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精粗比全价颗粒饲料对犊牛不同组织中SREBP-1、FASN、SCD1和ApoA1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日龄和体重相近的中国荷斯坦断奶公犊牛12头,分为4组,每组3头,各试验组精粗比分别为75∶25(Ⅰ)、70∶30(Ⅱ)、65∶35(Ⅲ)和60∶40(Ⅳ),预试期14d,正试期56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肝脏、十二指肠和瘤胃中的SREBP-1和ApoA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试验I组肝脏和十二指肠中的FAS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而在瘤胃和肌肉中的结果与之相反;试验Ⅰ组犊牛肝脏和十二指肠以及试验Ⅲ组瘤胃中的SCD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日粮高精粗比能够促进犊牛体内脂肪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NDF水平全价颗粒饲料对断奶公犊牛屠宰性能和组织器官发育的影响,选用12头3月龄中国荷斯坦断奶公犊,按照日龄相近((103.92±1.5)d)、体重相似((121.25±4.12)kg)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3头,分别饲喂精粗料4种质量比为75∶25、70∶30、65∶35和60∶40的全价颗粒饲料,预试期14d,正试期56d。4种全价颗粒饲料除NDF水平不同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相近。饲养试验结束后犊牛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及各组织器官鲜重。结果表明:不同NDF水平全价颗粒饲料对犊牛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处理组Ⅳ犊牛复胃和瘤胃重显著高于处理组Ⅰ、Ⅱ(P0.05);此外,处理组Ⅳ的肠道重量显著高于处理组Ⅰ(P0.05)。综上所述,NDF水平高的全价颗粒饲料,不仅能保持相同屠宰性能,而且能促进断奶犊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精粗比(40∶60,L组;50∶50,M组;60∶40,H组)的全混合日粮对努比亚山羊不同组织中脂肪酸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组山羊瘤胃和空肠中的ACOX1 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高于M组和H组的(P<0.05);L组山羊瘤胃中的CPT1A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M组的(P<0.05),而在十二指肠中则相反;PPAR-γ mRNA在L组山羊瘤胃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的(P<0.05),而在H组山羊十二指肠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的(P<0.05);L组山羊肝脏中的ACACA和FASN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M组的(P<0.05),而在瘤胃中则相反。总之,不同精粗比日粮能够通过调控脂肪酸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山羊体内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4.
建立湖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nRHR)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湖羊消化系统中胃肠各组织的GnRHR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GnRHR mRNA在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部位均有表达,其中瘤胃GnRHR mRNA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P<0.01);网胃GnRHR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1),显著高于瓣胃、盲肠和直肠(P<0.05);皱胃GnRHR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瓣胃、空肠、回肠和盲肠(P<0.01),显著高于结肠和直肠(P<0.05);结肠GnRH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直肠(P<0.05)。研究证实了GnRHR mRNA在湖羊消化系统中有表达,这为GnRH功能的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小肽对育肥牦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指标及消化道小肽转运载体1(PepT1)mRNA表达的影响,为小肽在牦牛日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36头体重((180.98±20.57)kg)相近,健康的麦洼公牦牛,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小肽添加水平为0、0.75%、1.50%、2.25%的全混合日粮。预饲期30 d,正试期80 d。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记录体重,每日饲喂时记录每头牦牛的喂料量及剩料量。试验最后一周,连续3 d收集每头牦牛的饲料及粪便样品,进行常规营养分析;同时,每组选取5头牦牛采集颈静脉血并制备血清,测定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试验结束后,将每组采血的5头牦牛屠宰,立即取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织中PepT1 mRNA的表达量。【结果】(1)平均日增重(ADG)、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F/G)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均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以2.25%组牦牛的生产性能表现最优,其DMI和A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75%组(P<0.05),而F/G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75%组(P<0.05)。(2)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日粮有机物(OM)和粗蛋白(CP)的表观消化率呈二次曲线上升(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线性升高(P<0.01),以2.25%组消化率最高;各处理组中钙、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3)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线性降低(P<0.05),而尿素氮(UN)含量线性升高(P<0.05),总蛋白(TP)含量有线性升高的趋势(P<0.10),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呈二次曲线降低(P<0.05),而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含量未产生显著变化(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小肽对牦牛血清中IgG、IgA和IgM三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牦牛消化道中PepT1 mRNA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网胃、瓣胃、瘤胃、皱胃,且空肠Pep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消化道部位(P<0.05),而皱胃Pep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空肠和回肠(P<0.05);回肠、十二指肠、瘤胃、网胃、瓣胃的PepT1 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瘤胃、网胃和空肠的PepT1 mRNA表达量均呈线性升高变化(P<0.05),但对瓣胃、皱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的PepT1 mRNA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小肽能够提高育肥牦牛的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肝功能,促进小肽在消化道中的转运吸收。