了麻烦,本文介绍进境合成饲料,麦糖的快速检验方法,为合成饲料,麦糖中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检  相似文献   

15.
韩学俭 《植物医生》1996,9(1):10-10
麦类丛矮病的症状及其防治(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扬陵712100)韩学俭1、病害症状小麦、大麦都有发生。典型症状是分蘖增多纤细而病株严重矮化。叶部有绿黄相间的条纹,以小麦居多;大麦则在顶部叶片上产生黄绿色条纹或斑点,病株一般不能拔节抽穗。这种病毒病害,由...  相似文献   

16.
《广西植保》1995,(3):14-19
广西1994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概况(广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南宁530022)1994年全区农作物病虫的发生为害属中等偏重发生年份。主要病虫草鼠的发生面积达13584万亩次,其中:病害3610万亩次,属中等程度;虫害7312万亩次,属中等偏重程度;农田...  相似文献   

17.
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 BYDVs)侵染引起的小麦黄矮病(wheat yellow dwarf disease)是世界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对小麦生产及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综述了BYDVs的生物学特征、分类地位、致病机理及抗性育种等相关研究, 并基于相关研究进展, 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抗性基因挖掘、加快优异抗病基因克隆、加强抗病机理研究等方面的建议, 旨在为我国小麦黄矮病抗性育种及科学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湖北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蔬菜、油料面积持续扩大,早稻调减、棉花略增,菜棉套种、瓜稻连作逐步扩大,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3月7-8日,在湖北省植保总站召开了全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针对各地种植结构调整及近几年病虫发生特点、去年病虫越冬基数,结合2001年天气预报分析认为:2001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的总体趋势为中等偏重到大发生,虫害重于病害,程度上将重于2000年,上半年病害较为突出,下半年各类作物害虫大发生。预计:棉花棉铃虫、水稻螟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易暴发成灾的病虫仍将严重发生,局部可能暴发或成灾;高感优质稻品种的稻瘟病仍存在流行成灾的威胁;直接影响农产品商品质量的水稻穗期综合症,蔬菜病毒病、蓟马、豆野螟、小菜蛾,柑橘红黄蜘蛛、黑刺粉虱、矢尖蚧、锈壁虱,梨木虱,甜玉米上的玉米螟,茶小绿叶蝉等病虫将中等偏重至大发生;常发性病虫,如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蔬菜灰霉病、美洲斑潜蝇、玉米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等病虫也将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湖北省植保总站测报站)  相似文献   

19.
李敬  陈信周 《植物医生》1996,9(6):28-30
小麦功能叶病害发生程度和化防效果的综合调查方法初探李敬,陈信周,朱颖利(河南省汝州市植保站467500)为了综合考查当地主要小麦品种的多个品种总体和每个品种的主要功能叶病害的多种病害总体和每种病害的发病程度、所占比重、排列位次,以及当地使用的主要农药...  相似文献   

20.
刘兆鸿 《广西植保》2011,24(4):25-2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水稻病毒病,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是主要传毒媒介。2007年晚稻发现该病在平乐县部分乡镇稻田造成严重为害以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损失日趋严重。2010年全县发生面积0.62万公顷,造成损失366.49万公斤,由水稻次要病害上升为发生面积仅次于水稻纹枯病、为害损失最大的主要病害。在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