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即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市从1995年在甘棠发现本病以来,其危害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市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防治本病,提高广大鸭农饲养效益,现将本市鸭疫巴氏杆菌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7~56日龄的麻鸭、半番鸭和番鸭,其中以2~3周龄的鸭最易感,而1周龄以下和8周龄以上的不易感染发病。本病在我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较易感,此外,还与栏舍环境、饲管水平及其它…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氏杆菌 ,曾用名鸭疫巴氏杆菌、鸭传染性浆膜炎 ,是主要感染于雏鸭的传染病。本病多发于 2~ 7周龄的雏鸭 ,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脑膜炎等。1 流行病学调查1 998年至今我们跟踪调查了上海的青浦、九亭、奉贤、嘉定、南汇、江苏无锡等地的一些年饲养量 5万羽以上的肉鸭场 ,饲养的大多是樱桃谷鸭 ,主要发生于 2~ 4周龄的雏鸭 ,尤其 3周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据统计发病率为 2 0 %~ 70 % ,死亡率 1 6%~ 5 0 % ,病愈鸭通常为“落脚鸭” ,生长缓慢。2 临床症状病初雏鸭流泪、流涕、打喷嚏。随着病程的加长 ,出…  相似文献   

3.
肉鸭暴发里默氏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里默氏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旧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目前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广东、黑龙江、湖北、上海、海南、四川等省地均有流行。郭玉等(1982)在北京郊区鸭场首次分离鉴定出本病病原鸭疫里默氏菌。本病主要危害2周龄~3周龄仔鸭,其病理特征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腹膜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等。湖南省于1997年首先报道番鸭群流行本病。1999年底在长沙捞刀河镇一农户的仔肉鸭群中暴发急性传染病,我们经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鸭里默氏菌病。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和…  相似文献   

4.
1 流行病学 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侵害2~8周龄雏鸭,以2~4周龄的小鸭发病率较高,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秋、晚春多发.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多呈暴发性流行,鸭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达40%~70%,耐过鸭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5.
鸭大肠杆菌病,多侵害2—6周龄的幼鸭,主要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变。1985年冬季,福州地区许多养鸭专业户的半番(番鸭×麻鸭)雏鸭暴发以败血症、肠炎和腔上囊肿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1月下旬,我们对三个专业户的鸭病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证明,本病主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鸭业的不断发展 ,鸭病的发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近几年来 ,在余姚部分养鸭专业户中流行着一种传染病 ,其发病日龄大多在 2~ 6周龄 ,发病率在 3 0 %~ 1 0 0 %之间不等。死亡率高的可达 80 %左右 ,给养鸭户带来严重的威胁 ,后经综合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1 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不同品种的鸭均易感染 ,但尤以番鸭最为易感。一般常发生于 2~ 6周龄的鸭 ,饲养管理水平低 ,环境卫生条件差的鸭场 ,尤其多发 ,若治疗不及时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2 临床症状病鸭精神沉郁 ,嗜睡 ,缩颈呆立 ,腿软 ,不愿走动 ,共济失调 ,不…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为鸭里默氏杆菌,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高,对养鸭业危害大。1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根据报道目前发现21个血清型。2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发生于圈养鸭群,1~7周龄对本病敏感,多发生于10~30日龄小鸭。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伤口及注射时消毒不严也会引起传播。发病率20%~70%,病鸭死亡率高达80%。发病季节一般以冬春多发,番鸭发病率较高。3临床症状病初表现精神不振,昏睡,食欲减退,羽毛松乱。以后出现眼鼻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排出黄绿色稀便,共济失调;部分出现鼻窦部和附关节肿胀。慢性病例则出现扭…  相似文献   

8.
何更田 《北方牧业》2003,(19):18-18
<正>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性炎病为特征。对养鸭业危害严重,是规模化内养鸭场重点防治的疫病之一。一、发病情况本病主要以2~3周龄鸭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发病。近一段时间此病在我地呈流行趋势,个别鸭群的感染率、死亡率高的可达80%死上。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病较多,本病主要经呼  相似文献   