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小肽添加水平为2.25%时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种精粗比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陕北绒山羊羔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将16只日龄和体质量相近的羔羊随机分为4组:Ⅰ组.日粮精粗比3∶7+20 g/kg YC;Ⅱ组.日粮精粗比3∶7,不添加YC;Ⅲ组.日粮精粗比5∶5+20 g/kg YC;Ⅳ组.日粮精粗比5∶5,不添加YC。计算各组羔羊的平均增加体质量、平均日增质量、干物质采食量(DMI)及料质量比。采用不完全收粪法收集粪样,测定其中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CP)、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后屠宰全部试验羊,取瘤胃组织测定瘤胃乳头高度、宽度和瘤胃壁厚度。【结果】Ⅰ组羔羊平均增加体质量、平均日增质量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DMI显著高于Ⅳ组(P<0.05),Ⅰ组DMI高于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77);4个处理组的料质量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Ⅰ组最小(7.72)。Ⅰ组羔羊CP、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而Ⅲ组与Ⅳ组间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Ⅲ组羔羊瘤胃乳头高度、宽度均极显著大于Ⅳ组(P<0.01),瘤胃壁厚度显著大于Ⅳ组(P<0.05)。日粮精粗比与YC的互作效应对CP、NDF的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对瘤胃乳头宽度影响极显著(P<0.01)。【结论】日粮中添加YC能够提高羔羊的DMI和平均日增质量,以及高粗料日粮的CP和NDF表观消化率;YC可促进羔羊瘤胃发育,在高精料日粮中效果更显著;日粮精粗比与YC对CP、NDF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育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硫酸粘杆菌素对獭兔盲肠菌群和免疫器官组织TLR2、TLR4mRNA相对表达量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分为2组,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全价饲料;Ⅱ组饲喂含20mg/kg硫酸粘杆菌素的基础全价饲料。试验期为28d。试验应用PCR-DGGE及Real-Time PCR技术比较分析獭兔盲肠菌群结构的差异,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含量,Real-Time PCR检测TLR2、TLR4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Ⅱ组盲肠菌群多样性与Ⅰ组相似(P0.05);Ⅱ组盲肠中梭菌类群XIVa、肠球菌属、链球菌属数量明显高于Ⅰ组(P0.05),梭菌类群Ⅳ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盲肠TLR2/4和回肠TLR4的相对表达量高于Ⅰ组,盲肠TLR4差异显著(P0.05),其余差异不显著(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獭兔脾脏指数和脾脏TLR2/4表达量增加,肝脏指数和肝脏TLR4表达量减少,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肝脏TLR2显著增加(P0.05);Ⅱ组外周血细胞因子IL-4的浓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饲料中添加20mg/kg的硫酸粘杆菌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断奶幼兔脾脏发育并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仔鸡肠道PepT1和b~(o,+)AT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240只21d‘科宝’肉公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16%CP组),18%(18%CP组)和20%(20%CP组)的3种饲粮,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42d测定肠道PepT1和b~(o,+)AT mRNA含量.【结果】16%CP组平均日增质量、氮利用率和代谢能值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料肉比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PepT1mRNA表达以空肠最高,十二指肠次之,回肠最低,且空肠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P0.05);b~(o,+)AT mRNA表达以回肠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空肠最低,而回肠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P0.05),十二指肠显著高于空肠(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饲粮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和消化能值均有提高,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肉仔鸡小肠各肠段PepT1mRNA和b~(o,+)AT mRNA的表达均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6%CP组PepT1mRNA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达显著低于20%CP组(P0.05),其在空肠的表达显著低于18%CP组(P0.05).20%CP组b~(o,+)AT mRNA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达显著高于16%CP组(P0.05).【结论】适宜的饲料粗蛋白质水平有利于PepT1和b~(o,+)AT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不同精粗比全价颗粒饲料对4~6月龄犊牛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3种精粗比不同的全价颗粒饲料,研究了不同精粗比对4~6月龄利木赞×鲁西黄牛杂交犊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采食不同精粗比日粮的试牛增重差异显著(P<0.05),精粗比例较高的日粮(1.22∶1),其试牛增重速度较快,随着精粗比例的下降,其增重速度也逐渐下降;采食不同精粗比日粮的试牛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但精粗比例高的日粮的料重比显著低于比例低的日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15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3∶7(A组)、5∶5(B组)、7∶3(C组)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 TMR)。饲喂90 d后于凌晨空腹屠宰,采集瘤胃液和瘤胃上皮组织,通过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RT-qPCR以及Western blot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下,舍饲育肥牦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瘤胃上皮中挥发性脂肪酸(VFA)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日粮精粗比显著影响瘤胃细菌菌群结构,随着精料占比升高,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属...  相似文献   

11.