9.
鸭白点病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鸭病之一,主要为鸭疱疹病毒Ⅲ型感染所引起,常发生于番鸭、半番鸭、麻鸭等品种,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管理不善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感染鸭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剖检以肝、肾、脾、胰等器官表面出现白色坏死点为特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可诊断本病,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同时还应加强管理,做好疾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败血症和传染性浆膜炎 ,是由革兰氏阴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纤维性心胞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关节炎 ,1~ 8周龄的雏鸭高度易感 ,2~ 4周龄雏鸭最为严重 ,种鸭及产蛋的蛋鸭罕见发病 ,发病率、死亡率与季节、饲养管理条件有关 ,以低温、阴雨季节较为严重 ,死亡原因主要是关节炎导致运动失调以致无法采食而死亡 ,死亡率为 2 0 %~70 % ,本病潜伏期 1~ 3d ,长者可达 7~ 8d。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 ,其次为创口感染 ,也可通过种蛋传递。2 0 0 2年广南县珠琳镇糯者新…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雏鸭,其特征是内脏浆膜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形成所谓“四炎”,即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1流行病学鸭疫里默氏菌主要侵害鸭,各品种鸭均易感,以2~6周龄雏番鸭最易感。耐过鸭生长、发育受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福建以每年10月份到次年5月份为本病高发季节,这可能与气候变冷,保温条件差等有关。感染鸭死亡率的高低取决于鸭的品种、日龄、鸭疫里默氏菌毒力的强弱、饲养水平的高低、卫生条件的优劣以及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n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本病多发生于2~7周龄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样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发病率5%~90%,死亡率可高达80%[1]。1982年我国郭玉璞首次报道了本病在北京地区的流行[2],随后福建、河北、河南、上海  相似文献   

13.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鸭,临床以腹泻、呼吸困难和脚软为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给番鸭饲养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是番鸭饲养中主要的疾病之一。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1~8周龄鸭  相似文献   

14.
幼肉鸭混合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anatipestfer,RA)引起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1~8周龄的小鸭,特别是2~4周龄的鸭发病和死亡,并以心胞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为病理特征,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上。该病自1932年美国报道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报道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郭玉璞于1982年在北京首次发现该病。鸭大肠杆菌病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疫里氏菌病相似,并常与鸭疫里默氏菌病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本文报道两例鸭疫里默氏菌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到我局动物医院求诊的病鸭中 ,发现一种主要侵害小鸭的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患病雏鸭临床表现为眼睛湿润 ,眼、鼻有分泌物 ,全身发抖、歪颈 ,少数病例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剖检以明显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变为特征。发病率为 30 %~50 % ,病死率为 50 %~ 70 %。经综合分析 ,诊断为鸭疫里默氏菌病。1 发病特点本病全年均可发生 ,但以气候温度较低的冬春季为甚。 1— 8周龄都易发病 ,尤以 2~ 4周龄的雏鸭最常见。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当雏鸭营养差 ,育雏舍环境条件恶劣 ,又受转栏、淋雨等应激因素…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侵害2~7周龄的雏鸭,也可侵害雏鹅、雏火鸡及野鸭等多种雏禽。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常见症状为精神沉郁、流眼泪和流鼻液、轻度咳嗽和打喷嚏、排绿色稀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急性病鸭死亡率高,慢性病鸭消瘦,死淘率高。到目前为止,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均有关于本病的报道,我国郭玉璞等自1982年在北京首次发现本病以来,全国许多省区相继有此病发生的报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率5%~90%,  相似文献   

17.
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以腹泻、气喘和软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3周龄左右的雏番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对家禽生产影响极大。因此鸭农和规模禽场必须高度重视,尽量做好防控工作。1发病特点本病流行程度多变且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是,冬季和春季由于气温低,育雏室空气流通不畅,空气中NH和CO浓度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表现  相似文献   

18.
番鸭“肝白点病”又称番鸭“花肝病”或“肝花点病”、“番鸭坏死性肝炎”等,自1998年以来,在我国的福建、浙江、广东等番鸭饲养密集地区频频发生并流行,其发病率高,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2003年3月,我市首次发生番鸭肝白点病,同年4月中旬又相继发生两起。一发病情况我市长庄乡养鸭专业户李某,2003年3月购回雏番鸭4000只,至5日龄时,发现100多只番鸭腹泻,粪便大多为绿色,少数为白色,采食量减少甚至废绝。畜主用乳酸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先后拌水供鸭饮用,疗效不明显,病鸭越来越多,至9日龄时,死亡500多只,尚有患病鸭1000多只。病鸭精神萎靡,尖叫…  相似文献   

19.
番鸭细小病毒病(MDP)是番鸭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症状。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偶见于30~50日龄的番鸭,发病率为20%~60%,死亡率在20%~40%之间。鸭传染性浆膜炎(RA)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困倦、眼鼻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为主要症状,1~8周龄鸭易感,发病率5%~10%,死亡率在5%~75%之间,由于高死亡率、体重下降以及慢性病例易形成“僵鸭”而导致淘汰,常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笔者最近遇到我市马集镇某养殖户饲养番鸭…  相似文献   

20.
(一)病原和流行该病的病原是细小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鸭的肝脏、胰腺、脾脏和成年鸭带毒者中。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秋、冬、春季发病最多,自然情况下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并致发病、流行。成年鸭可染毒,但不会发病,成为带毒源。病鸭、带毒成年鸭和孵化场等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病程2~5天。(二)病症出壳2天以内的雏番鸭常为最急性型发病,多没有先期症状,病鸭突然衰竭、倒地、两脚乱划,头颈向一侧扭曲,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