Control of cyclin levels is critical for proper cell cycle regulation. In yeast, the stability of the G1 cyclin Cln1 is controlled by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ubiquitination. Here it is shown that this reaction can be reconstituted in vitro with an SCF E3 ubiquitin ligase complex. Phosphorylated Cln1 was ubiquitinated by SCF (Skp1-Cdc53-F-box protein) complexes containing the F-box protein Grr1, Rbx1, and the E2 Cdc34. Rbx1 promotes association of Cdc34 with Cdc53 and stimulates Cdc34 auto-ubiquitin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dc53 or SCF complexes. Rbx1, which is also a component of the von Hippel-Lindau tumor suppressor complex, may define a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class of E3-associated protei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dh1和Num1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构建用于Cdh1和Num1免疫共沉淀试验的过表达菌株。[方法]首先在酵母菌株YWL630中用GAL1和3HA对CDH1进行标记,构建GAL1-3HA-CDH1 NUM1-GFP菌株,再利用酵母四分体解离的方法使菌株YWL63和YWL490分别与该菌株杂交并进行四分体解离,从而得到所需菌株。[结果]成功构建不同基因型和配型的重组酵母菌株,其中YT52成功过表达了约340 kD的Num1,YT53成功过表达了340 kD的Num1和75 kD的Cdh1,YT57成功过表达了75 kD的Cdh1。[结论]经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标记CDH1并诱导蛋白过表达,通过酵母四分体解离的方法构建用于Cdh1和Num1互作试验的过表达菌株,为揭示APC/C是否介导Num1的降解及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接种甲流疫苗献血者高效价甲流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东莞市986例接种甲流疫苗的无偿献血者的抗H1N1IgG,同时应用效价为320的高效价对照血清光密度作为筛查高效价甲流抗体血清的参照值。结果高效价率和高效价S/CO值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3L(P〉0.05),但接种时间71—90姐的高效价率和高效价S/CO值明显高于接种时间31~50d和51~70d组(P〈0.05)。结论高效价甲流抗体的产生与接种时间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的变异,为1BL.1RS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ISH和FISH技术从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白粒黑麦远缘杂交的后代中筛选1R(1B)代换系G1和1BL.1RS易位系G2。选用小麦染色体1B上的40对引物对亲本MY11、白粒黑麦、G1、G2以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S)进行SSR分析。【结果】6对引物在MY11、CS及G2中扩增出1BL的条带,在G1和白粒黑麦中未扩增出条带,其中3对引物(Xgwm259、Xbarc188,Xgwm268)在亲本MY11及后代1BL.1RS易位系(G2)中扩增出差异性的1BL条带,说明在小麦-黑麦远缘杂交产生的易位系后代中,1BL染色体臂发生变异。有13对引物在MY11、白粒黑麦和G1、G2中扩增出差异性条带,说明在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中小麦微卫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引物Xbarc8能扩增出白粒黑麦染色体1RS的特异条带,且该条带稳定出现,可以作为白粒黑麦1RS染色体识别和鉴定的分子标记。【结论】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发生变异,Xbarc8是鉴定白粒黑麦1RS染色体臂的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4-(1-甲基乙烯基)-1-环己烯-1-乙醇的酯类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β-蒎烯和多聚甲醛合成诺卜醇反应中的主要副产物4-(1-甲基乙烯基)-1-环己烯-1-乙醇为原料,合成了4-(1-甲基乙烯基)-1-环己烯-1-乙醇乙酸酯和丙酸酯,并用IR,MS,1H NMR及13C NMR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这2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并且具有良好的香气性质。采用共沸脱酸的方法,2个产物GC纯度分别为98.8%和98.6%,产率均在96%以上,因此共沸脱酸比较适合这2个产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报道了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昌果沟遗址发现的距今35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青稞炭化粒,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DNA测序技术对牛HSFl和HSBPl进行SNPs位点扫描,共发现4个新SNPs,包括HSFl 1451(G/T)位点、HSBP1第二内含子324(G/C)、589(C/T)和651(C/G)位点.利用CRS-PCR和PCR-RFLP技术对867头荷斯坦牛、85头鲁西黄牛和28头渤海黑牛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X2检验表明,HSFl 1 451(G/T)位点和HSBPl 589(C/T)位点在荷斯坦牛和鲁西黄牛群体中已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HSBPl 324(G/C)和651(C/G)位点的突变在荷斯坦牛群中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HSFl 1 451位点(G/T)AA基因型频率最高,优势等位基因为A,而HSBPl 3个SNPs频率最高的基因型分别为AB、AA和BB,589(C/T)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而324(G/C)和651(C/G)位点均为B.HSBP1 651(C/G)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在三个牛品种中存在差异,在荷斯坦牛中AA型频率最低,而在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中AA型频率最高,推测该基因型与耐热性有关.该结果将为奶牛耐热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1BL/1RS小麦-黑麦易位对小麦的面包烘烤品质有很强的负面影响,快速准确地鉴定1BL/1RS易位对小麦的品质育种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黑麦碱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了4个1BL/1RS小麦-黑麦易位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1份材料中,低分子量麦谷蛋白Glu-B3基因和黑麦碱蛋白Sec基因特异标记的PCR检测结果与蛋白电泳结果一致。同时也验证了一个多重PCR分子标记(Glu-B3引物和Sec-P1,P2引物复合)的可靠性。该共显性多重PCR分子标记不但能鉴定出1BL/1RS易位系,而且能鉴定出该位点的杂合情况,是适用于优质强筋小麦标记辅助选择的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